今年7月份开始的生猪价格大反弹,也着实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的周评里如此记录这轮猪价的上涨:2010年第27周全国猪料比价结束155天的亏损,28周全国猪粮比价也结束长达160天的6:1以下。29周,猪料比价、猪粮比价继续高歌猛进,进入较高盈利区。刚刚过去的近40天,国内生猪市场上演了一场近乎神奇、疯狂的绝地大反击。生猪全国平均价从7月1日的10.63元/公斤涨到了7月28日的12.51元/公斤。
但这轮上涨究竟能否持续,养殖户今年全年能否赢利,却是个未知数。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刘屯的养殖户刘建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如此长时间的亏损,这次猪价上扬应该会持续到年末,价格也不会低于13元/公斤。“如果突破了14元/公斤(每斤能达到7元),今年养殖户的全年利润就会由负转正。”
不过,这在冯永辉看来机会渺茫。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轮上涨是由于前期疫病较为严重期间损失的仔猪,所导致的肉猪存栏、出栏量减少效应,开始作用于市场。生猪供求格局发生改变,猪价开始阶段性地反弹。根据猪的生长周期推断,这种阶段性的肉猪供应减少可能持续至10月份左右。
“但这种暂时性的供求缺口并不足以让猪市呈现持续性上涨。尽管今年的亏损至今已经持续了4个月,但仅仅出现部分散户、中小规模猪场淘汰了一部分生产力差的能繁母猪。能繁母猪存栏并未出现实质性的下降。”冯永辉说。
无独有偶,在《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走访的太平镇5家养殖户中能繁母猪存栏数发生改变的只有张广杰一家。
东方艾格分析师郭会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3700万头,环比增加0.69%,能繁母猪存栏4680万头,环比减少0.43%,与5月份环比减少1.26%相比,能繁母猪的降幅明显减弱。由于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重达10.7%,仍高于9%-10%的正常水平,后期生猪供应仍有保障,再加上天气炎热,需求疲软,离再度亏损恐怕不远了。
对于价格,冯永辉说,出栏肉猪全国平均价格12元/公斤和13元/公斤这两个价位所能折射出的供求格局是不同的,前者是“紧平衡”,后者是“较大缺口”。每天近一个百分点的涨速已经持续了近40天,其间不乏“惜售心理导致产生的价格泡沫”因素,因此也许12元可以轻松突破,但突破13元大关的难度明显要大得多。
“同时必须考虑的是今年首批冻猪肉收储是在4月份,那么放储的时间极有可能是在10月份前后。”冯永辉说。
除此之外,太平镇巨野牧兴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修胜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最近两天,现在虽然玉米的价格开始回落,但是豆粕和浓缩料的价格已经双双上涨。其中,黄海粮油的70公斤装豆粕已经从原来的198元涨到了230元,浓缩料也上涨了100元。
由此或许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生猪价格暂时的高企并不值得欣喜,过剩产能并未因长时间的亏损而淘汰,生猪产业链的问题也并未得到解决。生猪养殖业为何难以走出“猪贱伤农”的魔咒,生猪养殖的产业链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报将继续关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