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饲养管理
1、一个圈舍内猪群密度不能太大,冬天也不要太小。不包括运动场一般控制在哺乳母猪,每头应占面积为3.25平方米,每头断奶仔猪为0.37平方米,每头青年猪为0.6平方米,每头育肥猪为1平方米,种母猪为1.4-1.6平方米,种公猪为2平方米。
2、种猪的更换频率不能太高。对引进猪要做好隔离和风土驯化等工作,引进的种猪不能有呼吸道症状,凡是眼下有泪痕、鼻吻歪斜、运动后气喘咳嗽的都不能引进,商品育肥猪一定采取全进全出的方式。严禁上一批病弱仔寄养到下一批,空栏时彻底清洗消毒,空置3~7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减少应激: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仔猪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后仔猪断续在产房饲养3~7天后再转入保肓舍,并在饮水中添加金赛维以提高抗应激能力;断奶前后几天尽量不打疫苗;各阶段换料要逐渐过度,注意饲料的质量。
二、完善免疫接种程序
现阶段猪场应考虑加强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接种,虽然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日益严重,但是国内一直没有有效商品疫苗可用,而且资料显示,只要防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细小病毒病,圆环病毒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对于细菌性病原,可以考虑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的防疫,一方面疫苗比较成熟,免疫效果好,费用低;另一方面这也是猪场的常发病,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气喘病也可以纳入免疫程序。
三、药物精心选择把握时机用药
疫苗防疫是必须的,但是疫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样,兽药的保健、防治也是必须的,虽然兽药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既然猪场的目标是控制猪呼吸道综合征,选择费用低、效果好的兽药以及合适的用药时机就比较关键。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
(1) 母猪
使用药物:新咳喘素
用法:配种后2周内或产前产后2周内,拌料连用1周;
公猪、后备猪
使用药物:新咳喘素
用法说明;每隔3~4周用1周,
(2) 仔猪
使用药物:新咳喘素
用法:整个哺乳期及断奶后1周,拌料。
严重时同时采取如下措施:
9天龄、16天龄、23天龄鼻内喷雾磺胺药物。
(3) 保肓猪、肓肥猪
使用药物:新咳喘素
用法:拌料,每月使用一次,连用一周
药物治疗
治疗时,应坚持治疗药物与预防药物相分开。
推荐的治疗药物有热毒消炎康、顽固咳喘注射液、泰乐菌素等等。
另外,要坚持个别治疗与全群投药相结合;呼吸道病发生时,对症状严重的猪实行肌注或喷鼻个别治疗,全群猪应进行混饲或饮水投药;症状消失后,应继续使用1个疗程,以防复发;若呼吸道病发病率很高且较为严重,应对各猪猪群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脉冲式预防或治疗用药,如1周用药,2~3周停药的方式用药,可降低发病率,对本病进行有效控制。
若有病毒混合感染,需配合抗病毒药。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