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5|回复: 2

发酵床养猪度夏的技术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16: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生物发酵,即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粪便等排泄物,释放出热量。发酵床产热在春,秋、冬季等低温季节已经表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性,为猪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节约大量的冬季取暖费用;针对传统养殖模式下水泥地面的冷凉而言,有效地改变了猪体尤其是腹部温度,改善了消化道的功能,减少和降低了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发生增强了猪的抵抗力,节约用药成本,降低死亡率等等。但是发酵床产热在高温季节是否对猪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对北京大兴区生态养猪模式下猪舍内李气温度、湿度和发酵床有机垫料的温度、水分含量以及猪的行为学状况进行观察研究,以及生态环保型健康养猪模式的实践,总结了高温季节生态环保型健康养猪的经验,提出了一套生态发酵床夏季养猪的技术管理措施,供同行们商榷。发酵床养猪技术中安全度夏措施有如下几点。

    1监测垫科温度

    要经常监测垫料温度,重点监测表层以下(5 cm)、20 cm和40 cm三层的温度。后二层是微生物菌中繁殖和活跃的地区,粪尿的分解主要是在这里完成的,应该有较高的温度,一般来说,20 cm左右的温度应该达到40℃以上,40 cm左右应该达到50~60℃,而表层温度应控制在35℃以下。如果表层和中层温度过高,应该控制和调整该层垫料的湿度,降低湿度可以控制温度。建议不采用提高湿度降低温度的措施,因为过高的湿度常常导致发酵床的损坏。

    通常发酵床垫料的最高温度段应该位于发酵床的中层偏下段,保育猪发酵床为向下20~30 cm处、育成猪发酵床为向下40~60 cm处。如果按照日常操作规程养护,高温段还是向发酵床表面位移,则需更新发酵床垫料。

    发酵床内温度持续降低,粪尿分解速度缓慢,垫料颜色逐渐加深,并且出现臭味,这是菌种活力降低、日常管理不到位、翻松不及时的表现。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死床现象的发生。

    2调整垫料的湿度

    调整发酵床不同深度的垫料水分含量,可以调整发酵床的产热。发酵床技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而分解粪便的过程就是一个产热过程。我们知道,粪便的分解过程主要集中在发酵床向下20~40 cm深度之中,我们可以将垫料深度划分成三部分:将向下30~50 cm的垫料水分调整到50%~60%左右,将向下l0~30 cm的垫料水分调整为40%~50%左右,将表面向下10 cm的垫料水分控制在30%~40%左右,这样,由下至上形成一个递减的水分含量梯度,使得表层分解粪便缓慢,产热量减少,下层为粪便分解区,产生的热量在由下向上传递的过程中递减,这样,即创造了表层温度较低的适宜环境,又使得粪便得以正常分解。

    要注意防止发酵床垫料过于干燥,垫料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垫料过干,在猪奔跑时可见飞扬的尘土,此时应向发酵床喷洒天惠绿汁、氨基酸液等活性营养剂稀释液或水分,以保持土著微生物菌群的活性。

    发酵床垫料不能过于潮湿,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40%~60%,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实践中应把握“手握成团、松后即散”的程度,即在检查垫料水分时,用手抓起垫料攥紧,如果感觉潮湿,松后即散,可判断为40%~50%的水分;如果感觉有水但未流出,松后成团,抖动即散,可以判断为60%~65%;如果攥紧垫料有水从指缝滴下,则说明水分含量为70%~80%。

    如果过湿,极易出现床面变硬现象,加大了翻床的频率和劳力,甚至抑制菌种活力。垫料过湿,可增加垫料翻耕次数,或及时补充新鲜干燥垫料,以便通过蒸发、稀释等手段降低水分含量。

    尤其要防止饮水系统漏水或雨水、冷凝水等进入发酵床,导致局部水分过高,垫料腐败,造成死床。

    3及时补充、翻松与更新垫料

    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床面会自行下沉,当床面下沉超过20 cm以上时,应及时补充垫料,同时应补充土著微生物、生土、盐、营养剂和水等。

    每天检查发酵床的菌群活力和垫料的踩实状况,当发酵床温度过低或者床面垫料被猪踩踏变硬时,应当以20~40 cm深度翻松床面,有条件可采用机械翻耕。每次翻耕时应注意观察垫料温度和湿度,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一般情况下,垫料湿度较高时容易踩实,饲养密度较大时容易踩实,猪的体重大时容易踩实,垫料过细时容易踩实。应当根据发酵床不同部位的干湿程度、松硬程度有选择地翻松垫料,避免不区分具体情况,全翻一遍,造成劳力的浪费。

    当发酵床表层垫抖腐熟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根据肥料需用情况挖出约20cm深的腐熟好的部分,作为生物有机肥出售,然后按照顺序填入新的垫料。

    4重视猪舍通风

    发酵产热是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色之一,夏季高温又是北京以及南方地区的季节特点,因此夏季高温季节如何应用发酵床养猪是该项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温度、湿度和通风是矛盾中相互制约的三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着养殖业的健康环境。在发酵床养猪技术中,不能忽视通风技术的运用。

    采取两项技术措施解决通风问题。一是自然通风设计。采取南侧开大窗、北侧开小窗,南、北窗都采用低开窗以及开天窗的外围护设计,增强南北对流通风,造成暖湿气流上升从天窗流出,冷凉的气流从低开的南北窗流进,形成一个良好的空气循环。二是采用机械通风。建议采用轴向负压通风,如能安装水帘通风设施更佳。

    加强通风可以使得发酵床表层垫料保持较低的温度,减少夏季高温的不良影响。

    5控制饲养密度

    猪的饲养密度是根据猪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发酵床的菌种活力以及猪粪尿的发酵程度而定。一般而言,体重30 kg以下的育仔猪为0.6~0.8 m2/头,30~60 kg的育成猪0.8~1.2 m2/头,60kg以上的育肥猪l.2~1.5 m2/头。

    同批饲养的猪体重应整齐一致,控制在±4 kg的范围内,以便于饲养管理。

    6保证猪栏内有一定的硬台面比例

    建造猪舍时,在猪栏内设计出一定面积的水泥硬台面供猪只自主选择休息地点,实践中采用l.2m~1.5m宽的水泥硬台面效果较好。按照猪栏面积计算,水泥硬台面的比例一般按照20%设计建造。

    7铺设隔热材料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出现发酵床表面温度过高,猪只表现怕热,水泥硬台面拥挤等情况,可在发酵床面上铺垫隔热效果较好的木板、水泥板等供猪休息躺卧,是安全度夏较好的临时措施。需要注意经常将临时地板下面的垫料翻松,防止时间长了造成局域型霉变或死床。

    8猪舍周围的绿化.隔热

    猪舍周围种植高大阔叶树或种植草坪,可减少太阳辐射热,并减少地面反射热进入猪舍。提高猪舍外围防护结构隔热能力,如屋顶粉刷石灰浆、加设天花板并覆以隔热材料,另外可以在生态猪舍窗户上覆盖上遮阳网,即不影响通风,可以避免太阳辐射对猪舍温度的升高。

    9加强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9.1疏粪管理

    猪习惯于在固定的地方排泄,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消化分解速度慢,应及时将粪便以及局部湿度过大的垫料散布到无粪便较干燥处与垫料混合,加快粪尿的分解速度。通常保育猪可2~3d进行一次疏粪管理,中大猪应每l—2 d进行一次疏粪管理。

    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只将粪便散开,不管下面被尿液浸湿的垫料,长期下去,该局部出现不热、发黑、变臭、变成泥浆状等现象。应当采取将粪便连同被尿液浸湿的垫料一齐疏散开来的管理方法。

    9.2运动管理

    采取“八分饱”的饲喂方案以及采食、饮水分开的猪舍结构设计,可以充分调动猪的运动和拱翻习性,通过强化运动,增强猪的体质健康,利用猪在运动中的踩踏和拱翻习性,部分完成疏粪工作。

    9.3卫生管理

    及时打扫水泥硬台面以及水池、水沟,保持各部位的清洁卫生,尤其注意防止饮水器下面的水漏堵塞。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绿缘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7-2 16: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高温对发酵床有影响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16: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xjag 于 2010-7-2 16:59 编辑

楼主说的有些效果,但不能真正解决办法,关键在建设中运用创新,下面这种方法比较有效,在南方已经大面积运用
独创的发酵床水管分区控温技术示意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1: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