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zhengwei

关于育珠蚌的手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3 16: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西我在湖南看多了。

zjying 于 2010-6-23 16:40 补充以下内容

我有个硕好的朋友汉寿养甲鱼也搞这个的,听说整的很响亮。。哈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6: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群子
现在我需要文字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6 17: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育珠植片(核)操作手术
(一)手术季节
一般四季均可进行,适宜水温为10-30℃,尤以18-25℃最佳,即3-6月。
(二)插核季节与珍珠囊形成速度的关系
1、春季和初冬水温13-15℃插核,珍珠囊形成需要25-30天,有机质的分泌形成约为1个月,珍珠质的沉积则需40-45天。
2、秋季水温18-20℃时,珍珠囊形成速度需18-25天,有机质包住需25天,珍珠质沉积需1个月左右。
3、初夏水温18-20℃时,珍珠囊形成需20-30天,有机质被包需一个月,珍珠质沉积需40天以上。
4、秋季水温22-25℃时,珍珠囊形成需15-20天,有机质被包需20天,珍珠质沉积需25天。
5、夏季水温30-35℃时,珍珠囊的形成和开始沉积珍珠质的速度比任何季节都快,一般插核后,一个月左右纯化的霰石结晶包被在珍珠核上。
(三)手术蚌
1、蚌种 通常,各种河蚌都可用作育珠蚌。但从手术操作及产蚌的质与量考虑,目前以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作为主要的育珠蚌种。
2、规格 制片应选择2-3龄的年轻壮健蚌。育珠蚌,可选择2-4龄的壮健蚌。育有核珍珠的育珠蚌,应选择体长在14公分以上的壮健蚌。
3、素质标准 外形完正,壳色鲜艳,生长曲线间距较宽,提离水面时喷水力强,闭壳肌有弹力(1斤/平方厘米以上),内无寄生虫,肠道充盈,晶杆体粗壮等,为壮健蚌的标志。
(四)手术工具
制片有开壳刀、剪刀、镊子、切片刀、玻板、盛水盆、滴药瓶、毛巾等。插片有开壳器、固定塞、开创针、送片针、压鳃板、手术刀等。有核珠工具还有通道针,送核器等。再生珠工具,尚有顶叉针、挖珠针等。对于在外套膜上开创、送片时的送核工具,要依据育珠蚌的不同规格,选用不同尺码的开创针号,这是确保优质珍珠的重要关键。
(五)术前暂养
是指对准备施行手术的蚌,进行术前强化培育。方法是将蚌放入肥而爽的水体中吊养,以增强蚌体素质提高手术成活率和成珠速率。暂养时间,按水温、水文条件酌定。
(六)无核珍珠的操作手术
1、制片 从制片蚌外套膜的边缘膜上剥取外表皮组织,切制成细胞小片。手术程序:剖蚌→分膜→取小片条→切成小片。小片的厚薄、大小、形状与珍珠质量密切相关,尤其关系到成珠的速度和珠形。
2、制片方法和珍珠质量的关系
(1)小片离体时间短好 制成的小片应尽快插入育珠蚌外套膜结缔组织内,不要长时间的搁置。离体时间越短活力越强,形成珍珠囊也越快,分泌机能越强,珍珠沉积量越多,珠粒大,产量高(表1)
(2)制片蚌和插片蚌年龄较轻好(表2)
(3)小片形状以正方形好(表3)
(4)小片的大小:片小圆率高,片大圆率低(表4)
(5)片厚薄以0.8毫米适宜(表5)
(6)后端片长珠快于前端片(表6)
表1 小片离体时间与成珠情况

手术时间 离体时间 采珠时间 成珠情况

1967年3月 切片后立即插入 1968年11月 珠粒黄豆大

同上 1小时后插入 同上 珠粒芝麻大


表2 制片蚌和插片蚌年龄与成珠关系(南通县)

组号 手 术 时 间 插片蚌年龄 制片蚌年龄 检查时间 成珠情况 收珠时间及质量1972.11.10  

1 1970.10.31 9 8 1971.3.31 未成珠囊 光泽好颗粒小  

2 1970.10.31 6 9 1971.3.31 未成珠囊 不规则颗粒小  

3 1970.10.31 8 6 1971.3.31 成珠 颗粒大光泽好  


表3 小片形状与成珠关系

插片蚌编号 小 片 形状 成珠情况

1 三角形4-6mm 不规则,连珠多  

2 正方形4-6mm 质量好,形状规则  

3 长方形7-8mm 棒状  

4 圆形 粟粒珠多  

5 缺刻不齐 粟粒珠、连珠多  


表4 片大小与成珠关系

编号 片大小 成珠情况

1 3-4mm 颗粒小,圆形珠多,工艺珠达85%  

2 4-6mm 颗料大,圆或椎圆形,工艺珠70%  

3 7-8mm 颗粒大,棒状,不规则多,工艺珠50%  

4 约10mm 粒大,棒形,有部分烂片、或空心,工艺珠30%  


表5 小片厚度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编号 小片厚度(mm) 成珠情况

1 不分剥 绝大部分烂片,个别形成有机质珠  

2 1 以上 半光珠,不规则珠多,颗粒大  

3 0.8 珠光好,圆形珠多,珠粒大  

4 小于0.5 珠光差,瘪谷形,颗粒小  


表6 取片部位与珍珠质量的关系

取片部位(由后向前) 1 2 3 4 5 6

珍珠平均重量(毫克) 37.1 33.4 32.9 28.3 29.2 18.7

产量中所占比例(%) 100 90 88 76 79 50


3、保养 是离体小片生存的必须条件,也是人工调控成珠速度和珠色的重要环节。据日本堀口1987年的资料统计,用合理的保养液处理小片,可提高成珠速率20%以上。目前国内也较重视小片的保养措施,所用的保养液品种繁多,如:金霉素、青霉素、氯霉素、胰岛素、卵磷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氯化钴、氯化镁、氯化锰、亲鱼康、磁化水、活化水、葡萄糖酸钙等等。对每种保养液的作用和效果,现虽有所了解,但如何作出正确的评估仍需进一步研究。
4、植片 把制好的细胞小片,插送到育珠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方法分直插和横插两种,二者在效果上差异并不明显,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横插方法。手术程序:排蚌→开壳→加塞→洗膜→植片。
(1)数量 视蚌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只蚌植40片左右,14-16厘米蚌,可植50片左右(表7)。
表 7 植片数与成珠关系

植片数量 5片 40片 100片  

结果 黄豆大 黄豆大 比芝麻略大绉纹多

养殖时间 二年 二年 二年  


(2)部位 以中、后端为好,易形成饱满优质珠(表8)。但应注意,中央膜背部有条动脉线,应避免触及。
表8 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植片部位珠质比较

珠质部位蚌种 优质珍珠 扁形珍珠 不规则形 等外珠 分粒珠
三 角 帆 蚌 中部 前部 内部 前部 前部、内部

褶 纹 冠 蚌 后端外中部的 前部 内部 中部、前部
外缘部  
5、种间的小片异植 是提高不同蚌种资源的利用,及调节珠质的一项有效措施。据近期生产和实验结果表明,种间的小片异植育珠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6、如何提高插珠小片的质量
(1)制片蚌要选择体质健壮、代谢机能旺盛、年轻无病的河蚌,因为珍珠形成主要靠小片形成珍珠囊,不断分泌珍珠质(液),日久沉积成珍珠。而育珠手术蚌只不过是珍珠囊存活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果小片生命力较弱,容易被手术蚌摒弃,小片的结缔组织很难与手术蚌的结缔组织愈合,更不可能增殖成优良的珍珠囊,并影响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小片和手术蚌是寄生物和宿主的关系),当然手术蚌较年轻和健壮,也是有利促进珍珠生长的。
(2)小片要有一定厚度,日本育珠细胞小片的厚度比中国厚3-5倍,厚片具有活力强,插进后不易变形和皱缩,有利提高珍珠的圆度和光滑度。凡薄片插入后易拉长,卷缩成一团,活力差,所以形成的珍珠长形(米形)多,皱纹也多,但小片过厚又会影响珍珠的光泽,所以小片厚度要适当(4龄左右的成蚌一般在0.8毫米左右为好),这样即有利于小片和手术蚌两者结缔组织的愈合成统一体,缩短小片插植后的渗透营养期,及时从手术蚌得到营养补充,促进珍珠的形成和质量的提高。
(3)操作时注意不损伤细胞小片,在用海绵擦洗和摄子操作时易碰伤珍珠基质分泌细胞,降低小片分泌珍珠质的能力,小片珍珠细胞脱落的部分可能形成白带珠、环纹珠,降低珍珠品质,所以要轻轻擦洗,最好不擦洗。
(4)处理细胞小片不要用清水,因为清水渗透压比河蚌血液的渗透压低,低渗水进入河蚌血液中,使河蚌血球细胞吸水膨胀,有损于河蚌细胞生命活性。所以要求使用(抗菌素)金霉素(0.1%)药液,既有抗菌作用又能使小片处于平衡渗透的环境,不损细胞活力。亦可采用1-2%氯化钴液体和25%珍钴液,除上述作用外,尚有一定的促长和增光作用。
(5)保持小片的一定形状和规格,细胞小片形状一般应采用略正方形,规格为0.3厘米×0.5厘米或0.4厘米×0.6厘米(三角帆蚌)和0.6厘米×0.8厘米-1厘米(褶纹冠蚌)。
(6)防止细胞小片污染(指用水、工具、毛巾等育珠工具)和细胞小片干死(不要在太阳下曝晒)和风吹、柴火的烟熏,因这些都会影响小片生命力。
7、无核珍珠形成的整个过程分7个时期:
(1)伤口愈合期:插片后,伤口愈合与水温有关,水温在10℃以上需15天,水温在20℃以上需5-7天。
(2)囊袋形成期:在水温15-20℃,养殖10天,小片与育珠蚌外套膜融为一体成袋状,小片中心稍有发硬后。
(3)珠胚形成期:在水温15-20℃条件下,经一个月养殖就形成薄片状珠胚。
(4)珍珠形成期:养殖5-7个月育珠蚌就形成不规则的珍珠。
(5)珍珠增厚期:育珠蚌养殖一夏一冬后,随着气温上升,珍珠质分泌旺盛,层层相叠,使珍珠层厚度增加并变得光滑。
(6)珍珠成圆期:育珠蚌经2个夏天养殖即至第二年10月份珍珠已成圆状,表面显得光滑,色泽较好。此时可采收珍珠,若三角帆蚌,珍珠生长较慢,应再养一年采收。
(7)珍珠衰老期:育珠蚌不及时采收,分泌机能衰退,分泌棱柱质增加,珍珠表面显得日益没有光泽,影响珠质。育珠蚌的养殖年限一般2-4年。
8、如何提高珍珠圆整度
(1)小片规格:小片大小不仅与珍珠产量有关,而且与珍珠圆度有关,片越小形成的珍珠越圆,但过小对珍珠产量有影响,一般以小片每边0.5厘米左右的正方形为宜。插入小片时,送片针要放在片子正中心,使小片包褒成袋状,一次送入至母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去。所以插送小片要稳、准、快,送入后,略加整圆,育出的珍珠就较圆。
(2)整圆手术:送片后是否进行整圆手术,直接影响珍珠圆度。如送片后施行整圆手术,形成的珍珠绝大部分较圆;而未施行整圆手术所形成的珍珠,其形状不一,一般为棒状。整圆手术,即送片后用整圆器或钩针或送片针的圆头,在伤口外面将小片周围整理成鼓状突起。
(3)手术工具:要求送小片针的针头最好呈圆头状,无小刺,针头大小要与小片大小相适应。
(4)养殖时间:养殖一年的珍珠大部分呈棒状或片状,珍珠体积也不大,养殖两年的珍珠大部分呈圆形,养殖时间越长珍珠越圆。因此,珍珠母蚌一般需经养殖2-3年才可采收珍珠。
9、如何提高褶纹冠蚌的珍珠质量
(1)选择优良的褶纹冠蚌作为育珠蚌,要求壳呈黄褐色、淡黄色、淡青绿色,蚌体完整,无损,年龄2-4龄。选作片蚌的育珠蚌要年轻于插送小片的手术蚌。
(2)采用通剥法制取细胞小片,使细胞小片不过薄过厚,保持0.6-0.9毫米厚度,带有少量结缔组织。决不允许使用手指,手术工具等损伤细胞小片,影响细胞活力。外表皮在切片前先要在药液中浸洗片刻,然后切成细胞小片,防止乳白色粘液过多造成烂片。细胞小片大小要适中,不要过薄的大片,要求稍薄的中片,一般大小为0.6厘米×0.8厘米、0.7厘米×0.9厘米。
(3)要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除保证育珠蚌的营养外,插送小片的数量要适宜,一般为40-50片,具体要根据蚌体的大小而定。
(4)插植小片伤口要适宜,不过大,过浅、过深,使小片插送后长成圆形即可,略加整圆,否则造成吐片、露片、脱片以及小片折叠等不正常现象。
(5)养殖的水域环境要求微碱性,水质肥,采用稀养(每亩吊养500只),浅吊(离水面33厘米),定期施肥,施肥量按水质肥度而定,无机肥、有机肥相结合,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给食(即泼一些豆浆),复壮育珠蚌。
10、育蚌中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及如何防止
(1)烂片:小片送进外套膜的结缔组织后,不生成珍珠,完全溃烂成脓水物,似发臭的浆糊,色淡黄。这是由于刀、剪、镊子触压小片和重擦小片而使小片受伤,不注意用水卫生引起的细菌感染,小片太厚太大,小片干死和乳白色粘液过多等原因而引起的。其中主要是由于小片干死和擦伤,从而失去分泌机能引起溃烂,防止烂片要注意轻制备、轻擦洗小片,在高温季节要不断滴注清水于小片上,以保持小片的分泌机能。
(2)焦头珠:半粒珠裸露在外套膜的内表皮外,似烧焦,呈黑色,另半粒珠在结缔组织中,未暴露部分有光泽,这种现象称“焦头珠”。原因是由于手术时送小片太浅,半片在伤口外;或伤口过大,养殖后一半小片随水流裸露在外。防止焦头珠只要注意小片送得深一些(约0.7厘米深),伤口开得小一点即可。
(3)附壳珠:生长在壳内层上的珍珠称附壳珠。这主要由于插送小片手术不熟练或蚌体太瘦,把小片送到外套膜的外表皮层外,也可能是由于水域贫瘠,养殖过程中营养不良;或小片过大,磨破母蚌外套膜外表皮层至蚌壳而生成附壳珠。防止形成附壳珠,要注意轻轻地把小片插送至外套膜内外表皮层之间的结缔组织中。如水质瘦瘠,则应适当施一些人畜粪肥。
(4)烂核珠:外观虽包有珍珠层,具一定光泽,粗看如珍珠,但在珍珠质内部却都是有臭味的豆渣状物,称为烂核珠。这主要由于擦洗小片时过重,使小片细胞大部分已坏死;另外插送小片时正反面弄错,会使带有结缔组织,肌纤维的内表皮层包在里面腐烂而成烂核珠。防止烂核珠要注意轻轻擦洗小片,以保持小片的生命力,送片时注意不要把片正反面倒置。
(5)骨珠:形成的珍珠全部或部分如骨头状,无光泽,称为骨珠或半光珠。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制备小片时未剪净一条游离的色线,特别是褶纹冠蚌的色线条纹较宽,如未剪净,那更易产生骨珠,其次是由于小片太厚,太老留有很多的结缔组织和粘液,致使生长骨珠。防止形成骨珠要求制备的小片保证质量,切净外套膜缘游离端的色线,剥净结缔组织。
(6)乌珠:含有泥沙等杂质的珍珠叫乌珠或泥珠。从外观上看珠质内发黑,乌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操作时用水不卫生和工具不干净,小片未洗净或伤口过大,泥水等污物流进伤口,污染小片而形成。所以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水卫生,工具干净,蚌体清洁。珍珠母蚌在伤口未愈合前最好暂养在清澈的水域中,以防污物流入伤口产生乌珠。待伤口愈合后,可适当施些有机肥料或再养殖在水质较肥的水域中。
(7)暗光珠:珠面虽有珠光,但色暗淡迟钝,无商品价值。可能是和水生植物混养在一起,或池水缺乏氧气引起。水生植物新陈代谢之后,根须大量沉积河底。或鱼蚌的排泄物大量沉积河底,经细菌腐烂,放出硫化氢,渗入珍珠层,致使珍珠光泽暗淡无色。

liu20021478 于 2010-6-26 17:36 补充以下内容

我这里有个ppt楼主可以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19: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liu20021478
好多啊,这是全过程吧。不过还是非常感谢。PPT在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7 20: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跟不上生产哦{:2_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7 20:2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