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21|回复: 8

如何评价原料的可粉碎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2 16: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如何评价原料的可粉碎性是好还是不好?具体有什么样的指标吗,例如原料的摩擦系数???
请大家指点指点。:xuehu: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dauzhf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6-12 16: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1、高糖、高脂肪原料不易粉碎
2、高水分原料不易粉碎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2 23: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太有水平,好像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指标。
个人认为指标应该是分子间的结合键类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3 08: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粉碎还要分为粗碎、中碎、微粉碎,很多物质在不同的要求下表现相差很大,比如豆粕和玉米对比,粗粉碎豆粕十分好粉,但是越往微细粉碎,性能越接近玉米。
粉碎还有不同的方式:挤压、剪切、冲击等等,纤维质适合于碾磨、剪切粉碎、脆性谷物适合于挤压、冲击。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粉碎需要克服的是内聚力,粗粉碎时候表现为物理粘结性质为主,超微粉碎如纳米级时为典型的分子间结合键形式。
世界的超微粉体研究水平都还不高,全中国也没有几家能真正做到纳米级材料的粉碎设备商。

点评

学习了不少,这里面学问太大了  发表于 2010-6-13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3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油脂 高糖等粘性原料不易粉,高纤维原料不易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0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inkdavid


  这个解释不错,希望大家继续补充。但是,对于饲料粉碎来说,改变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粉碎破坏的是其之间的分子力,化学键力可以不考虑?
    另外,这里的分子间的力:1.不同情况下分子间力的组成不同。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由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三部分组成的;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仅存在色散力。由此可见,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如此,在多数情况下,色散力还占据分子间力的绝大部分。
     2.分子间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其七次方的关系减小。因此,在液态或固态的情况下分子间力比较显著;气态时,分子间力可以忽略,将其视为理想气体。
  3.分子间力与化学键不同。
  分子间力即无饱和性,又向无方向性;分子间作用能约比化学键键能小1至2个数量级;分子间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键则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总结得出,饲料粉碎克服的主要是分子间的色散力。所以问题也就可以等同于:色散力的影响因素?
      非极性分子中无偶极,似乎不存在什么静电作用。但实际情况表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如常温下,Br是液体,I是固态,F是气态;在低温下,Cl,N,O甚至稀有气体也能液化。另外,对于极性分子来说,按前两种力计算出的分子间力与实验值相比要小得多,说明分子中还存在第三种力,这个力叫色散力。色散力的名称并不是由于它的产生原因,而是由于从量子力学导出的这种力的理论公式与光的色散公式类似而得名。
  必须根据近代量子力学统计的观点才能正确理解色散力的来源和本质。在非极性分子中,从宏观上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在一起的,电子云是对称分布的。但电荷的这种对称分布只是一段时间的统计平均值,由于组成分子的电子和原子核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在某一瞬间,可能会出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瞬间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偶极叫瞬时偶极。这种瞬时偶极也会诱导邻近的分子产生瞬时偶极,于是两个分子相互靠瞬时偶极吸引在一起。这种由于存在“瞬时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称为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
  由于色散力包含瞬间诱导极化作用,因此色散力的大小主要与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有关。一般说来,分子体积越大,其变形性也就越大,分子间的色散力就越大,即色散力和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色散力还与分子间距离的七次方成反比;此外,色散力和相互作用分子的电离势有关。不难理解,只要分子可以变形,不论其原来是否有偶极,都会有瞬时偶极产生。因此,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
       这是从微观角度来分析,望大家补充。@@007:

点评

这个说的好,纠正了我的错误,原来我说的化学键实际上就是想表述分子间的作用力。我想这个对于做超微粉体肯定会比较有用的,现在的粉碎理论都还停留在体积假说、表面积假说及第三假说的水平。如果参考物理学几大定律到相对论的过程的话。我们首先还是要真正把几大假说统一才有可能。这个恐怕也只能从这个微观角度来统一了。如果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粗中粉碎,可惜这个得物理学家来研究了,楼主可能有戏。像我们要是能搞出点经验公式就算挺不错的了。  发表于 2010-6-15 2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专家级的水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8 18: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 2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inkdavid


    专家,很看好你

点评

呵呵,太客气啦。  发表于 2010-7-6 1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7 03: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