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点: u
分布广:全球性鱼病,寄生部位含体表和体内的各种器官组织; u
种类多:迄今已报到的海淡水病原已有1000余种; u
危害大:危害最重的海淡水鱼病之一; u
治疗难:抗不良环境能力强,对酸碱、高温及冷冻等的耐受力均超过鱼类。
2. 一般形态结构 u
胞壳:1-7片几丁质壳片;壳片连接处称缝线,缝线两侧隆起为缝脊,极囊顶部的缝脊上还有极丝出孔。 u
极囊:1-7个,数量形态位置为分类依据;内有极丝。 u
极囊核和胚核:极囊核位于极囊基部;胚核有2个,游离于胚质中。 u
胚质:位于孢子的基部,相当于细胞质,也称胞质。 u
嗜碘泡:位于胚质内,有无是分类依据。
3. 常见种类及特点 常见种类 | 壳片 | 极囊 | 嗜碘泡 | 缝线 | 四极虫 | 2 | 4,位前端 | 无 | 直 | 两极虫 | 2 | 2,位两端 | 无 | 直 | 楚克拉虫 | 2 | 2,位两端 | 无 | S形 | 粘体虫 | 2 | 2,位一端 | 无 | 直 | 碘泡虫属 | 2 | 2,位一端 | 有 | 直 | 尾孢虫 | 2,每片向后延伸成尾状 | 2,位一端 | 有 | 直 | 单极虫 | 2 | 1 | 有 | 直 |
4.关于粘孢子虫病的防治 防治思路 u
世界难题,成熟孢子有非常坚韧的壳片,药物很难透过,目前还没有药物可直接杀死鱼体内的成熟孢子。 u
文献记载, 孢子在池塘淤泥中能存活15 年之久, 尚能保持其危害能力。 u
国际上有关粘孢子虫的生活史,现倾向:淡水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的发育必须经过一中间阶段——寄生于寡毛类中的放射孢子虫。 发育史中的薄弱环节:
u
一是放射孢子虫阶段,寡毛类体内或水中。 杀死水蚯蚓,普通杀虫药或池塘消毒剂即可,但是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 水中的放射孢子虫,易杀灭,但水中自由生活时间非常短,从水蚯蚓中向外释放的时间不统一,难找到最佳下药时机。 u
二是营养体时期,粘孢子虫感染鱼体后,先形成营养体(没有壳片的变形体),再发育成孢子和包囊。 Ø
营养体:口服药物防治,可能是主要途径之一,但药物还很少。
防治措施 u
轮养,不同的粘孢子虫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 u
彻底清塘,生石灰125Kg/亩杀灭淤泥中的孢子;或石灰氮100Kg/亩; u
鱼种放养前,高锰酸钾500ppm浸洗30分钟,或石灰氮500ppm悬浮液浸洗30分钟,能杀60~70%的孢子。 u
石灰氮 u
氮肥,氰氨基化钙( CaCN2 ),微溶于水,易吸潮水解,且体积增大。 u
纯的是白色粉末或颗粒,含杂质的为黑色粉末或颗粒状,带腥臭味、有毒。 u
石灰氮溶于水后,形成氰氢酸。使用中注意安全,如皮肤被沾,立即清水洗净。 u
入塑料盆内,60℃左右温开水浸施,并不断搅拌,2小时后,自然冷却并澄清,取上清液使用。(注意不能用冷水)。 u
Fumagillin u
营养体时期,疗程一月以上。对银鲫粘孢子虫有效。 u
胺硫基烷复合剂(胺硫基烷、吡喹酮、丙硫咪唑等加入强渗透增效剂): u
全池泼洒0.1ppm,2~3天泼一次,连续2~3次,同时每千克饲料加1g,可治鲫鱼碘泡虫。 u
碘酊:有嗜碘泡,说明碘能通过孢子体角质外壳。 u
其它药物 u
氯化钠、磷酸氯奎、盐酸环氯胍、敌百虫、硫酸两氯酚、甲苯咪唑、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以及槟榔、苦参,雷公藤等中草药。
lizhengwei 于 2010-6-8 16:58 补充以下内容
这里有一个粘孢子虫病的一个课件,有一些典型病例和相关图片.粘贴的话实在太多了,需要的自己下一下吧。
lizhengwei 于 2010-6-8 16:59 补充以下内容
ppt怎么没弄上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