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600万吨到4750万吨,大豆的进口预期再次刷新了纪录,这一数据比去年全年的进口量提高了近12%(2009年大豆进口量为4100万吨。)。
在昨日(6月2日)由国家粮食局、马来西亚种植与原产部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马来西亚国际棕榈油研讨会及展示会”上,中国国家粮食局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尚强民表示,由消费需求拉动的大豆进口在未来还会继续增加。此外,专家分析,未来五年棕榈油的进口也会继续增加。
“本月,我们已将大豆进口预测从此前的4600万吨上调至4750万吨。”在昨日的研讨会上,尚强民透露,最近他听到的来自各方的声音都是“进口要增加很多”,而4750万吨的估计还只是一个保守数字,甚至有预测将突破5000万吨。
倘若今年的进口量达到4750万吨,就意味着较去年增加12%,而按照中粮粮油油脂油料部总经理王印基的预测,2009~2010年国内油脂需求年增长率为 5%。
尚强民说,前几年大家抱怨进口大豆冲击国产大豆,但事实证明大量的进口源于需求的拉动,是“大家吃出来的结果”。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程国强曾表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国内大豆的生产将始终是有限供给,大豆进口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大豆进口又“疯”了 豆油价格受影响有限
2010年06月03日 14:46 来源:国际商报
大豆进口又现高峰。
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4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价齐增:进口1523万吨,同比增长9.9%;金额 68.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平均单价452.1美元/吨,同比上涨13.3%。
其中,4月份当月,大豆进口420万吨,同比增长13.2%;金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5月~7月,大豆进口量将持续冲高,超过500万吨,6月甚至可能达到600 万吨,连续刷新478万吨的月度历史记录。
压榨利润高致进口激增
1日,大豆、豆粕走势继续低开低走。豆粕再次创阶段新低,市场继续向下试探支撑位。而油脂类品种在菜籽油的带动下低开后小幅冲高,涨幅为0.57%。
1月~4月,大豆进口数量大增的效应在这一盘面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造成进口数量激增的原因,,是由于油厂的压榨利润较好。”新湖期货分析师吴秋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一位油脂商介绍,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初,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曾达每吨300元~400元。在如此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一批油脂加工厂蜂拥而建,进口商纷纷加大大豆订货量,处在高额压榨利润驱动下的产能扩张,大豆进口激增之势成为必然。
而采用国产大豆榨油,几乎毫无利润可图。
自去年10月,政府发布临时托市收购政策以来,国产大豆的价格被抬高。按照到厂价格计算,国产大豆比进口大豆每吨要贵上大约500元人民币。
此外,国内大豆的产量也难以满足这些油脂加工厂的需求。国产大豆产量为每年1500万吨~1600万吨,大部分作为食用材料去制作豆腐等豆制品,而用来榨油的只有500万吨左右。根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的说法,当前,国内大豆油脂的加工能力已超过9000万吨。
吴秋娟说,中国此前决定限制阿根廷豆油进口,也是大豆进口激增的原因之一。中国从4月份开始就未从阿进口过豆油。因此,“中国需要进口大豆自行榨油,来弥补这一巨大缺口。”吴秋娟说。据统计,2009年中国从阿进口的豆油占全部豆油进口量的70%左右。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 http://www.zhongdazh.com/newlist.asp?id=1142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