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15|回复: 2

畜禽尸体剖检程序与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3 1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很多剖检的图片,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在进行动物尸体剖检的时候,都没有带乳胶手套。大家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哦。
我整理了一篇关于畜禽尸体剖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guzhang: 。

动物尸体剖检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1尸体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病史、畜禽引进情况、发病畜种、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数量、年龄、范围等;使用过何种疫(菌)苗和驱虫保健药物,免疫注射的时间、方法、次数等;使用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疗程、治疗动物的数量、有效数、痊愈数、死亡数;饲料的成分、饮水、饲喂方法、清洁卫生、环境消毒等。削检前对尸体体表进行仔细检查,如姿势、卧位、尸僵、腹部服气情况以及可视黏膜、桩毛、皮肤、腋下、膘情等,可作出初步死亡分析。对于突然死亡,尸僵不全.胶部迅速臌气,天然孔出血.应首先怀疑是否是炭疽,严禁削检,可采耳尖血或颈静脉血涂血片数张,立即送实验室作进一步诊断,伤口用浸有石碳酸或来苏儿的脱脂棉堵住。待排除炭疽后方可剖检。


  2剖检时间、光线和地点选择   
  动物死亡后要尽快剖检,夏季不超过1小时.春秋季不超过5小时,冬季不超过8小时。动物死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临床死亡变为生物死亡。生物化学反应,腐败分解,引起机体组织形态学变化而与病变混淆。此外,由于各类细菌大量繁殖,使细菌学检查失去意义,给进一步诊断带来困难。   
  剖检工作应在白天光线充足的场所进行,白炽灯等普通灯光不能准确地辨认色泽.如黄疽、脂变、浊肿等往往会被掩盖。    怀疑死于传染病的动物要就地削检,严禁运往外地。如在野外剖检,应选择较偏僻高燥的地方,远离居民区、畜舍、公路、水源。免得污染水源或人来车往等招致疫病散播。


  3剖检程序   
  病死动物登记→营养状况和可视黏膜检验→剥皮和皮下组织、体表淋巴结检查→剖开体腔检查体液的多少、性质以及有无异物、内脏方位、各相连组织的情况、病变检查→摘取内脏检验→肌肉、关节、骨骼和骨髓检查→开颅取脑检查→综合诊断→提出建议。


  4尸体处理   
  剖检前先挖好大些深些的坑.一般填人尸体后深度仍不低于1米。剖检在坑边进行,检查完的内脏器官随手丢弃坑内,剖检后将尸体和尸垫一起投入坑内.在尸体上撒生石灰或其他消毒药,铲净污染的表层土壤.投入坑内.埋好后,对埋葬地区表面进行消毒。人畜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如炭疽,剖检后,其尸体焚烧再深埋.尽量殖少对环境用具的污染。搬运尸体前,须用浸有消毒液的脱脂棉或破布堵塞尸体天然孔,以防液体流出污染环境。对搬运尸体用过的车辆、用具及死畜生前接触过的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5剖捡数量和自身防护   
  同群畜禽发病数量较多时,尽量多剖检一些,剖检家禽数量一般不少于发病只数的5%,家畜不少于发病头数的2%,以便摸索规律.找出典型的病变。   
  剖检者戴好乳胶手套,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尸体脏器直接接触。切割脏器下刀准确.操作慎重。如不慎割破皮肤手指,应立即停止工作,用清水冲洗,挤出污血,涂上碘酒,包敷纱布或胶布后再继续工作。剖检结束要彻底洗手.并用5%水合氯醛等消毒液消毒。6剖检记录与诊断报告    剖检记录应包括概述、剖检所见病变和疾病诊断3个部分。概述部分要记录动物的主人(送检人)姓名、送检单位与地址、动物种类、性别、年龄、特征、临床摘要和诊断、死亡时间、送检时间、剖检人姓名、剖检地点、剖检时间和在现场主要参加人姓名都需要完整登记和签名。用规范的语言记录尸体外表和内脏器官眼观病变,包括病变的大小、形态、颜色、质度、病变部位、范围、数量、气味等,必要时可配合画图、照相和录相等。疾病诊断部分记录根据剖检的结果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找出病变的内在关系,得出患病动物诊断病名和死亡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来自网络)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畜牧刀客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6-3 1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复杂啊,我们少了就没这么复杂滴……我记得有的就直接的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8 13: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难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7 03: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