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90|回复: 4

当前猪禽疾病发生特点及主要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7 0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规模养殖已在农村显现出强劲的势头。猪禽养殖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饲养,给广大农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了猪禽养殖科学的进步。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疾病问题仍十分突出。疾病控制一直是影响养殖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由于动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60亿-300亿元,因疫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饲料和人工浪费、药物消耗等间接损失达800亿元。为了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障规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当前猪禽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特点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当前猪禽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

1.1疾病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十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禽病13种,猪病7种。有的在国外出现的疾病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禽的J-亚群禽白血病、番鸭细小病毒病、某些血清型的禽流感等也相继在我国发现。由于饲养模式、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技术落后,也增加了许多新病,如猪和鸡的咬(啄)癖、应激综合症、鸡的腹水症和呼吸道综合症等。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少的养殖场、户,死淘率为养殖业发达国家的1-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猪场的死淘率在15%以上,蛋鸡及种鸡的全程死淘率在20%以上。

1.2多病原混合感染显著增加

当前的许多畜禽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或多种病毒相加,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如猪瘟与牛粘膜病,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病毒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新城疫与禽流感,新城疫与其它病毒及细菌混合感染等。

1.3呼吸道综合症的问题日益突出

从近些年来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猪的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它们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明显受阻,治疗效果不好,可常年不断发病成批死亡,这种疾病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命名为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该病发生给许多病原体的侵入打开了门户,如猪伪狂犬病(PR)、非典型性猪瘟(CHS)、猪圆环病毒(PCV2),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极为严重。禽的呼吸系统疾病有24种之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呼吸道综合症的观点,这些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养禽业中普遍存在,危害十分严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防范。

1.4影响繁殖的综合症普遍存在

猪的繁殖障碍综合症(SMEDI)在国内存在极为普遍,目前已证实与此综合症有关的病原体有30多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在我国造成此综合症的原因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衣原体感染和繁殖障碍性猪瘟等所占比例较高。产蛋禽类的繁殖障碍以产蛋下降,不出现产蛋高峰、产薄壳蛋、畸形蛋等为主要表现。引起禽产蛋下降综合症的主要疾病有低致病力禽流感、非典型性新城疫、减蛋综合症(EDS-7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1.5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

目前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仍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而且大多还未研制出相应可靠的疫苗用于免疫,所以对病毒病的防治手段显得无力,而近一、二十年新增加的传染病又大多是病毒性疾病,这就使病毒病危害更为突出。如近几年发生的由圆环病毒II型引起的断奶后仔猪衰弱综合症(PMWS)及一些相关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危害巨大。近几年对我国一些鸡群调查,证实了有J-亚群禽白血病的存在,这又使我国养鸡业增加了一种令人非常棘手且危害深远的病毒病。

1.6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造成免疫抑制,可使低致病性的病原体引起多种疾病综合症发生,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还造成对疫苗接种反应增强、副作用加大,或使免疫失败和对治疗无应答。免疫抑制性病的危害对畜禽健康的威胁日益增加。当前最常发生并危害严重的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流感和圆环病毒Ⅱ型感染;禽主要是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贫血、马立克氏病、白血病、禽网状内皮增生病及禽呼肠孤病毒感染等。

1.7非典型性疾病增多

如猪瘟、鸡新城疫、鸡白痢、大肠杆菌、传染性囊病、鸡腹水综合症等病例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很高,这往往给诊断与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常发生变异,有些病原毒力出现减弱,加上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症状和病理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发生非典型感染和发病,使某些原有的旧病以新的面貌出现,如目前发生的非典型性新城疫、温和型猪瘟即是明显的例子。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虽然经过免疫接种,仍常出现免疫失败,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强毒株的报道。对于控制超强毒株感染,除提高改进疫苗免疫质量外,应着重考虑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卫生消毒措施,采用生产管理上的全进全出制等。

1.8某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鸡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小鸭传染性浆膜炎、鸡球虫病和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常发病。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圆环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猪、禽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近些年来,这种情况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如大肠杆菌,其病原是大肠埃希氏菌,长期以来,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肠道内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此病的传播途径,传统观念认为是消化道,实际上很多情况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几年来又发现“脑型”大肠杆菌病例。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合理用药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2主要原因

2.1病毒性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

很明显,新病的产生,就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鸭病肝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效果不佳。

2.2细菌性病原体其耐药体不断产生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与不少养殖户滥用抗菌药物关系极大。此外,不少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也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并且还给人畜(禽)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毒害作用。再有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畜禽的免疫力大为削弱,并且使动物体内成为一个有高浓度药物成分的环境,病原体因受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繁衍成新的病原体。

2.3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

不少养殖户有一种片面思想,认为只要进行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对其防疫措施则很不注意,特别是对猪禽场、猪禽舍、猪禽身等消毒工作更不重视。其实消毒工作,在某种场合下,比接种疫苗更加重要。众所周知,经过饲养多年的养殖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严重。加上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恶劣,如果有应激现象发生,就会严重扰乱猪禽的生理机能,大大降低猪禽抵抗力,造成猪禽频频发病。

3主要对策

3.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的防疫卫生措施

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养殖业继续稳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虽然早已提出,但至目前为止,不少养殖人员,特别是农村专业户,对此认识不那么清楚,重视和执行都很不够。相反,他们对于治疗却很重视,每当发现一两只死、病猪禽,就急于盲目寻找药物治疗,增加了养殖成本。在疫病的控制中,毕竟有主有次。能够把疫病消灭在养殖场之外,使其不能感染猪禽群,乃是控制疫病的上策;若能坚持防疫注射,增强猪禽抗病力和消灭养殖场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猪禽不得病,这是控制猪禽病的中策;而疫病一旦发生,再去治疗,则是控制疫病之下策。因为此时不管采取多么及时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损失及花去的财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的。

3.2正确认识和和处理好猪禽防疫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首先应该明确,猪禽防疫对象是群体而非个体。猪禽防疫的着眼点应使整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为此,某些情况下,淘汰一些残次病猪禽,消除隐患是值得的。再有,当疫病发生时,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紧急接种,不要认为由于进行紧急接种有加重危重病猪禽死亡的情况出现而不进行紧急接种,须知猪禽群患病时不可能所有猪禽都同时感染得病,肯定有先有后的,尽管紧急接种,有时可能会加速一些危重病畜禽的死亡,但能及时挽救未感染得病的大多数,是非常值得的。在生产实践中还发现,对感染发病初期的猪禽,紧急接种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3必须高度重视消毒尤其是带猪禽消毒工作

消毒是控制猪禽疫病的重要措施,严格的消毒甚至比打预防针更重要。可是,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不少养殖户对此认识很不够,从而使兽医防疫工作出现不少问题。养殖户必须树立严格的消毒观念,猪禽舍门前应设消毒池,进出猪禽舍的人员要更衣、鞋底要消毒。不能在猪禽舍内或附近剖检病死猪禽,死猪禽及剖检后的猪禽尸体要深埋或烧毁,剖检场地及剖检人员的手、脚要消毒。此外,应该经常带猪禽消毒,这是一项先进的新技术,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此法消毒,既能直接杀除藏于猪禽舍内环境(包括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杀死猪禽体表、呼吸道浅表滞留的病原体。例如对猪瘟、鸡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的预防,通过带猪禽喷雾消毒,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带猪禽消毒还能沉降猪禽舍内的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从而给猪禽群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既有利于防病治病,又有利于猪禽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饲养员的身体健康。

3.4定期应用调解代谢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进行预防

药物预防是规模化养殖场必不可少的部分,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抗病力,从而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清瘟败毒散、黄芪多糖、三黄解毒散、板蓝根散、鱼腥草散、白头翁散等。



来源:《甘肃畜牧兽医》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李业明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27 0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11: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比较全面,但加强饲养管理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2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营养最重要。身体好,自然就疾病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23: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透彻。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7 05:0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