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5-20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菜粕的掺假识别
1、先观察菜粕的颜色及形状,判断其生产工艺类型。200型的呈自然松弛,很自然的清香味,95型有光亮的压榨小块状,有轻微的糊味,浸提的菜粕呈黄色或浅褐色粉末或碎片状,而压榨的菜粕颜色较深,有焦糊物,多碎片或块状,杂质也较多,掰开块状物可见分层现象。压榨的菜粕因其品质较差,一般不被选用(但有可能掺入浸提的菜粕中)。再观察菜粕有无霉变,掺杂,结块现象,并估计其所占比例(菜粕中还有可能掺入泥沙、桉树叶、菜籽壳、药渣等物)。但现在国内很多厂家均明目张胆的掺,只是掺的比例不同而已,有的供应商甚至大量屯集两种菜粕,将两种按一定比例进行掺,由于货源紧张,明确告诉你我掺了95型或90型,你买就买,不买就拉到。
2、闻菜粕味道,是否有菜油香味或其它异味,压榨的菜粕较浸提的菜粕味道香得多。
3、抓一把菜粕在手上,拈一拈其份量,若较重,可能有掺砂现象,松开手将菜粕倾倒,使自然落下,观察手中菜粕残留量,若残留较多,则水分及油脂含量都较高。同时,观察其有无霉变、氧化现象。再用手摸菜粕感觉其湿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较高,水分也较高,若感觉烫手,大量堆码很可能会引起自燃。
4、测灰份、脂肪、蛋白溶解度、氨基酸进行识别
5、水洗搅拌
6、感官识别正常的菜籽粕除通过看、嗅等方法外,用手抓有疏松感觉,掺假菜籽粕颜色暗淡,用手抓感觉较沉,不应有酸味及其他异味,外观新鲜,无发霉、结块;据种皮多少大致估测其质量好坏。
7、盐酸法识别正常菜籽粕加入适量(10%的盐酸,不产生气泡;掺假菜籽粕加入10%的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8、四氯化碳法识别称取5-10克菜籽粕放入梨形分液漏斗或小烧杯,加入(100 毫升四氯化碳,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0-20 分钟;分离沉淀物,放入已知重量的称量盒中,将称量盒放入110度烘箱中烘15分钟,取出置干燥 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土沙的粗略含量。
9、显微镜鉴定根据其种皮特征用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鉴别。详见GB/T14698-2002 饲料显微镜检查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