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鸭舍的清理和消毒
(2)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3)药品、饲料、垫料的储备
二、怎样育好雏
(1—7天)
培育雏鸭是生产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成活率,后期的生长发育以及出栏后的经济效益,育雏关键是头三天,最关键的还是第一天。因此要想育好雏,必须提供适合雏鸭生长的环境和条件。
(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垫料、饮水、喂料)
1、温度:(原则采取看鸭施温)温度对雏鸭影响最大,包括体温调节、饮水、采食及饲料的转化吸收,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即怕冷又怕热。
(1)温度正常:活动自如,分布均匀,呈满天星分布。叫声清脆,伸腿伸颈(28℃—35℃) 。
(2)温度高:远离热源、张口喘、饮水频繁、采食少、脱水、抵抗力下降、后期吃料不长。
(3)温度低,靠近热源,拥挤打堆,闭目无神,易发生MG或挤压而死,(受凉)出汗。可引起卵黄吸收不良,抵抗力下降,终生生长不良(抗体;免疫)。
(4)温度计的悬挂,离地面5㎝。
2、湿度
对雏鸭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刚出壳70%)
要求 60%—70%
(1) 湿度低;育雏温度高,排泄少,雏鸭体内水分通过呼吸散失,造成严重脱水,影响卵黄吸收。
方法:
a、火炉上加水盆,蒸发增加湿度
b、通过消毒增加湿度
(2)湿度高:
a、高湿,不利于散热,感觉郁闷,有利于病源做生物的繁殖。(球虫、霉菌)
b、低温,不利于升温,不利于对寒冷的抵抗力。
3、通风换气,作用(1)净化空气,CO NH3 粉尘。(2)散热降温。(3)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4)调节舍内湿度。
第二周后通风为主,温度为副。
4、光照
(1)作用
延长采食时间,促进生长发育,增加抗应激能力。整个饲养周期采取24小时光照,1-3天强光照射目的,幼雏视力差熟悉环境,3天过后逐渐降低亮度,目的减少应激,减少啄癖。
注意:阴天多云必须保证24小时光照。
5、垫料,目的:为鸭群提供卫生,干燥,舒适松软的环境。厚度:5厘米。
作用:
(1)减少体热散失,(能量消耗,料肉比高)
(2)吸收排泄水分,防潮湿,避免粪便暴露,而引起球虫,肠炎。
6、饮水
(1)鸭进入舍内应尽快饮水,可以加快体肉卵黄的吸收,利于生长发育,反之造成脱水,发育缓慢。
(2)初次水中加3%G,1‰电解多维,抗菌药物,目的为了恢复体力,抗应激
预防疫病。
(3)增加饮水面积,水葫芦40只/个,细心观察人工辅助。
注意:(1)水葫芦勤刷洗勤消毒,保证换水就消毒。
(2)水要少配,勤配,不要浪费,
7、喂料
时间:饮水后3-4小时即所有鸭都饮上水,70%的鸭有采食行为。
过早:影响卵黄吸收,易引起消化不良。
过晚:卵黄消耗过多,变得虚弱,抵抗力下降,发育不良。开始用湿拌料。(易采食、易消化、间接饮水)
三、育成期注意事项
(8-21天)
1、通风为主、保湿为副,即有湿度又加强通风,防止扫堂风。(张口喘并不是湿度高而是呼吸困难)
2、放鸭
晴天气候适宜自然放出,严禁驱赶,以防感冒。
3、扩群 7天1/4 15天1/2 20天3/4
4、换料加入电解多维防止应激。
5、加强垫料的管理,舍内保持干燥,以防受凉拉稀。散热多料比高,不利于羽毛生长发育。
6、生炉冬季保证至少生炉20天。
四、后期(22天一出栏)生长肥育期
适应能力强,采食量大,代谢快,排泄多,垫料湿,生长速度快,死亡率高。
1、加强垫料,定期打扫及时清理,30天必须清理3次, 40天至少清理4次。
2、减少密度扩群到头。
3、减少应激,耗能伤亡过大料比高。
4、加强饮水和喂料,饮水器的高度等等。
五、疫病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卫生消毒
(1)大环境(2)带鸭 (3)消毒池(4)饮水
(5)饮水器料桶刷洗。
2、用药
(1)剂量要准,疗程要足
(抗菌药物至少3天)
(2)拌料饮水要均匀。
(3)按公司规定使用,只可提前,不可推迟
(4)前期严禁加大药量。
3、防疫:7-15天颈部皮下注射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
注意事项(省略)
4、鸭群的日常观察,包括、精神、行为、食欲、饮水,粪便等。
另起:要想养好鸭,首先要治住拉稀,浆膜炎和球虫。
饲养效益=(品种+营养+环境)*管理
品种 占10% 即鸭苗的品种、质量。
营养 60% 饲料质量,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
环境 30% 鸭舍的建筑情况,供水供料,供暖通风及饲养方式
管理是乘号所起的作用是倍号关系,所以管理是肉鸭成败的关键。
养鸭户不赚钱的原因
(1)技术方面参差不齐,
(2)思路
(3)文化素质
(4)年龄
(5)投入
(6)风貌、风气
思维定势
一条路走到头(可气、可恨、可悲、可怜)
恨铁不成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