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14|回复: 2

打通销售通道(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3 09: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s] 本帖最后由 惠民 于 2010-5-13 09:32 编辑 [/i]

原作者:刘挥
一个新公司的新产品问世,如何才能让消费者接受,这是令人伤脑筋的事。  
东方希望第一家租赁的[b]饲料[/b]厂注册为唐山希望公司时,永行董事长派我去运作。我没谦虚,立即走马上任, 经一个月设备改造,公司产品即将上市。按常规,希望集团的新公司成立后,新产品上市前,首先就得作一二 十万元的墙壁广告,可当时我考虑到上面对在此建厂非议颇多,花钱尽量省着点,不想按常规投资。永行董长说:那就考考你的手艺吧。 
不许公司作广告,还得把[b]饲料[/b]卖出去—怎么卖?这不是捆住咱们的手脚,还让咱们跳高吗?在[b]销售[/b]工作会议上,大家牢骚满腹。但怨气归怨气,干还得干。于是大家纷纷献策—有人提出低价抢夺北京美好公司老客户,因为它与我公司离得最近,且是同一集团,生产的产品又是同一品牌,老户对此有认识,只要价格往下落出一段距离,就容易拉拢……不行。窝里斗,这岂是正人君子所为。 
有人提出悄悄地改配方,少用一些价高的豆粕,多用一些低价的菜粕(这一招,可能许多公司采用过,看似粗蛋白质达到了,可氨基酸平衡不了,马上现原形)降低成本、降低售价……不行。这无疑于饮鸩止渴,害人也害己。 
讨论了一天未果,永行董事长在电话上指了个思路:通道,促销。我们围绕着这四个字,制定一套全新的战术,即:三到位、三通告、用当地人引导当地人、及以从众心理作引导的运用。 
首先,此时已是11月,农村该换墙上张贴的年历了。我们选了一张精美的图画作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浓墨重彩地把本公司产品的优点、特点宣传了一番(切记:不要以为和农民打交道,广告用语就可以媚俗,土得掉碴;对美的欣赏、感悟是人所固有的天性,它会烘托出一种品位),大有闪亮登场的气势。印了两千张年历,才花了1200元。然后又用大白纸印了若干用于张贴的、公告养殖户购料、反馈质量信息的空白表(以备后用)。  
准备妥当后,我们按确定的名单通知总经销商拉料到位, 然后,由业务员亲自动手把年历画贴在总经销门市门面最显眼的位置,一贴三张。即使总经销商不开口推荐我们的产品,年历画足以将前来提货的二级商的目光“招呼”过去;业务员再做一番讲解—这便是你不推荐我自荐。此一到位、一通告成矣。 
有些经销户见你出了新产品,他若不答应销,你势必另找对象,假若这个产品卖得好,岂不争夺了他的市场份额。因而最高明的作法是答应卖,但拉来以后,给你放在里面(让其被众多的品牌所淹没),他既不介绍,也不推广,让你的产品坐冷板凳。厂里去人问,他就搪塞说卖新产品得慢慢来,养殖户暂不认,或要求你拿钱作作广告,看看再说……所以,我们最好把工作做到位、做满,别给他们留空子。 
当二级商看见年历广告,询问情况想销时,业务员可督促一级商把产品挨个儿送下去;或像经销户踏踏实实的店小二那样守在其门市上,待二级商来提货时挨个儿做工作。以将二到位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到位完成后,如法炮制二通告进行到位。然后再落实三到位,即把工作进行到养殖户那里去。养殖场几乎全在农村里,你可把年历广告贴到村里去,或租用村里的有线广播宣传,也可让二级商领着你走街穿巷,直接找养殖户宣传(一般养殖户有这样一种心态—即新产品是为了打市场而生产的,质量肯定差不了。因此他们都乐于一试)。还有一招,就是直接找村里说话占地方的人试喂,比如支书、村长、兽医、大养殖户等,最好东南西北各找一户。给他们拍一张照片,再用他们的名义如实写出试喂情况(别忘了请他们签字),再把这些资料通通张贴到一、二级商门面上或养殖户集中地方。这就是让当地人引导当地人。  
最后,把新增加的、用我们公司[b]饲料[/b]的养殖户的地址、姓名、试用情况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空白表上,以诱导用户的从众心里。切记:敢于吃螃蟹的农民是少数派,更多的是一些怕担风险跟着感觉走的人,喂的人越多,跟的人也越多。高明的厂家故意让拉料的车排一下队,无奈地说:双班生产都供不上啊!—这就形成商业炒作了。拉料的客户回去一宣传:可不得了,这家公司生产的[b]饲料[/b]供不应求,火得很啊!养殖户买得就更欢。 
公司按这套战术一打,别说,真还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当然,这跟当年的设备能力不大也有关)。  巧借外力攻占近围市场一个新公司如何布点,如何确立目标市场,这是搞好[b]销售[/b]颇为重要的一环。大多[b]饲料[/b]厂家,都不愿忽略近处市场,布点都知道波浪式的远稀近密的原则。但实践中也没几家[b]饲料[/b]厂在近处市场有大的销量。永行董事长说:近处市场不补贴运费,利好,是肥肉,也是硬骨头,得安上钢牙才能啃动。 
永行董事长曾在会上规定:一般在[b]饲料[/b]厂10公里内不宜设经销户(这是北方大平原,丘陵、山区等交通不便的地方可近一些),最好直销。10公里至50公里应是密集布点区,该区不宜设总经销,只设分销点。50公里外,可设总经销,但给辖区不宜过大。100公里外,一个县才可给一个总经销。200公里外怎么设都无所谓了。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话轻松,如果中国只有你这么一家[b]饲料[/b]厂可能差不多。”的确是。想好想,可做,却太难。 
最难的莫过于打近处市场。我们知道,一般经销户都喜欢销远处的产品,远处产品养殖户难知详情,赚头大,而近处弄不好会把生意做“翻墙”,即养殖户直接到厂家去买[b]饲料[/b]。所以经销户常常百般贬低近处厂家的[b]饲料[/b]。近年来,养殖户对经销商的依赖性很强,他们大多数是从经销户那儿赊料喂,所以一般是经销户赊什么,他们喂什么。 
我们公司附近的鸡[b]饲料[/b]市场特别火,有人说它建在鸡圈里。永行董事长指示我们公司要打一场巢窝保卫战。怎么打?一时拿不出好主意。正在我为打近处市场拍脑袋时,市领导来公司了。听说希望集团总部正准备投上亿巨额资金搞一个大型项目—建赖氨酸厂,他们想把这个项目拉过来。我答应帮忙,但也顺便提到请市里帮忙打开本地市场,以让总部感到此地投资回报好,下一步投资才有兴趣。市里求“投”心切,马上派一副市长带领小康办出面,由市里出资金,各镇小康办往养殖户家赊,效果非常好,本地市场的销量直线上升。 
但是这种方式运作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问题,我果断地指示[b]销售[/b]部放弃这种方式,过渡到扶持一些由我公司确定的新的经销户,以新的经销户服务养殖户。对一部分有资金的养殖户,公司允许他们直接在公司拉货,公司把经销利润分一些给他们。于是,公司就这样让经销户与养殖户和平共处起来。 
由于近销运距近、运费低,争夺市场份额非常有力,外来料的销量急剧下降,一些销外来料的经销户都哀声叹息,感到自己的买卖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啦。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公司巢窝保卫战就要高歌凯旋的时候,公司在搬家时将一批总部发来的预混料搞混了,死了一些鸡。尽管我们慷慨赔付,但在此地的销量还是一落千丈。  这既是一个成功的战例,也是一个失败的战例,但着眼于近处市场并巧借外力攻占之这种[b]销售[/b]策略是对的—这是永行董事长后来给我们下的结论。 
运用仓储式[b]销售[/b]抢滩登陆仓储式[b]销售[/b]的难点多,如货款难控制,经营难管理,费用高,有可能被当地经销户找麻烦等。但有的市场需要强行抢滩登陆,仓储式[b]销售[/b]是最好的战术。关键要看是否值得,能否控制。 
我们公司南面,仅七公里左右有一个小镇,是猪、鸡混养区,存栏量大,镇上卖[b]饲料[/b]的达十多家,他们平时矛盾重重,可当我公司的[b]饲料[/b]要进入时,他们却空前一致地结成了统一战线,发起了联手抵抗运动。 
找不到经销户,公司门市也无法把[b]饲料[/b]直销到养殖户手中,怎么办?公司果断地决定在那儿设仓储式[b]销售[/b]。 
那里设仓储式[b]销售[/b]有几个条件:一是距离近,方便收回货款,能规避货款风险;二是工作容易管理、监控;三是如果出现经销户挑起的对抗,公司有能力及时处理。 
分析了上述有利因素,公司开始制定价格。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此进行仓储[b]销售[/b]只是权宜之计,打开市场后,最终还得交与经销户。因此,在制定价格时应把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即不能把全部经销利润让出去。价太低,后来的经销户接手没利润,没人肯干;但又不能太高,因为那样做拉不过来养殖户。公司搞初次优惠价,价位降的幅度大,几乎将经销环节的利润都让出去了,一下就把大批养殖户拉了过来。大家一喂反应不错时,公司把初优去掉,但价格还是比其他经销户价低,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这样,就为下一步建立经销点打下了基础。 
虽然在后来的操作上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没得到全面地执行,效果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但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合作伙伴。该经销商起步较快,没多久就销到了每月一百多吨。利用涨价“逼蒋抗日”有的经销户一只脚踏几只船,他们信奉不把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一般不专销一个品牌。产品拉过去后,他们采取能销则销,不能销则罢的原则。 
如何才能让经销户与[b]饲料[/b]厂家同心协力拓展市场?这是每个[b]饲料[/b]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提价,对经销户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他们能从中便捷地获得机会利润。但有的厂家害怕经销户抓住提价前短短的几小时大批量提货,占有了本应属于厂家的提价利润,所以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往往是提价的前一小时才通知经销户,经销户很不愉快,厂家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促销上量机会。  而我们公司提价前三天就通知经销户,经销户得知后,疯狂地找资金,然后不顾一切到厂提货,囤积起来,仿佛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立等可富的机会。虽然厂家已提价了,他们仍按原价售出,争夺[b]销售[/b]同一品牌的其他经销户的市场;或是按提价[b]销售[/b],轻轻松松地捞上一把。这样对厂家来说,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由于[b]饲料[/b]有保质期限,放久了就卖不出去,[b]销售[/b]的压力明摆着在经销户。在短时间要销出去这么多[b]饲料[/b],这就逼得经销户赶紧自找出路,要么抢其他经销户对准的养殖户,要么压缩自己的其他品牌,主推提价前拉回来的这一品牌。有这么几回,他就把咱们想要他推上去的品牌推上去了。 
但是厂家在运作中需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一是不许经销户不交货款开票;二是开了票不许把货压在厂家库里;三是如不能举证说明是公司的责任,一概不准退货。这三条看似苛刻,但经销户这时求赚心切,一般都能答应(切记:开票前一定要将丑话说在前面)。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逼蒋抗日”。公司前些年销量上得极快,据我所知就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招。 
客大欺主与“削藩”大经销户难协调,难侍候,[b]饲料[/b]公司的[b]销售[/b]部对此可能都有体会。由于大经销户销量大,他们的优惠最高。他们还经常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满足不了就威胁要改换门庭,[b]饲料[/b]厂常常以让步来求得合作,不得不把本该属于[b]饲料[/b]公司的利润一点点装入他们的腰包。他们在经销环节赚取的利润,一般是生产厂家的两倍或三倍,这使得一些厂家只能获取微利,甚至根本上就无利。 
北京美好希望[b]饲料[/b]公司有一成功的做法,就是对近处的大经销户实行“削藩”,将他们化大为小。什么是“削藩”?西汉景帝时期,一些诸候国日益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景帝采用御史大夫之《削藩策》,引起“七国之乱”。武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削弱诸候势力,又采取了《推恩令》政策,把诸候王的继承权扩大到嫡长子之外,改变了过去只允许大房的长子继承父业的传统。如此一来,各诸侯的势力自然就削弱了,难以搞动乱威胁皇权。 
公司的“削藩”用的就是《推恩令》,即在一级批发商的下面,找几个合作性比较好、实力比较大的二级经销户,允许他们直接到公司拉料,以此削弱超级大户的可控制范围。大户控制范围缩小,其销量就小,优扣额度也相应降低,他们翘尾巴的资本也就荡然无存了。 
但是千万注意,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这么干,时机不成熟这么干只会适得其反,把客户赶跑了。所谓时机成熟,就是必须具备这样一个前题:首先,你的品牌在一定的市场上一枝独秀,已占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用户已对它广泛接受,甚至难舍难分,经销商想不销已由不得他了。其次,经销户赢利水平很高。再次,如果被“削藩”的经销商不能接受、愤而转向以后,有一批合作性更好的二传手顶上去(至少3个以上),还得保证销量有增无减。 
这样一来有人可能会骂公司不仁不义,对老客户过河拆桥。但你没想想,当许多客商被厂家一步步扶持成大客户的时候,他是如何对待你的?你经营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追求最大的利润率吗?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sheshouleon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5-13 11: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了,有想法,有思路。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5 09: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好贴,真是幸苦楼主了,学习,多谢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7 03:5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