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引种成本,增加母猪利用年限,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必须做好后备母猪的选种工作。选好后备母猪,有利于猪群平均窝产仔数、仔猪断奶重、仔猪生长性能和抗病力的提高, 本文就依据体型外貌标准如何选择利用年限高、生产性能好的后备母猪及种猪场如何提高后备母猪的选种率做一阐述。 1 体型 猪外观上身体不能过于前倾或后仰,否则易导致足垫受力不均,造成足垫磨损、关节发炎或肿胀而导致瘸腿。那些行动不便、走路时背部大幅度摇摆、两腿间距较小、站立异常的猪不能选作后备母猪。应选留行走要自如,走路时两腿间距足够宽,背部强壮,骨架宽(器官和肌肉空间大),后驱轻微倾斜的猪。另外还要考虑不同品系的品种特征进行选种(如颜色和耳朵等) 2 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也应作为选留后备母猪的重要指标之一,要选留那些在窝内生长速度处于前75%、被毛光亮、精神状态好的猪。资料证明生长速度在窝间处于后25%的猪更容易出现初次发情日龄偏大、配种困难和生产性能偏低等问题。 3 肢、蹄、趾 生产中因肢、蹄、趾问题而导致母猪淘汰的比例较高,大约占母猪淘汰总数的10-15%,尤其对于第一胎的母猪因肢、蹄、趾问题而导致淘汰的母猪所占比例更高,因此,外观表现为八字腿、蹄裂、鸽趾和鹅步的猪不能留作后备母猪,而要选足垫着地面积大且有弹性的猪,这样的猪容易起卧,走路灵便。趾要大且均匀度高,两趾的大小相差1.5cm或以上时不适合选留后备母猪,当两趾大小不一致或趾与趾间缝隙过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大蹄裂的风险和足垫的损伤,两趾要很好的往两边分开,以便更好的承担体重。 4 乳头: 理想的后备母猪每侧至少有7个或更多有功能的乳头。乳头分布要均匀,间距匀称,发育良好。没有瞎乳头、凹陷乳头或内翻乳头,乳头所在位置没有过多的脂肪沉积,而且至少要有2-3对乳头分布在脐部以前且发育良好,因为前2-3对乳头一般是泌乳力最好的乳头,这部分乳头的发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母猪的哺乳能力。 种猪场应对乳头数性状进行多次选择,仔猪初生时统计乳头总数,做第一次选择,猪群选留后备母猪前统计有功能的乳头总数,做第二次选择,对于纯繁品系有功能的乳头总数低于14个及杂交品系有功能的乳头总数低于13个的猪不能留作后备母猪。 5 外生殖器 阴户发育良好且不上翘。小阴户、上翘阴户、受伤阴户或幼稚阴户不适合留作后备母猪,因为小阴户可能会给配种尤其是自然交配带来困难,或者在产房造成难产,上翘阴户可能会增加母猪感染子宫炎的几率,而受伤阴户即使伤口能恢复愈合仍可能会在配种或分娩过程中造成伤疤撕裂,为生产带来困难,幼稚阴户多数是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所致,这样的猪多数不能繁殖或繁殖性能很差。 6 增加后备母猪选种率的措施 生产中影响后备母猪肢、蹄、趾、关节和乳头等发育的因素很多,我们要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仔猪出生后可用医用胶布贴在母仔猪的膝部和前面两对乳头以保护膝盖和乳头免受磨损。保持圈舍环境干燥卫生,做好日常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以降低减少关节炎的发生概率。水泥地板不宜过于粗糙或过于光滑,因为地面过于粗糙易导致猪趾甲磨损,而过于光滑则易导致猪滑到摔伤。对于使用漏缝地板的猪场,不要让漏缝地板的边缘过于尖利。另外要保障饲料中营养元素尤其是钙、磷和锌等的充足和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