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67|回复: 3

中医药为猪病防治和产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20: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药为猪病防治和产业发展开辟广阔前景

作者 孙支文

前言:有些话已是旧话重辞,但我想以此叙旧话新,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医药、抗生素滥用、猪病防治、绿色中草药添加剂、产业发展。(引用文献略)

一、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优势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最具知识产权的瑰宝之一。中医药的发展迄今也有五千年之久,溯自神农尝百草,乃为中华医药之起源;《黄帝内经》,《灵书素问》确立中医疗法之方针;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理论更臻完备;历代医家著书立说,层出不穷,浩如烟海,实乃为中华民族的一大宝贵财富。

尽管世界各国都有其传统医学,但大都已不复存在了;而中医药学,至今仍显示其独有光辉,与西洋医学二足鼎立。主要就是因为其药物效验显著,治疗的方法与药物配合奇特,如小小的生姜可以治百病,刚摘下来的新鲜嫩叶可以使羊癫风患者立即苏醒,鸡血可以治疗蜈蚣咬伤并立刻见效。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的宝库。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一门珍贵的医学科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卓有成效的诊疗方法,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东西方医药学相比较时,有人总认为西洋医学是科学的医学,而中医医学是具有哲学味道的医学,但是,中医医学绝不是非科学的,而是卓越的经验科学,随着现代医药学研究的进步。中医医药学的科学性,经由实验而被世界所证明。

今天的西洋医学,在外科方面,非常优秀。在社会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方面,非常发达。而中医医学对所有的疾病,都做内科性治疗和调理,末病先防,既病防变,在内科方面,非常优秀,中医医药学与其说是社会医药学,不如说是个体医药学,中医医学能够鉴别每一个个体的特征,针对每一个个体在用药上临证加减,做特别的治疗。与西医的预防医学相比,中医医学注重体质的改善,以改善体质,来治疗疾病。西洋医学的基础医学非常发达,具有精密的分析性,而中医医学的临床医学最发达,具有整体的综合性,西洋医学采用病名治疗法,中医医学采用随证疗法,西洋医学的重点,重在决定病名上,不断地做精密的检测和分析,而中医学在病名未决定之前,根据现有症状,即可处方治疗。可以这样说西医的诊断标准明显优于中医,她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而中医的望、闻、问、切有她独特的科学性也有她的局限性,她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医者本人主观因素和技能所决定,但在治疗疑难病症上,中医学在辩证论治上的临床思维及处方用药上优于西医。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靠的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其主要标志是相关经验和科学技术以及运用经验与科学方法的系统,一旦经验与科学转换为方法系统即具有了创造性功能,中医药学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一门实验科学与方法系统的总结,中医药学具有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具有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与临床思维方法,当世界医学面临亚健康状态和难治性疾病这两大难题时,中医、中药凸显出自己的优势。非典(SARS)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医中药,可喜的是我国用于H1N1流感的临床治疗药物二期临床试验已通过,效果优于达菲。

目前,我国养猪产业面临着疾病防治和饲用添加剂污染两大难题,生产和临床上,免疫抑制病、混合感染、病毒变异、细菌耐药性、霉菌毒素中毒以及一些重要的寄生虫病及严重的药物残留仍是制约着当前养猪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了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蔓延和发展绿色养猪产业,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中医药在生产和临床上的研究与应用,为猪病防治和产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二、养猪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猪病防治和饲用添加剂污染

1.猪病漫延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壮大,养猪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规模化养猪基地、养殖小区、龙头企业、养猪大户、养猪大县(市)乃至养猪大省在全国迅速崛起,频繁的从国外引种和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的化学药物,抗生素,抗菌药、激素与重金属甚至是违禁药品也被一起用作猪的饲料添加剂和防病促生长,并且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国内外种猪,生猪及产品的贸易流通,以及饲料上一些添加剂的盲目滥用,导致原已被扑灭的猪病又重新抬头,死灰复燃。甚至是出现了所谓的“超极细菌”,如四川的人感染猪耐药性链球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市场的大流通导致疾病的大流行趋势日趋严重,近年来,由于蓝耳病和圆环病毒在猪群间的感染和传播,从而出现了以母猪流产、返情、不孕、无乳等为主要特征的母猪应激与繁育综合征;以断奶后仔猪出现的贫血、消瘦、毛长、苍白、下痢、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的仔猪断奶后多系统功能衰竭综合征。生长肥育猪的呼吸道综合征和皮炎肾病综合征以及06年全国曝发的无名高热综合征。猪病的蔓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给养猪业和养猪生产造成沉重打击和严重损失,这是有目共睹之事。多年来,在疾病治疗方面,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大量使用,导致严重的药物残留,猪肉产品品质差,以及猪病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在临床上,我们不断发现细菌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耐药谱越来越广,耐药性越来越强。在疾病预防方面,免疫抑制和免疫失败现象屡见不鲜,给猪做了上十种疫苗,有时一些疾病照样发生,疫苗从国内的换成进口的也不见有什么效果或对生产有多大的帮助。猪病已漫延到了难以防控地步,甚至连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抗原都发生了改变,这绝非危言耸听。2003年,我国著名动物疫病专家甘孟侯先生指出:在生产实践中,常见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对同一畜禽机体产生致病作用,并发病、继发感染、混合感染的病例显著上升,特别是一些条件性、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更为突出。由两种病毒同时发生,由病毒与细菌同时发生,或两种细菌病、细菌病与寄生虫病,甚至与普通病同时发生。虽然采取一系列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常常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养猪同仁、畜牧兽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事实。

大家深深地体会到当前猪病多、猪病杂、防病难、治病难和难治病以及想发展、发展难和难发展的情况。对消费者来说,是想吃肉、怕吃肉、难以吃到放心肉;对贸易来说是出口难、创汇难、难创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养猪业和经济发展,如06、07年暴发的猪高热病就闹得我们重创不已,惊魂未定。今年进入炎夏酷暑季节,所谓的高热病在全国部分地区又有抬头之势,应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


2、饲用添加剂污染和药物污染已经到了必须悬崖勒马的地步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开发及其他抗菌药物、微量元素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防治疾病的历史进程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药物的长期使用甚至滥用,抗菌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而且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同时,饲用添加剂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一些年,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很多事件震惊全球。例如,1997年,英国发生的疯牛病,其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饲料中使用了由动物副产品制成的肉骨粉;1998年,比利时发生的“二噁英”事件,是由于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胺污染的工业用油而引起的;1998年5月,香港发生因食用大陆供港活猪肺而起的“猪肺汤事件”就是为了片面追求瘦肉率,在饲料中添加了盐酸克伦特罗药物造成的。


  1998年—2008年的十年间,我国查处的多起瘦肉精事件、多宝鱼事件及毒牛奶事件,均被媒体曝光和披露、见诸报端。

另外,有些饲用添加剂原料配置不合理,抗生素、抗菌药物、重金属和激素类等残留超标,以及动物饲养者在防治疾病中长期使用甚至滥用某些药物,通过饲料喂养或直接进入动物体内,并残留在肉、蛋、奶中,最终为人类食用、引起慢性中毒,甚至产生致殘、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等严重后果,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们怀疑与环境污染及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有关,如雌激素、硝基呋喃、砷制剂等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还有引起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动物的二重感染。2002年据《世界新闻报》报道:美国政府机构和美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3个超级市场中购买了200份各种肉类畜禽肉、蛋、奶而致病的病例多达140万例。更为严重的是,被污染的沙门氏菌大多数已具有抗药性,其中84%的病菌至少对1种抗生素有抗药性,53%的病菌对3种以上抗生素有抗药性。又据美国《新闻周报》报道,全美平均每天就有37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细菌感染,仅1992年,美国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同样情况。此外,近年来,动物性食品的残留激素正在使青少年甚至儿童性早熟,成年人更年期严重异常的事件时有发生。2008年,我国查处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和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引起的震惊中外的毒牛奶事件,激起中国人民和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饲用添加剂污染和药物滥用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已走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

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入,人们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抗生素的副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直接导致耐药菌株和抗药菌株的形成,有大量事实和临床实践表明:长期添加抗生素和抗菌药,会直接导致病原微生物的变异和转移,使动物疫病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动物食品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还会在人体内产生类似动物疫病的耐药菌株和抗药菌株的形成,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

综上所述,如今动物疫病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是由我们盲目引种,引进病原,滥用治疗药物和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的恶果,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滥用不仅危害着动物的健康,同时也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已经到了该引起我们深刻反省并采取可行措施与积极应对的时候了。

三、发展绿色养猪产业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1.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动物饲养者反对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并制定出更加严格的动物食品安全规则,如我国的的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实施并执行,食品安全已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我们广大养猪同仁及畜牧兽医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据统计,目前我国肉、蛋、奶的总产量已居世界各国之首,但其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远远不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为什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产品的质量差,加上技术落后,卫生合格率低,药物残留过高,因而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欧盟国家之所以对我国产品实行贸易限制,药物残留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3.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对外农产品政策的放开,随着国外农产品对中国农产品的不断冲击,随着国内的养猪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猪肉产品将面临着严峻挑战,绿色安全无公害产品必将成为社会主流。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我们如何抢抓机遇,扎稳脚跟,突出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重围,去发展壮大我们的养猪业“与狼共舞”,走出国门,这是到了我们该深思熟虑的时候了……

4.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现状,而对养猪业来说,最佳途径就是发展“绿色养猪”,从饲料、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抓起,不断注入“绿色”理念,生产出真正的“绿色”产品来,以崭新的形象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打开新的局面,迎接新的挑战。发展绿色养猪产业是我们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国民体质健康的需要。

四、从中西医科学角度解析和防治当前猪病

(一)、当前,由于西医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先进性,目前,对疾病的病原诊断上并不难,但是生产和临床上,由于免疫抑制,疾病多元化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及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仅凭西医西药很难解决,所谓的“综合症”,目前也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并结合辨证;表症、里症、热症、寒症、虚症、实症及这些症状与五脏六腑及自然环境的阴阳平衡关系。只要知道体表的病就能推断内脏的病;只要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达到整体论治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把西医的科学思维、科学手段和中医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相结合,做到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的融合贯通,优势互补。

1、当前猪病的主要特征

在生产和临床实践中:

1、蓝耳病和圆环病毒普遍存在,无论是母猪,仔猪和生长肥育猪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以母猪繁殖障碍及仔猪呼吸道与皮炎症状较为明显、大猪影响不明显,主要是饲料利用率低。

2、大多数疾病是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往往是病毒、细菌、原虫病的共同产生致病作用。

3、细菌病的发生很少以单一病原的形式出现,大多呈继发感染或两种细菌同时出现。跟十几年前,细菌病的单一发病有着本质的区别。

4、所谓猪流感与弓形体及附红细胞体普遍感染和发病。

5、免疫抑制与免疫失败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猪瘟、伪狂犬的免疫失败导致猪病一发而不可收拾。

6、霉菌毒素中毒现象时常可见,但此状况可从原料采购及玉米收割、凉晒、烘干、仓储等源头上解决问题。

7、亚健康,亚临床症状在养猪生产上普遍发生,即使有些采食量正常,貌似健康的猪,只要到实验室一检测,也会发现几种病原的存在。

8、五大综合征普遍存在:

1)母猪应激与繁殖综合征:引起母猪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无乳症、乳房炎等。主要病原有:蓝耳、圆环、弓形体、附红细胞体、衣原体、细小病毒、乙脑等。重症后期也会出现猪瘟、伪狂犬。

2)断奶仔猪多系统功能衰竭综合征:引起断奶前后仔猪的贫血、黄疸、消瘦、毛长、腹泻等。主要病原有:圆环、蓝耳、伪狂犬、副嗜血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3)呼吸道综合征:主要引起5至13周龄左右的猪发生复合性呼吸道病:寒冷季节,气候变化时多发。主要病原有:支原体、副嗜血杆菌、放线菌胸膜肺炎、巴氏杆菌、蓝耳、圆环、隐性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病程延长也会出现猪瘟、伪狂犬。

4)皮炎肾病综合征:主要以圆环病毒为主与链球菌、坏死杆菌、葡萄球菌、弓形体、附红体的混合感染。疾病后期,也会伴发猪瘟,伪狂犬的出现。

5)、高热病综合征:主要是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与猪流感、暴发性弓形体、附红细胞体、链球菌、变异性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急性病例后期都会继发猪瘟,伪狂犬的出现。

2、当前猪免疫抑制病的主要元凶

1)蓝耳病、圆环病毒目前被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蓝耳病引起了整个养猪业轰动,无人不知道蓝耳病,这些年来,蓝耳病在中国猪场的感染阳性率几乎达100%,甚至猪身出现一点暗蓝就有人会说是蓝耳病,到了非常恐慌的地步。蓝耳病的致病机理:蓝耳病病毒主要破坏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机体肩负杀灭细菌和吞噬病毒,巨噬细胞是机体的免疫屏障,它在机体里承接着护卫、排污、分解和呈递抗原的作用。而蓝耳病病毒和巨噬细胞有着特别的亲和力,蓝耳病病毒能杀伤和杀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一旦受到损伤,细菌病就会趁虚而入,继发的细菌有: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菌、败血性波氏杆菌、链球菌。

目前,蓝耳病虽然有灭活苗、弱毒苗及高致病性蓝耳苗,但接种不接种蓝耳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2007年,南方农村报之养殖宝典披露:对广东猪场接种蓝耳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接种蓝耳苗反映有效的10%,没什么反映的10%,80%的猪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和重创,尤其是高致病蓝耳苗影响更为严重。

由于蓝耳病病毒本身存在毒株变异和毒力返强的现象,这种变异不仅表现于不同基因型的毒株,而且存在于同一基因型的“不同分离株”之中。目前,据报道预防用的PRRSV弱毒疫苗存在毒力返强危险。接种疫苗最多也只能缓解临床症状,产生的抗体不能阻断猪体向外排毒,有时还会引起病毒血症的持续感染,基于接种蓝耳苗的风险性,所以我对接种蓝耳苗持谨慎和保守态度,一项不主张接种蓝耳苗,因为接种蓝耳苗出事太多,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

2)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一种新的传染病,主要感染8——13周龄的猪,其特征为体质下降,消瘦,腹泻,呼吸困难。猪群感染PCV2血清阳性率高达20%—80%,它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破坏淋巴细胞和整个淋巴系统的功能。

除了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的广泛性感染发病外,其它如副嗜血杆菌、变异性巴氏杆菌、放线菌胸膜肺炎、链球菌也时有发生,在临床和生产上这几种病虽然时常碰到,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呈现继发感染,虽然有时症状典型和明显,但我们控制疾病一定不能忽视原发病的存在,千万不能片面考虑问题,一定要抓住原发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天气炎热,一些发热乃至高热性疾病在全国各地有所漫延,如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往往都呈现混合感染,早期表现为流感症状,咳嗽,流鼻涕,拉硬粪,红身,病初当流感治疗一至两天似乎有效,但过后病情加重,很少有自愈。在养猪生产和临床实践中,其实单一猪流感,我们不作治疗,一般情况下也会自愈。很少死猪,猪流感并不可怕,但有人会说,流感死了我很多猪,我告诉你,那是误诊和错误判断惹的祸。尽管我们通过实验室检测到有流感病原,但它不一定致病,即使致病也不一定会致死。

3)附红体:附红体在学术上还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立克次氏体、霉形体目,类边虫病,红皮病,但国内仍有专家坚持为原虫病。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猪病流行病学调查时,曾经查到附红细胞体,但猪可以健康生长,附红体曾一度被热炒,附红体是人兽共患病,可引起猪的发热、皮肤潮红、黄疸、贫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能引起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附红细胞体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使红细胞破裂或变形,从而破坏了机体的红细胞免疫机制,容易继发其它病原的感染。有报道猪附红细胞体和免疫抑制有关。虽然有附红细胞体这个病,但我们更值得注视的应该是弓形体,有人认为,有附红体的猪不一定有弓形体,有弓形体的猪一定有附红体。这几年来,弓形体给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临床上弓形体极容易和流感、猪瘟混淆,出现了很多误诊。把弓形体当流感来治的大有人在,西药抗流感药和中药抗流感药吃了一大堆,绝大部分猪却越吃越差,甚至是大批死亡。还有把最急性或急性弓形体当猪瘟来防治的,紧急注苗或打血清死的猪也不在少数,当然弓形体并发猪瘟现象也确实不少,但猪瘟不是原发病。

4)、弓形虫:弓形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200多种动物易感,包括哺乳动物、水禽、鸟类及水生动物。弓形虫在人的感染率达25%—50%,在猪的感染率高达70%。犬的感染率高达80%,弓形虫的全部生活史为五个期:滋养体期、包囊期、裂殖体期、配子体期和卵囊期,前两期为无性繁殖期,出现于中间宿主和终未宿主体内,后两期为有性繁殖期,只出现于终未宿主体内。猫是弓形虫的终未宿主。弓形虫的每个阶段对猪体的损伤程度也不一样。它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症状。最急性弓形体可引起整个猪场发病或整个区域性猪感染发病,死亡率高达60—80%。我国于1977年,曾暴发一场无名高热,实际是由弓形虫引起,最初在上海发现,相继在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北京、辽宁、黑龙江、宁夏和吉林等地的猪都先后出现了弓形虫病。可以说从南到北地袭卷了中国的猪场。临床症状:初期体温升高,40、5—42度,皮肤发红,呈稽留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最后废绝、大便多干燥,有的如算盘珠状(也有下痢、拉灰褐色样粪便,这样情况比例不高),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每分钟60—85次,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部出现紫红斑、内或有小点出血,有的病猪耳壳上形成痂皮,甚至耳尖发生干性坏死,体表淋巴,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病猪后期耳朵、眼睑、肛门暗蓝,呼吸极度困难,后驱摇晃或倒地不起,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病程10—15天。怀孕母猪往往发生流产,有些病猪耐过后,体内产生抗体,症状逐步减轻,往往遗留咳嗽、毛色苍白,吃料胃口不好,饲料利用率差,极少数猪会因为弓形体卵囊感染而引起的神经症状,如后驱麻痹、运动障碍、癫痫、斜劲。

弓形体的致病作用:由于弓形虫侵入机体后,随淋巴血液、循环散布于全身多种器官和组织,并在细胞中寄生和繁殖,致使脏器和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毒素作用,引起各脏器和组织水肿,出血灶,坏死灶及其它变化。直接导致免疫抑制。

病理解剖:1、病死猪的皮肤呈弥漫性紫红色或可见大的出血结痂、斑点。2、肺脏肿大呈暗红色,带有光泽,间质增宽,肺表面有粟粒大或针尖大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3、肝脏肿,硬度增加,有针尖大,粟粒大,甚至黄豆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灶,并有针尖大出血点和灰白色病灶。4、脾脏不肿大或稍肿大,被膜下有丘状灶等。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对当前猪病有个轮廓性的了解,但我们所知道还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不讲大家也知道,就因为它的复杂性才使我们感到困惑。平常防治猪病抗生素、抗菌类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氟本尼考、强力霉素、利高霉素、支原净、磺胺类药物没少用,防和治的效果都是不明显,尤其是治的效果就更差。

3、抓住致病元凶和深度把握发病规律

1、大家都知道蓝耳病及蓝耳病引起的免疫抑制,可是又有多少人重视弓体危害性及弓形体的超强耐药性与它对猪免疫系统构成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它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普遍感染性。其实所谓疑似高热病、流感、猪瘟一半是与弓形体有直接的关系。对猪构成免疫抑制的不光是蓝耳病,我们应该把弓形体视为猪场的原发病,其次是圆环病毒和附红体,从实验室诊断结果和猪病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与临床处置结果来看,就是这个样,无论是母猪或生长肥育猪,只是影响的结果不同而已。

猪病的头号元凶应该是蓝耳病和弓形体,二号元凶应该是圆环病毒和附红体:1、生产和临床实践中有蓝耳病的猪一般都会有圆环病毒病,这两个病是一对孪生姐妹。2、有附红体的猪不一定有弓形体,有弓形体的猪一般会有附红体。3、无论是呼吸道综合征、断奶后多系统功能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母猪生殖与繁育综合征及高热病综合征也罢,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起于蓝耳、圆环,继发于细菌病,混合感染于弓形体、附红体。死于猪瘟、伪狂犬。这些综合症的后期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猪瘟、伪狂犬。现在的猪一旦发病,如果控制不当,病程延长,即使我们做了猪瘟、伪狂犬的免疫,也会出现猪瘟、伪狂犬,继发细菌性疾病,只不过是多一种或少一种而已。因此我们对造成猪的免疫抑制的几个元凶,蓝耳病、圆环病毒、弓形体、附红体要深入了解并引起足够重视。

(二)、中医科学思维对当前猪病“综合征”的解析

中医对蓝耳病及呼吸道综合征的解析:蓝耳病在中医上应属肺痿肺痈之范畴,肺痿病是肺脏失其津液濡养,升清降浊功能失职,不能输布津液,津液化为痰浊的虚弱型疾病,症见咳喘气急,脉数等症:肺痈是风热邪毒侵袭肺脏或风寒化热侵袭肺脏,热壅血淤,蕴毒化脓而成肺部痛疡性疾病。而呼吸道综合征应当归属于:肺痿、肺痈、咳喘之范畴。中医治疗上可采取滋阴润肺,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的治疗法则。

圆环病毒及其引起的断奶后多系统功能衰竭综合症:中医辨证应属虚劳之范畴,虚劳、亦称虚损,是脏腑亏损,气血衰弱,阴阳不足等多种慢性衰弱疾病的总称。《内经》中所说的“精气夺则虚”,“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可作为治疗和诊断虚劳之提纲。

虚劳之虚与一般证候虚弱之截然不同,一般证候之虚弱,表现单一,病程较短,虚劳之虚弱,病程缠绵,病性复杂,涉及脏腑,气血,阴阳各个方面,且衰弱之程度较严重,临床上可涉及肺气虚,脾气虚,心气虚,心血虚,肝血虚,以及肾阳虚或肾阴虚等辨证要点。

又如:圆环病毒引起皮炎肾病综合症,中医认为是肾脏风毒与湿热相博,循经脉流溢于肌肤所致。针对起红色疙瘩点,食少,贫血,消瘦,治疗上可采取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清热燥湿,开胃健脾的方法。

母猪应激与繁殖综合症:当前母猪应激与繁殖综合症给养猪生产造成危胁和损失相当严重,母猪普遍发生的久配不孕、返情或发情不正常,奶水少、乳房炎、无乳症、子宫炎;少数母猪产死胎、弱仔等,以及公猪性欲减退,精子水平质量差等现象广泛存在。生产和临床实践中,中医防治此类疾病可归属为中医妇科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调经、种子、崩漏、带下、妊娠、将产、临产、难产、产后乳疾等妇科杂病。

中医认为此类疾病主要由脏腑功能失常,主要是肾、肝、脾、心、四脏功能失常和气血失调及冲任督带脉损伤而引起。

中医在治疗上一是调气血,二为和胃健脾,三是疏肝理气,清热养阴,四为补肾气。

“高热病”综合征:在中医上属温病学范畴,温病的特点是发病急,来势汹猛,变化迅速,温病的病因是外感温热之邪,所以极易化燥伤阴,且易内陷心包或热盛动风,温病发病时,地域性很明显,南方水乡多湿温,北方少雨多秋燥,温病的发病与节气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春季多风温,夏季多暑湿等。治疗上宜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润燥养阴,健脾祛湿。

在生产和临床上,我们针对当前猪病可以选择中医成方化裁加减并结合临床实践和实验疗效,不断总结提高。

(三)、把中西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融合贯通,真正做到对症用药。

生产和临床上,我们要把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学术思维和治疗法则与现代医学的病理学、药理学及免疫学结合起来,我所讲的中西医结合并不是狭隘的中药加西药的治疗法,而是运用现代医学理论进一步对中医药的疗效作深入的探讨、研究及验证,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生产和临床服务。

1)生产和临床上,如何做到辨病、辩证和对症下药呢?临床猪病防治工作中,对疾病的防治,我们必须对西医辩病和中医辩证有所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提高和保证临床疗效。如:猪气喘病,西医辩病支原体肺炎,西药治疗:阿莫西林+支原净效果佳。中医辩证为:久咳,主治辩证要点为气虚、痰湿、下陷证,方药组成可用,六君汤+升陷汤化裁加减,(六君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升陷汤:生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

其实从西医预防医学和中医的治未病学说来讲,我是不主张治病,而重在预防保健,只会治病的兽医不是优秀的兽医,但是猪真的发病了,我们也不能不治,应尽量减少死亡,促进康复。1、分析病因:首先要找到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的,是外源性因素还是内源性因素。所谓外源性就是环境、水源、饲料等。内源性因素,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是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2、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比如弓形体继发、链球菌和猪肺疫。首先要考虑到弓形体在猪群的流行性和群发性,再考虑到链球菌和猪肺疫的差异性和严重性。

2)、全盘考虑,与免疫重建:1、临床上,有的病我们不能仅凭症状来作出断定,我们要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和用药进展情况结合起来。2、譬如说猪高热病综合征:有蓝耳、圆环、弓形体、链球菌、猪肺疫、猪瘟和伪狂犬,临床上我们怎么控制显得最为关键。首先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每个疾病所伴演的角色。猪瘟、伪狂犬没法治,只有靠疫苗,没有丝毫疑虑,我们知道这两种疫苗一般的猪场都做,如果发生猪瘟、伪狂犬,它也不是原发性的,只是散发而已,或者讲是非典型猪瘟或非典型性伪狂犬而已。其实我们只要把原发病、流行性疾病、继发病、免疫抑制病的来龙去脉查清楚。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对策。再次,因为免疫抑制和免疫失败,我们要考虑到免疫重建,所谓免疫重建,就是通过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运用某些中药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与疫苗的免疫协同作用再加强猪瘟、伪狂犬的免疫。3、明白了当前猪病的发病特征和发病规律,作出正确诊断,然后就是用药了,疾病诊断是关键,促进动物转归和疾病康复的最终保证是药物,目前控制这些混合感染西药帮不了我们,我们必须依靠中药,要依靠在临床上确切有效的中药,而不是那些打着中药幌子的垃圾药,如果我们找到了好的中药,我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有人会说中药效果慢,中药防治不了病,我告诉你那是对中药错误的认识,中药不光防得了病,更能帮助我们解决西药解决不了的问题。

3)当前,对中药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劣质中药确实效果差,效果差的原因:1)、原料选材,用一些已经被提取或切片后的一些碎未。这样的低成本,效果肯定不好,只有药材好,药效才好。2)、添加草粉、树叶类的材料和一些西药,真正的中药成份很少,效果自然无法保证。3)、没有对症用药:有养猪户反应,猪流感发热、红身、拉硬粪,为什么用中药黄芪多糖粉加抗生素都不见效?

(答):一、首先有流感的症状就诊断为流感不一定准确,猪红身乃发热表现,拉硬粪是内热结聚。二、黄芪乃温药,具升阳补气,托毒敛疮之功效,虽然,西医理论认为黄芪多糖有抗病毒作用,但中医用药对内有实热者忌之,当猪有内热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当然无效,不光无效,猪的粪便还会越拉越硬,使病情加重,这就牵涉到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关健。4)、没有根据中医的辩证论治与对症下药的方法来合理组方和配制中药,没有临床实验基础,随便弄几味中药来做药,效果当然不能好到哪里?

因此,我们在防治猪病的时候,一定要选那些被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的产品来使用。

目前,西医在防治当前疾病能帮到我们的一个是实验室诊断,第二个就是疫苗。我们的猪瘟、伪狂犬、乙脑、细小、口蹄疫还是过关的,而像如蓝耳、圆环病病毒与耐药性弓形体及附红体造成的免疫抑制,我们只有依靠中医药的方法来解决。据我所知,广东一些猪场通过选用一些疗效好的系列中药方剂,在猪的各个发病阶段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重建猪体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乃防治猪病的根本出路

众所周知,参加机体免疫的不光是抗体一种成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因子、自然杀伤细胞等都参加机体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只有把免疫抑制解除掉,只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我们所做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才有更大的保证。(尤其是猪瘟、伪狂犬等病毒性疾病的预防疫苗)

多年来,在生产和临床上,我根据中医辩证施治,对症下药及症随病变,药随病走的理论,把中医的理、法、方、药和现代理论有机结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摸索,并根据猪的不同发病阶段及不同季节的发病规律,合理组方和灵活用药。坚持中西医科学优势互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并成功导入现代中药免疫学原理,采取一攻、二排、三提、四免的原则,成功开辟了一条猪病防治的绿色通道。

一攻:即运用中药抗病毒药物,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的有效成分对病毒在吸附、穿入、复制、成熟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给予抑制或打断,如黄芩苷、黄连素,黄连所含小檗碱和金银花所含的绿原酸等都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二排:就是运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将蓝耳、圆环病毒引起的细菌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所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起到分解毒素,排出体外的作用,如链球菌、副嗜血杆菌、弓形体等感染所引起的毒血症、败血症和虫血症,只有排出毒素,猪体才能免遭其害。

三提:就是利用中药的免疫学原理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即猪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如玉竹、沙参、黄精等所含挥发油、三萜酸、豆甾醇、谷甾醇、生物碱、醌类均有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的时间,可提高和促进免疫功能。

四免:就是在免疫系统功能受到蓝耳、圆环病毒等的侵袭和破坏所导致猪瘟、伪狂犬免疫失败的前提下,重建猪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体系功能,就是在采取中西医结合方针、导入中药现代免疫学原理的基础上,再加强猪瘟、伪狂犬的免疫,重建猪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保护屏障。

在此,为避免广告和推销产品之嫌,在生产和临床上对上述疾病防治案例从略。多年来,笔者一直在生产和临床一线工作,专注于中医药及中草药添加剂在临床和生产上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应用中医药帮助大大小小数多个猪场解决了上述所谓综合征的困扰。我是一个天资愚笨和平凡的人,并不敢在朋友们面前牛逼、夸海口,通过我多年的学习、研究、应用和实践,我体会到并不是本人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中医先贤们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给予了我智慧、灵光和底气。只要我们有一颗精诚求索之心,在中医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上,相信在猪病防治方面,每一位朋友会比我做得更好,我写此文的目的,是在唤起大家共同致力于;弘扬中医国粹精华,发展绿色养猪产业。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应用中医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求医问术,更高层次是为了求医问道。

五、中医药将为养猪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和支撑

1、中华瑰宝天然植物中草药是发展绿色养猪业的最佳选择

二十一世纪将成为绿色世纪,绿色产业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产业,谁尽早使自己的产品绿色化,谁就能赢得与把握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的先机与主动权,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中草药绿色产品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因为中草药绿色产品,一是可以满足动物饲养者最大限度的加快增长速度,提高产量,尽可能降低饲养成本,获取更大利润的要求;二是可以满足动物产品消费者追求食品安全、价廉物美、营养丰富、风味好的需求;三是可以解决集约化规模养殖,动物排泄物中重金属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成功解决畜禽疾病防治难问题和药物残留、为经济发展、产品出口创汇和确保人类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确保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支撑。

2、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和应用成果。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本草书籍所记载,已愈3000种,据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体现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于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如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出现了食医、疡医、疾医、兽医和医师的建制。(食医相当于今天的保健医生,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疾医相当于疾病控制和预防医生,兽医负责动物疫病诊治,医师为医界最高统帅,负责安排天下各医的工作布置)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逐渐改为“中药学”。

人们习惯把凡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收、加工、炮制、制剂、证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堪称“天然药物王国”。据调查,截止1995年,已统计到我国辽阔的土地和河域分布着12807种药物资源;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几千年来,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这些宝贵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这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这些资源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最初的中药是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主要出产地集中在中华文明最早出现的区域,从早期的文献记载就不难看出这一特点。但在中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中华各民族的多次融合及对外交流的扩展,中医、中药不断吸取各民族和临近国家的医知识,同时也引入了不少民族药材和海外药材,中药早已不局限于“中国产的药材才算中药”这种狭隘观念。同时中医、中药也早在汉唐时代就超越了民族界限和国家界限,为蒙、藏、回等其他民族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所接受,这些国家和民族也进一步发展了中医中药理论。但从其交流和根源来看,仍属中药的范畴。据统计,目前世界中药市场中国只占10%份额,日本占80%,其它为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约占10%。中药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人民,它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宝贵财产。因此,我们要大力传承和发扬光大祖国中医药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是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

3、中草药天然植物添加剂已成世界主流

中草药天然植物添加剂的发展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时机。我国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本》曾经对欧洲学术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就在1578年,李时珍的《本草纲本》完成之际,西方的现代科学已逐渐确立,1735年,一部由来中国传教的法国学者和传教士巴多明和汤执中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震惊了整个欧洲学术界,这部书全面介绍了中华帝国的全貌,其中的第三卷,就是节录了《本草纲目》,在当时欧洲学者的眼里,《本草纲目》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学术界的自然科学水平,《本草纲目》让欧洲学者眼前一亮,打开了通往另一个宝库的一扇门。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过根本影响,明确提出进化论的倡导者,达尔文对《本草纲目》赞不绝口,称它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也就是说达尔文根本就不认为《本草纲目》价值仅局限于药物学或医药学,而认为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达尔文在研究进化论的过程中,有过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动物和植物在家养环境下的变异》,这是一篇经典性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所引用的资料,就是李时珍收集的关于鸡的七个品种的论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边,把当时各种各样的鸡都给罗列起来,讲它们之间的不同,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所收集的资料对象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巨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世界著名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首席权威李约瑟曾这样评价李时珍的科学成果:“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然而以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化学工业发展、化学合成物有全面替代天然物之势,但是经过不到两个世纪之后,其弊端不断显露,使人们重新对赖以生存的天然物重新复归,而掀起研发应用天然物中草药添加剂的热潮。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欧美等发达国家大批留学人员进入中国学习中医药。如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科技不理解的美国,一直否认中草药的理论和应用,拒绝中草药在美国FDA的申报长达160年(自1840年华人移民把中草药带入美国算起),终于在1999年接受中草药的申报,并于2001年公布。在《天然营养功能食品添加剂发展方面》说:“促进健康防病功能的天然物及提取物是公认的安全食品,今后还要大力审批。”“申报只需要明确质量标准和确切疗效”,从而免去了繁杂的审批手续、文件资料和缩短了审批时间。此举,在当今人类回归自然之际,使美国带来了极大的商机,而使美国成为当代植物和添加剂行业原料供应基地。再如,欧洲自大力提倡天然物添加剂后,于是在欧洲饲料博览会上,展出的产品全是天然物及其提取的产品,其中德国就展出2500多种,与此同时,欧洲的植物药、天然药物的发展远远超过化学合成物。截止2006年1月1 日起,欧盟已全面禁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这最后被禁用的物质是:用于生猪育肥的盐霉素钠、用于猪和鸡育肥的卑霉素、用于产蛋母鸡及猪和鸡育肥的黄脂、用于肉牛育肥的莫能菌素钠。就在国际上对于抗生素类药品如过街老鼠般处理的今天,中国的此类产品却红火异常,一些“洋垃圾”正以不同的面目在中国兽药、饲料及动物保健品市场大肆泛滥。作为出生于天然中医药大国的一些中国畜牧工作者和动物饲养者,还有一些人至今抱着抗生素不可放弃的念头,还是不加思索的抱着中药不如西药快的僵化念头,势必要将中国的养猪业引向绝路,真是悲哉!哀哉!

试问,在当今世界回归自然,横扫抗生素的今天,我们还不与时俱进,顺应绿色历史浪潮,那么,我们的畜牧业还怎么发展,人民健康还怎么保障?……

世界大舞台的竞争对手已向我们逼近,中国有句古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在当今中国畜牧产业发展的急速进程中,这是我们该痛定思痛的时候了。

中国农业大学著名中兽医学家于船教授曾大声疾呼:“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学习中医药,若干年以后,我们要向美国人、英国人学习中医药。”

六、现代药理学对中草药的验证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由于其毒性作用小、不易在产品中残留,且是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营养和防病双重功能,是兽药产品和饲料添加剂的一个独特系列,有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在今后畜牧业的发展道路上将真正起到扬长避短、锦上添花的作用,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然性:中草药本身为天然有机物和无机物,并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状态和活性成份。同时,这些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筛选,保留下来的是对人和动物有益无害的和最易被接受的外源性物质,具有纯净的天然性。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结,也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文献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书中涉及动植物药330种,其中后世作为药用植物的约50余种,如车前草、车前子、益母草、芍药、枸杞等在今天仍是常用药。

2、多能性:中草药添加剂的多能性产生于其本身的许多成分和合理组方。中草药多为复杂的有机物,其成份均在数十种甚至上百种,如一个小小的山楂,现已测知的成分有70余种。加之将中草药按传统物性理论合理组方后,使物质作用相协调,并产生全方位的作用,这是化学合成物所不可比拟的。

中草药的多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作用:中草药均含有蛋白质、糖、脂肪、淀粉、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虽然含量较低,甚至是微量的,但还是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草药添加剂成分进行了分析测试,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可以认为:中草药添加剂是通过补充饲料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足而发挥作用的。

2)、免疫调节作用:已发现中草药的多糖类、有机酸类、恩醌类、生物碱类、甙类和挥发油等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能明显促进机体的抗体生成和延长抗体存在的时间,有增强免疫的作用,从而促进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和免疫佐剂的研发和应用。如:猪苓,中医认为:其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主治病症: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

   现代药理研究:猪苓多糖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临床对肿瘤患者化疗后巨噬细胞功能下降有促进恢复作用;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促进抗体的生成,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又如:薏苡具有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薏苡浸出物,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部分,有抗炎作用,并能增强体液免疫,使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白介素。

又如:白花蛇舌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白花蛇舌草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明显促进实验动物B细胞的增殖反应,可拮抗实验动物注射环磷胺的白细胞减少。

3)、激素样作用: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但可起到与激素相似的作用,并能减轻或防止、消除外激素的毒副作用,而被认为是胜似激素样的激素物。如中药巴戟天:性味归经;甘、辛、微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现代药理研究:①、对内分泌的作用:本品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②、增强卵巢、子宫重量,增强LH分泌。

如中药锁阳对分泌系统的影响,100%锁阳水溶性0.5ML每只给小鼠灌服,可增加幼年鼠血浆皮质酮含量,提示该药有促肾上腺分泌功能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4)、维生素作用:指本身不含某一种维生素成份,而却能起到某一种维生素的功能。如:龙眼肉、大枣,药理研究证明龙眼肉、大枣有补血及镇静作用,因含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5)、抗应激作用:如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多种实验性动物发热有明显的解热降温作用。又如升麻有解热降温作用:北升麻提取物1—2克每公斤静脉给药,可使大鼠正常体温下降,并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致发热有解热作用。

6)、抗微生物作用: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如中药连翘:药理研究表明有抗菌作用;连翘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用连翘种子挥发油乳剂鸡胚药物溶解度为1\2和鸡胚外法亚洲甲型流感作用测验结果表明,对京科68-1株病毒感染同时给药显示作用,对仙台株病毒感染同时给药和感染前给药均能显示作用。

如中药贯众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贯众对多种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在1:1000浓度下,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京科68-1,腺病毒III型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贯众尚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7)、抑霉解毒作用:药理研究,苍术酮有保肝作用。苍术呋喃烃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苍术对多种病毒、支原体、乙型链球菌、黄曲霉菌和其他致病真菌等都具有显著杀灭作用。

8)、抗寄生虫作用:如中药槟榔、雷丸等都具抗寄生虫作用。

药理研究:槟榔对绦虫、肝吸虫等均有抑制作用,抑制肝吸虫的机理在于干扰其神经系统功能。雷丸提取物对绦虫、蛔虫、钩虫及肠道滴虫均有抑杀作用,杀虫作用与其所含蛋白酶对虫体皮层损伤程度有关。


3、
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中草药所含绝大多数成份对畜禽有益无害。即使防治疾病的一些有毒中草药,亦经自然炮制或精制提取和科学配伍,而

使毒性减弱或消除,如果我们能科学合理的选择天然无毒副的绿色中草药作为药用植物,根本就不存在这方面的担扰,可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使用。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运用食物中药不仅可以改变动物的亚健康状况,而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力,刺激机体激素的合成产生,分泌释放,以及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增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骨骼系统的功能,但却无兴奋剂样作用。中草药为我们解决药物残留,促进新型天然植物绿色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绿色通道。

七、中医药的上医治未病学说与现代预防医学殊途同归

中医带给我们不只是治疗疑难病症,中医学术和中医的辩证哲学思想早就对预防、保健提出了独道的见解。据2000多年前,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素问》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矣”?

    用现代汉语解释为:所以圣人不等发病再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若疾病已发生然后才去治疗,社会动乱已经形成才去治理,就如同我们非常饥渴的时候才想到挖井取水,临阵遇敌才去制造兵器,那岂不是太晚了?读此文,可见古人对疾病预防机制和社会预警机制提出了多么精辟的见解啊,它与我们今天的科学思想是如出一辙啊!

大家都知道我们养猪的目的不是为了治病,也不是为了当兽医,猪场更不能成为兽医研究所,我们养猪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我们要挣钱的首要前提是要把猪养好,把猪养好的基本要求是靠预防保健,预防保健做好的根本保证是中医药。过去我们大都用西药预防保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抗生素它不光产生耐药性,而且还有免疫抑制作用,破坏胃肠道的菌群平衡,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如青霉素、氨基糖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现在绝大多数病死猪一解剖开,胃糜烂和胃溃疡特别严重,甚至有胃穿孔现象,那主要是抗生素和重金属及毒素刺激引起的,并不全是传染病引起的,无论是人或动物,它(他)的胃肠道功能一差,肯定是肤色苍白萎黄现象,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机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中医认为:脾胃健运,则五脏安和,五脏安和,则疾病无以生。

我国古代隋唐时代的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他在《备急千金要方》这部著作开篇写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已救也。今天,之所以我们做保健的目的就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最高明的医生和医道。

伟大的中医药文化精髓给了我们很多智慧,我们古人早就知道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今天的我们真该好好的反思和学习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猪吃的饲料都不差,并不完全是营养缺乏,普遍的就是亚健康和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发白不光润,毛长,看上去不顺眼,而我们用中药的目的就是帮助猪开胃健脾,调补气血,祛病强身,促进胃内各种消化酶分泌和释放,促进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和激活造血功能,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消除亚健康,让猪胃口大开,气血充壮,丰满红亮。

中医上的很多养生保健思维和方剂值得我们养猪生产上学习,研究和应用。可以这样讲,中医的上医治未病学说是我们养猪生产上和预防保健过程中所追求的最大目标和最高境界。

结语:经过了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呼吸道病及高热病的风风雨雨和严重的药物残留,我们养猪产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了实现养猪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开展中医药在养猪产业上的研究和应用,中医药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科学,而对于接受现代兽医学教育的我们总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尤其是中医的理论文字表达毕竟出现在两千多年以前,其深奥复杂,术语众多,如果没有一点中文基础,想阅读一本中医经典都较难,更何况在临床和生产上研究和应用(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也有很多现代版本)要想研究和应用好中医药,关键是文化心态,思路决定着出路,态度决定着高度,在我国文化科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从大汉,盛唐到康乾盛世,我们一直俯视西方文化科学,有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到了晚清洋务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一直仰视西方文化,有一种低人一等的心态,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崛起及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我们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碰撞、对接和交融,我们要有一种平视的心态,今天我们研究和应用中医药,必需要有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做大量踏实和细致的工作,要在中西科学文化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揭示和验证中医药学二千多年的应用成果的科学内涵。对养猪业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盖是非,不照搬国外,不炒作中医药概念,敢于面对困难和迎接挑战。

从关心动物健康就是关爱人类健康的宗旨出发,运用中医药天然物性论的原创思维并结合当前养猪实践,寻找和掌握产业发展和猪病防治工作中的一般规律,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提升我国养猪产业和猪病防治的水平,实现发展绿色养猪产业的目标,达到人、猪、自然的和谐。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叶知秋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4-29 2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好长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30 21: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少啊!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00: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某些观点是对的,但实际操作中有难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6: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