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朱思锋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211100;
摘要:猪瘟目前仍然是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文采用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抗体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对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32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650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本平均阻断率为52.72%,平均阳性率(有猪瘟抗体存在)为71.47%,个体猪场阳性率最低的为7%,最高为100%。这说明这些省份猪群猪瘟免疫效果不能达到完全防控猪瘟的目的,仍需不断加强。
关键词:猪场;猪瘟;血清学;调查
猪瘟(The hog cholera,HC & The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国际兽疫局(OIE)将之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之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由于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促使很多国家制定和执行猪瘟的防制和根除计划,并在欧美20多个国家取得成功。但目前世界上仍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猪瘟流行,近年来国内外猪瘟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目前在各国的HC流行中,除典型的病例外,HC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流行,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HC,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特征。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从而给HC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为了了解目前规模猪场猪群的免疫情况,即使掌握流行病学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09年我们对32个规模化猪场送检血清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血清
各地区猪场送检血清。
1.1.2 试剂盒 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1.1.3 器材 美国Thermo Labsystems Multiskan Mk3酶标仪、德国Eppendorf移液器(50μL和100μL)、一次性微量移液器使用的吸头等。
1.1.4 实验室环境 温度23℃、相对湿度55%
1.2 实验方法
1.2.1 血清分离
全血室温静置2~3h,吸取血清。如有少量红细胞存在,可用离心机低速2000~3000r/m离心出去红细胞。短时间存放可放于4℃,如需长期存放,应放入-70℃低温冰箱,并尽量减少反复冻融次数。
1.2.2 ELISA检测方法 使用该试剂盒检测时,所有组分都必须恢复到室温18~25℃。使用前应将各组分别放置于室温至少一小时。此外,洗涤液在使用前必须用超纯水进行10倍的稀释。详细的检测步骤参见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抗体试剂盒配套说明书。
2 结果
对检测的数据应用试剂盒配套的软件分析,被检样本平均阻断率为52.72%,平均阳性率(有猪瘟抗体存在)为71.47%, 个体猪场阳性率最低的为7%,最高为100%。各猪场的详细检测数据见表1。
表1猪场ELISA检测数据 猪场代号 | 阻断率平均值(%) | 阳性率(%) | 1 | 45 | 63 | 2 | 63 | 90 | 3 | 60 | 80 | 4 | 53 | 83 | 5 | 70 | 100 | 6 | 58 | 72 | 7 | 61 | 87.5 | 8 | 32 | 38.5 | 9 | 65 | 80 | 10 | 65 | 83 | 11 | 44 | 67 | 12 | 26 | 25 | 13 | 52 | 71 | 14 | 65 | 83 | 15 | 48 | 64 | 16 | 50 | 75 | 17 | 67 | 80 | 18 | 56 | 72 | 19 | 29 | 23 | 20 | 57 | 77 | 21 | 57 | 79 | 22 | 62 | 100 | 23 | 7 | 20 | 24 | 78 | 100 | 25 | 66 | 100 | 26 | 32 | 40 | 27 | 47 | 62 | 28 | 63 | 92 | 29 | 62 | 77 | 30 | 51 | 74 | 31 | 56 | 79 | 32 | 40 | 50 | 平均 | 52.71875 | 71.46875 |
3 讨论
3.1 对于猪群来说,血清阳性率达到90%以上才能有效地预防猪瘟的流行,总保护率小于50%者为免疫无效或HC不稳定地区,需加强免疫或采取措施消除不稳定因素。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规模猪场针对猪瘟的免疫情况均参差不齐,被检样本平均阻断率为52.72%,血清总阳性合格率仅为71.5%,有的猪场甚至只有7%,这样的免疫效果远远不能达到完全防控猪瘟的目的,这应引起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3.2针对目前这一结果和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如下 3.2.1生猪和肉品市场流通频繁,检疫不严。防疫效果不够是HC传播流行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集体、个体养猪发展迅速,使猪的自由贸易增多,大量生猪频繁调动常可使HC隐性感染猪在全国范围内流传。 3.2.2疫苗质量问题。 有部分猪免疫后,抗体水平不能达到防止亚临床感染水平,这部分猪感染强毒后常可引起亚临床感染。此种亚临床感染猪虽无明显症状。但在其存活期终生带毒、散毒,常是这些带毒的母猪导致所产仔猪会产生免疫耐受或者发病死亡。 用不同剂量的C株苗免疫猪,证实免疫剂量与保护水平密切相关。欧洲药典规定用C株疫苗免疫时,肌肉注射剂量为100PD50(400RID)。我国猪瘟细胞苗出厂检验以5万倍稀释能致兔体热反应为合格,即每毫升原液含5万RID。规定的免疫剂量为150RID,折算为37PD50。这一剂量远低于国际标准。 猪瘟病毒(HCV) 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2种瘟病毒之间有较密切的抗原性和血清学关系,两者同源性很高,能互相诱导一定程度的同源病毒抗体。用BVDV污染的HC疫苗免疫母猪后,抗体检测结果很低。 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亦易影响免疫效果。有人曾在夏季进行试验,早晨刚稀释的疫苗经检验完全符合出厂标准,即每头份含150RID,但到傍晚,自注苗点抽检最后剩下1瓶稀释的疫苗检测,每1头份只有15RID,在一天中效价已损失90%。 3.2.3免疫程序问题。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 3.2.4.其它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如PRRS、PCV等
3.3 虽然本次仅对32个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进行检测,但有助于了解目前一些猪场猪群猪瘟免疫情况,从而为该病的监测及其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4 防控措施
4.1强化疫苗接种工作
由于我国猪瘟病毒弱毒株的出现,亚临床感染猪和持续性感染猪来临床上大量存在,所以当前预防猪瘟的发生,仍需加强疫苗的接种工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与使用新型高效猪瘟疫苗(比脾淋苗应激性小,无BVDV,每头份是原标准的10倍,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可阻断猪瘟病毒亚临床感染)应停止使用政府免费发放疫苗。
4.2加强猪瘟病毒和抗体的实验室检测
典型猪瘟可根据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诊断,实验室诊断为辅助手段。非典型猪瘟由于症状不明显和缺乏特征性症状和病变,通常需取决于实验室诊断。现在临床上主要发生的非典型猪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猪瘟病毒和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及时淘汰引起仔猪感染和免疫耐受的传染源,从而保证整个猪群的健康。
4.3实施猪场净化
对猪群尤其是种猪群实施净化,淘汰亚临床症状感染阳性猪,防止猪瘟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净化方法:将阻断率低于50%的种猪用猪瘟疫苗补充免疫一次,对这些猪6-8周后再进行重测,抗体水平达到50%以上者保留,抗体水平没有达到要求者淘汰,母猪第一年两次:以后每年一次,公猪每年至少两次。另外至少每季度对种猪群抗体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不少于60头。后备猪对25-27周龄猪全群采样,观察免疫程序的效果,将抗体阻断率低于50%的猪进行补针,以保证后备猪具有良好的抗体和免疫性能,30-32周对补针的猪进行抗体检测,将抗体仍然是隐形的猪移除,不留做后备。
4.4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措施
注意栏舍的通风和保温工作,及时调整猪群饲料配方,满足不同阶段猪群对营养的需要,随时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还应加强对栏舍、生产用具的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