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9|回复: 4

[饲料] 如何跳出“猪无半年贵”怪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6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底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已连续12周下跌,如果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养殖户可能因亏本而大幅减少生产规模,这将给肉价蒙上不稳定因素。有关专家担心随后会出现2007年的肉价大幅反弹,拉高消费价格指数。

    据农业部监测,3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9.85元,比前一周下降2.3%;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16.98元,比前一周下降1.9%。目前活猪和猪肉价格已分别连续下降12周和11周,降幅分别为19.7%和12.5%。低迷的猪肉价格不仅让养猪户面临严重亏损,更会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如何走出“猪无半年贵”的怪圈,值得研究。

    近3年时间里,肉价几起几落,正应了经济学里的“蛛网现象”。所谓“蛛网现象”,通俗地讲,是指农产品从投入生产到成品上市需要一定时间,这段周期里,在信息不够对称、市场主体不尽合格等综合因素下,经常会出现价格大幅涨跌。这可以较好地解释“猪无半年贵”现象。行情好时,猪农争相补栏,使得供应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肉价下跌,随之而来的是一定时间的亏损。此后,大量母猪被淘汰,生猪供应量下降,导致肉价上涨。如此涨跌起落,周期性往复,不仅让养猪户小赚大赔,更让消费者心里没底,让调控方徒呼奈何。
    “猪无半年贵”在生猪生产中的往复呈现,让我们必须关注生猪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形式,即农村以家庭为单元、只养几十头或上百头猪的农户,不应该也不能够成为我国生猪供应的主力军。农民在生猪生产经营中信息不对称、数量未形成规模、技术不先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生猪生产经营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端。

    由此可见,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生猪生产经营的方式,替代一家一户小农式生产经营方式,其市场主体的优势明显。进而言之,规模并非效益的惟一条件,不讲求发展质量的规模,不会带来好收成。因此,构建效益+质量+规模的生产经营模式,将成为生猪生产经营应当追求和达到的目标。同时,笔者建议适时推出生猪期货交易,建立套期保值机制,实施“先卖后养”、完善收储制度等具体策略,才有望跳出“猪无半年贵”的怪圈。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立佳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4-6 15: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认为是这样的,价高的时间养殖户都去养,当然量上去了,价就下来了。价下来了,人就减少养殖量,那么过一段价又上来了,造成这样一个循环。不过可以最近猪价一直不高的原因可能是跟猪流感有关,猪价确实太低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1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法是好的啊,只是路途很遥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09: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生猪生产经营的方式,替代一家一户小农式生产经营方式,其市场主体的优势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12:1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