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3-29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投饲技术
投饵按“四定”的原则进行,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选择水温较适宜、溶氧较高的时间投饵,可以提高鱼的摄食量,有利于鱼类生长。鲤科鱼类均是无胃鱼,适当增加投饵次数更符合其生理摄食习性,提高生长率。开春后水温上升,每天可投喂1—2次;水温上升到25℃,日投喂次数增加至3—5次,以后随水温的降低又逐渐将地低至1—2次,直至越冬停食。投喂1—2次时上午10点钟、下午三点钟为好;投喂3—5次可按间隔3.5 小时安排,投喂三次的分别安排在9:00、12:00、15:00;。四次可安排在8:30、11:00、13:30、15:30。每次投喂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为宜,避免饲料浪费。有投饵机的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4—5月4—6次、6—9月8次、10月后6--4次,每次投喂时间15—20分钟。
定位:投饵必须有固定的位置,使鱼类集中在一定的地点吃食。这样可减少饵料的浪费,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便于清除残饵和对食场进行消毒,保证鱼类吃食卫生。发病季节还便于进行药物消毒,防治鱼病。草鱼要搭食台,可用竹杆搭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框架;投喂商品饵料的可在水面以下30—40 厘米处,用芦苇席和带有边框的木盘搭成1—2 平方米的食台,让鱼类在上面摄食。食台的位置一般选择在鱼池背风向阳一侧的中间部分选择一投喂点。
定质:保证鱼用配合饲料的质量,选用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以保证生产的高产、稳产、增收。百洋饲料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百洋牌系列、贝丰牌系列的鱼、虾、蛙的膨化、颗粒饲料,专门针对不同养殖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特点精心设计而成,营养全面,包括鱼、虾蛙、必需的氨基酸、能量、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矿物质等,且含合适的粗纤维、粗灰分等营养成分,特殊的营养添加剂等,能很好地增强鱼、虾、蛙体的抗病能力,促进鱼、虾、蛙的快速生长;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经过超微粉碎,熟化处理,更容易消化,尽量避免了营养物质在水中的散失,对水体污染降到最低,饵料系数低,减少了饲养成本,且鱼、虾、蛙类体形、体色、肉质风味保持最佳,把最大的利润让给广大的养殖户朋友。是鱼、虾、蛙养殖的首选高级饲料。
定量:饵料的投喂应严格控制好量,做到鱼吃八成饱,效果真正好。这样使鱼类吃匀、吃足、吃好,可明显的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类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2、投饲量的确定
这是广大养殖户朋友最难掌握的。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广大群众的长期实践,提出投饵量的确定必须根据当地的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的吃食情况而定,即通常所说的“四看”。
看季节:冬季和春季水温低些,鱼摄食少,少投喂;夏季水温高,鱼类活动能力强,摄食旺盛,是最佳的生长时期,需多投饵,但夏季酷暑要慎重,经常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
看天气:天气晴朗鱼类食欲旺盛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大风、下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待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若水质清新,可正常喂饵;水质过浓转黑,表示水质将要变坏,应减少投喂量,并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
看鱼情:即看鱼类的活动情况,如果投喂后鱼类很快吃光,应增加投饵;如果投喂后很长时间未吃完,说明鱼体食欲不旺盛或投饵数量过多,应减少投喂量。鱼体活动正常,主动觅食,可正常投喂,若鱼体不正常或出现病鱼则应减少投喂。
全年饵料的分配比例在季节上采取“早开食、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分配方法;投喂时遵循“慢—块—慢”、“少—多—少”的原则进行。
注意培育期间的管理,做到“三勤”,适时注水,定期检查鱼种生长情况,每日早晨和下午分别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做好防逃、防洪、防病工作,并做好日常管理的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