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建设的防疫要求
猪场大门入口处要设置宽同大门相同、长等于进场大型机动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的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或淋浴室。猪场入口处要设置长l米的消毒池,或设置消毒盆以供进入人员消毒。外来车辆不得进入猪场。
根据防疫需求可建有消毒室、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处理间等,应设在猪场的下风50米处。场内道路布局合理,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猪场要有专门的堆粪场,粪尿及污水处理设施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防止污染环境。
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他动物。猪场食堂不得外购猪肉。外来参观者洗澡后,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一切防疫制度。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猪场的每个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药液,并保持其有效浓度。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农鞋。工作服应保持消沽,定期消毒。饲养员严禁相互串栋。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使用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品。
每天坚持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舍内要定期进行消毒,每月2次。猪舍转群时要进行消毒。
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要严格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圈5~7天。猪群周转执行“全进全出”制。产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进行消毒效果检测,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母猪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和乳房清洗消毒。仔猪断脐带要严格消毒。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工作。饲养员认真执行饲养管理制度,细致观察饲料有无变质、注意观察猪采食和健康状态,排粪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向兽医报告。
猪只及其产品出场,应由猪场提供疫病监测和免疫证明。根据该地区疫病发生的种类,确定免疫接种的内容、方法和适宜的免疫程序,制订综合防治方案和常用驱虫药物。
扑灭疫情
猪场发生传染病时,或疑似传染性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调查疫源,向当地防疫机构报告疫情,根据疫病种类做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防疫、治疗和淘汰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人畜共患病时,须同时报告卫生部门,共同采取扑灭措施。在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淘汰或痊愈后,须经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的观察,不再出现新病例时,并经严格消毒后,方可撤消或申请解除封锁。封锁期间严禁出售、加工染疫病死和检疫不合格的猪只及产品,染疫病死的猪只按国家防疫规定的办法处理。
猪场内的道路和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因地制宜地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定期进行消毒。要坚持自繁白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进猪只前必须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引入后隔离饲养至少30天,在此期间进行观察、检疫,确认为健康者方可并群饲养。及时注射猪瘟疫苗。淘汰病猪、疑似传染性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及无饲养价值的猪只。猪场要建立有一定诊断和治疗条件的兽医室,建立健全免疫接种、诊断和病理剖检记录。管理要求和卫生制度 猪场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排废方便、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500米以上。离开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2000米以上。周围筑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绿化带。
猪场要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