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范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健康、合格的后备母猪顺利转入基础群。适用于所有猪场的隔离舍和配种区。1.确保母猪的合理膘情,使之正常发情、正常排卵;2.保证后备母猪使用前合格率达到90%。
一、引种管理
1.进猪前空栏冲洗消毒,空栏、消毒的时间至少要达到7天,消毒水选用优绿环净。尽量做到整栋猪舍全进全出,空栏消毒时注意空气消毒。
2.进猪时要在出猪台对猪车进行全面严格消毒,对猪只的消毒应一头一头地进行,采取细雾喷雾方式,在出猪台到猪栏的过道中某处设置关卡进行,全面消毒一头放行一头。
3.进猪后的当餐不喂料,也不能马上冲水,但应保证充足的饮水,水中加入抗应激药物绿益态;第二餐喂正常料量的1/3料,第三餐喂正常料量的2/3料,第四餐可自由采食。
4.冬季要对刚引入猪进行特殊护理,做好防寒保温工作,进猪头3天不允许冲栏与猪身。以后即使冲栏,也应该先将猪转移到其它栏再冲洗,然后用干拖把将地面拖干再进猪。
5.刚引进的后备母猪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绿益态等,同时根据引入猪的健康状况,进行西药(西药保健后添加3天营养性药物调理)、中草药(如并可清)保健以提高后备母猪的抗病力、免疫力。
6.视引入猪的生长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调节,生长缓慢、皮毛粗乱的可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营养性添加剂,如绿益态。
7.后备母猪转入生产线前防止血痢,使用治嗽静。
二、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1.按进猪日龄和疾病情况,分批次做好免疫计划、驱虫健胃计划和药物净化计划。
2.6月龄前自由采食,6~7月龄适当限饲,控制在2.0~2.2KG/头/天。
3.在大栏饲养的后备母猪要经常性地进行大小、强弱分群,最好每周2次以上,以免残弱猪的发生。
4.5~7月龄时要做好发情记录,逐步划分发情区和非发情区,以便于及早地对不发情区的后备母猪进行特殊处理。
5.6至7月龄的发情猪,以周为单位,进行分批按发情日期归类管理,并根据膘情情况做好合理的限饲、优饲计划,配种前10至14天要安排喂催情料,比正常料量多1/3,到下情期发情即配。发情母猪饲养管理应注意湿度控制,粪便以铲、扫为主,减少不必要的冲栏与冲猪身,必要时使用密斯陀等涂布外阴防炎症。
6.后备母猪配种的月龄须达到7.5月龄,体重要达到110Kg以上,在第2或第3次发情时及时配种。
三、促进母猪发情的措施要到位
1.5~7月龄时,每天放公猪诱情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注意母猪与公猪有足够的接触时间。公猪必须性欲良好,并且多头轮换使用,确保诱导发情,提高后备猪利用率。诱情公猪平时单独饲养,不与母猪接近或见面,提供合理的营养确保性欲。
2.适当运动,最好保证每周2次或2次以上,每次运动1-2小时,6月龄以上的母猪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可以放公猪进行追逐。
3.搞好夏天的防暑降温,夏天通风不良,气温过高对后备母猪的发情影响较大,会造成延迟发情甚至不发情。
4.合理喂料,保证后备猪有合理的膘情,不肥也不瘦,从而确保正常发情。
四、疾病防治与保健工作
1.控制后备母猪生殖道炎症的发生率:炎症是导致后备猪利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且影响其终身生产性能,应引起高度重视。此炎症主要是由于母猪发情过程中生殖道开张感染了病原微生物,所以应严格发情记录,将发情母猪分区加强管理,强调环境干燥,粪便以铲、扫为主,减少不必要的冲栏与冲猪身,或同时使用密斯陀等涂布外阴。必要时可在发情后使用回力清1-2粒。
2.勤观察猪群:喂料时看采食情况,清粪时看猪粪色泽,休息时看呼吸情况,运动时看肢蹄情况等。有病要及时治疗,无治疗价值的要及时淘汰。
3.后备猪饲养阶段多使用中药进行保健。提倡中药煲水投喂,副作用小见效快。
4.接种疫苗前适当限料,并在注射前5-7天加绿益态和并可清,以减少免疫应激。
5.针对呼吸道病的控制,除了全群投药预防外,还要注重个体标记进行连续注射治疗,注意疗程与剂量(呼吸道病注意长、短咳之分,长咳最好结合使用长效抗菌剂如万特肺灵)。
6.确实保证各种疫苗的接种质量。
五、不发情的母猪要及时处理
对于达到6月龄以上应该要及时处理,以下方法可以刺激母猪发情:①适当运动;②公猪追逐;③发情母猪刺激;④调圈;⑤饥饿;⑥车辆运输;⑦输死精处理⑧当上述方法综合使用后仍不发情的母猪用激素处理1至2次。
六、后备母猪的淘汰与更新
1.达270日龄从没发情的后备母猪一律淘汰。
2.不符合种用要求的后备猪及时淘汰。
3.对患有肢蹄病的后备母猪,应隔离单独饲养在一栏内;观察治疗2个疗程仍未见有好转的,应及时淘汰。
4.患病后表现渐进性消瘦的后备猪,经过2个疗程治疗仍不见好转应及时淘汰。
5.按计划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年提供后备母猪数=基础母猪数×淘汰更新率÷9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