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口蹄疫的控制 口蹄疫分为O型、A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亚洲I型(7个血清型),各主型之间又分为若干亚型,各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型性。我国猪用口蹄疫疫苗只有O型的普通苗和浓缩苗,而亚洲I型在我国的山东,江苏,北京,河北等地的牛群中出现,对我国的养猪业威胁进一步加大。 从生物安全方面考虑 1 控制口蹄疫要从消灭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建立高免猪群的思路出发。
1.1,全面封闭猪场,杜绝传染源进场。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传播源,如需引进种猪,需隔离检疫,免疫接种,口蹄疫的抗体水平合格后方可混群。
1.2 猪场大门设立消毒池,任何人员和车辆必须消毒
1.3 猪场外围设立防疫沟,减少于外界的直接联系
1.4 猪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装猪台是疫病最容易传入猪场的关键点,加强管理和消毒,实行猪只的单项流动。
1.5饲养人员不需私自将肉类食品带入猪场。
2强化消毒,切断传播途经和传染病 口蹄疫病毒属于非囊膜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对酸性和醛类,和卤素类消毒剂敏感,可用复合醛、碘制剂、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剂对圈舍,猪群和环境消毒。 3 加强饲养管理和免疫接种,建立高免猪群 3.1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猪只各阶段的充足营养,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减少应激,提高营养,减少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3.2加强免疫接种和抗体检测,评估猪群的免疫水平。免疫程序如下: 种公猪 每年3次,间隔4个月 一次 ,每头肌肉注射O型高效浓缩3毫升 后背种公、母猪 配种前间隔30天免疫2次, 每头肌肉注射O型高效浓缩3毫升 种母猪 配种前接种O型高效浓缩苗3毫升,产前接种O型高效浓缩3毫升 仔猪 断奶后60---70日龄注射O型高效浓缩2毫升,105-110日龄注射O型高效浓缩3毫升 商品猪 出栏前25—30天注射O型高效浓缩3毫升 3.3免疫检测
注射口蹄疫疫苗15—20天后,每批猪抽样采血做免疫检测,抗体效价1:256以下占70%时,应加强免疫,直到合格为止。 3.4合理应用免疫增强剂,在蓝耳和圆环病毒以及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情况下,猪群的免疫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或抗疫健,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当猪场发生口蹄疫时 当猪场发生口蹄疫时,应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紧急处理。立即封锁猪场,控制人员和猪只的移动,专人专职管理,可用复合醛、碘制剂、过氧乙酸、氯制剂消毒剂对圈舍,猪群和环境消毒,应加大药物的浓度和消毒次数。 1.紧急接种 当有疫情发生时,全场各年龄段的猪要紧急接种O型高效浓缩苗,应加大剂量3-5毫升,注射14天后产生免疫力,每头猪更换一各消毒的针头。 2.血清疗法
对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接种口蹄疫康复血清,(发病28天以上,60天以内)复猪采血,每头注射5—8毫升,接种后12小时即可起到被动免疫,并可维持20天。当产房发生口蹄疫时,10 日龄以内哺乳仔猪每头注射2—3毫升血清,适当提前到18-21日龄断奶。【血清的制备方法:1 准备好装血液的大盆,桶及50毫升注射器,装血清的玻璃瓶、纱布,都要灭菌处理。2
于颈动脉放血,血液在容器存放后,会在几个小时内快速凝固并析出血清,气温低时凝固慢,用灭菌纱布过滤并分装
3 每500毫升血清160万青霉素和80万链霉素,于2—8度保存 。】 3.对症治疗 对不食、发热的猪注射安乃近和青链霉素,蹄部可涂20%的碘甘油或紫药水。 4.发病猪常因细菌感染脱壳,常因续发APP 、SS 、和嗜血杆菌,应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如支原净,磺胺类,阿莫西林等,控制续发感染,减少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