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43|回复: 3

《养殖宝典》饲料企业纷纷砸重金做苗“搅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1 15: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第三期《养殖宝典》:饲料企业纷纷砸重金做苗“搅局”
          目前进入种苗业,并朝着“种苗带动饲料销售”这个方向努力的大企业不少,且以饲料企业为多。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有美好预期的项目:由企业苗场供应优质种苗,养殖户养好的种苗,鱼虾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养殖过程顺利;成功养成销售,养殖户赚到了钱,饲料企业实现了盈利,卖苗种也赚到钱,企业与养户双赢。
    这些企业还只是处于“向购买饲料的客户介绍、推荐本企业种苗”的阶段,而没有进行捆绑销售。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捆绑销售这种模式的一些不足外,很多企业的种苗质量还无法达到“像正大虾苗那样的质量和口碑”,是最主要的原因。
    近年来,不少原本不涉及种苗行业的大型水产企业纷纷“抢滩登陆”,以各种方式拓展自身的种苗业务,在这其中,又以对虾、罗非鱼和草鱼这三个大宗水产品种最为明显。
    水产企业进军种苗业,毫无疑问,此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本身的饲料、加工业服务,提供质量有一定保证的种苗,确保了主业的顺利完成。
  带着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各大型水产企业的进入,可以说搅动了种苗业的“江湖”。
市场混乱 大企业顺势登陆
    纵观我国水产种苗市场现状,一言以概括之:“乱”。没有细致的行业规则和准入条件,缺乏有效的监管条例和措施,这种情况导致的必然后果就是,养殖失败案例增加,养殖效益低下,病害容易流行。
    以虾苗为例,因为价格低廉,普通虾苗曾经在华南各地占据主流市场,然而2009年普通虾苗第一次出现了滞销。养殖户的需求开始转向优质苗,其中高位池地区以一代苗为主,而在土池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则大多选择二代苗。在几年前,来自福建地区的“高温虾苗”靠着廉价成本,在珠三角地区大行其道。2009年,福建的普通苗繁育场及珠三角地区的普通苗培苗场有近半被淘汰,留下来的也大多苦苦支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珠三角地区的二代苗培苗场,特别是几大虾料企业的品牌苗,严重供不应求,高峰时甚至“一苗难求”。
  据了解,2009年上半年投苗高峰时,普通苗就已经出现了滞销的状况,在珠三角地区,不少培苗场20元/万尾的虾苗几乎无人问津,从年中开始,市场上已经再难见到普通苗销售。
   “虾苗行业很乱,质量也不好,这就是我们品牌虾苗进入的时机。”正大公司一位经理说。劣质苗种扰乱市场,养殖户失去了信心,廉价苗捞了一笔快钱后,也断了自己的后路。
    对虾如此,罗非鱼、草鱼等品种的形势也相似,而和对虾相比,生产罗非鱼、草鱼种苗所需要的资金、技术门槛“低得几乎不存在”,鱼龙混杂、种质退化的现象更加严重。
    不论是什么品种,种苗市场都存在众多乱象,众多苗场好似各路诸侯,各占一块地盘,你争我夺;只有实力超群的一方势力出现,才有规范整个疆土的可能。
    国联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立志介绍,2009年,公司从美国SIS引进亲虾1万对,预计今年可生产幼体3000亿尾,虾苗30亿尾。今年国联第一批虾苗已经出2亿尾,基本被预购一空了。
    作为饲料界最早上市的大佬之一,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也逐步涉足苗种业。“通威在10多年前就已在西南地区开展选育、推广建鲤良种,到目前已经拥有国内品质最好的建鲤良种家系,年销量近2亿尾。”通威股份原种场的刘匆告诉记者。除此之外,通威还涉足包括虾苗、罗非鱼苗等的生产销售。
    诸多行业龙头强势进入,让水产种苗市场在混乱中开始显现新的秩序。
争夺市场 各企业纷纷出招
    以种苗带动饲料业,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作为全球最大的农牧企业,来自泰国的正大公司凭借技术力量优势和多年的积累,成为靠优质种苗成功带动饲料销售的首创者。
    一直以来,正大虾苗的质量在行业里有口皆碑。在华南的虾苗市场上,正大虾苗的价格也是最高的。在海南地区的推广获得成功后,近年来正大虾苗以合作的方式逐渐进入广东。而其选择进入广东的“登陆点”,恰恰是市场异常混乱、缺乏大型虾苗场的珠三角地区。
    优质的虾苗,可以确保饲料销售的顺利;而虾苗要做到优质,主要依靠好的亲本。“正大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这也吸引了国内各大水产企业纷纷仿效,投入资金建设苗场、引进亲虾,进行虾苗的生产和配套销售。近几年,各大型水产企业,如通威、国联、恒兴、粤海、海大等,都在大力进入种苗业,纷纷在各个养殖重地设点,抢占市场。从目前华南地区的情况看,大企业进入种苗业的方式有租用、收购、自建、或签协议合作等,不一而足。
    业内人士表示,饲料厂生产种苗的主要目的是为饲料销售服务,盈利是次要的;与专做种苗的企业相比,饲料厂苗场受生产成本限制不大,经营生存空间大。即使卖苗亏一点,饲料厂苗场只要能给养户供应优质种苗,提高养户的成功率,增加饲料销量,饲料厂卖苗的损失可以从饲料利润中得到弥补。
  “我们的繁育基地完全由公司自己建设,目前在湛江和珠海分别有一个苗场,但是所有的苗都是在湛江的苗场出,珠海的那个场只是用来调苗、标粗,主要是起到分销的作用。”谭立志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管理方式上,集中亲本、分销苗种是大型水产企业涉足种苗业时,比较普遍的操作方式。亲本是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采取这样的方式,除了水源要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外,也有利于亲本的统一饲养、筛选,苗种的批量生产和培育,同时还利于销售的管理。而作为罗非鱼苗种,由于其生产门槛太低,采取这样的方式还可以降低亲本被偷窃的风险。
    和单纯的苗种企业相比,各大型水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资金、技术、人力、品牌、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都已成熟,具有明显的优势。
    行业发展到今天,品牌和质量已真正成为核心的竞争力,而这些,也正是众多小型苗场所缺乏的。而从各大企业的角度看,即便种苗质量方面有待商榷,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牌正是逐鹿市场的有力武器。
规模做大 质量容易下降
    进入种苗业的大企业,以饲料企业为多。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有美好预期的项目:由企业的苗场供应优质种苗,养殖户有了好的种苗后,鱼虾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养殖得以顺利进行;成功养成销售后,养殖户赚到了钱,企业的饲料主业也实现了盈利,苗种方面也能带来利润,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然而,众多苗种业人士对大型企业开办苗场提出了审慎的意见,其中,种苗质量是争议的焦点。
    以罗非鱼苗为例,雄性率是衡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控制不严格,将会带来一系列后续的影响。南宁远东农牧渔发展公司负责人陈煌奇就提出,大型饲料企业都有众多客户,如果开办苗场,必定要做出巨大的产能,这样一来,很难保证鱼苗质量的整齐划一。
    他还表示,罗非鱼苗生产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例如池塘进水、鱼苗过塘、筛选等,只要某个环节不够细致,就会直接影响鱼苗的雄性率;而以各大型饲料厂百万吨级的年产量来算,所需要的苗种数量极其庞大,质量方面难以完全把控。
   “大型饲料厂的客户分布范围相当广,要在各地设种苗基地,管理上难度很大。”陈煌奇说,各基地太过分散,难以兼顾,就以罗非鱼苗的转性为例,要使孵化出来的无数小鱼在刚开口进食时,就同步开始转性,才可以确保较高的雄性率。由于技术操作上存在必然的波动变化,如果要求相隔距离很远的多个苗场统一操作标准,基本上不可能。而要是在各个基地都放亲本进行繁殖,则要牵扯到饲养、安全和筛选力度等更加繁杂的头绪。
    而海南鹭业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学强也认为,大型企业做种苗,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鱼苗生产数量很大,质量很容易出问题,“工业生产线出来的饲料可以做到全国各地基本一致,种苗这种活体产品的变动就比较大了,不同的基地和人员,做出来的种苗会相差很远。”
    林学强还提出,大型饲料企业做种苗,一般会通过经销商的网络达到最基层的终端,而鱼苗质量一旦出了问题,即便养殖户不怪罪饲料质量,也会埋怨经销商,而这又很容易给经销商回收饲料款带来麻烦。
    厦门市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剑荣也表示,饲料厂的重心在饲料销售,而不是专业做苗,因此在技术、人力和物力方面往往比不上专业种苗企业,一旦生产量大起来,就有可能出现“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跟不上,造成种苗质量下降”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华南曾有一家较有规模的虾料厂,早几年就介入虾苗行业,但种苗质量控制不好,最终还是停掉了。”
    对于这个话题,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了不同的说法。海南吉富水产品有限公司刘志利则提出,饲料企业虽然有众多优势,但在专门的遗传育种技术方面,多年专注于行业的种苗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很多大的种苗企业,亲本已经进行了多年选育,由于选育工作需要时间积累,后进入者很难赶上来;饲料企业再加入进来,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
    规模一旦扩大,种苗的质量就容易出问题,影响到本身主营业务的口碑。个中风险,各大企业也都心知肚明。目前,国内朝“种苗带动饲料销售”这个方向努力的企业不少,但在开拓种苗业务方面,还只是处于“向购买饲料的客户介绍、推荐本企业种苗”的阶段,而没有进行类似的捆绑销售。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捆绑销售这种模式的一些不足外,很多企业的种苗质量还无法达到“像正大虾苗那样的质量和口碑”,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楚天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15: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非鱼标粗场被指最容易出问题
    一谈到种苗质量,对于充当经销角色的标粗场,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掺假。近年来,这个以经销为主业的生产环节成了业界、尤其是种苗业的争议焦点之一。甚至有人提出:标粗场应该被取代。据记者调查,这种掺假行为主要来源于标粗场的经营、成本核算和销售等几个方面;现实中标粗场这一环节仍不可或缺。
    标粗场面临的现状是:行业低迷,从业者众,竞争和价格战日趋激烈。同时,不少具备饲料、药物销售和协会组织等背景的标粗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和饲料业一样,在广东各地的罗非鱼主要养殖区,有数不清的大小苗场,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有这样的特征:没有亲本,主要的生意就是购进水花或者小苗,经过一段时间的标粗养殖后出售,即所谓标粗场。
    这一类以为经销苗种为主业的苗场,衔接了苗种生产企业和无数养殖户,使生产企业的种苗能够抵达销售终端,又让广大普通养殖户能够买到足够的种苗,对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起了一定作用。然而近年来,这个以经销为主业的生产环节成了业界、尤其是种苗业的争议焦点之一。“标粗场是罗非鱼种苗最容易出质量问题的环节。”在记者的采访中,众多从业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甚至有人提出:标粗场应该被取代。
    涉及到种苗质量,对于充当经销角色的标粗场,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掺假。而据记者调查,这种掺假行为主要来源于标粗场的经营、成本核算和销售等几个方面。标粗场为什么会被打上“掺假”的标签?怎样监管?这一环节是否会被取代呢?
经销鱼苗考验经营者的操守
    据了解,在行业中,标粗场掺假的行为并不鲜见。其主要原因,主要和经营者个人操守、生产技术及鱼苗销售相关。
   “标粗场是最容易带来质量问题的环节,风险很大。”在记者对众多大型罗非鱼种苗企业的采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出这样的看法。在业界,以往已有不少先例证明,经销商环节一旦有问题,很可能给种苗的品牌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曾经就有海南的某大型种苗企业,在广东某区域的总经销为了个人利益,采取了掺假销售的方式,导致客户强烈反应,骂声一片。而往往越是有品牌的种苗,就越容易出事,因为“有品牌的苗卖价高。”
    该业内人士还提出,一般来说,中等价位品牌苗的风险最大,太便宜的种苗,没什么利润;而高端价格的种苗,养殖户在购买时往往很谨慎,一般也都知道真实的购买地点和方式,同时,做这种种苗的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在宣传、销售、人员和财务等方面管理比较严,一般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行业中一直存在这样的说法:“做种苗就是做良心”。由于水产种苗经营的是活体产品,而且季节性、技术性和流动性都比较强,时常有跨地域的远距离销售,这就要求种苗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
    “标粗场之所以容易出问题,是因为部分人太功利,总想赚快钱,鱼苗的培育、转性等工作能省就省,质量自然就差了。”阳江市贵仕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远贵说,例如吉富罗非鱼的转性,必须要把鱼苗处理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比较高的雄性率,而有些人为了降低成本,加快销售的速度,这一方面的工作做不到位,养殖户买到这样的鱼苗后,就会亏损。
    在化州市杨梅镇做罗非鱼苗标粗的陈超定也说,有部分标粗场在鱼苗存货不够的时候,也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量,会购买劣质种苗,充当好苗销售;更有甚者,有的人甚至在碰到小客户、或者是来自外地的陌生客户时,能骗就骗,赚快钱。
    众多行业人士提出,在行业中这样的现象时常出现,而鱼苗质量缺乏有效的评判标准,养殖户又投诉无门,这就给一部分人留下了投机的空间。“做事先做人,行业本来漏洞就多,总会有心术不正的人有欺诈的行为。”

成本增高易引发掺假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经营者的个人操守,标粗场经营的成本变化,也可能引发掺假行为。
    “作为罗非鱼苗标粗场来说,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标成率,即鱼苗标粗的成活率;还一个就是卖出鱼苗的质量,这其中雄性率是首要因素。”增城市第一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总经理邓德基说。
    “标成率直接决定了一个标粗场的成本。”某品牌罗非鱼苗场的销售人员说,按一般水平,标粗场的标成率为7成左右,能达到8成以上算比较好的。假设某标粗场一年销售鱼苗500万尾,按8成标成率计算,则需要购买625万尾水花,如果标成率仅5成的话,则需要购买1000万尾水花,按一般300元/万尾的价格算,就要多花10多万元,这些全部是标粗场的成本。
    这位销售人员还说,鱼苗销售有明显的时令性,只集中在每年的几个月时间,而标粗场水塘面积有限,只能销售了一批鱼苗后,再购买水花,标粗后销售下一批,每销售一批鱼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是说,标粗场每年只能销售大致固定的批数。“那么,如果某一批水花的标成率过低,不但成本增加,而且还需要下一批鱼苗销售来填补亏空,一进一出,可以说是双倍的损失。”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凡是天气不好,罗非鱼标粗场的标成率普遍偏低。如2009年,粤西经常有标粗场的标成率仅4-5成,甚至出现3成左右的现象。由于海南和广东距离较远,天气反差较大,幼鱼在长途运输途中,容易受伤,下塘后容易出现应激,购买海南水花的标粗场中,标成率低的现象出现较多,特别是碰到天气多变的年份。
    这样,标粗场掺假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如果碰到标成率偏低,成本负担过重,经营者就很可能购买劣质的廉价种苗,满足一定的销售量,以此填补亏损。
    记者在罗非鱼养殖集中的珠三角、粤西地区采访了解到,除上述原因外,罗非鱼品系也对标粗场的成本有一定影响。以目前比较流行的吉富鱼来看,由于没有经过杂交,为了保证养殖效益,在卖给养殖户时,必须经过标粗,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转性。“标粗场买回吉富鱼水花后,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转性才能卖,这需要花费饲料、人工、水电费等。”在高州市经销鱼苗的叶绍新说,在这一段时间内,标粗场的成本是不断增加的,如果碰到天气不好等意外因素,标成率降低,为了弥补损失,有可能采取掺假手段。
经销商仍不可或缺
    “质量方面难以控制,我们不设经销商。”“通过经销商卖苗,头一年赚到钱,第二年就容易为了赚更多的钱,出现掺假的行为。”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广东的种苗业人士说出诸如此类的话语。但是更多的人士提出,种苗经销商仍不可替代。
    “现在罗非鱼养殖那么广泛,如果没有人充当经销商的角色,在各地分销鱼苗,这简直无法想象。”这是绝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从目前罗非鱼的养殖情况看,养殖量很大,而且分布相当广泛,不管何种规模的种苗场,都无法一一对接。而在华南地区,一些经销渠道不足的苗场,其主要的目标客户都是购买量多的大户,难以兼顾普通养殖户。
    一般来说,标粗场都位于主要养殖区,养殖户密集且数量众多,标粗场往往在当地具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容易获得养殖户的信任。而且,数量众多的小规模养殖户缺乏必要的鱼苗管理技术,标粗场可以起到“最基层技术服务点”的角色。记者从廉江、吴川等地渔业部门了解到,当地有不少养殖户买回水花后,标粗的成活率很低,后来还是通过标粗场购买理想的鱼苗。
    除了养殖现状外,种苗场自身的设置,也决定了标粗场不可或缺。广东多位大型罗非鱼苗场负责人表示,一个省级苗场,算上技术人员和所有工人,一般也就四、五十个人,由于苗场经营的时令性和流动性,难以支持大量的业务人员。“饲料厂尚且还需要经销商,更何况种苗场。”
    同时,他们还提出,每个种苗场的场地有限,即要安置数量不少的亲鱼,还要在每年几个个月的销售高峰期内加快销售频率,以满足各地的需求,不可能包办所有的标粗工作。“如果没有各地分销的标粗场,就无法完成销售计划。”
    标粗场的作用,从养殖户身上也可以体现。“大多数养殖户的思维相对简单,不愿意冒险。”叶绍新告诉记者,养殖户不但容易信任本地一些懂养殖的人,而且在养殖成功后,轻易不会更换其他牌子的鱼苗。因此,很多苗场在扩大业务、进入新地区的时候,喜欢选择标粗场来推广鱼苗。“饲料厂争取有影响力的经销商,是同样道理。”
标粗场难以监管
    标粗场不可或缺,可又存在一定的风险,能不能由相关部门加以监管?根据记者的调查,答案是否定的。
    水产种苗行业比较混乱,缺乏行业规则,和相应的准入制度,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报曾进行过多次报道,毋需赘述。按照行政职责,种苗应由各地渔业部门管理,但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地区的渔业部门仅能做到“核发《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定期检查一下”。
    “种苗是活体商品,流动性很强,监管难度很大。”廉江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温作兰说,鱼苗既没有标签,又没有生产批号,而且没有经过养成,仅在种苗期,很难判断苗质量的好坏。以粤西地区为例,当地每年都有很多产自海南的种苗进入,并销售到各养殖区;但是,由于涉及到另一省份,渔业部门人员甚至“连苗场里的水花是哪里来的都不知道”。
    除此外,在各养殖区,还存在大大小小的无证标粗场,渔业部门人员坦陈,这样的苗场太多,管理部门的人力和资源都有限,不可能都管到,这一部分就成了监管的盲区,“随便几口塘就能标苗,即便是去检查了,经营者就说是自己买回来养商品鱼用的,管理人员毫无办法。”
    对于遍地开花的标粗场,官方部门难以监管,有企业就尝试自行管理,控制质量。
  “有的种苗企业,都把所有亲本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统一繁育,同时企业自己开办标粗场,把鱼苗标到规格后分销,可以降低标粗阶段可能产生的风险;如海南某大型鱼苗企业,在廉江、台山都设有自己的标粗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在阳江经销罗非鱼苗的宋先生说。
    据了解,除了这种方式外,还有的企业虽然没有开办标粗场,但标粗工作还是有企业自身完成,一般情况下,只出售标到一定规格的朝苗。这样,企业在各地的经销商拿到手的是朝苗,他们所做的,仅仅做转手销售的工作,会减少因成本增高而可能带来的掺假行为,海南某知名吉富鱼苗企业就是如此。
    和吉富鱼比,奥尼鱼苗的转手销售则相对简单,由于奥尼鱼不需要进行转性,经销商甚至在接到客户需求后,即可直接联系种苗场发货,运到即转手卖出,不需要标粗的过程,在化州专营”禺山牌“奥尼鱼苗的李秀桥告诉记者,“奥尼鱼的抗性比较强,即使是标粗场把奥尼鱼苗标成大规格苗出售,标成率也较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降低掺假的风险。

提供配套服务更体现优势
    区泽均在高要开办了100多亩水面的标粗场,每年都从福建、海南购买大批水花标粗后销售,是当地较有名气的鱼苗商,他觉得,现在做鱼苗经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行业整体不景气,病害也厉害,养殖户的投苗积极性比较低。”区泽均还告诉记者,除了上述原因外,近年来,在他所处的地方,出现很多小型苗场,“卖苗的人多了,竞争压力比较大,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
    而据记者在粤西一带的走访调查,当地有不少同样做标粗场的经销商恰恰相反,他们的销售比较顺畅,也有稳定的客户群,并且有越做越强的势头。
    劳成燕是海南某大型罗非鱼种苗企业的经销商,去年在茂名地区销售近1100万尾鱼苗。“做鱼苗经销,和做苗场一样,都是要靠质量好。我的主要目的是为购买饲料的客户提供服务。”
    劳成燕对记者说,自己在茂名做猪饲料和罗非鱼饲料的经销商,这是他主要的盈利点,卖鱼苗是为了给客户更好的服务。而他自己的200多亩鱼塘,主要用于对比各个品牌鱼苗的饲养效果,选出好的卖给客户。“鱼苗不赚钱也行,只要保证质量。”
    阳江的梁远贵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他经销罗非鱼苗已经16年了,经过在当地长年繁养生猪、销售饲料,梁远贵形成了广泛的人脉,去年标粗水花超过4000万尾,已经稳定了一群对自己信任度高的养殖户。
    而廉江的养殖大户杨水权则是当地的罗非鱼养殖协会会长,他开设标粗场的目的是为了大批量采购,以便服务会员。2009年,他通过自己标粗场销售的罗非鱼苗约1400万尾,随着会员数量的增加,预计今年的销量会稳步上升。
    像上述这些势头不错的标粗场,在记者的采访中还有不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共同的特点:具备饲料、药物销售等背景,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部分标粗场的经营者的主要赢利点往往在饲料、药物的销售,而不是鱼苗,对他们来说,经销鱼苗为了服务主业,苗的质量是最关键的。
    对于养殖户来说,能够买得到种苗,已不是难事;他们更关心的是,养殖能不能顺利,能不能赚到钱?而这不得不令人想起某饲料企业负责人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的养殖户不需要产品,而需要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6: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情都有存在的必然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6: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希望了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8 19: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