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又名大壁虎,是一种经济和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蛤蚧喜居山岩坡壁、石洞裂缝、屋檐下或树洞中,所以饲养场地应选择通风良好、冬暖夏凉,便于诱虫的林荫地。蛤蚧日伏夜出,冬季休眠夏季活跃,温度达15℃时,便开始活动,17℃以上时开抬捕食,22℃~30℃时最活跃。夏季舍温超过32℃时,应泼水降温;栖息环境要求较湿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蛤蚧是肉食性动物,以吃昆虫为主,但忌食死腐食物。
繁殖蛤蚧的繁殖季节为3月~8月份。蛤蚧雌雄外形明显:雌体粗胖,稍黄,花纹稍粗,尾稍尖。如果雄性过多会互相争雌争食,咬断尾巴降低药用价值。将待产的雌体养在笼内,用纸格分开,纸格内贴上一层薄纸,让其产卵于纸上,便于扯下薄纸取卵,集中进行人工孵化。经70天~80天即可孵出小蛤蚧。待其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可放入饲养室饲养。小蛤蚧经一年半时间的精心饲养,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可捕来加工干制。
附近农田喷洒农药时,应关掉黑光灯,以免蛤蚧吃带药昆虫而中毒。蛤蚧如发生口角炎和口腔炎,轻则厌食,重则死亡。如发现此病,应隔离治疗,可用0.5%呋喃钾溶液涂患处,并喂维生素B1和维生素C。
参考资料:农广在线-中国农事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