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7|回复: 3

猪增生性肠病的防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6 23: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增生性肠病又称增生性肠炎,是生长育成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他名称还有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猪回肠炎、回肠末端炎、猪肠腺瘤。该病临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生长迟缓。育成猪及后备母猪有时血样下痢和突然死亡。剖检特征为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在世界各地呈地方性流行。
  病原
  引起猪增生性肠病的病原是细胞内劳森菌,该菌也曾称为回肠细胞内共生菌,它是一种肠细胞专性厌氧菌,在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不能生长,仅能在鼠、猪或人等的肠细胞系上生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和纤毛。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感染猪的粪便中含有坏死脱落的肠壁细胞,且含有大量病原菌。病原菌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并随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成年猪较易感,一般2月龄以内及一年以上的猪不易发病。
  本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气候骤变、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高、转换饲料、并栏或转栏等应激以及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因素,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此外,鸟类、鼠类在本病的传播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发病机理
  病原菌主要侵害回肠黏膜,使回肠内层黏膜增厚。首先感染的部位是肠隐窝细胞,感染了细菌的上皮细胞不能成熟,并持续进行有丝分裂,高度增生,即形成猪增生性肠病。
  在细胞增生的基础上,由于机体的代偿和修复作用,使病变重叠发生。随着表面纤维化反应的延伸及纵深发展,炎性变化范围凝结成坏死,构成坏死性肠炎病变。以上这些肠黏膜的病变阻碍了营养吸收,导致体重减轻,饲料转化率下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nety + 1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23: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增生性肠病的控制方案
发病猪肌肉注射泰乐菌素或枝原净(10mg/kg)每天二次,连用3天以上至恢复食欲。对于发病猪肌肉注射是必须的。
林可霉素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饲料中添加泰威1500克/吨+金霉素300ppm,常规在8周龄开始连续使用3周为好,过早使用猪不能得到一定的免疫力,过晚则造成严重的损伤不能得到恢复。
或饮水中添加80ppm枝原净。当发病率高时由于猪的食欲下降,饮水给药是一个很重要的控制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00: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生性肠病突发性发病原因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为外表健康的猪添加抗生素,在运输或转群前停止使用抗生素随后即可发生急性或严重的增生性肠病。在这些情况下,很明显,添加药物的猪没有机会对疾病产生活跃的免疫,而继续保持对疾病的易感性。大龄的猪更容易发生急性回肠炎,因此后备母猪和其它猪添加抗生素时,这种策略就意味着风险很大。
增生肠病治疗失败的原因
用药剂量不够;例如,老龄大猪从饲料中摄取的药量不足。这在炎热季节常见于母猪,此时母猪采食量低于正常。
猪场常发生其它疾病如猪痢疾或结肠炎与回肠炎的混合感染。
猪患有与回肠炎容易混淆的其它疾病或营养问题。
抗生素的用药时间太晚,不能有效预防肠道的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7 0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林可、泰勒、泰妙等抗生素预防有效果!还可以使用疫苗!

牛莫王 于 2010-2-7 08:55 补充以下内容

药物不能消除带菌状态,治疗后易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09:0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