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6|回复: 3

猪病混合感染的提法到底科不科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7 1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动物疫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疾病的原因更加扑朔迷离,个别科学家为了找一个借口或台阶下,“混合感染”这个词就被高频率地使用。仔细想想,这不能不说是行业内极其悲哀的一件事情
      人也好,动物也好,当他们发生健康问题的时候,虽然有很多原因,这些原因毕竟有主次之分,有首发原因,也有继发原因。众多的原因不可能在疾病发生扮演的角色中平分秋色。

  比如:根据病原谱理论,“风雨综合征”是当前疾病发生的病因之一。当冷空气到来的时候,很多猪群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此时若在饲料中加入保健药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当务之急应该是去除病因,解决低温带来的危害。一些实验室和个别专家此时认定的“混合感染”就是不负责任的。

  猪呼吸疾病复合征(PRDC)这个病也是根本不存在的。由于生产操作失误导致病原在此时感染,加之原因错综复杂,曾被称为PRDC或“十八周龄墙”这样模糊的名称。

  该类疾病不外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单独所为,即使实验室同时查出了众多的病原,也只能说是继发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在英文当中,“Co-infection”这个词充其量只能被翻译成辅助感染,绝对不是混合感染的意思。

  当一个猪场45-50日龄规律性出现保育问题的时候,实验室可以找出一大堆病原,但针对这些病原采取的措施往往都是无效的。若此时将断奶日龄从21天延长至32天以上,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生产操作程序在疾病控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病原的混合感染问题。

  不明原因发热(FOU/FUO)是2006年至今的猪病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曾经一度被冠以“高热病”的美名,以至于“高热病”这个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们在不得不惊叹媒体的伟大力量的同时,也应该反思我们行业自身的行为。

  其实,猪的不明原因发热要么为巴氏杆菌感染,要么为链球菌感染,要么为大肠杆菌感染,要么为蓝耳病病毒感染,要么为流感病毒感染,要么为某种“疫苗病”……,混合感染的情况绝不存在,虽然不排除继发感染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混合感染”的提法确实值得商榷,养殖行业的人员应该厘清思路,确立“擒贼先擒王”的疾病控制策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被所谓“药物保健”的概念所迷惑。

  当疾病发生的时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养殖企业的专家应该通力合作,通过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和生产管理学等寻找疾病发生的真凶,再也不能提“混合感染”这个极其模糊的概念了。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月光美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27 11: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很合适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7 12: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搂主的意思? 还是没明白   实践中 很多情况都是多种细菌或病毒感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7 1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怎样的病,都要结合毛主席的矛盾论来分析:
一定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16:1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