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60|回复: 2

猪场常见疾病的免疫(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6: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猪场常见疾病的免疫

  1.猪瘟

  猪瘟是我国猪场长期和主要威胁性的传染病,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给我国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急性猪瘟呈败血症变化,引起猪群极高的死亡率;目前的猪瘟多表现非典型猪瘟,引起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温和型猪瘟,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方法确诊 。疫苗是防制猪瘟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国内外应用过程中表明了其有效性。

  按照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第三部,目前我国猪瘟活疫苗包括细胞源(犊牛睾丸细胞苗)和兔源(大兔脾淋苗、乳兔组织苗) 。种猪可在每次产后接种1次,也可1年3次普免。如果母猪接种了疫苗,商品猪可在4~5周龄首免,8~9周龄二免,只要是合格的疫苗,细胞苗与脾淋苗都可以。而超免(乳前免疫)由于严重干扰仔猪吸取母源抗体、哺乳仔猪免疫系统不成熟以及实际操作的困难,被证明是不可取的方法。

  猪瘟疫苗效力采用兔进行检验,细胞苗每头份含750个兔体感染量,兔源苗每头份含150个兔体感染量。由于不同品种、批次兔对猪瘟疫苗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导致猪瘟疫苗的质量标准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加上国内猪瘟疫苗厂家众多,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原材料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疫苗的效力存在差别和不稳定性。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为蓝耳病,是目前全球养猪业面临的主要威胁,主要引起种猪的繁殖障碍以及商品猪的呼吸系统症状[71,强毒力的毒株会引起低免疫力猪群较高的死亡率,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带毒动物、媒介物传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程度较高,所以同源免疫效果较好,异源免疫由于疫苗毒株和田间流行毒株间交*保护作用的不确定性在田间的使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除了极个别的生物安全级别非常高的种猪场,我国猪场几乎100%为蓝耳病阳性。疫苗应用效果取决于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间的交*保护作用的程度。商品化疫苗包括活苗和灭活苗,活苗的免疫力强于灭活苗,单纯应用灭活苗效果不确实。虽然接种疫苗并不能阻止感染,但是大量的研究或临床报告表明,接种疫苗能明显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191。是否应用疫苗以及疫苗应用方案应根据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3.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之一。伪狂犬病与蓝耳病、猪瘟等病毒性疾病在猪群中的持续存在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给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的普遍推广,使得通过使用与之配套的gE—ELISA鉴别诊断试剂盒来区分免疫动物和野毒感染动物成为可能,也给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带来突破性进展,我国部分规模化猪场因此成为野毒阴性场。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已经或即将完成伪狂犬病净化项目。但是,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和猪场伪狂犬病防治力度不够、防制方案仍不完善、疫苗效力缺乏科学的评价和监测,伪狂犬病对我国猪群的威胁仍持续存在 。gE基因缺失疫苗可有效用于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种猪可一年进行3~4次普免,仔猪可在8~9周龄首免、11~12周龄二免,后备猪在配种前间隔3 周免疫2次。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免疫可有效增强局部免疫、降低潜伏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仔猪也可在2 3周龄滴鼻免疫、9 10周龄肌肉注射免疫。

  4.细小病毒病

  细小病毒主要感染未出生胎儿,导致产生死胎,是临床上引起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胚胎死亡和不孕的常见病原之一,但较少引起流产。细小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也可感染公猪并经精液传播,因此,所有的后备猪在配种前建立免疫力非常关键。通常认为,自然感染细小病毒产生的免疫力非常持久,甚至可以终生存在。后备猪在配种前2 ~4周前应免疫2次,如果在220日龄配种,可在180日龄和200日龄各免疫1次。优质的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非常确实,现在欧美猪场由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已经非常罕见,但在我国仍呈地方流行性 为降低猪场感染压力,建议每次配种前进行加强免疫。

  5.圆环病毒病

  由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系列疫病现三统称为圆环病毒病(PCV2 associated disease,PCⅥ))。自1991年加拿大西部首次报道由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以来,由PCV2感染引起的系统综合征已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也不例外。PCV2引起的临床疾病包括肺炎、PMWS、先天性震颤、全身性感染、肠炎、繁殖障碍以及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目前已经有4种商品化疫苗在国外注册上市(表1),并在猪场得到应用。据相关报告,存在PCVD的猪场应用疫苗后,猪群生长成绩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我国的相关疫苗也在研发和注册过程中。

1.jpg

6.支原体肺炎

  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猪群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核心诱因,通常引起肺脏实变、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降低、上市时间延长。猪肺炎支原体灭活苗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养猪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性。

  疫苗有单针疫苗及双针疫苗,其免疫保护期各不相同。不同疫苗的免疫程序在不同猪场也存在差异,通常是在仔猪早期进行免疫,第1次可在第1周,2~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由于喘气病的免疫引发细胞免疫应答,因此无法通过抗体监测评价疫苗效果。关于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引发主动免疫作用的相关报告不一,但毫无疑问,双针疫苗有助于降低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从而达到最大的产出投入比。

  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是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工具,虽然不能阻止支原体感染,但是能显著减轻肺部病变、增加日增重、提高饲料报酬。在55分制计分系统中,10%的肺部病变相当于30 100千克阶段日增重减少40克,应用喘气病疫苗可从群体上将日增重减少造成的损失至少降低50%。通常情况下,如果肺组织计分有超过7%的肺部病变的话,应用支原体肺炎疫苗将具有较高的产出投入比,生产性能的改善所创造的效益将远远超过购买疫苗的投入。对于猪场来说,常规的屠宰场肺部病变检查与计分和生产性能的统计将是评价疫苗效力的最有效方法。

  7.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现已经成为蓝耳病的首要继发感染性细菌病,通常以暴发形式出现,表现为脑膜炎、关节炎和浆膜炎,急性发病会造成极高的死亡率,成为当前我国保育猪群的重要威胁。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表现为败血症,因此抗体在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灭活疫苗的应用能显著降低猪场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免疫程序取决于猪群的发病时间以及发病情况。如果仔猪在6周龄之前发病,可以通过免疫母猪保护仔猪,母猪经过2次基础免疫后可在每次分娩前3 4周加强免疫1次;而如果仔猪在6周龄之后发病,通常需要免疫仔猪,其原因一是主动免疫持续的时间更长,二是母源抗体的保护存在一定期限,可分别在7日龄和21日龄免疫2次啕。商品化疫苗包括单价和多价疫苗以及不同佐剂,田间的应用方法也存在差异。

  8.大肠杆菌病

  猪群中大肠杆菌无处不在,可以引起各阶段猪发病,尤其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肠炎,给猪场带来较大损失。疫苗使用途径为肌肉注射。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黏附于肠黏膜引起腹泻,因此必须有肠道表面的抗体阻止病原菌的黏附作用,而常规的疫苗很难产生长期的黏膜局部免疫。通过给生产母猪产前接种疫苗,以产生针对病原细菌的母源抗体,哺乳仔猪的肠道黏膜由于吸收母源抗体而得到保护,但是母源抗体消失后就失去保护作用,因此大肠杆菌疫苗只能对哺乳仔猪有保护作用。不同疫苗的免疫程序各异,通常后备母猪在产前应免疫2次,经产母猪在每次产前再加强免疫1次。很多猪场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至于经产母猪是否应该接种疫苗,则应根据每个猪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哺乳仔猪的大肠杆菌病有时会引起较高的死亡率,甚至高达50% ,因此在受影响较大的猪场,通过免疫母猪来保护仔猪从经济上考虑还是比较划算的。商品化的大肠杆菌疫苗通常是多价疫苗,包含大部分常见的致病菌株,有些疫苗还含有毒素。

  9.梭茵病

  梭菌病包括由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炎,诺维氏梭菌引起的母猪和大日龄猪的猝死并形成泡沫肝,还有一类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破伤风。通过给经产母猪或初产母猪产前注射多价梭菌疫苗来预防仔猪梭菌性肠炎非常有效,免疫程序与大肠杆菌疫苗类似,初产母猪产前注射2次,经产母猪每次产前加强免疫1次。另外也可在后备母猪进场时注射2次,然后在产前加强免疫1次。相对来说,梭菌病在猪场发生的比例并不太高,因此只是问题猪场才有必要免疫。

10.萎缩性鼻炎

  由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萎缩性鼻炎在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疾病不但会导致泪斑、鼻甲骨变形等临床症状,而且严重影响生长速度。通过屠宰场或发病猪的鼻甲骨检查可以了解疾病影响情况。

  由灭活的波氏杆菌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组成的疫苗在防制萎缩性鼻炎中具有较高的效力,尤其在发病的早期,因此可以通过免疫母猪保护仔猪,足够的母源抗体对仔猪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但由于绝大多数疫苗都为油佐剂疫苗,使用时应小心。在受感染猪群,疾病的影响非常明显,生长阶段猪群的料重比会提高0.5,而且导致用药量的增加以及其他的继发感染,死亡率升高。应用高效的疫苗会使产出投入比达到20~30:1,免疫母猪保护仔猪将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11.猪丹毒

  猪丹毒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猪对丹毒丝菌较为易感,猪丹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变。最急性病例表现为突然死亡以及败血症;急性型表现为皮肤菱形皮疹,同时繁殖猪群可能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或不孕;慢性病例表现为关节炎,同时急性心内膜炎也可引起突然死亡。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猪丹毒与猪瘟、猪肺疫并称为中国养猪业的三大传染病,曾经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规模化养猪和机械化养猪的发展,猪丹毒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急性典型的临床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发生的比例越来越低,很多规模化猪场已经停止使用猪丹毒疫苗。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猪丹毒的确对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影响越来越小,生长肥育猪的感染与发病已逐步消失,因此绝大多数猪场没必要接种。

  12.由胞内劳森茵引起的疾病

  胞内劳森菌可引起一系列的肠道病变,包括回肠炎、肠道腺瘤病以及增生性出血性肠病(PHE)。几乎所有猪场都感染了该病原,影响肥育猪的生长,并可能导致死亡。疫苗为活的细菌,通过口服接种,能够诱导肠道局部黏膜免疫应答。

  疫苗可加到饮水中,以保证所有猪群都能够吸收,但是不能加到主管道中,因为其中的含氯消毒剂可能会杀灭细菌,但是如果加入脱脂奶粉会有保护作用,应了解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也可在每个圈的水杯中加入疫苗,对于较小的群体,也可将疫苗直接注入口中。单次免疫后2~3周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持续到育肥上市。由于是活菌疫苗,因此在应用疫苗前后各3天内绝对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引起生长肥育猪腹泻的病原有多种,因此应对猪群进行准确的诊断。另外也可以通过血清学监测了解猪群的感染动态,从而制订出最合适的免疫方案。如果猪群确实存在胞内劳森菌并且是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的话,注射疫苗后产出投入比可达到3~5:1。

  1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通常发生于猪生长肥育阶段,是呼吸道病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长阶段使用疫苗可有效控制胸膜肺炎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物I型共有13个血清型,生物Ⅱ型有2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1、3、7型。

  疫苗接种可有效控制该病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母猪可在产前40~45天免疫1次,21天后再次免疫,以后每次产前3~4周免疫1次;断奶仔猪在40~45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肥育猪可在进场前免疫1次,3周后再次免疫。

  14.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引起的危害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一直是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链球菌病是链球菌属中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兰氏分群中D、E、Q群链球菌以及猪链球菌引起的猪病的总称。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至少分为35个血清型,1型最常与l4日龄仔猪发病有关,也在较大日龄猪群中出现;与猪的临床病例相关最大的是猪链球菌2型,可以引起猪的关节炎、脑膜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浆膜炎、流产以及脓肿;另外猪链球菌可感染人并致死,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不但给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㈣。猪链球菌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此外还有采用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2型制成的二联灭活苗,通常需要免疫2次,研究报告显示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要生产出适应我国链球菌流行菌株的高效、安全疫苗还需进一步努力。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1 收起 理由
yisiyi + 30
中国移动 + 1 【审核通过】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17 16: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eyoumi 于 2010-1-17 16:17 编辑

谢谢矮子老师!这资料才是与时俱进的。这资料的观点可以作为参考结合自己场的情况修改免疫程序。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7: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老师这些都是必须免疫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06:10,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