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2-5 1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瘟疫苗免疫保护临界值的研究,这篇文章本身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不知道编辑怎么审核的)如7楼所说。
楼主所说的,按照理论应该会有抗体,即使像文章中所说先注射一次疫苗,后再攻毒,那么攻毒就像是二次免疫啦,怎么抗体一直降低呢?
1、楼主混淆了一定的概念,免疫与攻毒,可以说是质量互变的关系。
2、猪瘟免疫是弱毒株“C株”,而攻毒的毒株是强毒株“石门毒株”,毒株是不同的,二次免疫,应该免疫的是同一类物质,所以无所谓二次免疫的概念。
3、剂量的问题,那么按照中国兽药典的规定,猪瘟的免疫保护试验,是免疫约150RID的猪瘟脾淋苗,攻毒的剂量远远大约150RID个,剂量约相差N倍以上,所以文章中的试验时表明的是免疫后攻毒保护的数据。
4、免疫学上的问题,C株产生免疫原性,提供高滴度的抗体,而石门毒株攻击必然会与抗体中和反应,当然还有细胞免疫这方面的(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调节作用,导致抗体滴度的下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猪体抗体水平较高,那么病毒就会被清除;如果不够高,那么就会使病毒繁殖,造成发病。
5、免疫期的问题,本身超免后的猪瘟抗体会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可能持续维持在很高的滴度范围内,还有病毒的中和因素。
6、检测方法的问题,文章中采用的是猪瘟的间接血凝检测方法,检测的是疫苗毒株的抗体,强毒的抗体是否也能检测到???是否能真正反应体内猪瘟的免疫状况,值得推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