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328227927

猪病毒性腹泻和肠炎得怎么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0 1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肠炎的话用复合活菌,见效也快,呵呵,拉拉肚子就好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328227927


    猪几种腹泻的鉴别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猪副伤寒、猪痢疾鉴别。
   (1)流行性腹泻 发生于寒冷季节,大小猪几利同时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乳猪有部分死亡。应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或病毒。该病疗效不明显。
   (2)猪轮状病毒病 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折利混合感染,多发生于8周龄以下的仔猪,大猪为隐性感染。症状与病理变化较轻微,病死率低。应用轮状病毒的荧光抗体或免疫电镜可检出轮状病毒。           
  (3)仔猪白痢 10~30日龄仔猪常发。呈地方性流行,季节 性不明显,发病率中等,病死率不高。无呕吐,排白色糊状稀粪,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小肠呈卡他性炎症。空肠绒无萎缩或局部性萎缩病变。能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
  (4)仔猪黄痢 1周内仔猪和产仔季节多发,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少有呕吐,排黄色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小肠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能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来不及治疗。
  (5)仔猪红痢 3日龄内仔猪常发,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小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呈红色,坏死肠段浆膜下有小气泡等病变,能分离出魏我梭菌。一般来不及治疗。
  (6)猪痢疾 2~3月龄猪多发,季节性不明显,缓慢传播,流行期长,易复发,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病初体温略高,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粪便,常呈胶冻状。大肠有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纤维素渗出及粘膜表层坏死等病变。能分离或镜检出猪痢密螺旋体。早期治疗有效。
     转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1: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腹泻的原因
    1 造成腹泻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非病原性因素以及病原性因素两种, 其中非病原性因素包括营养和饲养环境的应激,如潮湿、温度变化、断奶应激、季节温差等。
1.1营养性腹泻
    1.1.1饲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过高或者能量不足。由于仔猪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所以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易过高,如果使用高蛋白必须采用高能支持,并且提供质量可靠的蛋白原料,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最好选用可利用的高消化性的动物性蛋白质。
    1.1.2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质酶抑制因子等,不但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还破坏肠道组织的完整性,造成消化道和肠道吸收障碍,进而引起仔猪腹泻
    1.1.3饲料中营养因子缺乏。仔猪饲料中维生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是必不可少,如烟酸和VB2等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的腹泻,如缺铁或缺铜会引起仔猪贫血,结果使机体对大肠杆菌敏感,进而引起并发性腹泻。
    1.1.4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物质,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平衡,有效防止仔猪腹泻,但仔猪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较差,过高的纤维素不但影响对饲料的消化率,而且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结果发生腹泻。
    1.1.5 饮水不足或者水质问题,以及饮水的压力过大,造成仔猪饮水不足,也可发生腹泻,另外饲料霉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等都能造成仔猪腹泻。
   2.2应激性腹泻的原因
    应激性腹泻是指因饲养环境(如气温突变、仔猪转群、换料等)发生突变而产生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引起的腹泻。仔猪处于应激状态下,皮质酮分泌量增加,阻碍消化道分泌黏蛋白,肠道有机酸分泌量降低,使肠道内pH值升高,结果抑制了乳酸杆菌的增殖,激活了大肠杆菌的增殖;同时在应激状态下,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并伴随体质下降,进而引起腹泻。另外,还有母猪本身的营养状况及母乳成分的变化,也会造成仔猪腹泻。
    3非病原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1营养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1.1合理选择仔猪饲料原料,并保证合适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血浆蛋白等是优质的蛋白质原料,而植物蛋白如豆粕等含有抗营养因子,在配料时应限量使用,最好控制在25%以内,并进行膨化或加热处理,将蛋白质含量降低到20%以下。如果添加动物蛋白质原料,也应使饲料蛋白质水平控制在20%以内,一般情况下,5~10千克的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8%~20%为宜,10~20千克的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6%~18%为宜,但必须保证几种限制性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供给。
    3.1.2配置营养全面、营养素比例协调的仔猪饲料。注意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量,尤其是维生素易受温度、湿度以及饲料中重金属离子的影响而氧化分解失效,应当添加保护剂量并作稳定性处理,以确保饲料中有足够的有效成分。
    3.1.3添加适量酸化剂或者健胃散。因仔猪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而影响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所以添加0.1%~0.3%的复合型颗粒酸化剂或包膜酸化剂或者添加1-2%的强力健胃散,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3.1.4添加酶制剂。因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适当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纤维素等复合酶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的增重,并减少营养性腹泻,但在使用复合酶时应防止高温对酶的破坏,以免失效。
    3.1.5添加益生素或化学益生素和酵母多糖。益生素是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在胃肠道内产生有机酸或其他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乳酸杆菌、芽胞杆菌、链球菌和酵母菌等。化学益生素又叫低聚糖,因其调节动物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与活菌制剂相似,所以无论是益生素还是化学益生素,在酶解酵母多糖的配合下更有利于幼龄仔猪的肠道菌体平衡,在幼龄仔猪及饲养环境变差时使用都能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减少腹泻的发生。
    3.2应激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2.1提前补饲。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胃肠道,促使相关酶的分泌,加强对饲料蛋白质的免疫耐受性,以适应断奶后采食。
    3.2.2加强管理,减少环境变化造成的应激。保持圈舍内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50%~60%),防止温度突变,温差不能超过8度以上,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干燥
    3.2.3适时断奶。有人说仔猪断奶越早越好,但是在生产中,断奶越早,仔猪腹泻发病率越高,所以目前早期断奶以28-35日龄为宜。
    3.2.4逐步断奶,移母留仔。为防止断奶及分群应激,在断奶前1~5天,减少哺乳次数,最后2天夜间将母猪移舍,同一窝仔猪留在原舍。在此期间,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
    3.2.5断奶后少喂勤添,适当控制饲喂量,逐步换料。断奶后由于心理的,生理的,乃至环境的众多应激首先要让猪吃饱去睡觉,而且饲料要容易消化,营养均衡 在断奶前要逐步过度饲料,在饲料内添加酵母多糖5kg 强力健胃散10kg ,肠得安5kg(或者蒙脱石5kg)微康素300g或者或者痢必停1kg三种方案任选一种使用7到10天,完美解决断奶腹泻问题。
    综上所述,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其营养生理特点,易受营养和饲养环境应激的影响而发生腹泻,通常适当的营养调控措施和严格的饲养管理,或者调空仔猪的胃肠道功能,使小猪维持一个强大健康的消化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并采取适当的饲养管理措施,以取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2.病原性腹泻
   病原性腹泻的原因一般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非感染因素等
    (1)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性肠炎、猪痢疾杆菌、内劳森氏菌。
  (2)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
  (3)寄生虫性腹泻:蛔虫、球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4)非感染因素:温度、低血糖(饥饿性腹泻)、日粮抗原过敏性腹泻(大豆过敏)、非病原性白痢(缺铁性腹泻,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
  鉴别诊断方法
  (1)根据年龄来判断:1-2日龄的腹泻:大多为大肠杆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7日龄后的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痢疾、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引起;10日龄以上各种年龄,急性、严重的水样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引起;各种年龄猪、无明显时间、一般不太严重的腹泻: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引起;一窝中少数猪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大和最健壮猪腹泻:大多为梭菌性肠炎引起;一窝中少数猪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小和最弱猪腹泻:大多为低血糖引起。
  (2)根据腹泻程度来判断:如果是暴发性的、迅速传播的腹泻,则为病毒性腹泻;如果是隐性发生、缓慢散播、随时间而加重,则为细菌性或寄生虫性腹泻。
  (3)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和性状来判断: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多为酸性,其他腹泻的粪便多为碱性;水样呈喷射状腹泻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状或糊状,带有泡沫状的粪便大多由细菌引起;糊状、黄灰色、恶臭的粪便大多为球虫性腹泻;粪便气味不同腹泻大多为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伴随口流泡沫、呕吐、神经症状大多为伪狂犬病毒引起。
  (4)根据粪便中是否带血来判断:拉黑色柏油样的粪便多为胃溃疡,可能与粉料太细有关;拉鲜红色的粪便多为血痢、鞭虫(一端大一端小、大约2厘米,用芬苯达唑驱虫)。
  防控方法
  预防措施实施一般从母猪以及小猪的饲料以及原料着手,始终作好病从口入的防范措施,在母猪和小猪的日常管理以及水源,原料环境等环节作好工作,加强饲养管理,防患于未然。
  治疗措施原则:查明原因,对症对因治疗,增强抵抗力,抗微生物(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治疗,改善管理提供营养支持)。
  ①不剧烈的腹泻。维康素100g加肠得安100g,5-10g/头一天1到2次,饲料内加入1-2%的强力建胃散0。1%的痢必停,使用3-5天即可治愈。
  ②病毒性腹泻(剧烈腹泻)。痢必停1kg +强力建胃散10kg+酵母多糖5kg使用3到5天即愈。
  ③饮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口服补液盐配方(病毒性腹泻特别需要):食盐2.5克、碳酸氢钠3.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本文来源:第一养猪网http://www.
④彻底消毒。将常规消毒药涂于母猪的腹部、乳房、后躯或添加至饮水中。一旦发现拉稀的粪便立即清除,用消毒拖把拖洗消毒。
对于严重的及时纠正脱水,排除内毒素,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从而促进猪的尽快康复,在饲养中始终贯彻:“以养为主,以防为补,以治为补”的十二字方针,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以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发病,提高经济效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0 1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猪病毒腹泻教你个好方子

现阶段猪流行性腹泻频发,关注此病的人很多,大家消毒意识很高,疫苗也做了,为何还是防不胜防,究其原因与环境因素关系很大,冬季多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湿热冷控制不好,通风不良,猪抗体低下,长此一来,湿热内滞,直至爆发。症似感冒,体表发红,水样腹泻,呕吐现象,成年猪粪便呈绿色,具有传染性,十日内仔猪感染死亡率最高,带毒猪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本人有一方与大家分享,发病母猪首先限料,饲喂麸皮或干物质,重症氟苯尼考肌注(有的药对母猪无影响)或阿托品。育肥猪不限料,每日两次玉米秸秆饲喂。饲喂干物质主要是蛋白低,粗纤维高,利于胃肠道蠕动,加速排毒,使用三天绝大部分猪情况好转,料内再加俐菌净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4 21: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大猪不管 7天自己好 就是打针喂药也没什么效果  但饲料白喂、体重稍减 立即和仔乳猪隔离 消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6 09:0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