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27|回复: 2

罗非鱼产业四大环节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6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这条罗非鱼,大家似乎都没看懂。  


  编者按 2009年过去了,对于众多从业者来说,心情大概各有不同,或许是收获后的喜悦,或许是对损失的思考。
  作为行业的观察者,这一年来,我们记录着其中的一点一滴,大起大落也好,低迷不振也罢,观点不可能百分百完美,通过记者的笔,我们力求去伪存真,给迷茫者鼓励,给成功者鞭策,为行业增添一份力量。
  每逢新旧交替之际,人们习惯总结一下过去。让我们对水产行业过去一年的经历来个盘点。
  2009年已经过去,罗非鱼作为中国产量最大的水产品,有“第五大家鱼”之称。在过去的一年,这条鱼萦绕的一个词是:低迷。从2月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订单显著减少,立刻拉动鱼价下跌,随即整个行业,不论是苗种、养殖、还是饲料、流通,所有环节都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出口贸易:最差的一年
  2009年,可以说是罗非鱼出口形势最差的一年。
  春节过后,糟糕的情况已现端倪。在一年一度的波士顿渔展上,中国罗非鱼加工企业接到的订单少的可怜,2009年前两个月的出口量同比下降近五成。这已经预示着中国罗非鱼产业将遇到巨大的困难。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外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导致国外进口商资金短缺,中国企业接到的订单极少。在席卷了金融、证券、房地产等行业后,在2009年,经济的波动影响到了罗非鱼行业。
  “罗非鱼出口,近几年来一直势头良好,中国的罗非鱼产量约占世界一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便是FDA的“七月禁令”对罗非鱼影响也不大。”业界人士对整体形势都比较看好。只是,在繁荣的表面下,许多存在已久的矛盾被掩盖了,到了2009年,整个产业链的终端出了问题,逆行而上,整个行业一片惨淡。
  加工厂苦恼:混养盛行,难以收到好的原料鱼。养殖户诉苦:鱼价太低,全投料只能亏本。养殖户还埋怨:加工厂给的价格太低。加工厂大呼: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太激烈,只能靠报低价。
  于是,一系列矛盾显露了出来,中国罗非鱼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美国进口商形成普遍看跌的心态。就像期货一样,国外进口商会集体观望,不敢轻易下单;越是这样,国内加工厂越是要靠压价生存,而外方就会更加观望,如此反复,形成了全局性的恶性循环。
  苗种:价格曾杀到3分/尾
  从2008年的峰顶跌落谷底,2009年的低迷,是从苗种行业开始大量显现的。
  鱼价早早开始下跌,直接导致各地养殖户投苗量大减。虽然很多苗场在2008年已经意识到,2009年的竞争将会很激烈,但不少人对困难估计不足。
  按照广东罗非鱼年产量50万吨计算,苗种需求量为20多亿尾,大致形成广东和海南苗场对半分配市场的格局。市场形势不好,天气也来作怪,从2月开始出现降温,至3月,华南各地均出现急降温和风雨天气,对罗非鱼苗场生产造成影响,不少苗场原定生产高峰延迟。其中,以2-3月为生产高峰的海南苗场受影响尤其严重,令从业者头痛不已。
  到了4-5月,形势仍不景气,原本应到出苗高峰期的广东苗场纷纷受影响。在茂名地区,市场需求量至少下降了 20%,而鱼苗供应量又上升了20%,产生了近50%的市场负担,明显供大于求。而形势在珠三角地区似乎更恶劣,由于销售不畅,当地有两家大型鱼苗场甚至打起了价格战,你来我往,苗价一度杀到3分/尾。
  3分/尾,这几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大概也只有2009年这样差的年景,才会出现这样的事。鱼价太低,投苗量大减,苗场经营困难,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在所不惜。但值得思考的是,只卖3分/尾,如果这个价格保不住本钱,那岂不是越卖越亏?如果把市场抢下来了,大概会把之前赚到手的钱也亏出去?如果这个价格已能够保本,那么在感叹鱼苗利润如此丰厚的同时,难免令人对质量水准产生疑问。
  养殖:“鱼长得再慢也不敢投料”
  混养,似乎已经成为养殖户的“保留节目”,无论时间、地点,经久不衰。
  2009年鱼价低迷,本就盛行的混养模式大行其道。可以看到,除2008年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特殊情况外,广东罗非鱼的混养模式一直普遍存在,答案只有一个:混养的成本低。不少养殖户的心态也很稳定,“不管行情怎么变,首先把本钱省下来才是硬道理”。
  不能否认,除了行情低迷外,饲料的一再涨价也是促使混养增多的重要因素。在和饲料厂的博弈中,养殖户处于绝对的下风。饲料厂可以降低质量、提高价格、还可以控制产量,总能有盈利的空间,农民可选择的只有养殖模式。
  现实情况是,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饲料行业往往达成了随势而动的相互默契,甚至是潜规则,而且很多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监管,饲料质量完全由厂家自己控制。再加上市场价格动荡不定,现在养罗非鱼,钱不好赚。
  现在说到罗非鱼贸易,必谈药残;说到药残,必谈混养。可是,在现时罗非鱼各个环节都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为什么都把目光都盯在养殖户身上,产业链是否存在更大的问题,例如劣质饲料?
  病害:“捞死鱼从早捞到晚”
  谁也没想到,2009年的病害会如此凶猛。在2008年12月31日,南方农村报刊登《2009罗非鱼五大猜想》中,病害是唯一意料外的因素。
  “从早捞到晚,死鱼怎么也捞不完”,大面积发病、传染性强、无药可救,种种令人头痛的现象一起出现,令市道低迷之下,行业再遭重创,以往粗生粗养的罗非鱼仿佛变成了另一种鱼。
  华南各地的病害都有共同特征,双眼凸出、肝胆肿大、消化道病变,目前对病害主流的说法是:链球菌病。华南各省均大面积发病,广东珠三角地区、海南文昌地区、尤为严重。而且,不管是纯投料还是混养、淡水还是半咸水的,发病情况同样严重,导致存塘量剧减,广大养殖户卖也不是,留也不是,病害问题一时难解。
  以笔者经验,链球菌病首见于2006年,珠海平沙的罗非鱼养殖基地,当时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罗非鱼是一种强抗性的鱼,病害只是偶见,该发现并未引起关注。但随着病害流行,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外的注意,2009年以来,在多个会议场合,来自美国的人士均提起用药情况,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目前,关于病害还有不同说法,有人说病原是链球菌,有人说是气泡病,也有人说是饲料质量不良导致肝胆综合症、继发感染其它病症。各个环节都提出自己有利的说法,一时难有定论。病害的问题很突出,但从整体来看,整个行业都处于混乱状态,平时常见的鱼苗质量纠纷尚难有定论,在全行业范围内出现的病害,大概一直无法得出定论。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zuoyf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1-6 10: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成鱼收购价格偏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6 11: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领风骚几年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9 18:4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