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水分 原料混合以后综合样的理想水分夏季12%~14%,冬季10%~12%,通过调质原料吸收蒸汽后达到水分15%~17%。一般添加原料重量1%的蒸汽物料对应升高13~15℃。笔者通过测量在四川的气候条件下使用“逆流式冷却器”如果蒸汽饱和度较高,夏季通过制粒冷却后颗粒水分会比原料降低0.5%~1.5%,冬季如果不对调质器和冷却器,保温水分会上升0.5%~1.5%。只要蒸汽的饱和度足够,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添加较多的蒸汽使物料调质充分成品料的水分反而比低温调质低。所以要控制成品水分必须控制原料水分。原料水分过高还会导致制粒过程中堵塞环模,产生片状的锅巴了混入成品,甚至导致生产无法连续进行。如果原料水分过低,饲料成品颗粒易产生干脆现象,粉化率会提高;同时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动物的适口性,可有条件地人工添加水分,详细规定在“调质效果”中阐明。
2.1.2 淀粉 生淀粉表面粗糙,制粒阻力大,粘结性能差但通过蒸汽调质、环模压辊挤压,淀粉会部分糊化。糊化淀粉粘结性能好,颗粒质量好。所以有时为了满足工艺上的要求而非营养指标的要求也要在配方中添加一定量的淀粉原料。这在水产料的配方设计中尤其重要,例如在幼鱼料的配方设计中,从营养的角度幼鱼对淀粉的消化率极低,但为了保持幼鱼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配方中必需添加一定量的淀粉,或其它粘结剂。不同原料的淀粉糊化后粘结性能不同。例如大麦和小麦的粘结性能比玉米好,烘干玉米不如自然风干玉米好。
2.1.3 蛋白质 配方中蛋白质含量适量时,易于制粒,颗粒质量也较好,因为蛋白质受热后变性、粘性增大,制粒机产量提高、质量好。蛋白质含量过高时,吸收蒸汽能力严重下降,调质温度降低,制粒的效果下降。
2.1.4 脂肪:适量的脂肪能减小物料和环模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小环模磨损;也能使产量提高,能耗降低,颗粒表面光滑。但要控制在3%以内,脂肪含量过高颗粒质量会下降,特别易脆。如果配方需要的脂肪含量超过5%可采用后喷涂工艺。
2.1.5 粗纤维:粗纤维含量不宜超过10%~15%。因为它自身的粘贴性差,使饲料粒子间的结合力下降;同时也影响饲料吸收蒸汽的能力,使饲料的硬度升高、成型率和产量降低,也使设备磨损量和设备的振动严重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