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1|回复: 1

育成泥鳅的养殖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5 2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池塘建设: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弱碱性底质、无农药污染的地方建池,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砖、石块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紧,池底需夯紧,做到坚固耐用无漏洞,池底铺入20-30厘米的肥泥。进出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住,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
  培水与放种:
  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厘米,并施入猪粪等有机肥培育水质,用量为100平米20-30公斤。待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有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加。
  饲养管理: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须增加投喂蛆虫、蚯蚓、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投饲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0-30℃是摄食的适温范围,25-27℃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或低于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饲。此外,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希望大家给出更多的建议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阿杜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2-6 1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家外边的 田里还有许多泥鳅,夏季我整天在田里,后来农药多了,电瓶多了,现在田渠里只剩泥巴和水了,泥鳅很好吃,尤其我们家有腊肉,一块烧后味道更加鲜美,觉得泥鳅的市场应该是蛮大的,以前我们家那边是5元一斤,现在已经12、3块了。相当枪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9 15:1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