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61|回复: 3

养殖模式差致罗非鱼链球菌病大爆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8 11: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殖模式差致链球菌病大爆发?
发布时间: 2009-11-6 19:39:45     南方农村报 记者 彭进

副省长李容根批示寻找对策;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研讨

  罗非鱼好养吗?曾经如此。
  今年夏季,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大量爆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养殖户损失巨大,基层渔医措手无策。业界一片惊呼,什么时候罗非鱼也变得难养了?
  事关数十万南粤农民的生计问题!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的相关报告上特意做了批示,要求认真调查,研究对策。
  11月4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的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风险分析与对策研讨会在广州举办。数十位专家、官员参与了研讨。


影响巨大:副省长要求研究对策


  罗非鱼发病让众多专家深感无奈,它本非娇生惯养的鱼种。
  广东省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彭华林介绍,2005年前,罗非鱼基本无病害。而后,广东开始零星出现链球菌病,2006-2007年,疾病出现加重倾向,不过仍无连片区域患病;2008年,疾病小面积扩散;今年7月起,链球菌病突然大爆发,8月尤其严重,仅肇庆、湛江、茂名三地在一月之内就有8万多亩发病,死亡1万多吨。
  广东省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文透露,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的相关报告得到了广东省分管农业的李容根副省长的批示,李容根要求认真调查,研究对策。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迅速召开。
  据了解,罗非鱼是我国水产养殖第一鱼,年产近120万吨,占世界60%。去年罗非鱼出口22.4万吨,创汇7.3亿美元。广东、海南是我国罗非鱼的主产区,今年突然发病,严重影响产业经济和数十万农民的生活。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病情复杂,持续时间长、防治难度大,目前尚不清楚今后病情流行趋势。有论者甚至认为,若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广东罗非鱼产业可能拐点,将长期遭受疫病纠缠。
  与会专家介绍,今年爆发的链球菌病呈现多个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吉富种系比奥尼种系发病厉害;发病鱼塘水温普遍在30℃以上;100克以上的成鱼发病厉害;病菌主要是无乳链球菌。


  追根溯源:养殖模式还是病原?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链球菌病在罗非鱼中今年大爆发?
  专家们给出的答案大同小异:养殖密度太大、长期不晒塘、畜禽混养污染、品质退化、高温天气、饲料质量下降、病原长期存在……
  对此,农业部渔业局养殖处调研员陈家勇提出质疑,尽管原因众多,但主要根源到底是养殖模式还是病原?他解释,渔业部门在与发改委等掌握资源的部门沟通时,对方往往认为,只要改善了养殖模式,问题将迎刃而解,因此“渔业部门是在无病呻吟,目的是为了要经费”。
  显然,将罪魁祸首归之于养殖模式还是病原,关系到一系列的政策走向。如果养殖模式是主因,那么养殖户和基层水产部门自身就可以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养殖密度、杜绝混养模式,不需要国家花太多的资金;如果病原是主因,那么即使改善了养殖模式也用处不大,疾病依然有它的流行趋势,需要有关部门集中投入人力物力来研究。
  记者发现,大部分专家在分析问题时,都把养殖模式方面的系列缺陷作为诱发疾病大爆发的重要原因,但他们在提出解决方案时,却都认为征服病原才是关键。也就是说,在治病阶段,改善养殖环境非常必要,但短期内并不能解决问题。
  上海水产大学杨先乐教授认为,发改部门的批评只对了一半,罗非鱼养殖长期违反自然规律确实难辞其咎,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现阶段很难改变其养殖模式,因为中国人太多,养殖业承担了政治任务——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民并非不知道养殖方式中有弊病,但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会改变习惯。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防处副处长李清认为,病原才是主因,据她了解,日本的养殖模式非常先进,基本不存在我国的密度大、鱼猪混养等弊病,但照样爆发过链球菌病。
  福建淡水水产研究室研究员樊海平忧心忡忡地表示,目前急需要搞清楚,链球菌病是否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如果该病由亲本向后代遗传,那么麻烦大了,即使改善养殖模式也毫无用处,必须从育苗的源头上做起。


破解不易:疫苗尚处于实验中


  不少专家谈到,疫苗能发挥积极作用,而目前我国尚无商业化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
  据悉,国外已有英特威公司生产的疫苗,但未被批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多家机构如中山大学、广西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福建淡水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等都在积极研制疫苗,但成果都还未通过有关审批程序,很难在近期大面积投入使用。
  中山大学李安兴教授透露,他从2004年底即开始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目前疫苗的实验室部分已经全部完成,如果走正常审批程序,可能要两年以后才能上市。他呼吁,在目前产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对疫苗审批施行绿色通道。
  广东海洋大学的简纪常教授也在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他也发出了相同呼吁:“我们有很好的水产疫苗,就是不能买卖。”
  有论者认为,出于安全考虑,这些专家们的建议也许很难得到认可。
  农业部渔业局养殖处调研员陈家勇分析,水产疫苗与畜禽疫苗一样,涉及到生物安全,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一般不会允许走绿色通道。除非国家认定情况非常严峻,才可能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罗非鱼产业面临的形势显然不容乐观。
  一位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感到相当困惑,他大声询问,既然高温很容易引发链球菌病,明年是早春,升温很快,明年还会再度爆发吗?
  没有人回答。



专家支招各种防治方案

  研讨会上,专家们谈到的原因大同小异,也提出了各种防控方案。记者发现,尽管专家们大多认为从长远来讲该病可以防控。但多数方案在可操作性上都被否定了,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它似乎是一道难题。也许杨先乐教授的说法不无道理,“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攻克很难一蹴而就,除非国家像针对甲流一样大规模投入。”
  方案一:清塘、晒塘
  有不少专家指出,养殖户从未定期晒塘和清理淤泥,这为病菌积累和疾病爆发形成条件。
  不过,李安兴教授据他的经验指出,一旦链球菌病爆发,彻底晒塘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当年不要想赚钱了,第二年也仍然会发病。因此这种方法只能预防不能整治。
  方案二:轮养
  李安兴教授称,2005年来,他在白云区指导一名养殖户采取轮流养殖的方式控制链球菌病,效果不错。即当年养罗非鱼,第二年养四大家鱼,第三年再养罗非鱼……这是利用四大家鱼对链球菌病不敏感的特性。
  方案三:抗生素
  据介绍,目前,部分抗生素药物对链球菌病比较有效。
  但专家普遍不赞成这一方式。多位教授指出,比较有效的抗生素往往是危害食品安全的药物,甚至是禁用药物。推广这一方案很容易造成乱用药,从而对食品出口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养殖户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可能不会遵守停药期,形成药残。
  方案四:疫苗
  专家普遍认为,疫苗是解决疾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我国目前尚无商业化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目前不少科研机构都在研究疫苗,如中山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等,由于疫苗审批的程序较复杂,这些实验室里的疫苗都无法在近期转化。
  方案五:中药
  广东海洋大学简纪常教授认为运用中草药能够起到效果。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邹为民也提出,既然常规药物治不好,抗生素不保险,她建议使用中药,如三黄粉、板蓝根、鱼腥草等,并添加维生素及免疫增强剂。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lyaodo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11-8 13: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的,链球菌也是脏病,这样的模式也有竞争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06: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抗生素是最快速方法,不過產生抗藥性,使用中藥平常保養可以作,發病作用太慢,建議注意生態平衡與養殖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4 07: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都建议使用中药了 ----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9 12:0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