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白虾偷死,究竟是怎么死的? | 书上说原因可多了,亚硝N、白斑、红体、缺氧、体质差、水质差、细菌、蜕壳不隧或软壳不硬、高温、泛底、藻毒。。。。。还有说是综合因素的,这个牛,无敌解释
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没有一本书能说明偷死的生理过程(大意)。估计没有人去认真研究或者研究不出来。
在珠三角(南方),为了了解塘内有没有虾死亡,虾农一般都在(叶轮式)增氧机旁边放置一个网缯,时间久了(超过一两个小时),被水流带来的死虾会渐渐地堆积在缯里,多者半天就可以集满一大缯,象小山一般,一般装不下时会有20多斤,有点提不动甚至是怕缯给扯破的感觉。增氧机底下每天有多少死虾(个数,重量),是指导虾农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的极其重要的指标。。。
我所了解的白对虾偷死,基本上没有到增氧机底下去死的,从缯内死虾的数量根本反映不出有无偷死和偷死的严重程度。以我上半年的一个塘为例,据推算,30天不到至少偷死1500斤,每天平均有50斤,最严重时弄不好有一百多斤!!!可以明确的是,即便是偷死100斤,别说增氧机底下的缯会告诉你,连所谓的常规指标都可以撒谎——它们测起来都算是正常范围!不相信吧?不相信没关系,我不会和你争,因为这是我已经确定无误的,不需要靠争论来佐证。呵呵。。。那死这么多虾,水有没有坏呢?当然不大好了,不过和平常坏水的程度差不多,没有达到倒藻的程度就是了,谁知道这次水不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没有经历教训时,哪里会想到是因为偷死引起的水坏?
那有没有办法确定偷死呢?也有,但没发现靠谱的。我有两个办法可以定性白虾偷死。办法一,潜下水去摸,象十亩的塘,我下水一个半小时,脚不曾着地,严重时能摸到30多头(一斤多),然后按摸过的面积和分布情况大概推算有30多斤,可实际上肯定不止,连平均数都不到。所以只能定性,不好定量。。。。办法二,等死虾浮起来。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大量偷死+正常投料时,死虾是吃不完的,于是在高水温(30-35度)下过2天左右,没被吃完的会浮起来,不过呢,实践经验是,等你发现有死虾浮起来了,已经是相当+相当+相当地严重了,比如按我的经验,10亩的塘,存塘5000斤的话,只要有死虾浮起来,那它们死的当天,至少有50斤!也就是说,等你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发现连续两天的话,那可能有200斤左右死底了,如果发现连续7天,上千斤都有可能,或许你根本没有机会连续发现7天。到3天或45天你就得清塘了。我见过有一两个浮起来的,也见过30多个的,最多是200多个,,暂时和具体严重程度不上号。不过肯定是属于损失惨重的级别的。我估计浮起来的只占总偷死的20-50分之一。。。。按我的经验,两天前(的那天)偷死超过30斤(10亩5000斤),才有可能发现有浮起(不然有可能被及时吃掉)。。。
一般来讲,增氧机底下发现大量死虾,我不怕,按步就班,不行就清。。。最怕的是,某一天,你一计算饵料系数,发现明显不对头,这时你才知道,池底有很多故事早就发生很久很久了。。。。所以,在珠三角,很多虾农在发现有死虾肉浮起来时,马上安排出一网或者清塘。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偷死不挑个好地方,随地仆街死?为什么死几十斤上千只,基本上都没有游到增氧机底下去死呢?我的祖宗心肝,你们不知道那里有大救星吗?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白虾偷死,基本上是猝死?以致于来不及跑到安全或可缓解病情的地方就沉底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脏病突发?白斑病毒咬你?毒气熏你?吃饭给刺卡死了?蜕不了壳憋死?蜕壳后精尽人亡?。。。
还有一些现象,料台内正在吃料的虾也会有猝死,关增氧机后也常常会有虾猝死,开机时可能也有吓死的,不过没检查过。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