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猪场疾病流行特点,冬春季节饲养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主要是准备与保温有关的设备:如帐幕的更换与修补,保温灯、保温板、保温煤炉与抽烟设施的准备,门窗与通风漏墙的修补,用于防潮与消毒的生石灰的准备等。 采用四周围帆布、局部屋中屋、保温灯等进行防寒保暖,减少冲栏次数,保持栏舍干燥。 保证猪舍的密封性,例如卷帘与瓦面、地面交接处的空隙,猪粪沟的进出口等,杜绝贼风侵袭。减少冲栏次数,料槽水不要放太满,清洗料槽时要注意不要把水扫到定位栏,保持栏舍干燥。 重点做好猪舍的密封性工作,充分利用猪体本身的热量和有限的保温装置来防寒保温,降低保温费用;杜绝带猪冲栏,带猪消毒,以熏蒸消毒为主,液体消毒为辅,猪舍的密封要求、保温灯和煤炉的使用暂且规定如下: 1.3.1
窗户:内外密封两层,中间静止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可以用两层塑料薄膜,也可以里面封一层塑料薄膜,外面挂上麻袋或者稻草窗帘。为了能保证舍内通风的方便,可以密封几个窗户,间隔一个窗户不封闭。 1.3.2
两个活动的主门,里面封一层彩条布或薄膜,可起到绝缘保温作用,外面也可以再做一个门帘,门帘材料可以选用稻草,或者用麻袋拼起来做一个门帘,外挂。不活动的其他门,按窗户的密封方法。 1.3.3
水帘口:里面用一层塑料薄膜密封,外面用彩条布两层密封,中间挂上稻草或者麻袋,或者外层只挂上稻草或者麻袋,原则是密封两层。 1.3.4
天花板:破损的天花板要用彩条布或者塑料薄膜封好,可以探讨在原天花下面再用塑料薄膜制作一层天花,即降低高度以减少空间。降低天花要以不影响工作为限。 1.3.5
风机口:因为风机要经常使用,各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风机口进行适度的封闭。原则是确保不使用风机时,无贼风通过风机口进入猪舍;使用时,不影响换气通风。 1.3.6
排气扇:安装有排气扇的猪舍,要对排气扇进行检修,排气扇的活动叶窗要能开关自如,避免因为叶窗失灵导致排气扇无法正常抽风或有贼风进入猪舍。 1.3.7
冲水器的进水口:用防水的饲料袋里面装上稻草,密封好盖在上面,然后用石板或砖头将其压住,以防被风吹走。 1.3.8
保温灯的使用:哺乳仔猪适宜的温度在25-32℃,饲养员根据仔猪的出生日龄、舍内的温度或仔猪的行为等情况,适时的将哺乳仔猪赶入保温箱内,灵活掌握保温灯的使用。 1.3.9
煤炉的使用:在产单元低于16℃,断奶单元低于22℃时启用煤炉。 重点做好猪舍的密封性(封好门、窗的缝隙,水帘口,猪粪沟的进出口等),杜绝贼风侵袭;垫保温板、开保温灯、(辅助)烧煤炉,局部屋中屋(图片见附件9)。杜绝带猪冲栏,带猪消毒以熏蒸消毒为主,液体消毒为辅。具体要求: 1.4.1
“屋中屋”的设计原则要做到局部保温和大环境换气,结合保温灯和煤炉的使用,确保局部温度高于22℃。 1.4.2
其他如大门、窗户、风机口、排气扇等密封方法同分娩舍。 1.4.3
煤炉的使用:刚进猪单元低于22℃、并栏单元低于22℃、其它单元低于18℃时启用。 1.4.4
运猪车辆:运猪车辆必须用帆布做好密封,每批猪运输完毕之后,如果需要立即运输下一批猪,则要求用拖把将猪车托干保持干燥。 四周围好帆布,防止冷风吹袭,必要时在出猪台悬挂太阳灯,提高出猪台温度,保持出猪台的干燥,消毒要求明确到人到点。 控制膘情的目的是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性能。调整母猪膘情包括怀孕母猪与哺乳母猪,不能忽视哺乳母猪的膘情。 控制怀孕母猪膘情主要是控制好喂料量,各场需根据母猪的品种与胎龄,结合环境温度灵活加减。场部根据本场具体情况,以周为单位确定各个阶段的喂料标准,并给出各阶段喂料量的浮动范围,具体每头母猪的喂料量则由饲养员根据种猪膘情来掌握。一般说来需在怀孕85天时调整到最佳状态,85天以后攻料主要考虑的是胎儿快速增重的需要。要准确地知道目前实际的投料量是多少,必须通过及时的、准确的报表来反映和跟踪。 哺乳母猪除了在产前三天和产后三天适度控料之外,一般情况下,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哺乳母猪自由采食;但是,如果哺乳母猪太肥可能影响到断奶后的发情,则对母猪适度控料。 这是冬春季节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做好保温与通风工作还意味着更少的药费与饲料成本。 做好产房的“大环境通风与小环境保温”,观察仔猪行为与温度计来决定是否需保温,注重产后七天内,断奶后三天内,转保育舍头5天内三个关键阶段保温措施的落实。根据气味与自身感受决定是否需通风,采用纵向通风的猪舍,只需摸索好具体的开风机时间与抽风方式(灵活使用一、两个风机)以及通风持续时间即可;如果没有风机,注意门窗的合理开与关(通风好而又不形成穿堂风);有排气扇的猪舍,通过使用不同排气扇的数量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主要是注意运动场猪只的保温、怀孕母猪的保温。开放式猪舍的保温要注意帐幕的合理使用,帐幕不能使用透气的彩条布。最好在靠近墙根处设一个小内帐幕,与大帐幕形成数十厘米的重叠,这样可减少冷空气从墙根鼓进来。大帐幕最好是上下分两快,固定下端,从上往下卷放帐幕,这样可兼顾保温与通风。 冬春季节低温高湿,湿度控制相当重要。湿度控制不好种猪易发生裂蹄与关节炎(甚至风湿);仔猪抵抗力下降,易诱发呼吸道病、被毛粗乱,低温高湿还使得维持需要大增,长速下降。 控制湿度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冲水。粪便尽量采用清扫或铲的方式,斜坡采用推板推的方式。消毒尽量采用喷雾方式(喷枪易导致湿度大增),减少水份蒸发吸热。产房仔猪10天内尽量少消毒,消毒时将仔猪暂时关在保温箱之内。必要时可在主要过道与猪舍内走道、斜坡铺撒生石灰吸湿。 5.1
定期对公猪进行抗体检测,有针对性拟订好保健方案和驱虫健胃工作。 5.2
做好防疫工作和疫苗注射工作(注意疫苗注射前后的防应激工作)。 5.3
细化公猪站的防寒保暖工作,并适时将采食量提高到2.8-3.0Kg/d。 5.4
合理安排公猪到户外运动,保证公猪的健康状况和拥有良好的性欲。 尤其是保温与通风操作的培训,提高反应灵敏度。加强夜班人员培训,加大夜班兼管、检查力度(尤其是呼吸道病与腹泻难以控制时)。 冬季应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做细,尤其是做好人员进出的隔离防疫,车辆的防疫消毒,确保将病原拒之门外。为减少病原,降低传染病的发病机率,提倡冬季上班前冲凉,请实施单位注意工作人员的相应照顾措施。 冬春是猪瘟、口蹄疫、病毒性腹泻、呼吸道病与大肠杆菌病的多发季节,其中有不少为烈性传染病,消毒工作不容放松。 2.1
消毒机、消毒池、消毒盆、冼手盆应配备齐全,消毒水做到定期更换,消毒药物保证浓度,不能流于形式。 2.2
消毒药应品种齐全,并做好定期轮换计划,在主要路口和出猪台周围保持有效的石灰烧碱混合物。 2.3
冬春季节消毒应突出季节特点,空栏时应注重熏蒸消毒,带猪消毒多做喷雾消毒,消毒时注意仔猪保温与减少湿度。 2.4
冬季消毒尤其应注意消毒药的温度(大多数消毒药都有温度要求,同等浓度下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在空栏消毒时可考虑提高消毒药稀释液的温度(37℃以上,超过60℃注意工作人员安全),或提高消毒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冬春季节应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病毒性腹泻与大肠杆菌四价苗,根据服务部的反馈信息,个别猪场需要免疫水肿疫苗。 冬春季节多种传染病防疫压力较大,应切实做好免疫注射,设专人负责,保质保量。 定期采血送检,对免疫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进行补注或强化免疫。平时发现异常情况,最好也抽血送检,借助实验室的力量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程度。定期或不定期剖检仔猪,对疾病的发生做到心中有数。将解剖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收集起来,逐渐形成疾病资料库,便于疾病的预警分析,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冬季主要易发生呼吸道病与腹泻,呼吸道病主要病原有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蓝耳病、流感等,腹泻主要是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消化不良性拉稀、受风寒导致细菌性下痢等。在认真落实现有的定期疾病保健方案的基础上,用药应突出冬春季节的防制特点。 1.1
加强消毒,尤其是熏蒸消毒。尽量延长空栏时间,带猪消毒选用温和且有效的消毒药,如惠福星、0.3%过氧乙酸、聚维酮碘液等,带猪消毒尽量采用喷雾的方式,减少空气的湿度。产房带猪消毒时,将仔猪暂时赶入保温箱,在作用足够时间后用拖把拖干产床。 1.2
母猪保健从进产房开始做起。主要是针对支原体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或副猪嗜血杆菌用药。 1.3
仔猪预防提前至产房断奶前后与保育舍转栏头几天,全群预防结合个别注射治疗。个别处理时应提高饲养员的细心度,及时发现及时标记,连续注射用药,以便迅速控制疾病,减少病原扩散。 1.4
保温的同时落实好通风工作,尤其是夜班的适时通风。选择漏气少的保温煤炉,想办法减少猪舍的粉尘度,及时清理猪舍内粪便,同时悬挂冰醋酸或惠福星等,减少猪舍内的氨气浓度。 1.5
有流感流行史的猪场需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加强隔离防疫,冲凉消毒,减少线与线之间的交差,加强猪舍空栏的酸性消毒药熏蒸与带猪气味熏蒸消毒,控制好产房与保育舍的湿度,减少昼夜环境变化(想办法达到此目标),尤其加强夜班管理。准备好防流感的药物,如扑热息痛、金刚烷胺或金刚呼喉霸,氯化铵等化痰药,针剂有柴胡或板兰根等。 1.6.1
全群保健:可选择阿莫西林、支原净、泰农、利高、金霉素、强力霉素等(怀孕母猪禁用氟尔康)。 1.6.2
产前产后:阿莫西林、支原净、泰农、利高、金霉素、强力霉素等 1.6.3
哺乳仔猪断奶前后:主要使用水溶性药物如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支原净、氟尔康水剂、环丙沙星、泰农等。 1.6.4
保育猪: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支原净、氟尔康、泰农、清肺散、流感止咳散等。值得一提的是,冬季呼吸道病多与病毒有关,在保育猪阶段多使用中草药有利于疾病的预防。 1.6.5
注射用针剂:阿莫西林、丁胺卡那、卡那、恩诺沙星、长效土霉素、林可霉素、瑞可新、赛福欣、氟甲砜霉素针剂等。 2.1
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初生后1周与断奶后头三天、保育转栏后头5天。尽量减少温差与环境变化。 2.2
产房仔猪转保育后适当控料,匀速上料,转料时有足够的过渡期。 2.3
针对有寄生虫病只的猪场,保育猪进行驱虫,用驱虫药可在转料时进行。 2.4
全群拉稀比例较高时进行饮水补液,个别拉稀较严重的口服补液。 2.5
抗菌药难以控制或反复发作的猪场及时采粪便样品送检实验室,进行寄生虫检查。 2.6
注意病毒性腹泻的苗头(拉稀不分年龄,大小猪呈水样便,传播迅速),有情况及时上报。 2.7.1
产房初生仔猪:口服庆大、卡那、新霉素、恩诺沙星等。 2.7.2
哺乳仔猪:15天龄以前采用个别灌服,或采用铸铁圆盘或塑料圆盘料槽自由饮水补液。15天龄以后采用饮水器饮水给药。可供选择的药物有:庆大、丁胺卡那、环丙沙星、氟派酸、新霉素、肠菌净、伊维菌素针剂或粉剂(口服或注射),口服补液盐或强力耐可舒饮水。 2.7.3
保育猪:丁胺卡那、环丙沙星、氟派酸、新霉素、氟尔康(氟甲砜霉素)、痢速治。有小袋虫的猪场结合使用痢菌净、二甲硝咪唑,有线虫的猪场使用伊维菌素或虫力黑。 2.7.4
补液盐溶液配方:每100公斤水用量,葡萄糖2公斤,食盐0.5公斤,小苏打0.25公斤,注意不可全天饮水,中间停留一段时间饮空白水。 各场要定期组织对生产线和生活区的各种用电设施的检查,存在隐患的地方及时维修、更换,特别注意使用薄膜屋中屋处避免灯线与薄膜的直接接触。各场要做好人员用电安全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强调学会对异常情况下(电着火)的处理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做相关考试。 场部需要多组织休闲娱乐活动,提倡员工合理有规律作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病假发生率。同时在人力配备上尽量有充足的储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