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前沿资讯: “我打算再做8年就退休。” 8月23日,在广州天一酒店的客房中,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维烈缓缓说道。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徐维烈每次到广州出差都会选择天一酒店入住。对从事水产的人来说,“天一”是个很吉利的名字——在《易经》中,有着“天一生水”的说法。
徐维烈曾在1977年被选至新疆当兵,时至今日,你依然可以从他挺直的腰板上看出几分当年的军人气质;1984年退伍转业后,他放弃四平八稳的乡镇府秘书一职毅然下海,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直到1998年,他接触到酵素菌生物肥项目,“当时觉得这个项目很有前景,于是找朋友借了一大笔钱投资入股做研发”。
徐维烈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项目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积蓄。由于研发迟迟没有结果,公司的钱只有投入,其它几个股东纷纷撤股,为了偿还借款,徐维烈只好暂时放下项目北上打工。
但即便是打工,徐维烈也从未有过要放弃这个项目的想法,“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而且我一直都觉得这个项目有着很大的前景,肯定能成功。”
2002年,在还清借款后,徐维烈带着酵素菌生物肥项目再次创业。这一次,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向银行成功贷得第一笔款后,项目得以正式启动,合缘的发展也自此慢慢走向坦途。短短几年间,合缘已经跃居行业前列,被同行誉为杀入生物有机肥市场的一匹“黑马”。
“合缘现在还没有做到最好,还需要向同行学习。”徐维烈谦虚说道,但他并不掩饰自己对合缘的期望:“我的愿望是能够在八年后退休时争取把合缘做到行业第一。”
八年后,徐维烈刚满55岁。
FAM:有人认为华南的渔肥主要用在养殖生物的前期培水上,市场空间不大,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徐维烈:这个说法有一个误区,渔肥只是一个商业上的叫法,它并不单单指肥水产品,它还包括调水、改水产品。
华南地区无论是养殖技术、条件、规模还有经济实力都比内地要雄厚,另外从水产品的需求量来说,沿海地区的消费量也要大于内地,单靠天然养殖不可能满足这么大的需求。经过多年高密度的养殖,华南地区大部分水质富营养化情况比较严重,对调水、改水类产品有着很大的需求。所以我认为华南地区比内地市场潜力要大,公司也计划在广东直接开设分厂。
FAM:华南地区的渔肥厂家众多,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开发是否存在一定的难度?
徐维烈:华南地区的渔肥厂家很多,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渔肥这个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区域范围,单靠一个厂家也不可能占领整个市场。
对于市场开拓,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做的:一是产品质量,二是建立示范点。产品质量是放在首位的,然后通过建立示范点,养殖户看重的是实际效果,你让他赚到钱了,他自然会信赖你的产品。现在渔民也看到了生物肥带来的益处,接受程度比前几年高很多。
但是目前生物肥的价格还是比化肥高,再加上今年的水产品价格像罗非鱼等不是很好,一些养殖户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使用传统的化肥养鱼,这不是我们提倡的,化肥养鱼容易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偏高,对水质的破坏很厉害。
现在渔肥厂家众多,竞争的确比较激烈。如果竞争是技术、产品质量的竞争,这是一件好事情,这个行业才会有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厂家用一些劣质产品,用价格战来扰乱市场,给这个行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FAM:现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合缘的酵素菌也被列入广东省水产科技入户项目,您怎么看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这种合作?
徐维烈: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政府需要企业来分担一部分职责,比如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为养殖户举办一些免费的养殖技术培训,实际上这也是对企业品牌的一种宣传。当然这个前提是企业要做好自己的产品,不但能让养殖户节省成本、增产增收,同时也能保障水产品安全,让养殖水环境有一个持久的健康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政府也乐意给企业一些合理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酵素菌被列入广东省水产科技入户项目也是基于以上几点。实际上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今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程度肯定会越来越紧密,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