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六十岁华诞前夕,对中国企业股份制改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其家中接受了新浪财经独家访谈,“已经很久没有接受媒体专访了。” 78岁高龄的厉以宁说。
为了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情况,厉以宁最近亲自去广东和辽宁作了考察,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在与新浪财经的独家访谈中,厉以宁不仅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的股份制改革,而且对中国经济复苏和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微观和宏观上作出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建议,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无疑是厉老给共和国六十周年的一份大礼。
中国经济、金融一直以西方为老师,这次西方老师犯了一个大错,未来中国经济该向谁学习,是否可以自己引领世界呢?
厉以宁表示,西方有不同的学派,说西方经济学导致了金融危机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西方某些经济学派的观点,影响了这几年西方的经济政策,流动性扩大、利率低,但不是所有西方经济学都是这样。经济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制度放松了,这不完全是经济学家的责任,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说不要金融监管,西方经济学家有一些观点是对的,有一些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他们自己在实践中也不断地修正和改正。
厉以宁认为中国的经济学跟西方是不一样的,中国在60年之内经过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大转折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会代替了过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次大的转折叫做制度更替。
第二次大转折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0年的改革开放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了体制转换,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工作完成以后才有今天这样快的发展。
第三次大转折现在正在开始,从2000年以后,更确定一点说是从2003年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增长模式的转变,过去的增长模式是单纯的重速度而不是重效率,重数量而不是重质量,粗放型而不是集约型,在当时认识不到今天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今天要求不但是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质量要提高,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保护环境,要节约资源,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大转折,刚开始。
厉以宁表示,中国的经济学应该是在第一次大转折之后,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制度的更替是一个前提,接下来,体制如果不转换,中国富不起来,而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未来就可能影响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不是我们这一代独有的,是和我们的子孙万代共有的,资源也不能这一代全部消耗掉,是要和子孙万代共享的,这是第三次大转折,但第二次转折还没有完,因为体制改革中城乡一体化还要搞,社会保障制度还要搞,金融制度还要深化。可以说第三次大转折和第二次大转折在同时进行。现在第三次大转折刚开始,中国的经济学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
来源:新浪财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