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9|回复: 2

斑点叉尾鮰苗种商业性生产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6 14: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斑点叉尾产卵繁殖体系相对简单,商业性规模生产则需要设计专门的繁殖设施,斑点叉尾生产要求:
高质量的水质——无污染、无杀虫剂、总碱度20ppm以上、PH6.58.0
1、
亲鱼的选择

——年龄34岁,2龄鱼只有20%左右会产卵,3龄有40%左右产卵,4龄绝大部分初次产卵。
——规格1.5~5公斤,亲鱼的基因来源较好,可将生长好较大型的商品鱼选留亲鱼。
——避免从野外直接抓取亲鱼,野生鱼对池塘环境适应性差,易感染疾病。
——避免有疾病史的亲鱼、适当的雌雄比为2:3。
2、
亲鱼性别鉴定


第二性征:雄性个体较大,有较宽的头部,接近生殖季节头部发育成大的肌肉质头,有时体色较黑。雌性头部较身体窄,体色淡腹部膨大柔软。


第一性征:雄性有生殖乳突,生殖季节变的膨大僵硬,不易弯曲。雌性生殖孔大呈卵形、有放射状纹,生殖孔在生殖季节膨大红肿,有时被有粘液。

3、
亲鱼培育


良好的营养是雌鱼怀卵和顺利产卵的基础,水温适宜,投喂36%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嘉吉镇江公司可提供)每天投喂体重2%。水温低于13℃不需要投喂,水温在13~21℃,每3天至一周投喂一次,每次投喂体重1%。春季可适当加些切碎的鱼块投喂。鱼体摄食由积极突然变缓,预示产卵期的到来。

4、
亲鱼的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150~400公斤,至下一个产卵季节,亲鱼发育良好,大约有20~40%的增重,每年应剔除一些老弱残亲鱼,补充一些年轻的后备亲鱼。亲鱼塘5~30亩,面积太小,水温变化剧烈,会降低产卵率,太大不好管理。

5、
产卵的管理


春末夏初水温达25℃,雄鱼开始筑巢,雌鱼被吸引到巢内交配,雌鱼产一层卵,雄鱼产一层雾状精子,这一过程重复数小时,直到凝成果冻状的胶质块,大的有1—1.5公斤,雄鱼护卵。

——产卵容器
产卵容器足够大,住得下两条鱼,开口能让鱼自由出入。这一容器可以是:牛奶桶、木板钉的桶、陶罐、弹药箱、木箱。
产卵容器放于水下0.5米地方,开口向塘中央,每2米左右放一个产卵容器,容器上安一个浮子。数量为亲鱼组数的50—70%,直到25℃时才放产卵容器,夏季水温高时,要将产卵容器移往水中央,当水中有Do分层时,不能如是做。冲水和移动产卵容器,有利于刺激产卵,每公斤健康鱼估计产卵6000—8000粒,获5000—7000尾小苗,4000—5000尾鱼种。
——产卵孵苗方式
移卵孵化
亲鱼在产卵箱中产卵,将卵块集中转移到孵化槽中孵化。每隔3天在上午10点以后检查产卵箱,发现卵块取出,必须浸入水中,带至孵化器中,卵块正反面不宜倒置,可以在阴凉地方停15分钟,不能阳光直射。
6、孵化
商业性生产要有特别的孵化设备,设备不复杂,供水是关键。
——水质
    水温
    溶氧

PH
6.5
8.0

    流量每分钟25升,尽量不用带有病原体和有机物丰富的水。当水中Do低于3PPM孵化非常危险。
——孵化槽的结构
规格:2—3M×0.5—0.6M×0.4M的水泥和不锈钢槽,中轴上安有打水桨,打水桨长度0.3—0.5M,正好达到放卵篮底部、中轴转速30转/分钟,由电机通过减速机减速后带动,每个槽可安排8—10个放卵篮。
——水洗5升/分钟,一头进,一头出,尽量做到垂直喷下。
7、带卵黄囊的鱼苗处理,小苗出膜后,从放卵篮网孔中漏出,强烈集群于池底,不吃食,依赖卵黄供营养,三天后,游到水面寻食,色泽由微粉红变得黑亮,过1—2天移到培育槽或池塘中培育。
规格1×1×0.3M的水泥和不锈钢槽,下铺密的窗纱,可放养2—3万苗,水流50升/分钟。用水泥池培育也可以。
转移小苗时,可用2—3CM直径软管从孵化槽中将小苗虹吸入桶中,转至培育槽;池塘培育可用常规方法发塘后,放入小苗。
8、投喂
——出膜后3—4天,45—50%蛋白含量的微粒饲料开口。建议最好用到蛋白含量60%。微粒状较好。
——商业性的小苗饲料可以用,亦可搓成湿团放于塑料盘中置于水中。
——每天至少6次。不要让其过分饱食,否则不仅浪费饲料,且有水质问题。
——池壁清洗消毒可用福尔马林1:4000水溶液。
——在水槽中培育10天,苗健壮,移至夏花塘中培育,成活率高。
9、鱼种的培育
清除野杂鱼和水生昆虫,肥水下塘,在早晨水温较低时下塘,注意水温差异,用黑塑料布搭遮一块供集群、摄食的地方,对提高成活率有好处。
——放养密度
在一定养殖期内,要想在收获时,得到设计规格的鱼种,必须适宜地控制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8000—15000尾,同时其生产还依赖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在水温适宜情况下)。
10、小乌和小鱼种的投喂
——小乌和小鱼种食欲旺盛,喂40—45%蛋白的含量细粒饲料(饲料中鱼粉含20%)3—4星期,每天喂3次。
——随后喂小粒径或破碎的40%蛋白含量饲料4—6星期,每天3次。
——然后喂36%蛋白含量的小颗粒饲料,每天2—3次。
——初期多喂些,保证每条鱼都吃到足够的饲料,否则总有10%的鱼长不好。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鱼技术指南

1、用标准方法准备养鱼的池塘

2、将规格均匀一致的选定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种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的鱼种放养到已准备好的池塘中。
3、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表和方法饲喂。
4、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采用标准的方法管理池塘,这样会比传统的池塘混养体系少发生鱼病,减少增氧和冲水的需要。
5、在养殖周期结束时,能一次性收获所有的鱼类。
环境的标准
对养鱼池塘环境的适当管理在斑点叉尾鮰养殖中是十分重要的。对池塘环境管理的目标是要保持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得鱼类的生产性能(包括鱼的生长率、饲料效率、鱼的健康、鱼产量等)不受影响。
池塘的环境
1、池塘的水面积应为3亩以上。
2、池塘水深应为1.5米—2米,堤岸高度应高出水浅3050厘米。
3、水位应维持稳定,没有严重漏水情况。
4、池塘应该配备进水和排水设施。最好经常有水流入。
5、水色应呈由浮游生物造成的绿色(透明度30㎝)。
6、淤泥小于20㎝。
7、池塘中不应该有野杂鱼,或者养殖管理计划以外的鱼类。
8、池塘中不应该有与养鱼冲突的用途。
9、池塘应该便于日常工作和安全管理。
池塘的水源
1、全年都能得到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水源。
2、在利用水源上,最好是由养殖场自主控制或者不受限制。
3、深井水是一种好的水源,主要是因为深井水中不存在野杂鱼和病原生物,但是其水量受到限制,而且水温比较低,溶氧量较低,PH值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些可能是深井水暂时性的质量问题。
4、地表水也许是一种好的水源,其季节性的水量和水质都能满足养鱼场用水的需要。
养鱼前的准备工作
1、在池塘加水和放养鱼类之前,应该完成堤坝、排水设施和塘底的整修工作。
2、用药物(只能用可以降解的药物)清塘,然后再加水。
3、如果有需要在一个池塘中施用石灰石(农用级石灰石),在池塘放干后应将石灰石均匀地撒于池塘底部,在池塘已经加水后应将石灰石均匀地撒向全池水面。
4、在取得鱼种之前,要检查运输、操作和放养鱼种所需要的所有设施和设备。还要确保饲料供应和市场。
放养鱼的标准
1、无论是主养的斑点叉尾鮰或配养鱼,只能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未受应激的、健康的鱼种。
2、放养鱼的质量主要是指它在养殖中的遗传潜力,包括它的种的特性和品系的特性。遗传的质量因子是在选择一个种、一个品系为养殖的一群特定的鱼时定下的一些标准。
3、放养鱼的质量也是指已提供作为放养鱼类总体的健康状况、相对规格大小,以及其它物理学和生理学的特性。
4、供放养的鱼种应该是规格比较均匀一致,其大小应该是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能生长至市场要求的规格。
5、鱼种必须是未受应激的和无鱼病的。
鱼种的放养数量
最高的放养密度会受养殖环境的质量而发生变动,放养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

放养鱼的尾数=
收获时要求达到的鱼体平均重量
建议每亩放养不超过800
放养条件
1、也许全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养鱼种,但有时候放养鱼种的过程中会对鱼造成应激,并对鱼类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一天温度最高的时候放养鱼种特别容易造成应激,水温越高应激越严重。
2、鱼种放养最好是在鱼类的非生长季节进行,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时的水温最好为≤16℃。
3、如果要在养殖季节放养鱼种,应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进行,如清晨、多云和下雨的日子是最好的放养时间。
饲料的标准
给鱼投喂饲料的目标是,为饲养鱼类保持良好的健康善状况、最佳的生长、最佳的产量提供必要的营养需求,并尽可能减少给环境带来的废物,为最佳的利润支付合理的成本。饲料良好的营养质量和物理性质量是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达到生产和经济目标的关键。营养质量是指将高质量的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成的饲料能满足鱼类所有的营养需求,物理性质量是指制成的颗粒饲料是新鲜的,具有干净牢固的外形,浸泡在水中至少能稳定10分钟以上。
用于池塘养鱼的饲料质量
1、饲料必须制成颗粒状,或浮性的或沉性的。
2、只能采用符合营养质量和物理质量的颗粒饲料。
3、采用的饲料必须营养完全,包括完全的维生素预混剂和矿物质预混剂,以及补充的维生素C和磷质。
4、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应为3236%。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价格较贵,但这是值得开支的,尤其是当鱼的平均体重为50克时。
5、饲料的质量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饲料应该在制造后6周内用完,因为存放时间过久,其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物质会损失,并会受到霉菌和其它微小生物的败坏。
池塘鱼类的投饲
1、为池塘中斑点叉尾鮰投喂饲料的目标是将符合质量要求的饲料以规定的数量和投喂次数投喂鱼类,从而取得最佳的生产效果和效益。
2、为使鱼的生长和饲料系数之间加以平衡,每次投喂和每天投喂的最适宜饲料量应为鱼的饱食量的90%左右;如果投喂量只有饱食量的80%,其饲料系数会比较低,但鱼的生长较慢;如果投喂饲料量达到100%的饱食量,鱼的生长最好,但饲料系数就比较大;如果投饲料超过鱼类100%的饱食量,就会污染池塘水质,增加水质管理和无用饲料的开支。
饲料的购买和贮藏
1、每次购买的饲料,应以能满足46周的需要量为好。
2、投喂斑点叉尾鮰的高质量颗粒饲料,从15克养至500克,体重每增重1.0公斤,其饲料用量应为1.2公斤至1.7公斤。当鱼长到较大规格时,其饲料系数会增大。
饲料和投饲方面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1、营养(饲料)是养鱼管理中自始自终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因子,饲料的质量不能掉以轻心。在购买和操作时要特别加以注意,因为饲料和投饲的开支是养鱼生产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支出。
2、鱼类的摄食行为是鱼类健康状况的最好标志。如果鱼类摄食积极,说明鱼类的健康状况较好,反之,说明健康状况较差。
3、建议使用膨化饲料,不使用自动投饲机和需求式投饲机,因为这要额外的设备开支,通常使用它们时饲料系数也会较高。养鱼者应该经常观察鱼类的状况,鱼类的摄食行为和水环境的总体情况,至少每天一次。
4、每次投喂鱼的饲料量应该称重,并记录下来。
5、沉性颗粒饲料比浮性颗粒饲料的价格便宜,可以用于池塘养鱼。但浮性颗粒饲料较好,因为使用浮性颗粒饲料不易造成浪费,还便于养殖者直接观察到鱼的摄食行为和其它情况。
6、如果饲料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饲料质量的高低,那么用低价格的饲料养成一季鱼的开支会比用高价格饲料的开支要多。调整饲料与养鱼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从饲料的价格方面加以考虑。
水质的标准及管理
1、水质问题是池塘养鱼管理中第一个的或最重要的限制因子,也是最难理解、最难预料和最难管理的因素。池塘中鱼类的死亡、疾病的流行、生长不良、饲料效率差及其它一些类似的管理问题大多与水质较差有关。
2、水质管理的目标是,为池塘中的鱼类提供一个相对没有应激的环境,一种符合鱼类正常、健康的生活和良好的生产性能的起码的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标准的环境。
3、一个池塘中的水质是以下因素的产物:
1)供应这个池塘水源的水质;
2)该池塘的底泥和总的环境的质量;
3)运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尤其是那些与投饲和维持足够的溶氧有关的技术和措施。
氧气和低溶氧综合症
1、低溶氧综合症是一种由许多相关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的因子一起形成的复杂的综合症,成为影响鱼类健康和生产性能最重要的水质因子。
2、虽然低溶氧综合症是最普遍的和最复杂的水质问题,但它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因为出现低溶氧综合症时,鱼类会游向水面进行呼吸。
3、溶氧浓度经常性或长期地低于饱和度就会影响鱼类的生产性能。以下是溶氧浓度的几种情况:
1)溶氧浓度稍低。其浓度低于100%饱和度,但高于65%饱和度,鱼类的生长和饲料效率会低于正常水平。
2)溶氧浓度很低。其浓度为饱和度的35%65%,鱼类只会少量摄食或不摄食,鱼类的生长会停止,如果这种情况拖延下去,鱼类就会患病。
3)溶氧浓度极底。其浓度低于饱和度的35%,鱼类就会患病,鱼群中的一部分个体或整个鱼群会死亡。
4、营养物质丰富的鱼池,一般在中午时水中溶氧很充足,而清晨时溶氧较贫乏。但是也会出现反常现象,这些反常现象就是所谓的“泛池”或称“泛塘”(由水体上、下对流引起)和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时,池水的溶氧浓度在一天至几天内都会低于正常的水平。当这些情况发生在盛夏,就就会造成鱼类部分死亡或者全部死亡,至少也要产生鱼病问题,除非及时采取紧急增氧措施,使溶氧浓度维持在35%饱和度以上,或约3mg/L左右。
5、预防低溶氧和许多其它水质问题最好的管理办法是限制投饲量,这也就是要限制鱼类的放养密度和产量。
6、测量池塘水中溶氧浓度可以选用精确度和价格不同的几种设备中的一种。用便携式的化学分析箱测定溶氧浓度的精确度已经足够,与电子溶氧测定仪相比,相对比较便宜。然而,在经济条件许可时,应优先考虑购置一台电子式溶氧测定仪。
7、池塘中的溶氧管理既可以用生物学的方法,也可以用物理学的方法。生物学的管理方法是用维持健康的浮游植物种群来实现的,其标志为透明度30㎝。物理学的管理方法是采用某种类型的机械增氧机,或者往池中添加溶氧丰富的水,最好是先将水质较差的水排出,换上新鲜水。
8、当池塘水中溶氧浓度很低时,机械增氧和换水是管理上的选择,这些方法在池塘水中溶氧低于50%饱和度,浓度为4mg/L左右,鱼类游向水面进行呼吸之前就应该使用。
9、以下几种已经出现、正在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引起低溶氧综合症的原因:
1)多云天气:阳光和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几乎是池塘水中溶氧的全部来源。因此,接连几天阳光微弱或缺乏阳光,就会限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造成低溶氧综合症。
2)雷阵雨:阵风和大雨会使池塘出现水体上下对流的恶劣现象,池塘底部水质差的“坏”水与上层水质好的水混合,成为产生低溶氧综合症的条件,其最终结果是使整塘水变成具低溶氧综合症的“坏”水。
3)浮游生物的突然大量死亡:池塘中密集的浮游植物种群有时会突然大量死亡。引起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低溶氧综合症的情况接着发生。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的情况尚不能预测,但这种现象常在水面出现大量藻类浮渣或透明度低于15㎝时出现。浮游生物突然大量死亡的一个标志是在几个小时内,水突然变清,透明度提高2倍或几倍,水色由绿色变为淡咖啡色,并带有黑色条纹。这种情况发生时,还常伴有刺鼻的臭味。出现这些情况时,低溶氧综合症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在池塘中要纠正这种情况只能采取补充增氧的措施,让其慢慢纠正,一般需求23天的时间。
斑点叉尾鮰的生产量
1、池塘单位面积水域中所能生产出的鱼产量(重量)总是有限度的。所能产出的最大鱼产量称为鱼载力。但是,最大鱼产量一般是达不到的,因为在达到最大鱼产量之前,众多应激因子就会对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最适鱼载力和最适鱼产量对养鱼生产来说,在技术上和经济效益上比追求最大鱼产量更切合实际。
2、最适鱼产量的变化很大,这是因为它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这些是因为包括鱼的种类及其养殖时所处的生长阶段、饲料的质量和数量、水环境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的特征等。因此,没有标准的最适鱼产量,只能是一些近似值。
3、曾经有过报道,池塘最大鱼产量达到2/亩,其最适鱼产量达到600公斤/亩。但是在斑点叉尾鮰池塘养鱼系统中,如果没有可靠的增氧设备和冲水条件,摄食颗粒饲料的斑点叉尾鮰可持续的最适鱼产量在200公斤/亩左右;如果有可靠的增氧设备而没有冲水条件,在350公斤左右;如果有可靠的增氧设备而且冲水也不受限制时,则为450公斤/亩左右。
养殖场的管理
1、市场问题是养殖生产者在计划进行养鱼生产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2、最理想的市场是需求广泛、价格适中、波动较小,与此相反的市场是需求特殊、价格偏高、波动较大。
3、保存好记录是养殖场重要的工作。必须保存好养殖场生产过程中生产和经济方面与购买、销售等有关的所有记录,并将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及时记录下来。不要凭个人记忆来取代数据和现象的记录。
4、每天至少一次到养殖池塘去观察鱼的情况(巡塘),如鱼类的摄食行为、水色和水质的总体情况,去寻找可能发生问题的苗子(信号),逐步熟悉所养鱼类的情况和它们所处的水环境的总体情况,知道什么是正常的情况,什么是异常的情况。
5、鱼类养殖是一种“危机管理”工作,对以下一些问题预先应有充分准备,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知道如何处置,例如:
1)鱼类停止摄食;
2)鱼类表现出患病的症状;
3)鱼类在水面上“浮头”;
4、出现很大的雷阵雨,并有强风和暴雨,潜伏着产生“泛池”(水体上下对流)的危机。




















池塘和网箱鱼病的治疗
在池塘和网箱中养鱼,如果放养的鱼种质量好、操作适当、不带疾病,在养殖过程中水质良好,投喂营养完全的饵料,投喂饵料的方法又合理,一般情况下,鱼类是不会得病。然而,池塘和网箱中的鱼类也确会发生由细菌和原生动物引起的流行病。如果鱼类处在没有应激因素的环境,并得到良好的营养,这些流行病能常会自愈,但有时化学治疗也是需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用于池塘和网箱养鱼中,引起淡水鱼类流行病的最普遍的病原体的控制方法。
A、细菌性疾病
嗜水产气单胞菌
萤光假单胞菌
柱状嗜胞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1、体表细菌病的预防
a、在放养到池塘和网箱之前,要蓄养在封闭的环境中。
  2%氯化钠溶液洗溶直至鱼类表现出应激的症状。
  (注意:这种处理方法有助于根除细菌,也有助于治愈外伤。)
2、被产气单胞菌和嗜胞菌体表细菌感染。
a、在一种封闭水域环境,如地一个网箱内(用网箱治疗袋)或蓄养水槽中治疗
6ppm高锰酸钾溶液中持续1小时。
(警告:如果鱼类出现严重应激,立即停止治疗)
b、在池塘中治疗,包括设置网箱的水体中治疗;
  3ppm高锰酸钾(不受时间限制)
  (警告,高锰酸钾必须均匀泼洒至整个水体,避免化学品集中的“热点”,特别是网箱周围。)
3、被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嗜胞菌或迟缓爱德华氏菌等细菌感染:
a、在池塘和网箱中治疗鱼的方法是:一用土霉素饲喂,每100公斤鱼每天5.5克,连续投喂12天。
(注意:每100公斤饲料中配入185克土霉素,以3%的比率连续投喂,甚至在症状已经消失时,仍需继续投喂,在12天中喂完。对于大规格鱼(体重>250克)或患病严重的摄食不太好的小规格鱼,则要用每100公斤饵料配215克土霉素以2.5%的比率投喂。
提示:以上的各种病原菌,对市售的二氧化氯、强氯精、优氯净、漂白粉、生石灰等杀菌剂均敏感,养殖者可选用,同时在治疗时可选用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抗菌素。
B、原生动物如车轮虫、鱼波豆虫和吸虫引起的疾病:
1、在一个网箱内(用网箱治疗袋)或一个蓄养水槽中治疗,任选一种;
a、—6ppm高锰酸钾,持续1小时,或者
b、—75ppm福尔马林,持续1小时。
(警告: 如果鱼表现出严重的应激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2、在池塘中治疗,任选一种:
a、—3ppm高锰酸钾(不受时间限制),或者
b、—25ppm福尔马林(不受时间限制),或者
c、—1ppm硫酸铜(不受时间限制)
(警告:1、只在水的碱度50ppm时使用硫酸铜。

2
、这些化学药物必须沿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匀泼洒至整个池塘水体,避免“热点”。


3
、在使用上述任何一种药物后34天内,溶氧会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福尔马林)

C、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引起的疾病(此病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
1、在一个网箱内(用网箱治疗袋)或一个蓄水槽中治疗,任选一种。

a
、用25ppm福尔马林+0.1ppm孔雀石绿(无锌)合剂浸浴,每天4小时,连续4天,或者

b、用2ppm高锰酸钾+0.5ppm硫酸铜(在水的碱度50ppm时使用)+25ppm福尔马林合剂;每天浸浴4小时,连续4天。
2、在池塘中治疗

a
15ppm福尔马林+0.1ppm孔雀石绿合剂,每隔2天重复处理3次,或者


b
2ppm高锰酸钾+0.5ppm硫酸铜(如果水的碱度50ppm+15ppm福尔马林合剂,每隔2天重复处理3次。

(警告:牢记需均匀泼洒这些化学药品,并注意在使用这些化学药品后几天内会引起溶氧水平降低,孔雀石绿我国已禁用,此用药方法仅供参考)
警告:没有一种化学药品对人类、鱼类和环境是完全安全的。应当只在十分必要时和预先警告后才使用化学药品。不要让化学药品接触人的皮肤或眼睛,不要吸入或吞入或沾染衣服。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50 收起 理由
nety + 5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9-16 15: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提供,顶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8 09: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候的资料,过时了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0 00:4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