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作社的由来
自从我国养猪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国家作出有计划调节到市场调节的政策调整,并提出的“菜篮子工程”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了。在这30年时间中,我国养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个传统行业,有了勃勃生机,同时也为国家的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当这个典型的传统行业发展到新世纪的时候,传统的养殖技术和模式,又成了新的行业制约瓶颈。为此国家在07年7月1日颁布国家主席令,制定并实施。随后,全国众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的遍地开花。也对养猪业的产业调整和养殖模式的进化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新型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不久,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发展和运行中出现了许多矛盾的难题。
在这里我想以我县民发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例进行分析,与大家探讨一下,有助于新型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民发养猪专业合作社是08年4月在原县养猪协会的基础上变更注册登记成立的。制定了《柘城县民发养猪专业合作社章程》,设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理会。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监理会工作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为适合发展需要,下设了饲料供应站,畜牧兽医站,人工授精站,生猪收购部,技术服务部。建有饲料厂一个,优质供精厂一个。合作社自从06年前身养猪协会成立,已经发展社员单位77家,社员300余户,遍布全县各个乡镇,拥有固定资金1250万,能繁母猪5000余头,平均年出栏生猪12万头的可喜成绩。
合作社自成立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经营理念,提出并实施“五统一”的思路即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生猪收购,统一疫病防治和技术培训,统一人工受精,统一能繁母猪保险。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互助经济联合体。
二、新型合作社的职责和功能(对大户、散户、对行业的促进作用)
我县地处中原,养猪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以散户为主。这种分散的养殖模式,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显示出了众多弊端,养殖户也深受其苦,损失严重。主要表现在1,疫病的防治和管理,无法抵御疫情的侵袭2.市场变化的信息不畅,无法追求生产效益最大化3.品种改良速度缓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养殖基础和信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合作社成立后以拯救传统养猪业为立足点,力求快速转变现实的养殖落后状况。把养猪散户团结在合作社周围,一点带面,以合作社的社员单位为点,带动与其周围的散户,以信息共享,相互合作,利润共赢为原则。先是稳定了养殖信心,保持了一定的养殖量。利用合作社的社员单位为榜样对每个村的养殖骨干进行强化技术培训,鼓励并支持他们在进行养猪的技术和模式上进行科学改良。并为他们引进社员单位的种猪和仔猪牵线搭桥。 这样以来在当地的大户和散户之间不但避免了以往的卖猪是竞相压价,疫情防治时,动作不统一,技术参差不齐还有引种,仔猪采购时的产地检疫不严格的状况,还形成了相互利用,团结互利、利益共赢的局面。
再者,在养殖成本的控制方面,社员单位和散户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何提高养殖的利益最大化也成了合作社的重要工作。在实际生产中,散户用饲料多是经乡村级的经销商用料,这就存在了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同样也为合作社带来了商机。合作社利用不可替代的身份选择国内几家大型饲料厂建立业务关系,集中采购,集中运输。饲料价格有理事会确定,按进价+运费+管理费综合定价,社员到供应站领取。社员用料价格要比市场价低10%左右。08年一年,共为社员代购饲料1300多吨,为社员节省开支32万元,同时也为合作社积累了XX元的发展资金。为了更好的为社员牟利和服务,合作社在08年底由于河南饲料研究所合作开发新配方,以国家农科院为技术依托,投资新建了饲料加工厂,生产预混料,让规模养殖户得到了更大的实惠。
在疫病防疫方面,合作社主要在改变养猪户养殖理念方面下手,利用合作社的优势,组织大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讲座,为养殖户订阅《宝迪种猪》等养殖技术资料。先后进行大小范围培训100余次,受训人员数千人次,发放资料数千份。使全县的养殖户在科学养殖认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合作社聘用有技术和养殖经验的专家作为合作社养殖顾问,义务为大家做技术咨询。并接受养殖户的申请,为社员订购兽药和器械。兽药价格同样有理事会制定,有合作社选择知名厂家,(按进价加10%作为合作社的积累资金,作为另分配使用)。这样即保证了用药正当的进货渠道,有能控制药品价格。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
在品种改良方面,合作社乘借国家的人工受精补贴的东风,加快推行品种猪的的改良步伐。免费为社员提供优质种猪精子,并免费提供人工受精服务。不但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成本,还保证了生猪品质和控制了生殖疾病的传播。让养殖户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有了以上各个环节工作扎实的开展,合作社在生猪销售方面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有了可靠地货源,稳定的养殖量,和优良的生猪品质。合作社才有了和双汇以及上海 南京数家大型屠宰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的机会。让散养户享受到与大户相同价格的同时合作社自身也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08年一年实现外调生猪26460头,利润26万多元)。
三、现实中新型合作社遇见那些难题
当然在工作推广中,也遇到了众多的问题。1。合作社自身的建设和健全。新型专业合作社是民间自发的组织,有股东投入,就必然有收益和分红。社员加入,需要付一定数额的“会费”自身的制度是否完善和董事素质决定了整体工作的开展。所以社员选举和理事资金的投入都必须慎重,本人就曾看到过好几家的合作社刚成立不久就竞相落马宣布倒闭了。注册成立的多,真正运作好的,能为老百姓创造出效益的没几家。2.发展吸收社员也会遇到抵触。养猪户的传统养殖理念根深蒂固,在实际生产中,各自为战都已经习惯了。自己有了一套独特的市场应对办法,加入合作社就会产生暂时的一种思想抵触。具体工作中,遇到比如饲料统一,饲料预购代购,兽药的订购代购,品种改良等方面也会和养殖散户造成思想认识不统一的情况。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合作社的优势就会淡化。3.新型合作社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综合处理的平台,首先是平等合作。大户包括股东和散户都是平等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可是实际情况常常的散户往往是弱势群体,合作社的项目选定和规章制定总是自觉不自觉的体现到大户的利益而忽略散户的利益。是必造成散户的积极性消退。
四、如何解决这些现实的、面临的难题(大股东怎么做,小散户怎么做)
要解决以上有碍合作社发展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提高合作社董事会的素质,合理控制参股量,让董事会真正变成代表社员根本利益的董事会。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不要搞的像政府行为,更不能强制。比如饲料供应,要适应养殖户的需求,大户一般是预混料,而散户则以浓缩料为主,这些都是一味的强调统一预混料或者浓缩料,就会伤害一些社员感情。散户社员同样,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以往的传统养殖陋习,认真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方法,只有真正融入了合作社这个大集体,才能享受到合作社所带来的众多实惠,在以后的实际生产中不被淘汰并立于不败之地。
五、未来展望(合作社的未来前景)
由于养猪是我国典型的传统产业,散养户和中小型养殖专业户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现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新型合作社是个顺应时代需求,符合我国养猪现状的一种经济体制,就是因为他代表了更广大的养猪群体的利益。这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带有散户的血肉,却有大户的筋骨。只要能很好的做到平等 合作 互利的原则,利用利益共享把大家牢牢地固定在合作社的周围。我相信在不远的时间后我国的养猪行业就会出现养专业合作社和大型猪场的两架马车共前进的局面。
本人QQ群:23048855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