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39|回复: 3

种猪的选育方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6 11: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各国对种猪的选育方向各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生活习惯、市场需求、销售方式、饲养规模、养殖效益、技术水平、产业链上下游的要求等诸多因素。就习惯而言,英国人偏爱母猪肉,许多英国的商品猪场将繁殖母猪用12胎后改作商品肉猪用,繁殖母猪的繁殖性能对他们来说并不显得十分重要,反而母猪的体形和产肉能力更受到关注,因而英系种猪不管是哪个品种其繁殖能力都不是全世界最高的;广东人特别喜欢猪下水,在广东猪的肚、耳、肠、蹄、尾等下水比精瘦肉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因此,广东及周边地区是全世界猪下水的最大进口地和消费地;美国和加拿大人特别喜欢猪外肌,猪肉的分割、预冷和按部位出售占销售的主导地位,眼肌面积对他们的商品猪场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因而美加系种猪的体型是全世界最优美的,其他性能只好放在比较次要的位置。在其他人看来,这些习惯与爱好是不可思议的。
就饲养规模和产业链而言,美国是全世界规模养猪最集中的国家,第一大养猪场有能繁母猪最多时接近130万头,年出栏商品猪超过2000万头,前十名养猪场的年总产量占本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加拿大32%、巴西28%、墨西哥27%、泰国22%、西班牙20%,中国仅占0.4%),规模的相对集中促使养殖场——屠宰——加工——销售一体化。这样,一方面使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分配趋于平衡与合理,另一方面促使种猪的选育除了注重养殖环节的成本外,也会考虑其他环节的运行成本。因而,饲养规模集中的国家在种猪的选择上更喜欢应急反应小、出栏体重大、群体均匀度好、身体各部位匀称的“配套系”种猪。
相比之下,欧洲和亚洲养猪发达国家的规模相对较小,占主导地位的规模大都集中在年产500020000头之间,两万头以上的规模比较少。韩国、日本、台湾地区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的规模上限是两万头。越南近年来养猪业的发展速度全世界排名第一(巴西第二、中国第三),由于受到法国数十年的殖民统治,越南养猪的品种、技术、养殖模式等许多方面与法国十分相向。中国地大人多,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规模养殖处于发展与提高的初级阶段,不可能只有一种适合的发展模式,咋样的模式最好,最适合中国的国情,最适合自己猪场的条件,一时难于定论,但各国的主流做法和走过的道路值得借鉴,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是最佳的进步之道。
从生猪的销售方式来看,美国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一体化销售的生猪约占四分之一,按订单式生产的接近五分之一,按拍卖市场公告价和期货市场价格指数定价的接近一半,按销售当日行情由买卖双方商定价格的仅占8.2%欧洲和亚洲养猪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台湾和香港)的生猪主要依靠拍卖市场进行销售,这样做就需要生猪生产者在成本与价格之间做出权衡,对种猪性能的趋向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利益各方已经形成利益共同体,由市场机制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共同维护产业的有序发展,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和利润空间的波动在逐渐缩小。中国内地的生猪销售市场还不够发达,销售渠道不够完善,预冷肉和分割肉的销售刚处于起步阶段,占市场份额很小,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销售各环节利益分配失衡,苦乐不均,又多了一个在养猪发达国家根本不存在的生猪收购贩运环节,使各阶段的利益失去相互制衡机制,产业链上中下游矛盾更加突出。在供求紧张的情况下,生猪生产者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定价权,只要是猪就卖得出去,而且能买一个好价,使生猪出栏体重加大,屠宰场开工不足,市场供应量减少,刺激肉价继续上涨;一旦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生猪生产者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人宰割。二十多年来六次价格低谷,养猪户亏损严重,屠宰、加工和销售环节从来没有出现过亏损,也不愿意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不法商贩从中作梗,趁机压价,使生猪生产者连自救的机会也没有,进一步助长了生猪市场价格和利润空间的波动幅度。面对这样的市场机制,生猪生产者很难制定自己的长远发展规划,对猪种的选择无所适从。无论如何,对于生猪生产者来说,繁殖性能、换肉能力和健康的猪群是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
北欧养猪发达国家如丹麦、瑞典、荷兰、挪威等国,除了气候和牧场面积占有一定优势外,并没有充足的饲料粮和终端消费市场,饲粮主要靠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进口,产成品销往世界各地。高端肉食品和种猪出口是主要销路,本国消耗的农产品仅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具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育种、饲养管理技术,原种种猪群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对种猪的选育和培养各有千秋。不过,即使是同一品种,也会因各个国家在消费要求、选种标准、饲养条件、生态环境上有所不同,甚至在来源上也有差异,将其视为同一品种,有所不妥。
从来源方面看:挪威长白是利用1900年引进的丹麦猪与当地中白猪杂交选育而成;德国长白是由1904年引进的丹麦猪与大白猪杂交育成(1953年宣布育成);美国长白则是在先后于19341954年引进的丹麦长白与挪威长白猪的基础上育而成的。台系杜洛克是1955年以后从日本和美国陆续引进的杜洛克不断选育而成的,从台系杜洛克可以感觉到,猪的遗传性状随人为选育所改变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虽然猪名相同,但各项性能差异不小。


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大陆的生猪生产者选用什么品种(或品系),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何文武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9-6 13: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育种工作做的乱的很!

评分

参与人数 2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nety + 20 该贴得到楼主的二次奖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3: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  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4 2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1: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