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5]养猪创业15年
第一章 起 步 第一节 阔别二十八年后又重返出生地
一九七八年三月二十八日,正是幼女十四岁生日。我们一家四口经提出申请回港探亲五年后,终因国内“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而幸获批准。我终于又回到我出生的地方——香港。
一九五零年高中毕业后,几位有志为建设祖国效力的同学相约回国内投考大学:目的地是首都——北京。
在祖国二十八年:首先要感谢祖国人民四年慈母般的哺育。使我能学习到有关的事业知识;使我能掌握一技之长。
在祖国二十八年当中:自认无论身处风平浪静抑或是惊涛骇浪之际,本人确未曾对自己立志参加建设祖国的选择产生过怀疑;更未因曾经一再出现的诸多莫须有的名誉损害、嫉妒者的谣言中伤、或诸多不如意的际遇而减低自己热爱祖国及人民的情怀。在漫长的征途中:自认始终抱光明磊落、但求问心无愧的态度来处事待人。我确认为自己始终是全心全意为祖国人民竭尽全力的。
第二节 火车窗外瞩景生情
火车驶过罗湖桥后,车窗外“可口可乐”的广告确又勾起我对青年时代往事的回忆。
转瞬之间我又回到曾经熟悉而现在却显陌生的旧地。我内心亦早有思想准备。自认长期生活的阅历、工作的磨练会促进人日趋成熟;减少了单纯的感性冲动,增加了对人或对事务必审慎评定的理性认知。
车窗外各式各样的广告标志、人们的衣饰与举止行动、皆引起本人自然而然的关注。新界地区当时仍能让我观察到尚未达富足的阶层人士其衣着简朴以及较为呆滞的面容。当进入九龙区域后眼前展现的高楼大厦并未令我产生任何好奇或是艳羡的幻想。固为我确实深知:能拥有此等大厦业权的人士必然经艰苦奋斗多年方可取此硕果;而在大厦内上班工作的众多人士亦毫无例外地正在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着。
当年国内对每个出境者限换取五元港币作为交通费。故当时我们一家四口的财产总额是港币二十元。正所谓“囊内无财莫论才”。当时内心彷徨之情定所难免。
本人身为一家四口之主,担子沉重。前路茫茫,何去何从,脑袋顿觉混沌。万事开头难是必然的。唯有抱沉着应战的态度来待人处事了。
第三节 适应期
一、持实事求是的心态去适应面对的一切
由当时的社会主义社会重返资本主义社会,确实需要有一段逐渐适应的过度时期;“适者生存”是切合实际的概念。适应的项目大致可包括:气候、水土、饮食习惯、风俗习惯、语言表达、人情世故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从速的地凭个人的能力去掌握如今身处的社会的“游戏规则”;而且要尽地去适应、去参与投入。此乃“入乡随俗”也!要知彼知己;要坦白承认自己是处于“新丁”的阶段。诚然,一切待人接物皆应立足于无损个人自尊原则之下。卑躬屈膝者;胸无志向者,毫无干劲者;自以为是而致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者等等在任何一处竞争激烈、优胜劣败的社会环境中是难以立足的,更莫妄想有所发展以及致富矣!
适应期所持的心理状态确属首要,一如参加体育竞赛者置身于竞技场上时身心准备状态相若。笔者当年由于早有思想准备:深知总要艰苦奋斗一番方能立足;方能发展;方能有朝一日事业有成。好在四十六年的生活履程中已初步经受过锻炼于考验。说一句心里话:我是抱着再次从零开始的思想准备的。笔者始终坚信:在大学阶段即开始在暑假期间要到农村去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到畜牧场进行生产实习;以至参加工作后更长时间、更深入的磨练:尤其是在国内三年“暂时性”的“经济困难”时期的考验,确是达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的奇效。诚然:笔者确实从正面,从积极的方面,从乐天知命,从命运的自然安排——命该如此——的角度来总结过去的经历的。那实在是一连串极其严峻的考验。到今天仍能健在人间,证明生命力仍属强者的范畴。事实胜于雄辩: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工作;按部就班地逐一克服重重困难障碍,方能力争早日渐入坦途,终有一日结出硕果!
二、正视现实
(一)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处理
必须正视现实。对子女受教育及工作路向不可能强求。莫给后辈增添精神压力。
在同一天空下:耳闻目睹的世间奇人怪事多矣。有谁不望自己黄金满屋;望子女成龙。但那仅是主观愿望,仅属梦想而已。固为期望者仅是头脑一念所想。而子女能否成龙仍要视彼等是否属可以成龙的材料;有无可达至成龙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本人是否愿意努力耕耘不辍。否则或会弄巧成拙:令使家宅终日不得安宁;不但使长者气恼心烦,而后辈亦由于因力不能从心而致日积月累深受压抑,或终会令身心遭受损害。正所谓“强求是痛苦的根源”。笔者亦常以次警句自省。
长子当年十九周岁。在国内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劳动锻炼成年。抵港后自付英语基础薄弱,自知升学条件不足。父母同意并支持他首先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日后能自食其力。终获亲侄之推介进入某大车厂跟师傅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且三年后学成出师。长子在三年学徒生涯中于夜间坚持参加广告设计及摄影技术的业余专科学校。其后某日:长子返元朗农场家中相告,已决定伙同业余学习班的二位同学合组一广告公司。父母考虑再三:鉴于孩子长大成人,其决定必经深思熟虑,故并未横加阻挠。长子的广告公司坚持营运至今,发展尚算平稳。
幼女完成中学业后自知根基稍差,难以升学,决定投身幼儿教育工作并坚持至今。且已结婚生女;去年并另筑新巢矣。
经历几十年生活的锻炼与考验,自认内心已拥有一套自成一路的处世哲学。笔者颇认同并常以“知足常乐,知耻不辱”的古人遗训自勉。
凡事宜量力而为,切戒好高骛远。
(二) 解决家居问题的认识
万事开头难。居住问题,我们早有思想准备。自知经济条件达不到,要求高必定失望更大。
我们一家四口抵港后,哥哥留我们在其九龙太子道的寓所居住了数日,顺便添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其后,我们即搬到土瓜湾燕安街一楼四户间房的居所开始自力更生的生活。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个人甘心情愿地选择“从头越”的路向,亦该入乡随俗,按民间俚语言之是要认同“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笔者在此坦言:无论在地球上任何一处地域生活,没有“自力更生”的思想准备以及实际行动,是无法立足与生存的。别人无责任要供养你,你要靠自己“摄食”。
笔者愚见是:创业者切忌事事强求;和别人攀比更是无济于事。要自量,要实干,莫幻想。家居问题,开始时能躲避风雨,有床席安身足矣。努力工作,争取机遇,提高“摄食”的技能,沉着应战实属首要。没有付出,焉能空想收入。其实道理极其浅明,能理性地沉思者皆会认同。
今日“卧薪尝胆“,期求日后家居环境逐步改善。
(三) 自我评定——英雄莫话当年勇
背负着“当年勇“的沉重包袱上路,那是百上加斤的累赘。成绩仅能表示你的过去,任何”战绩“亦然。你可以在自由社会中尽显才能,但应切记”欲速不达“的古训。
英雄莫话当年勇。宜放下架子、丢掉包袱,以适应新环境。
笔者愚见认为:创业者宜抱“能屈能伸”的处世态度,即使你在某些专业方面有较深的资力、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当你仍未能用实践成果来证明你是真材实学之前,仍宜以普通者的心态与举止去待人接物为佳。香港乃藏龙卧虎之地;一山还有一山高。能谦虚恭让一些可能更易获得发展的机会。
(四)寻觅出路
笔者相信:只要有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畜牧兽医工作者就有用武之地。因为人是杂食性“动物”,肉类、奶类、蛋品皆为不可缺少的食物。
笔者毫无改行之意。过去曾三次参加“开荒牛”似的建场创业足以证实“畜牧兽医第一线的工作最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本人喜与动物为伍的个性至今未有改变。
侄女代我用英文打字发信至港九有关部门求职。此乃试探性出击,是主动的寻觅出路。
笔者一二三次创业其中都相当部分涉及马,自己亦十分爱马;且在马的人工受精、不孕症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甚至种公马的骑乘运动等方面接触实践较多。唯“毛遂自荐“的结果是接获马会一封礼貌的覆函:表示暂无适宜的职位。
笔者一九六二至一九七八年有十六年从事医学实验动物养殖工作的经验。唯本港亦并不缺乏此等专业人才。
曾幸获嘉道理农场约见:言谈间询问是否有汽车驾驶执照,结果亦未被接纳。
若干年后某日,脑海中突然隐约地显现出一些主观臆测:当年“怀才不遇”,或许是缺少英联邦国家毕业证书之故。正所谓:“一处乡村一处例”,别人选贤择婿有自己一套标准,实在也是无可厚非的,应该理解与体谅。
我始终坚信:“天无绝人之路”。自认对自己意志坚忍程度,又是再一次实际的考验。
(五)出现转机
人的一生本就是一部长篇著作,能够有机会归纳小结一番,确是很有意义的。在生活的旅程中,常会出现若干近似科幻小说般的奇遇;或亦可以称之为“命运安排”的机遇吧!
前曾述及回港后已积极地“求职”,但皆未遇机会。一日,我入新界元朗探望寓居朗厦的另一位兄长。期间,兄长带我赴XX渔村一游,且获机会参观其附设的奶牛场。当时正值该场安装购自日本的管道式真空吸奶设备,似有大展鸿图之意。言谈间该常经理知悉我亦为畜牧兽医工作者,乃取闲谈方式与我商讨若干有关专业的疑难问题,本人亦坦率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供其参考。由于笔者一二次创业的牧场皆有饲养奶牛,故有的放矢的结果当即获对方欣赏,并以外地即时要求我能留下助其工作。当时薪金不高,唯已可供一家四口“有米下锅”矣。在该场协助工作五个月,亦仅属过渡时期吧!
在元朗期间,兄长家居附近的村民朋友不止一次地提及:当时新界地区养猪、养鸡、养鸭、养乳鸽的发展不错,市场皆能吸纳,且有利可图,建议我何不抓紧机会,一展自己专业所长。热心友人的善意确实令我“茅塞顿开”,固为之前从未考虑过自己经营禽畜养殖场的举措。
长时期在港谋生的兄长们对我这个当年因“热爱祖国”而回国参加建设的弟弟在回港后经过近半年的“听其言、察其行”后,提出可以有条件地借钱助我开办农场。本人考虑再三并权衡轻重后,终于决定趁四十六岁的中年,再来一次也许是我一生中较具规模,最具有重要性的“决战”。
(六) 机缘巧合与果断决定
人生中,常遇机缘巧合的事例。各行各业在业务经营上亦有各种各样的机缘;但亦要视当事人有无眼光、有无正确的判断能力、有无胆识及当机立断的勇气。商场上的竞争是一块“试金石”,莫论你有何头衔或仅属市井之辈,皆可在商场上较一高下。在自由竟争的社会,在优胜劣败的拼搏中,令我更进一步认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真正寓意。
当年一日,我仍在XX奶牛场工作期间,嫂嫂的表姑到访。知我有意欲经营养猪场,乃提及其在元朗崇正新村雀局朋友中有一位马来西亚华侨与友人在元朗白沙村合伙创办一养猪场,但仅一年后因利润分配不能协调而有意散伙,且有意将养猪场顶让云云。
机不可失。我尽快联合到该场主人并亲赴该场了解具体情况。该场交通尚算方便,离大马路约二百米,但小路仍可进入汽车。地势与“风水”尚称合宜、且水、电、电话及家居设施均齐备。养猪场面积不大,但作为家庭式经营则已足用。成年母猪尚寸十七只,唯多老弱或品质欠佳。但从全局,凭专业的直觉,我则看到此处将是我可以大展拳脚的“战场”。此外,当时尚寸有百余只不同月龄的小猪,我意会到如能成功顶让到后则次月即可有中猪出售,生产丝毫不会停顿。
遇去三次建场的实践经验使我认识到:在一块空地上建设畜牧场,从基本建设到引入家畜以至出售第一批生产品、有第一笔进帐、其中不乏繁琐的事务。如今摆在面前的是接手后第二个月即有收入的养猪场,那是在是不应错过的良机。而其后十五年的经营成果足以证明当年的当机立断是正确无误的。
记得当年原场主将经营成年的杂项开支亦列入索价之内;加上存圈的猪只亦分别作价,故当年时提出的顶让价格若于外界相比是偏高的。兄长们曾劝我何不先选择较小较便宜的小场经营,可以减少债务的负担。但笔者当时看到的是接手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赚回如今哪怕是数万港币的差价。局外人看到的是本人眼前吃了亏,而自己却认为:站在“在商言商”的角度,由于本人看到了该场具有发展潜力;如今虽支出多了,让对方吃点甜头那又何妨呢?反正我坚信很短时间内即可赚回多支出的费用。
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笔者回港市三月二十八日;更巧合的是外孙女竟然亦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皆为“易发”的谐音),在本人回港整整七个月后,开始了我前所未有预料及的职业——农场主。
据从商多年的兄长言谈中告知:一般营商投资后能在三年内收回成本则可视为经营得法。而笔者所借来的十余万港币的建场顶让费用亦巧合地在三年内还清本息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