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养猪场建起净化沼气池,猪的排泄物经过发酵后转化为沼气用来点灯烧饭,沼渣、沼液等成为果园菜园肥料,既解决污染问题又节省了能源,真是一着好棋。”日前,由人行湖南株州市中心支行配合当地政府,引导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户开展“零排”的沼气利用等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在广大农村农户中倍受欢迎和赞赏。
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环境建设,近年来,人行株洲市中心支行为促进这一模式有序高效发展,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加强对涉农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引导其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大力支持农户开展“零排放”及相关项目基地建设。株洲各地农村相继投入信贷资金7620万元,带动农户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沼气池近3万个。同时,为切实减轻农户负担,当地县、乡镇与村委还给予每座沼气池800至1000元的财政补贴。
资金的持续投入,促进了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一是带动了该地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如茶陵县元王村引进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大力推广“猪沼果”等沼肥综合利用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新开发250亩优质茶叶示范园和300亩优质茶叶基地,100多个大棚反季节蔬菜销售良好。此外,作为优质有机肥,沼渣、沼液还促进了该县脐橙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县脐橙连续三年荣获省优质水果“金质奖”,并打入港澳市场。
二是降低了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成本。如醴陵市明鑫农场生猪存栏数量10000余头,建有2座400立方米容量的沼气池,所产沼气不仅满足了农场上百名职工的生活用气,还为附近30多户农民家庭解决了生活燃料问题,直接节约燃料成本80万元。同时,该农场1000亩铁观音名茶用沼液做肥料,不仅节省肥料成本50多万元,而且用沼液灌溉,虫害发病率更低,节省农药成本8万元。
三是促进了当地就业,增加了农户收入。目前全市沼气建设吸纳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湖南省劳动模范、养殖大户曾广探索出的“猪-鱼-鸭-珍珠”立体农业生产模式,支持30多户困难农户饲养仔猪,安排20名家庭困难村民担当饲料员。目前,全市户用7万个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1亿元。茶陵潞水镇尹建新实行“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种植后,每年出栏150头生猪可为其增收24000多元;每亩脐橙产量提高20%以上,年可多增收320元以上。
四是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一座10立方米沼气池,年可转化猪粪40多立方,产优质肥料5吨左右,全市7万个沼气池一起运转,相当于封育1.8万公顷林地,可有效保护营林、造林成果。此外,沼液、沼渣作为优良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农产品的污染,提升农产品品质。目前,攸县沼气综合利用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茶陵县通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已建成42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个绿色食品通过认证。去年该县利用沼渣和沼液种植烤烟面积1.83万亩,收购烟叶5.08万担,实现烟叶税收1100万元。
来源:金融时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