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8-24 19: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遗传原因造成的!!
猪的毛色与猪种纯度
猪的基本毛色:白、黑、棕红、花斑;
毛色由被毛中黑色素的有无决定,黑色素存在于黑素细胞的胞质中的黑素体中,这些黑素体在被毛生长过程中通过胞吐作用转移到被毛中。
黑素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神经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出现色素沉着。
无黑素细胞的地方为白斑。
毛色形成的基因
色素元基因、显色基因;
色素元基因:使酪氨酸氧化和聚合形成黑色素,黑色素形成过程提前终止形成黄色和红色。
显色基因:至少存在3个位点:显性白色基因位点(KIT)、毛色扩展基因位点(E+)、腰带基因位点,主要是前两者。
显性白色基因位点(KIT)
位于8号染色体,包含I、IP和i三个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I>IP>i。
I基因抑制色素元基因,使毛色呈白色显性遗传;
IP基因在E基因存在时,出现黑斑或蓝白色;
i基因纯合时加深毛色。
毛色扩展基因(E+)
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包含EP、E和e三个等位基因,其显隐性关系为:EP>E>e。
EP基因产生显性黑色毛色;
E基因产生部分黑色毛;
e基因纯合则产生红色毛;
毛色基因间的互作
KIT基因位点对E+基因位点有上位作用, 即:当显性白色基因I存在时,不管E+位点是何种等位基因,猪的毛色都为白色。
白毛色猪可能是I基因的纯合子或是I与IP,I与i基因的杂合子。
以上可知,毛色的遗传非常复杂,并且可能还存在诸如修饰基因等的作用,使得毛色的遗传就更加复杂。
早年猪育种特别重视毛色纯正,经过长期测定,白毛色的约克夏和长白猪的后裔不会出现黑毛或花斑。
但现代猪育种对毛色纯正已经不再强调,不再使用系统的测交实验来清除杂合基因的白毛色个体,故近年来引进的白色猪种与黑色猪杂交,其杂交一代出现花猪和黑猪都属正常现象,不能以此说明种猪不纯。
只要猪生长快、饲料效率高、产肉量高,没有必要计较毛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