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喜羊羊 于 2009-8-19 17:49 编辑
一年前生猪价格飞速上涨、国内许多人都投身到养猪热潮,而目前的生猪行业似乎正经历着近年来少有的“寒冬”。有资料数据显示,至6月第三周,猪粮比价已经连续7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养殖户们也经历着双重压迫:一是仔猪和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猪肉市场行情起伏不定。二是猪病越来越复杂难治。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目前猪群中各种疫病日益增多,病情日趋复杂,治疗难度不断增加 ,其原因主要是猪群中普遍存在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引发了猪的免疫抑制,导致了猪群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本人又查阅了一些关于免疫抑制的资料,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那么,您的猪场是否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
疫苗与程序都完全正确,却总有散发或非典型猪瘟存在;
原来与猪处于平衡相的微生物,现在呈现致病状态,乃至引发大流行:如附红细胞体;
以前呈现地方流行性的支原体病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元凶,无处不在;
在呼吸道可经常分离到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
抗感染能力差,治疗时病程明显延长,效果不理想;
剖检后,各种病理变化不典型;
已经被控制的疾病又重新成为新的主要流行病。
一、病因分析
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某些药物、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因素、霉菌毒素、集约化生产、弱毒疫苗和疫苗佐剂等。这些因素主要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的递呈,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而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
1. 病原微生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 型( PCV22)、猪圆环病毒2 型( PCV22)、猪流感病毒(SIV)、猪瘟病毒( HCV)、伪狂犬病病毒( PRV)、猪细小病毒病( PPV)、附红细胞体( Eperyt hrozoon)等通过不同途径能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损害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减弱了机体免疫力,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体内常在寄生的巴氏杆茵、沙门氏菌借机大量繁殖,导致继发细菌感染,增加了死亡率。
2. 药理性因素 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
3. 营养性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搭配不当,必然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4. 不良应激 已证明在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应激状态下,畜禽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类固醇)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二、如何防治免疫抑制呢?
1. 严格坚持猪群的全进全出,至少产房和保育舍要做到。
2. 彻底预防支原体肺炎。
3. 添加免疫多糖。
4. 采用中药制剂保健。如黄芪、板蓝根、淫羊藿等,有扶助正气,清热解毒,增强免疫之功效。
5. 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因子的干扰。
6.采用淘汰母猪的血清治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