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农家人 于 2009-8-1 10:25 编辑
近年来,复杂的猪腹泻性疾病对较多饲养生猪农户、畜牧场、饲养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发展生猪构成了很大的危害,且致病因素复杂,猪只发病症状极近相似,临床上很难诊断。
一、 致病因素
(1)病原性
1、病毒 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副粘病毒、细小病毒等,多以冠状病毒为主。
2、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魏氏梭菌、葡萄球菌等。
3、寄生虫 线虫、蛔虫、球虫、弓形体、螺旋体等。
(2)营养性
1、饲料中粗蛋白过高,仔猪消化道胃肠功能未发育成熟,消化机能不够完善。
2、母源性初乳摄入不足,免疫球蛋白少,免疫低下。
3、生理性 猪只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低下,神经调节功能不足,免疫功降低。
4、神经性 过度惊吓,造成神经紊乱,调节失去平衡。
5、应激性 饮冷水,饲料中有冰块,转群不适当,换料不当,温度低下,初生仔猪冷应激。
6、中毒性 主要是饲料发霉变质引起霉菌中毒,还有曲霉菌或黄曲霉菌中毒。
二、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病毒性腹泻多以冬末、春初常发病。
三、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略有增高,精神沉郁,萎靡不振,背毛蓬松,皮肤松弛,食欲减退,严重废绝。呕吐喜卧,拉黄色、绿色、灰色、赤色稀便。病程时间长的可致仔猪部分死亡。
四、病理变化
持续性腹泻,引起机体脱水而引发酸中毒,体内电解质丢失,碱性物质随着稀便排出体外,酸碱比例失衡,pH值下降,眼结膜发绀,内分泌失调,血糖下降,供氧不足,神经紊乱。
五、剖检变化
几种腹泻几乎相同,剖检无特殊区分,猪只死后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肠系膜轻度充血,肠壁充血、个别坏死。重者胃底出血,胃粘膜轻度脱落。
六、防治措施
(1)治疗 按致病因素采取对应性治疗手段。
1、病源性腹泻以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辅以抗病毒药物;寄生虫性腹泻在用上述药物同时还要用驱虫药。
2、营养性腹泻要调配好饲料,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增强机体抵抗力,产生抗体。
3、生理性腹泻以调节生理功能为主,用中枢神经兴奋药、维生素B1、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
4、神经性腹泻要人为自觉控制,减少惊吓。
5、应激性腹泻要多在管理上下功夫,减少应激。
6、中毒性腹泻要正确鉴别毒物来源,进行对症抢救治疗。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搞好预防接种,如接种细小病毒苗、二联六价基因苗、K88、K99苗、水肿苗、大肠杆菌苗等。
(3)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管理,畜舍、器具、饲槽等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疾病的发生。
(4) 多次实验证明微生物饲料能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抗应激能力,可减少动物氨气、臭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预防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长期使用本产品有明显的着色效果,对于加深肉蛋色泽、提高肉、蛋白质,全面提升商品价值,具有明显效果。可替代饲用抗生素,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