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06|回复: 8

池塘养鱼培训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8 23: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池塘养鱼用广义的说法,是代表各种小型水体静水体。池塘养鱼是指在坑塘、平塘、塘坝、壕沟、小型废旧河道和人工池等。各种人工修建和自然形成的小型静水体中养殖食用鱼。
池塘养鱼是我国鲤科鱼类成鱼养殖的基础,它体现着我国养鱼的特点的技术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养殖产量上突飞猛进,因而最具代表性。
第一讲
概论

池塘养殖除具有投资小,收益大等淡水养鱼的一般优点外,尚具有,因其是小型水体,无论是水质还是敌害都较易控制。操作管理比较简便。适于实行集约化养殖。随着人工配合饲料的出现,池塘养鱼的发展速度和产量的增长都相当快。产量由以往的100-300KG/亩增加至1000KG/亩以上。随着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周期也缩小至1年。养殖模式不断改变,粗养逐渐转向精养。
第二讲 池塘环境条件与养鱼水质

1.水源
养鱼的池塘需要定期加水保持一定的水量,也要经常灌注新水,调节池塘的水质。好的池塘一定要有可靠的水源,不能只靠地塘死水养鱼。死水改活水是池塘养鱼的一项普遍经验,没有污染的河水、湖水、或水库水,井水等都是养鱼的良好水源。但使用时必须注意过滤、沉淀、曝气等方法处理,以降低敌害生物侵入,增加水体透明度。
2.面积和深度
池塘的面积,成鱼池7-15亩,鱼种池3-5亩。鲤鲫鱼繁殖池1-2亩。池塘面积大各种环境条件相对稳定,风浪作用显著,水中溶氧丰富,适合鱼类和各种饵料生物的生活需要,同时鱼类的活动范围大。池塘面积过大,投饵,施肥,捕捞等管理工作不便,当实行精养时,应注意,大改小,纠正这些缺陷。
池深:按蓄水深度,成鱼池2.5-3m,鱼种池1.5-2m。水太浅,池塘水温周日变化就会增大,饵料生物的产量低,同时鱼类活动空间太小,不利于密养高产。池水过深,塘水上下混合,下层水容易缺氧的产生有毒气体,不利于鱼类及饵料生物的生长。
3.底质
养成鱼池塘的底层以壤土为好,这样的底层保水保肥能力适中,池水不致太浑,底泥不会过深,饵料生物生长好,便于操作管理。粘土底质透水性低,利于保水保肥,但因其土壤颗粒过细,池水易浑浊,底泥往往太深,吸附能力又强,很多营养盐类都被吸附在底泥中,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
4.池塘和形状和周围环境
池形一般要保持长方形,池的长宽之比可2:1-5:3,长方形池与堤埂对直整齐,池埂保持5-5.5m高。内埂高度低于外围埂,但不能低于鱼池的净深度。池埂宽度:主干道8-10m,外埂5m,池间埂2-3m。池埂放宽,便于种植青饲料,池埂坡度1:1.5-1:2m。成鱼池的选形与结构: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好,其优点是池埂遮荫小,水面日照时间长,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夏季多东南风的西南风,水面易激波浪,池水能自然增氧。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以5:3为好。成鱼池的结构分池埂、水口、滩脚、池底、池槽、食场等。池埂即鱼池的四壁,面宽2-3m坡度为1:1.5-1:2。
二.养鱼的水质
(一)对于高密度混养的池塘,因投饵施肥量高,水质肥,有机质丰富,耗氧因子大,倘若对水质控制不力,就容易引起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浮头。池塘溶氧的消长变化,相当程度地反映了池塘养鱼的生产能力的生产水平。溶氧是水质管理的重要指标。要改善水质,必须加速水和塘泥中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供浮游植物利用。而要加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则需要大量氧气。据测定,分解1吨大粪耗氧3.6吨,分解1牛粪耗氧5-7吨。实际上池塘耗氧量最大的不是鱼类(一般鱼类仅占池塘总耗氧量的10-15%),而是池水和塘泥中的浮游生物,微生物等。池塘中溶解氧的补充,一方面依靠风力、加水或开增氧机,但主要是依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一般占池塘的90%左右)。因上述特点,引起精养鱼池溶氧的四个显著变化规律。
1.昼夜变化:白天日照强,水温高,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产出大量氧气,一般夏秋季节晴天下午上层水溶氧往往超过饱合度。到夜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不但不造氧,反而因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有水生生物经一夜的呼吸,使池水溶氧大大下降,所以黎明前后池水溶氧达到最低点。
2.垂直变化:上层水透明度大,日照强,浮游植物大量造氧,下层水不仅日照弱,加以下层水和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均大量耗氧,所以上下的溶氧本来就有差异。由于白天上层水温高,水的密度比下层小,比重轻,浮在上层,水温低密度大的水沉在下面。要使上下水层对流混合,需要较大的风力,才能克服上下水层因温差而产生的热阻力。故白天上下水层不易对流,上层水中浮游植物产生的大量过饱合溶氧就无法及时向下层输送而逸出水面。上下水层溶氧差异很大。夜间表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下降,水的密度增大,比重增加,即开始下沉,引起上下水层交流。夜间的上层水已属于耗氧水层,溶氧本已大大减少,此时对流,使下层实际耗氧量增加,容易造成整个池塘溶氧条件差的局面,就易引起池鱼清晨浮头。
3.水平变化:池水中溶氧的水平变化直接与风力、风向密切关系。浮游植物随风浮动,被风吹到池塘的下风处,下风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大,造氧氧多,加以下风波浪大,上下水层容易对流,故池塘下风溶氧就多于上风。夜间则相反,下风处密集的浮游生物的有机残饵等的呼吸作用比上风大得多,池塘上风溶氧就比下风高。故夜间或黎明前鱼类易在溶氧量相对较多的上风处浮头。
4.季节变化:夏秋季节水温高,日照强,浮游生物新陈代谢快,水质肥,耗氧量大,溶氧的昼夜、垂直、水平变化明显,池塘水质变化大,易缺氧浮头。冬春季节则相反,水质较稳定。
总的来看,池塘的溶氧分布既不均匀,又是变化多端的。昼夜,垂直,水平、和季节的变化大体如此。但遇上特殊情况,如天气闷热无风,阴天气压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弱,造氧少,空气中氧气溶解到水中的数量少,耗氧大,就易出现缺氧浮头。傍晚雷雨以后,池底水温比表层高,引起水的逆转流,热水由底层急剧上升。池底有机物也随之翻起,大量消耗溶氧,恶化水质,就容易发生严重缺氧,造成翻塘事故。可见,池塘溶氧的变化,同日照的强弱、温度的高低,水质的浓淡,鱼类吃食排泄量的多少,塘泥的厚度,有机物的分解等多种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形成多变的动态结构。故要改善池塘溶氧条件,必须立足节流开源。从改变溶氧的不均匀性着手,充分利用晴天上层水域产生的过饱合氧气,相应降低下层水域的耗氧因子,从而提高整个水体的溶氧值,取得改善水质的主动权。
(二)浮游生物
池塘的浮游生物对养鱼水质的影响最为重要。我国传统的养鱼经验看水养鱼,就是根据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所反映出来的水色为依据的。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水色来判断池水的肥瘦。因此看水色是池塘养鱼的基本功。现将几种主要水色及其浮游生物的组成作一简要介绍。
1.瘦水与不好的水:瘦水水质清淡,或呈浅绿色。透明度大,可达60—70cm以上。浮游生物数量少,水中往往生长丝状藻类(如水棉、刚毛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如菹草)。
下面几种颜色的池水,虽然浮游生物较多,但大多属于难以消化的种类,因此为养鱼不好的水
(1)暗绿色:天热时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浮膜,浑浊度大,水质过浓,水中团藻类,裸藻类较多。。
(2)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常有灰蓝色或黑蓝色的浮泡,水中蓝藻占绝对优势。
(3)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有灰黄绿色的浮膜,水中以蓝藻类占绝对优势,而且密度较大。
(4)灰白色:水呈灰白且浑浊度大,水中蓝藻为主,常见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变后的水质。也有的是因蚌壳虫的大量繁生将浮游植物残食殆尽而引起的水质恶化。
(5)黑褐色:水质过浓,不透明,水中以隐藻、蓝藻和裸藻为主。灰白色和黑褐色水常出现在养鱼的后期,由于营养盐类的缺乏的不平衡,再加上生物代谢废物的积累带来的毒害作用,抑制浮游植物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因而池塘的物质循环缓慢,溶氧量低,鱼类的饵料生物和环境条件都恶化。养鱼上称为老水,这种水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的池塘的鱼产量。

2
.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色带黄色,浑浊度较大,水中多数是鱼类半消化的易消化的浮游生物如绿球藻、隐藻、黄绿藻、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
3.肥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cm,水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多,鱼类容易消化的种类如硅藻、隐藻、金藻类较多。浮游动物以轮虫较多,有时枝角类、桡足类也较多。肥水按其水色可分两类:

(1).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优势种类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也呈黄褐色,同时有较多的微细浮游植物如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水。

(2).绿色水(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优势种类为绿藻和隐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

肥水在正常的晴天,常有变化,即“朝红暮绿”的说法。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活旺盛,繁殖快,所以饵料生物学的质和量均适合鱼类的需要。同时由于溶氧量较高营养盐类组成比较平衡,含的代谢废物少,适宜鱼类的生长发育,在养成鱼上常将适合养鱼的水称为嫩水。

4
.“水华”水(俗称扫帚水、乌云水):是在肥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浮游生物数量多,池水往往呈蓝绿色或绿色带状或云块状的水华。这种水中多蓝绿色的裸甲藻,并有较多的隐藻,裸甲藻喜光集群,因而形成水华.池水透明度较低约20-30CM,当藻类极度繁殖,遇天气不正常时容易发生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成水“臭清水”,这种现象称为转水。这时池中溶氧被大量消耗,往往引起鱼窒息而大批死亡。因此须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防止水质恶化。据观察,“水华”水中鲢、鳙生长较快,保持较长时间的“水华”水,不使水质恶化,可提高鲢、鳙鱼的生长。
根据群众看水色的经验,认为肥水具有肥、活、嫩、爽的表现。“肥”说明池塘中饵料生物丰富,水色浓淡适中,鱼类能够消化的种类占主要成份,“活”是反映池塘的水色一天内的变化,即“朝红暮绿”或“早青晚绿”的说法,池水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这是浮游植物处繁殖盛期的表现,“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池水具有鲜明的颜色,而不发灰发暗,反映饵料生物的生命力强,繁殖速度快,如果蓝藻等难以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呈灰蓝或呈蓝绿色,或者浮游植物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水肥而透明度适中,池水溶氧量高,生活环境适宜。因此,这四个字能更全面的说明肥水,不仅鱼类的饵料生物质量好,数量大,同时水中的溶氧高,池塘物质循环快,饵料生物生长旺盛,繁殖快,水域生产力高。

最近有学者根据池塘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提出了养鱼水质生物等级的划分,表中可供参考。

养鱼水质肥度的生物量等级
等级
浮游植物量mg/L
水色
透明度
渔业意义
0
<1
清澈
——
极贫营养水
1
1—3
清澈
——
贫-中型营养水
2
3—5
不显色
——
中-富型营养水
3
5—10
微显色
——
富营养水
4
10—20
色较浓
>40
特富营养水
5
20—50

30—40
鱼池肥水
6
50—100

25—35
鱼池肥水
7
100—200
极浓
<25
肥水或老水
8
200—400
极浓
<20
一般为老水
9
>400
极浓
<10
老水
(三)溶解有机物质和细菌
投喂饲料和施有机肥料,而带入大量有机物质,以及池中死亡的有机体和生物排出的废物是池塘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水中有机物质呈溶解,胶状和固形悬浮的状态而存在,而以溶解的有机物质占多数。溶解有机物质是有机体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包括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它们是水中营养盐类的重要来源。是细菌的营养物。亦是某些藻类所必需的。水生动物也能吸收升一些溶解的有机质,它们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
水中溶解和悬浮的有机质,通过絮凝作用等途径能聚集成较大颗粒的有机碎屑物质,为鱼类和水生动物提供重要的天然饵料,能直接被鱼苗和滤食性鱼类摄取。
一般讲,水中有机物质较多,池塘生产力也较高。但由于有机物质分解需消耗大量氧气,如数量过多,消耗氧量大,则易使池水发生缺氧,恶化水质,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窒息死亡,同时也为致病菌的繁殖创造条件,减少鱼体抵抗力,因而容易发生鱼病。因此有机物过多也是有害的。
一般混养鲢、鳙鱼类较多的池塘。有机物耗氧量保持在20—35mg 02/L较适宜,这是肥水的化学标准;超过40mg 02/L表示有机物以过高。
细菌对池塘养鱼来说亦是很重要的。池塘中的细菌数量很大,每毫升水含数百万个不等。它们不仅在池塘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水生动物和鱼类的重要食料。细菌不仅可以被浮游动物取食,而且其群聚体还可被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鱼池中有机碎屑的表面带有密度较大的细菌,其重量至少占碎屑重量的1—5%,鱼类摄食有机碎屑时也就吞进了大量富有营养的细菌。
有些种类的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能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还原性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变坏:此外,有些种类则会引起鱼病。

第三讲
养鱼池塘的施肥


池塘养鱼的施肥以无机肥和有机肥为主。
一.
无机肥料的施用

无机肥的施用以氮、磷、钾肥为主。浮游生物的生长必须以人为的氮、磷、钾肥相补充。施肥应当是现阶段成鱼养殖的主要手段。很多的丰产成绩主要是靠加强施肥、增产“肥水鱼”取得的。特别是近年来在大水面鲢、鳙养殖上、化肥养鱼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效果大,技术上简单易行。
二.
有机肥料的施用

有机肥料是一切含有有机质肥料的总称。它包括绿肥、粪肥、厩肥、堆肥和某些工厂的无毒废水及生活污水等。这些有机肥料所含营养元素全面,是一种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完全肥料,施用后分解慢、肥效持久等优点,而且有一部分可直接被鱼类吃掉。长期来是养鱼生产中广为施用而又经济的肥料。
施用有机肥的缺点是由于分解作用,耗掉池水中大量的氧气,造成池塘的污染。因此,施用有机肥最好经发酵腐熟后再用。此外,有机肥料的肥效不一致,成分变化大,不易准确掌握施肥用量,且劳动强度较大。
(一)
粪肥:指人粪尿和家畜家禽粪尿。它们含有多种肥分,尤其是氮素较多,故称氮肥。
如人粪中含水分70%以上、有机物20%左右、氮素1%、磷酸0.5%、氧化钾0.37%;牛粪含水分80.6%、有机物18%、氮素0.31%、磷酸0.21%、氧化钾0.12%,而氮素大部分是蛋白质形态,要经过微生物作用,变成氨态氮素以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用粪肥作基肥时,可视池塘的肥度和肥料的质量而定。一般每亩用量为200—300kg(指半湿半干的粪肥)。如刚进行排水清塘,可将肥料均匀撒布于塘底浅水中,使其在阳光下曝晒,水温升高,加强分解矿化。3—4天后即可加满水,再隔7—8天即可放鱼。如果池塘满水施基肥时,可在放鱼前10—15天将粪肥分成若干小堆,分布于向阳浅水处,使其逐渐分解矿化,扩散水中。追肥的用量应视池塘条件和大气情况而定。在4—6月份,一般每月每亩用量为300 kg;7—9月份,由于投饵量大,水质也较肥,可不追肥或少追肥;如投饵量少或几乎没有饵料,水质较瘦时,每月400—560 kg;9月以后,天气转凉,水质转凉,水质变淡,一般每月每亩用量200 kg左右。施追氮肥时,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为宜。
(二)
绿肥:凡采用天然生长无毒的青草、水草、树叶、嫩芽或各种人工栽培的植物,经
加工或不经加工,而作为肥料的都称为绿肥。绿肥来源广泛,肥分含量仅次于粪肥。且在水中易腐烂分解,为细菌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故是很好的池塘肥料。

绿肥施用时,把绿肥堆放在池塘的一角的水中,经常翻动,加速其腐烂分解,最后把不易腐烂的部分捞出。作池塘基肥的用量,一般每亩200—300 kg,施追肥时每次每亩100—150 kg,每5—7天施一次。

施放绿肥时,因其在水中腐烂分解,需消耗大量氧气,特别是某些水源缺乏的池塘,长期施用绿肥沤水,处理不善造成水质过肥而变坏。故需注意水质的变化,不能一次堆放过多,防止水中缺氧而引起浮头甚至发生泛池。
(三)
生活污水:城市排放的生活污水,只要不混入工业污水,无毒就可利用来培肥水质,
繁殖天然饵料养鱼。在污水养鱼的生产过程中,根据污水水质状况,正确掌握施放的方法,合理引灌,一般保持池水呈较浓的绿色或绿褐色,透明度在20—50cm为宜。水肥污水少灌,水瘦的多灌。

在污水养鱼池中,最好采用增养机,以加速污水净化,加快物质循环,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类生长,防止鱼类浮头。

养鱼施有机肥料总的原则是少施、勤施、看水施肥,保持水质的肥而爽。施用有机肥料的作用过程是池水中的细菌首先大量繁殖起来。加上有机肥料在大量细菌的分解作用下被转和成营养盐类,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生。鱼池中浮游植物多了,水色可转变成绿色,浮游植物的高峰又促成了浮游动物的另一高峰,再加上细菌和溶解性有机质或胶状物质所形成的凝聚物和有机肥料分解成的有机碎屑,构成了各种养殖鱼类丰富繁荣饵料。因此施用有机肥料的鱼产力是化肥的两倍。但由于有机肥料耗氧高,在平均水温最高的季节,应尽量避免施用或减少有机肥料。
三.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同时使用或交替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类肥料的优点,又相互弥补了缺点,因而可能得到更好的施肥效果,并节约肥料消耗量。

有机、无机混合肥料比单独施用一种更有利促进微生物的发育。无机的过磷酸钙肥料和有机肥料混合或堆沤后施用,可减少磷素被土壤固定的机会,同时过磷酸钙和有机肥堆沤有保氮作用,有机肥肥效迟而长久,宜作基肥施用,无机肥效较快而作用时间短,宜配合作追肥施用。有机肥料施入池中后,在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氧,如配合无机肥料施用,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其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使池水中含氧量增加,有利于鱼类摄食和生长。故随着养鱼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无机肥料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将被广泛采用。

根据肥料的性质,有些无机肥和有机肥料可以混合施用,有些则不能混合使用或混合后立即施用,不宜久存,在实际中灵活掌握。

四.池塘施肥应注意事项

影响池塘施肥效果的因素很多,上面介绍的各种肥料用量都是一个基准数,生产上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施肥数量与次数除了水温、天气、养殖鱼的种类等不同而异外,主要应根据水质的状况来掌握,使池水达到“肥”“活”“嫩”“爽”。而池水的溶氧量,有机物的耗氧量和浮游生物的数量都是池水水质的理化、生物指标,对鉴别水质和控制施肥量非常重要。
对于几种主要鲤科养殖鱼类,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清晨时的最低值不少于2/L,有机物耗氧量不高于30/L,浮游植物的数量大致为2000万—5000万个/L,浮游动物为4—5万个/L,但这一工作较繁重,而且常受设备条件的确限制。在生产中一般采用较简单的方法,即根据池水的确透明度和水色加以判断。主要鲤科鱼类鱼种和成鱼养殖季节的适度肥水,其正常透明度应在25—30cm,水色为绿褐色(施用有机肥)。如施化肥则为黄绿色或油青色。
上述指标一般是有效的,但也不可能绝对化,应根据各方面的确情况正确掌握。天气闷热和阴雨连绵时少施或不施。鱼类摄食或发生鱼病时要少施或不施。在正常条件下,施肥最好是少量多次。

第四讲
池塘水质调节
池塘水质调节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养鱼高产的生态环境,并使各种饵料生物能持续保持质好量多的状态,满足鱼类摄食和生活的需要。
一。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
(一)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作为调节水质为目的的追肥,一般应使用化肥,可直接促进浮游植物的繁生,并避免增加水中的有机质。无论饲养何种鱼的静水池塘,都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并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并可吸收氨氮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并特别注意对磷肥的使用。在鱼类生长旺季,需追肥时一般每7—10天每亩可追施尿素0.5—1千克,重过磷酸钙0.5—1千克,在高温季节也可施用磷肥,每次每亩1—2千克。
(二)经常加注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的确措施。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防止池水的确老化。缺少水源的地方,亦可采取原塘水循环或几个池塘相互循环的确方式,以提高池塘的溶氧和降低有害物质的确浓度,通过水的确循环可加快有害气体的逸出和有害物质的确分解转化,延长池水的老化。

在早春或晚秋,一般每10—1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cm,但在鱼类的生长旺季,每5—7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20cm。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
(三)定期搅动底泥,选择晴天的中午对池底淤泥进行搅动,可以造成池水的上下混合,打破池水的热成层,使上层的盈氧及时偿还底层的氧债,提高底层的水温和溶氧。同时可以使池底沉积的有机物泛起,从而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并释放出底层所吸附的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恢复池水上下水层中营养物质的分布平衡,从而促进池塘中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池水的老化和改良浮游生物的组成都有显著效果。搅动底泥可1—2周进行一次,鱼种培育可以结合拉网锻炼进行,成鱼饲养可用钢死绳或铁索链象拉网一样往返拉动几次,或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进行。放养大规模的鲤鱼也有搅动底泥的作用。如果与泼洒生石灰水结合进行其效果更好。但在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严防造成缺氧引起鱼类浮头。
二。采用机械调节水质

(一)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
高增氧机通过搅水,曝气等造成池水的对流,提高溶氧和散发水中有毒气体。一般晴天每天可以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开机2-3小时。阴天的白天不要开机,以免破坏浮游植物在表层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可利用在清晨开机,缓和浮头的加重。连阴天池水中氧量较低,可在半夜就开机,避免因严重浮头死鱼。晴天的傍晚一般不要开机,避免搅动底泥增加耗氧,

延长低氧的时间。一般每5亩池塘可安装一台 3千瓦的增氧机。
(二)使用水质改良机调节水质:水质改良机除具有喷水增氧的功能外,还可使塘泥喷向水面。而且以喷泥的效果最好。喷泥的时间在晴天中午进行,12时到14时每5—7天喷一次塘泥。
(三)利用潜水泵调节水质:在池塘的中央或一端安装一台潜水泵;用支架将胶管立起,管口固定一锥形瓷碗,抽吸底层水通过循环缝隙把水喷向空中,使水化雾后落入水中,可一池使用,也可几个池塘相互循环,以达到提高池水溶氧、加快氨氮的硝化过程。
三。利用化学法调节水质

向养鱼池塘施放某些化学药剂,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一)生石灰:池塘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是我国目前最有实用价值,使用最广的一种水质改良剂。泼洒生石灰水可直接调整池水的PH值,增大水的硬度。破坏池水和底泥的胶体结构,释放所吸收的营养元素。因此提高池水的肥度,增大透明度,亦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储备,就可增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形成适合高产的池塘生态环境。同时对预防鱼病的确发生也有一定作用。根据池水PH值的变化情况,一般每15天可泼洒一次,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25千克。注意同施用化肥和防治鱼病洒药的时间错开,以免发生不良影响。
(二)生氧剂:池塘内投放一定的化学物质使其分解或与水起某种化学反应后生成氧气,而达到氧化有机物质,消除有害毒物(氨、硫化氢、甲烷等)和增加溶氧等改善水质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生氧化剂有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钡(BaO2)等。每立方米水中加入2千克的过氧化钙(CaO2),就可使池塘长期保持较高的溶氧量。此外使用某些过酸盐(如过硫酸铵、过二碳酸钾、过二硫酸钠等),亦能达到增加池塘溶氧的目的。
四。控制浮游生物的组成。

利用浮游生物能改良和维持池塘生态平衡。为了使投入池塘中的能量更有效地转化成鱼产量,必须认真定向控制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在鱼类生长的旺季,篮藻的过度繁殖。往往给鱼类带来威胁,一旦控制不好,就能引起严重缺氧而泛池死鱼,在平均水温最高的时期,为了防止蓝藻的大量繁生。保持池塘稳定的人工生态结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普通方法:在蓝藻大量繁生的季节,要停止试用有机肥料和氮肥,需要施肥时,可单独使用磷肥,并经常加注新水。在必要时可向池塘内泼洒塘泥,一般每亩100—150千克,对压制蓝藻的繁殖有一定效果。
(二)机械法:利用增氧机、水质改良机、水质净化机等的作用,保持池塘内营养盐类的、微量元素和氧的分布平衡。水质保持嫩爽状态,以防止藻类成为优势种群。
(三)生物法:在池塘内混氧一定数量的白鲫和罗非鱼。这些鱼类都喜欢吃蓝藻。
(四)化学法:浓度大的锰、铁离子能够抑制蓝藻的繁殖,必要时可向池塘泼洒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溶液,对控制蓝藻的繁殖有一定效果。用量每亩每次20—50克。有些地方喜欢用硫酸铜杀灭蓝藻,但硫酸铜对鱼类的毒性很大,而且蓝藻死后也可产生毒素,因此一般最好不用,不得不用时,用完后对池塘的水必须大冲大换,将硫酸铜和死的蓝藻排出池外,以防毒害鱼类。
在鲤鱼和鳙鱼放养较多的池塘,一般浮游动物的量不大,对浮游植物构不成威胁,有的越冬池轮虫数量过多时,可用2—5ppm的晶体敌百虫进行控制,以维持浮游植物的密度,保持生物增氧的顺利进行。
第五讲:鱼类常用饲料的营养特征

饲料是发展养鱼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池塘养鱼中,除了施肥繁殖鱼类的天然食料生物外,还必须投喂人工饲料,才能满足各种养殖鱼类对食物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鱼产量。

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和物、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营养成分在鱼体内的作用,或者分解产生热能,以推行体内外的活动,或者综合构成复杂的物质以增补新的体组织。所以饲料不仅是鱼类维持生活必需,也是生长、繁殖、肥育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养鱼工作者必须通晓养殖鱼类的食性和营养上的需要,以及各种饲料的营养作用和加工调制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合理的利用饲料,以满足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鱼产量的目的。

一、鱼类常用饲料的分类

饲料种类繁多,营养价值差别悬殊,为了便于研究和利用,必须对饲料进行科学分类。饲料分类方法很多,有的按饲料来源将饲料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无机盐饲料;有的按饲料本身的性质,分为谷物类及其加工副产品、饼粕类、根茎类、青饲料、藁秕饲料;有的按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将饲料分为能量饲料、精饲料、粗饲料、这些分类固然简单明了,但对饲料营养特性的科学性概括不足。目前国际上已普遍接受哈力士提出的饲料分类体系,将饲料分为八大类,即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无机盐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

(一)粗饲料:包括青干草和藁秕饲料两大类。青干草是指青饲料作物在未结子实之前,割下来晒干(或其他方法干制)制成;藁秕饲料是农作物获子实后的植物干枯部分,如稻草、小麦秸。这类饲料的特点是干物质中纤维含量大于18%。

(二)青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60%以上的青绿饲料类、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类。

(三)能量饲料: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低于20%的谷食类、糠麸类及淀粉质的块根、块茎类。

(四)蛋白质饲料:指绝对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含量高于20%的豆科子实、饼粕类、质量较好的糟渣类、动物性饲料和单细胞蛋白。

(五)无机盐饲料:包括天然的或工业合成的单一无机盐饲料,含多种元素的无机盐饲料及无机盐预混料。其主要作用是提供鱼类所需的无机盐元素。

(六)维生素饲料:只工业合成或提纯的某种维生素,但不包括某种维生素含量较高的天然饲料。

(七)添加剂:是添加在配合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的总称,其作用并不在于提供营养物质,而是促进鱼类采食和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防止疾病及保护饲料品质。
二、青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利用途径

青饲料水分含量都很高,陆生植物水分的含量为75%—90%,因此鲜草的单位营养价值低。青饲料蛋白质含量一般比较高,禾本科牧草及叶菜类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1。5%—3。0%,豆科青饲料为3。2%—4。4%。如按干样计算,前者粗蛋白含量为13%—15%,后者可达18%—24%。由于青饲料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含赖氨酸较多,故其蛋白质的品质优于谷类子实物。此外青饲料还是供应鱼类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特别是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青饲料含钙量较高,尤其是豆科牧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以青饲料为主要来源的草食性鱼类,不易表现缺钙,但磷的缺乏尚有报道。一般来说青饲料的钙、磷比是比较平衡的。

青饲料的营养特殊性除受青饲料种类影响外,还与土壤类别、施肥状况、气候特征及青饲料的生长阶段有关规定。青饲料养鱼有以下优点。

(一)来源广泛,资源丰富:人工栽培青饲料,可配置专用饲料地种植,可利用塘边、池边、堤边、岸边等地种植。池塘养鱼,特别是集中连片的商品鱼基地,可利用冬季休闲鱼池种植绿肥、黑麦草、子、谷物等,种养结合,做到“有水一塘鱼,无水一塘青”,达到高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消耗的目的。

(二)可充分利用养草食性鱼与种植青饲料生长淡旺季同步的特点:我国历来以养殖青、草、鲢、鳙为主,其中草鱼具有适应低蛋白、高纤维饲料的优点,因而能有效地利用青饲料中的养分。从鱼与青饲料的生产关系来看,以苏丹草为例,在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地区,4—5月份播种,最旺的生长期在7—9月份,草鱼生长的旺季也在这段时间,草长、鱼长,形成鱼与青饲料同步的生产关系。青饲料还具有栽培灵活,能利用换茬、间、套、混做的方式栽培和分期播种、分期收割等优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青饲料,合理布局,做到四季产青,常年供应。

(三)精、青结合,这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鱼饲料供应的主要方式,青饲料养鱼,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与精饲料搭配使用,可弥补各自的不足。

(四)有利于鱼业与畜牧业的有机结合:鱼塘和土地为鱼类提供饲料,鱼类粪便和残渣可以繁衍浮游生物或沉积于塘泥中形成大量的腐殖质,塘泥又可作为农作物的基肥。这种能量的循环使用,不仅节约开支,而且保持生态平衡。但直接投喂青饲料,也有其局限性。

1
、青饲料投喂量大,要求有一定的饲料的保证。

2
、青饲料养鱼由于青饲料本身营养浓度低,对鱼生产力提高必然有限,饲料利用率也不及配合饲料好。优质豆科牧草饲料系数为30左右,而一般的野杂草饲料系数高达80—100。跟随而来的是,残留物的腐烂、水质污染等。

3
、以青饲料为主的养殖方式,饲养对象主要是草鱼。虽然草鱼可有效利用青饲料,但它并不能利用其中的纤维素,尤其是刈割不及时的青草,往往由于木质化的程度增加,导致草鱼对饲料的利用率显著下降。另外,以草鱼为主的养殖体系,鱼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4
、种草养鱼,因工作量大,不适合集约化经营。青饲料养鱼,除可直接投喂外,还可先破碎、打浆再泼洒,这样可提高饲草利用率。另外在青饲料生产旺季,可把青饲料晒成干草或生产叶蛋白饲料,用于生产配合饲料。青饲料养鱼要注意选择优良的牧草。如苏丹草、黑麦草、猫尾草、象草、子、苜蓿、三叶草、紫云英、苕子、草木犀、聚合草、苦荬菜、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浮萍、芜萍。另外,青饲料适时刈割也很重要,刈割太早,营养价值虽高但产量较低;刈割太迟,产量虽高,但饲料营养价值较低。一般禾本科抽穗前刈割,豆科牧草在开花前刈割。
三、粗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利用途径。

粗饲料包括藁秕饲料和青干草两大类。藁秕饲料主要成分是粗饲料和硅酸盐、蛋白质含量一般在5%以下,且蛋白质品质差,故藁秕饲料营养价值很低。未经处理的藁秕饲料一般不宜做饲料。在配合饲料中搭配少量藁秕饲料,主要用于营养物质的浓度,其配比一般在5%左右。

青干饲料营养价值较藁秕饲料高,其粗蛋白含量为12%——24%,蛋白质品质较谷实类好。青干饲料粗纤维含量一般为25%——35%。且富含维生素D,钙含量亦较丰富,钙磷比例基本平衡。青干草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青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调制技术。

目前利用粗饲料的方法有:用机械将粗饲料粉碎成粉末,掺和在其他饲料中投喂;用碱或酸处理,使一部分纤维素分解成糖类,提高其营养价值,并使粗饲料变得酸香、柔软、改善其适口性。国内一些单位,例如长江水产研究所用辣蓼曲对稻草粉进行发酵,上海水产大学用“320”坦子菌即小柳皮伞对稻草粉进行发酵,混合一部分精料制成颗粒饲料喂鱼,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一)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1、豆科子实:豆科子实的共同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丰富(20%—40%)而无氮浸出物较谷实类低(28%—62%),其蛋白质品质是植物性饲料中最好的,这主要表现在植物性饲料中最易缺乏的赖氨酸含量比较高。蚕豆、豌豆、大豆中的赖氨酸占蛋白质的百分比分别为6.2、6.6,不足之处是蛋氨酸含量不足。本类饲料在无机盐、维生素方面与谷实类大致相似,不过B1,B2含量稍高于谷实类,但并不能列为上等;钙含量虽然较谷实类高,但钙、磷比例仍不平衡,磷多于钙。

豆科子实含有多种蛋白酶抑制物。如大豆中含抗胰蛋白酶、异黄酮、皂角素、血球凝集素等物质。量大时,饲料适口性差。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并会引起鱼组织病变。蚕豆中存在的嘧啶核苷,可引起动物神经麻痹,豌豆中含有葫芦巴碱和种子凝血蛋白,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因此豆类子实饲喂前均应加热,使有害物质丧失活性。如果生喂,配比应控制在5%左右。
2、油料子实及饼粕类:油料子实包括黄豆、棉籽、菜籽、葵花籽、花生、芝麻等。这类籽实含油量高达28%—55%一般不宜直接作为饲料,而是先榨油后利用。饼粕类饲料是油类子实提取大部分油脂后的残余部分。
(1)豆饼:蛋白质含量42%-48%,赖氨酸含量丰富,蛋氨酸含量较低。生豆饼由于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适口性差,饲料蛋白利用率低,宜加热后再作饲料。
(2)棉籽饼、菜籽饼:这种饼的蛋白质含量取决于榨油前的丢绒、脱壳程度。不去壳的棉籽饼含蛋白质较低(28%-33%),去除大部分壳的棉仁饼粗蛋白含量较高(40%)左右。菜籽饼蛋白质含量33%-38%。棉籽饼、菜籽饼蛋白质品质主要取决于榨油工艺,榨油过程中温度愈高,则蛋白质品质愈差。棉籽饼、菜籽饼赖氨酸含量均较低,且利用率亦低。由于棉籽饼、菜籽饼含有毒素(棉酚、硫苷),故应限量投喂,或间隔投喂,或注意同时投喂青饲料。如果含毒素较高,或使用量很大,则需作去毒处理。棉酚尤以硫酸亚铁去除最为方便,有效。硫酸亚铁的添加量以Fe2+与游离棉酚重量比1:1为宜。菜籽饼的脱毒方法有坑埋法、水洗法、高温处理法、碱处理法、硫酸亚铁处理法等,其中以坑埋法效果较好。
为了安全起见,棉籽饼在成鱼饲料中的配比宜控制在30%以下,亲鱼饲料棉籽饼用量不超过5%;菜籽饼在饲料中配比不宜超过25%,配比太高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为了提高棉籽饼、菜籽饼的营养价值,可补加赖氨酸或与豆饼、鱼粉、血粉搭配使用。
(3)其它饼粕:向日葵籽饼、花生饼蛋白质含量高,表不含毒素,适口性好,但这三种饼粕赖氨酸含量较低,如能与豆饼、鱼饼搭配使用,养殖效果更好。
饼粕类贮藏不当,易被黄曲霉污染而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是人和动物的致癌物质,所以饼粕类宜新鲜使用,严禁使用霉变饼粕。我国许多山区由桐子榨油后的桐子饼很多,这类饼可否通过加工处理后利用,至今未见报道。
3、玉米面筋及酒糟类:玉米面筋及酒糟类是谷实类碳水化合物提走后的残留部分,粗纤维、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比谷物类高,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可达22%-43%,但蛋白质品质很差。酒糟为发酵副产品,富含B族维生素。影响酒糟营养价值的因素很多,除原料因素外,发酵程度,发酵过程中加进谷壳等疏松剂的多少等均显著影响其营养价值,故在使用时应区别对待。
(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营养完全,蛋白质含量高,且必需氨基酸完全,故营养价值较大,对需求蛋白质特别多的鱼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类饲料除新鲜状态直接作饲料外,还可加工(脱水处理等)后利用,但加工方法不当,会显著降低营养价值。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类,大多数为植物性或杂食性,只有青鱼是动物食性,在养殖生产中使用动物性饲料,主要捞取天然生长的螺、蚬类作青鱼饲料,部分作为鲤鱼的饲料。近年来逐渐发展动物性食性鱼类的养殖,生产中对动物性饲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寻找和培养更多的动物性蛋白饲料,才能适应养鱼发展的需要。
1、螺、蚬类:螺、蚬是生长在江河、湖泊、池塘泥质水底的一类软体动物。其繁殖力强,含肉率高,一般在13%以上,最高的可达22%-25%。是饲养青鱼等肉食性鱼类的良好饵料。螺、蚬类的饲料系数为50左右。
2、枝角类:枝角类营养价值高,干物质含蛋白质60.4%,脂肪21.8%,糖1.1%,灰分16.7%,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蛋白质中不仅含鱼类营养所必需的一切氨基酸,并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之高,也是其他鱼类饲料难以比拟的。枝角类生殖率高,繁殖量大,可进行人工培养。3、蚯蚓:鲜蚯蚓含蛋白质40%以上,干蚯蚓含蛋白质70%左右,很有利用价值,为了开辟蛋白质来源,可进行人工培养。其方法是:选择潮温的空地,面积大小不拘,深翻20-30余厘米,在泥土底层和中层各铺一层青草、菜叶或烂草及畜粪等,草腐烂后,使土质松软肥沃,即放入一批捉蚯蚓,使其在此繁殖。种蚯蚓应选择个体大、环带明显的个体。保持土壤温度50%-60%和温度25℃左右。经过十几天就可挖取小蚯蚓,留一定数量作种蚯蚓,同时补充一部分青草和菜叶等,保持食料充足。
4、鱼粉:鱼粉是由低值鱼或鱼的加工副产品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制 。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种优质蛋白质饲料。优质鱼粉一般含粗蛋白60%以上,且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一般占粗蛋白的60%以上,是配合饲料中良好的动物蛋白。由于鱼粉价格较高,在草食性、杂食性鱼配合饲料中鱼粉用量以5%-15%比较经济有效。
5、肉粉、肉骨粉:肉粉、肉骨粉是肉类加工中的废弃物,包括不能食用的内脏、杂骨、胚胎及经消毒处理的病死畜禽。其蛋白质含量取决于含杂骨的多少。肉粉含粗蛋白高,灰分少,而肉骨粉含粗蛋白想到较低,灰分较高。肉骨粉在鱼饲料中使用量一般不超过10%。
6、蚕蛹:蚕蛹是良好的动物性饲料。干蚕蛹含粗蛋白50%-62%,赖、色蛋三种氨基酸含量丰富,钙、磷含量也较丰富,且比例适宜。但由于含脂量较高,给贮藏带来困难。在蚕蛹较集中的地方,宜将新鲜蚕蛹脱脂处理,脱脂蚕蛹含粗蛋白高达80%;而脂肪含量低于1%。
此外,羽毛粉、血粉、肝粉、蝇蛆、贻贝粉、蟹粉、虾粉等均作为鱼饲料蛋白源。
(三)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工业途径,在工厂的发酵罐里培养的微生物。单细胞蛋白饲料实际上是富含蛋白质的干菌体。单细胞蛋白受到重视的原因有:1、培养基来源广泛,可以利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石油酵母,亦可利用工业(制糖、酿酒、制药、味精生产)废水、废渣、农作物秸秆、泥炭、畜、禽粪便等生产细菌蛋白。
2、在发酵罐或发酵池内生产,不与粮食、牧草争地,不受气候影响。
3、微生物繁殖快、生产效率高。
4、单细胞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表现为含粗蛋白高(45%-65%),蛋白质消化率高(95%-98%),氨基酸含量丰富,唯蛋氨酸含量较低。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磷的含量也很丰富。利用率高。我国目前使用单细胞蛋白饲料尚不普遍。一是价格高,二是对石油酵母的安全性尚有争议。在鱼的配合饲料中,其单细胞蛋白的使用量一般控制在10%以下。
五、能量饲料的营养特性
能量饲料在日粮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常用的能量饲料主要是谷实类(玉米、小麦、高粱、稻谷等)及其麸皮、米糠。
谷实类含有丰富的无氮浸出物,占干物质的70—80%且主要是淀粉。谷实类粗纤维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其中玉米、小麦、高粱含粗纤维只2%左右,稻谷、燕麦、粟谷含粗纤维较高,约为10%。谷实类蛋白质含量较低,占干物质的8.9-13.5%,其中玉米、稻谷、高粱含量最低,麦类粗蛋白含量稍高。谷实类蛋白质品质也较差,赖氨酸,色氨酸尤其不足。谷实类均含有一定量的粗脂肪,其中以玉米、燕麦含量较高(4.4%左右),而且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由于这些脂肪主要存在于禾本科种子的胚中,如稻谷胚中含油量高达35%,所以加工大米的副产品(米糠)含油量也特别高(14.4%)。在贮藏这类饲料时须防止脂肪酸腐败。谷实类钙含量一般低于0.1%,磷含量可达0.38%左右,钙、磷比例极不平衡。但这类饲料所含的磷主要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所以磷的利用率很低。在维生素营养方面,缺乏维生素A、D、B族维生素一般较为丰富,但核黄素含量低。
糠麸类是谷物提取大部分淀粉后的副产品,其质量取决于出米率或出粉率。与谷实类相比,糠麸类无氮浸出物含量较低(40-50%),而粗蛋白、粗纤维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一般为13-16%,粗纤维含量为10-13%。至于粗脂肪含量,米糠高而麸皮低,前者高达14.4%。后者只有3.7%。糠麸类的维生素,无机盐含量与谷实类相似。
使用能量饲料必须与蛋白质饲料搭配使用,同时须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水溶性维生素(核黄素、泛酸、维生素)等及无机盐。在草食性、杂食性鱼类的配合饲料的配比中,谷实类一般占10-15%,某些含抗营养因子(如高粱中含鞣酸)的谷物类宜限量使用,其配比一般在10%以下;糠麸类一般占20-30%。
六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简介
所谓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被鱼摄入后,对鱼类生长、增殖、生产鱼肉产品所发挥的效果大小。单位饲料所获得的产品愈多,其营养价值愈高。要正确评价某种饲料的营养价值,不但要检查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而且还必须联系饲料在鱼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沉积情况,以其最终生产鱼产品的多少来评定其营养价值的优劣。下面简述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根据饲料养分含量评定:测定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体方法,可分为概略养分分析法与纯养分分析法。前着用于测定饲料概略养分的含量,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后着用于分析饲料中的纯养分,包括各种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粗纤维中的纤维酸、半纤维酸、木质素,无氮浸出物中的淀粉、五碳糖、六碳糖以及粗脂肪中的脂肪酸的含量。

概略养分分析(即饲料常规分析)方法简便、实用,易为一般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所接受,可初步各种饲料营养价值的优劣。一般来说,饲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高,而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低。配合饲料厂全价日粮的配制以及研究鱼类的营养生理、代谢性疾病、营养物质缺乏症等都必须采用饲料纯养分分析法。
(二)根据饲料消化率评定:根据饲料中各种饲料的养分含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但由于未曾结合鱼类的消化过程考虑,还不能深入细致地说明饲料营养价值的实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鱼体消化试验。消化试验是测定某一种鱼对饲料中各种养分消化率的一种基本方法。消化率愈高,则营养价值愈高,其计算公式为:

某种营养物质消化率(%)=营养物质摄入量—粪便中营养物质排泄量/营养物质摄入量×100
(三)根据养殖试验结果评定:养殖试验是研究鱼类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探讨鱼类营养需要,比较养殖方式优劣的最可靠的方法。其优点是直接根据养殖试验的结果,评定饲料的优劣,以反映饲料对鱼类的综合影响(包括饲料在鱼体内的消化、代谢、沉淀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其测定结果有说服力。另外,此法也可用来验证其他方法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结果。

然而,采用这种方法评定只能用相对价值说明,笼统地说明某一种饲料比另一种饲料优还是劣,而不用近代动物营养科学的基体概念、如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加以解释。在养殖试验中,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常用指标有:

1
、饲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及转化率:

饲料系数是指鱼体增加一单位重量所消耗的重量。其计算公司为:
饲料系数=饲料投饲量/鱼总增重(活体湿重)
饲料转化率=1/饲料系数
这两个指标,均反映了饲料营养物质用于获得鱼产品的总效率。饲料系数愈低,饲料转化率愈高,饲料营养价值也越高。不过饲料系数受许多因素(如饲料制备状态、投饲的数量和方法、池塘的水质状况等)的影响,常有很大的变动,特别是饲养管理技术的好坏,对饲料系数影响很大。池塘养鱼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降低饲料系数。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损失,节约饲料消耗量,以同样数量的饲料,生产出更多的食用鱼。
2、绝对生长、日增重及相对生长(增重率):
绝对生长、相对生长、日增重均可反映鱼类增重速度,其中相对生长较绝对生长更具有灵敏、客观性,测定值更具有可比价。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绝对生长=WX(试验末重)-WO(试验初重)
相对生长=(WX-WO)/WO*100%
日增重=(WX-WO)/T(试验天数)
3、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效率:
饲料蛋白利用率即鱼体蛋白质增加量与摄入饲料蛋白量比值的百分数;蛋白质效率即鱼体增重与摄入饲料蛋白质的比值。蛋白利用率越高,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愈高。
(四)根据能量指标评定:营养物质在鱼体内的变化、转移过程中,必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因此,利用能量转化率这一综合指标,可以对三大营养物质在鱼体内代谢情况有一较全面、概况的了解。
能量指标包括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四个指标。总能量是指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外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能,它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基体数据,但它并不反映饲料营养价值的优劣。消化能为饲料总能与粪能之差值,它反映了饲料中可消化物质所含能量,消化能越高,饲料营养价值愈高。代谢能是消化能与尿能、鳃能、消化道产生的气体能之和的差值;净能是代谢能与食后体增热之差。很显然,依饲料与鱼产品联系的紧密程度,净能>代谢能>消化能>总能,而其测定难易亦是这样。在评定饲料能量价值时,采用何种指标主要取决于指标的灵敏度和测定的难易度。总的来讲,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尚不普及。
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常用的几种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采购鱼类常用饲料原料时,除感官鉴定外,在条件许可时,可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进一步判断其品质优劣;对于饼粕类,血粉、羽毛粉等经过热处理加工的饲料,要进行消化率的测定,在确定一种新的饲料资源有无开发价值,或评定所购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时,应尽可能以多种方法并用,进行全面评价,以免发生差错。
饲料中无机盐、维生素营养价值的评定,目前主要以其含量作为依据。虽然以饲料无机盐利用率和维生素生物效价作为评定营养价值的指标更准确,但这方面的工作因其复杂,开展很少。

第七讲
鱼苗培养

鱼苗培养是指鱼苗、鱼种饲养的第一阶段,即从孵化后出环的鱼苗饲养到夏花鱼种,鱼苗培养在养鱼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鱼苗身体微小,细若针芒,活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饵料的选择要求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避敌害生物袭击能力差。因此,必须在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下精心培育,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一般的鱼苗培育过程中的生产指标,要求成活率达到80%以上;其规格要求在3厘米左右,而且群体整齐、健壮、无病伤。
二、放养密度
放养的密度和鱼苗的生长快慢和成活率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应该根据育苗的体质、种类、水质肥度、人工饵料的多少、贮水排水条件、培育技术和计划培育夏花鱼种的规格要求等灵活掌握。放养密度过大,育苗生长慢,成活率低;密度过小,虽然育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面。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掌握以下原则:①鲢、鳙密度稍大,青、草鱼稍小;②早期鱼苗或中期鱼苗较密于晚期鱼苗;③老塘、肥塘可密些,新塘、瘦塘应稀些;④水源充足,排灌配套的塘可密些,相反,则稀放,⑤技术水平高,养到全长1.7-2厘米(乌仔)就分塘,密度可大些 ,如技术不熟练,养到夏花在分塘,则应稀放.
根据上述原则,培育夏花的鱼塘,一般每亩放养的密度为12万-15万尾.草、青鱼每亩放养12万-15万左右,鲢鳙放养15完左右,晚期鱼苗一般每亩放养为10万-12万尾啊,培育1。7-2厘米的“乌仔”塘,每亩可放养20万-25万尾,青、草鱼放养每亩15万-20万尾。再从“乌仔”养成夏花每亩放养3万-5万尾。如放养密度适宜,技术措施有利,经过20天的培育,既能达到出塘规格,成活率80‰左右。
二、鱼苗放养应注意事项

(一)、 孵出4-5天,鱼鳔气,能水平游泳,正常摄食,俗称嫩口鱼苗,此时即可下塘,如过早下塘,因鱼苗的活动力弱,摄食能力差,会沉入水底而死亡,下塘过晚,苗老,体质差,也易死亡。
(二 )、 鱼苗,必须是同一批孵出,否则个体大小不一,不仅出塘鱼种规格不整齐,也会影响成活率.
(三)
下塘时鱼容器内的水温与池塘水温差

不能超过3℃,温差过大,应慢慢调节容器内的水温,使苗习惯池水温后才能放鱼苗.
(四)经长时间运输的鱼苗,要经暂养后才能下塘。
(五)、鱼苗放养之前应喂一熟蛋黄,一般每20万尾喂一个鸭蛋黄。
(六)鱼苗下塘时,应在池塘上风头向阳处,将盛鱼容器倾斜于水中,慢慢的放出鱼苗,切勿倾倒。
三、鱼苗培育方法
鱼苗养成夏花鱼种阶段,几种鱼苗全长20厘米以前主要摄食轮虫,无节幼体及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20毫米以后各种鱼种的食性才明显分化。因此,鱼苗培育期(10天左右)主要施用有机肥料、培养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后期(10天左右)因鱼苗种类不同,应分别考虑其食性。培养浮游食物(养鲢)、浮游动物养鳙,养草、青鱼苗后期应兼喂人工饲料,以补充大型浮游动物不足。用有机肥料培养天然生物来培养鱼苗,控制水质肥度是关键,且难度较大,前期要求水中浮游动物量20豪克/升以上,而且要有一定量浮游植物供浮游动物食用,和保证水中容解氧;后期对青、草、鲤、鱼苗的池水肥度要求同前期,而鲢鱼苗池水肥度比前期肥,以浮游植物为主,其生物量应达到30毫克/升,并以隐藻、鞭毛绿藻和某些鱼腥藻等为主。

控制池水肥度和天然饲料生物组成的主要措施是注水施肥。关键是掌握浮游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鱼苗食性转化规律。鱼苗培养方法各地不一,现分别介绍如下:

1
肥培育法:在鱼塘下塘前5-7天,每亩水面投放大草(菊科和豆科植物)200-300千克,分别堆于池塘一角,让其腐烂培养天然饵料生物。晴天水温高,一般1-2天翻动一次,4-5天后池水呈淡绿色或黄色最好。这类肥水中鱼苗的适口诱饵生物多。鱼苗下塘3-4天就要施追肥。施肥量依鱼苗的种类和水温而定,一般每隔三四天追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大草150-200千克,维持水中的肥力,并及时捞出腐烂的草杆。从鱼苗下塘到夏花出塘,一般每亩需大草1300-1500千克。用大草堆肥培育鱼苗。池塘生物较丰富,但水质不易掌握,要有丰富鉴别水质肥度的经验,以正确决定最肥数量和注水次数。

2
草浆培育鱼苗;把高产的水生植物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水浮莲,简称“三水”,用高速打浆机粉碎培育鱼苗,草浆微细颗粒,一部分可以被鱼直接吞食,一部分则被轮虫、浮游动物摄食而使浮游动物大量孪生,可供鱼苗食用。未被利用的草浆颗粒及浆汁,通过细菌分解也能达到施肥的作用。因此,草浆培育鱼苗具有双重作用,喜汗莲子含有一种皂甙,需加班加点3%的食用盐处理,使皂甙含量由此而来3%下降至1。8%,才可作鱼的诱饵。

投喂方法每日两次,泼洒,每天每亩草浆50-70千克,具体数量以水色而定,据各地实践证明,用2000千克草浆,可培育1万尾夏花鱼苗,即每20-30千可草浆相当1千可黄豆的培育效果。

(二)、化肥的培育方法:化肥养鱼具有节省劳力、经济、速效,肥分含量高,操作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在农家肥来源困难的地区,化肥养鱼也被中视。
化肥可为藻类直接提供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又能调节水的酸碱度。常用的氮肥有酸碱胺、硝酸铵、氨水、磷肥过磷酸钙等为主。氮磷肥最好混合使用。
池水最好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鱼苗下塘前3-5天,水深70厘米,每亩施用尿素1.5-2千克或碳酸氢氨5-8千克,或过磷酸钙5千克,化池后全池泼洒.鱼苗下塘后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活动情况追施肥,原则上应做到量少,勤施,一般在2-3天施肥一次,每亩每次追施尿素0.3—0.5千克,或碳酸氢氨2-2.5千克和过磷酸钙0.25千克,施追肥时,应特别注意将化肥水容解再全池泼洒.否则,常因鱼苗误食化肥颗粒而发生危害.此外,因化肥应分单一,肥效持续时间短、不稳定,所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效果更为理想.
(四)豆浆培育法:豆浆培育法系江浙一带的传统饲养法.是用黄豆或豆饼磨成豆浆作鱼苗的饲料。泼洒的豆浆,一部分被鱼苗吞食,一部分成为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从利用率来看,鱼苗直接摄食的越多越好,因此,务必注意制浆和投喂方法。
1、浸泡黄豆要适度:黄豆泡至两瓣缝隙涨满,累捏散瓣为度,切不可泡至发芽。在24℃-30℃范围内,一般泡6-7小时即可。各种饼类应先粉碎,再泡至发粘。浸泡适度,出浆多,质量好,浆白而厚,在水中悬浮时间长,鱼苗摄食机会多,利用率高。
2、加水磨成浆:磨浆时水与豆一起加,一次磨成浆,切不可磨好浆再兑水,因为兑水后的浆,易发生沉淀,鱼苗吃到豆浆的时间短。一般1千克黄豆浆磨成18-20千克浆;千克豆饼可磨成10千克浆。
3、随磨浆随喂鱼:已经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投喂:放置时间过长,则会产生沉淀或变质。
4、投喂方法:鱼苗下塘后5-6小时就应投喂第一浆,因初下塘的鱼苗游弱,主动摄食能力差,只能吃到悬浮在它周围水中的食物,所以,泼浆一定做到全池均匀泼洒,使鱼苗张口即可得食。投喂次数每天2-3次,上午8-9点钟和下午3-4点钟。投喂方法因鱼而异。培育鲢、鳙鱼苗时,豆饼满塘泼洒;培育青、草鱼苗,沿塘边要多泼些浆。饲养10天以后的青、草鱼由于食性和习性的转化,除投喂二次豆浆外,还要在塘边增投豆饼糊1次。泼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泼得均匀,鱼苗都能吃到,则生长整齐,成活率高。否则,多食者强,少食者弱,大小不一,成活率低。
5投喂数量:投喂数量应视池塘肥瘦而定,一般鱼苗下塘前10天内,每亩每天喂2-2。5千克黄豆或2。5-3。5千克豆饼2成的浆,后10天根据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而增加。一般养成1万尾夏花鱼种,需黄豆或豆兵团7-8千克。
(五)
肥料、豆浆综合培育法:这种方法综合施肥和豆浆培育法的优点,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培育方法。

鱼苗下塘前4-5天,每亩施农家肥150-200千克,培育供鱼苗食用的小型浮游动物,做到肥水下塘,使鱼苗一下塘就可以食到适口的饵料;鱼苗下塘后每亩每天可投喂1-2千克黄豆浆,以辅助天然饵料的不足。同时,每各3-5天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成熟的肥汁50-100千克。随着鱼苗的生长,池中可消化利用的浮游生物到后期供不应求,特别是青、草、鲤等鱼苗,饲养的后半部10天,水中大型浮游动物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这时除泼浆外,最好在塘边投豆饼糊或豆渣芜萍。这种综合培育法,不受前面所介绍的某一种方法的限制。兼取其长,兼收其利,方法灵活,效果好,夏花出塘率高,是目前彩较多的培育方法。它的特点是,肥水下塘,每日泼浆,适时追肥,使肥水和投饵结合,营养物质丰富,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四、鱼苗池的管理
(一)分期注水:鱼苗培育过程中分期向鱼池注水,是提高鱼苗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培育措施之一。因为鱼苗下塘时的水深一般为60厘米左右,水浅易提高水温,有机物分解快,有利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但随着鱼体的长大,水体空间相对减小,鱼粪、残肥、残饵日益积累,水质逐渐变肥、老化,溶氧量减少,所以需要分期加注新水,以增大鱼苗的活动空间,改善水质状况,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
分期注水的具体时间和水量,根据水的肥瘦、鱼生长快慢和天气情况而定。原则上水肥、天气干旱炎热时,可勤加水、多加水;水瘦、阴雨天,可少加水或不加水。通常在鱼苗下塘后,每隔4-5天加一次水,每次加水10-15厘米,在整个培育期间分期加水3-4次,使水位达到1.2-1.5米为止。注水时间以下午3-5时为好,因一般夜间水中溶氧偏低,可防止次日严重浮头。注水要避免水流过速和直冲池底反水搅混,且每次注水时间不可太长,以免鱼苗长时间顶水消耗体力。
(二)巡塘:巡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在鱼苗培育过程中,每天必须在黎明前和傍晚进行巡塘。巡塘要“三看”:一看鱼情;二看水情;三看天情。通过三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看鱼情:早上巡塘主要观察鱼苗有无浮头现象。若观察到鱼苗成群浮头,人走近或碰击出声,鱼受惊下沉,稍停片刻又浮上来,表示轻微浮头;日出后浮头停止,说明池水肥度适宜。若浮头的鱼苗分散全池,受惊也不下沉,日出后仍不解除,这说明严重缺氧。应马上注入新水,直到停止浮头为止。如发现有些鱼苗离群,身体发黑,在池边慢慢游动,表明个别鱼已经生病,应及时检查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看水情:主要观察水色,从水色判断水质变化。如水色清淡,鱼不浮头,说明水质不肥,应增加施肥量和投饵量;反之,应减少施肥或不施肥或加注新水。

3
看天情:天气变化的情况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的依据,俗话说:“晴天多施肥,阴天少施肥,雨天不施肥。”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在阴雨天气,肥料分解很慢,常沉入池底,一旦天气闷热,气压较低时,就会因肥料急剧发酵分解,吸收水中氧气而造成缺氧“泛塘。”
(三)日常管理:管理人员做到“三查三勤”。早上看鱼苗是否浮头和有无鱼病发生,勤捞哇卵、蝌蚪、清除敌害;午后查看生长活动情况,看是否有敌害和野杂鱼侵袭鱼苗,勤清除池中水草和岸边杂草,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傍晚查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决定第二天施肥,投饵数量或是否需要加注新水,勤清除水面白色油膜,保持水质清爽。
五 鱼体锻炼和出塘

在正常情况下,鱼苗经过20天的培育,体长达3厘米左右,已养成夏花鱼种,这时各种鱼的食性已开始分化,而且随着鱼体的增长,原有密度已过大,因此必须分塘稀养。分塘前必须鱼体锻炼,增强体质,使之能经受分塘和运输等操作。并且在密度锻炼过程中促使鱼体分泌沾液和排除粪便,提高耐缺氧的适应力,运输中避免大量沾液和粪便污染水质,有利于提高运输的成活率。

(一)、拉网锻炼:通常进行2-3次拉网锻炼。第一次拉网,又叫开网,用夏花网将全池鱼围捕在网中,提捡网衣成网箱形,将鱼密集10分钟左右,然后提起使鱼群集中接近水面,在10-20秒之内,观察鱼的数量和成长情况,及时放回原池。

隔天进行第二次拉网,以同样的方法将夏花鱼种全池围集后上箱。稍停一会进行洗箱,将捆箱内的污物和鱼的排泄物洗掉,使鱼在捆箱内密集4-5小时候,慢慢放回原池。如不长途运输,经两次锻炼后即可过数和分塘。如要长途运输,则可进行第三次拉网锻炼,且可将鱼在捆箱中的时间更长些,或捆箱移入水池中过液(又称掉水)后,即可长途运输。拉网锻炼应主意的事项:
1、
拉网前一天停喂,清除池中水草和青苔,以免妨碍拉网和锻炼鱼体。
2、
拉网锻炼应选在晴天上午9-10时进行,中午、下午炎热时不能拉网,以免缺痒死鱼。

3、
鱼浮头时不能拉网,待鱼恢复正常时在拉。
4、
拉网操作要缓慢、细心,如发现鱼体幼嫩、鳃盖透红,贴网等异常现象,应马上停止拉网,放回原池,培养几天后在拉网。
5、
水浅的鱼塘拉网时要加新水,淤泥多池塘,网的下纲绑几各草把,免于下纲入泥。
6、
鱼进箱后,及时清除污物、粪便,防止污物和粘液堵塞网眼引起缺氧死鱼。
7、
拉网时尽量做到一网基本拉尽,使全池夏花鱼种都手到锻炼,一免造成“生”“熟”不一。
(二)、过数出塘:经过二次锻炼的夏花鱼种,用第二次拉网的方法将鱼上箱后洗箱,密集2-3个小时,即可进行过筛,分规格、分数量分塘。

1
、过筛:过筛前将夏花鱼种先集中拦在捆箱的一端然后将空出的一端洗净,分成两路,中间的一格过筛操作存放筛下之鱼,另一格存放筛上之鱼。夏花鱼种一般用5-9朝鱼筛筛选过筛时放鱼量不可过多,以防伤鱼,一手握筛缓缓摇动,另一手握盘划水,使小规格鱼游出,大规格留在筛内。注意动作协调,操作仔细。
2、过数:夏花鱼种的过数方法,多以小捞海或量杯计算,计算过程中抽出有代表性,捞海或一杯计算,然后进行计算。
总尾数=捞海数(杯数)*每捞海(杯)尾数
成活率=夏花出塘数/下塘鱼苗数*100%

鱼苗经过前一阶段的培育,各种鱼的食性已开始分化,如留在原池培育,则由于密度过大,食料不足,势必影响鱼苗的生长,所以必须分养,但如直接放入水中养食用鱼,又因鱼体太嫩小,会造成鱼体大量亡。因此,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精细的饲养和管理,养成体格健壮,达到一定的规格要求的鱼种,然后进行成鱼饲养,这是紧接着鱼苗饲养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一定规格的鱼种即体长16。7厘米(5寸)的鱼种,各地的商品生产经验证明:大规格鱼钟商品鱼高产基础。为此,鱼种培育(俗称一龄鱼种饲养)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育符合要求,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鱼种。
一、
常规饲养法
(一)、鱼种及其清整:鱼种池3-5亩为宜,水深1。5-2米,面积过大,对鱼的生长虽然有利,但容易造成同一鱼池的水环境不平衡,致使鱼种出现规格不一,影响鱼种生产效益。同时对饲养管理。拉网操作均不放变,其它条件与苗池要求相同。

清池要求对池底、池埂和池水进行严格消毒,以达杀虫、灭菌、创造适宜鱼苗生活的优良环境。
(二)、注水和施基肥
1、注水在池塘消毒后,鱼种下塘后一周左右注水,注水时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种。开始注水深度1米左右,随着鱼体长大,陆续加水深度2米左右。
2、施基肥:施基肥是为了鱼种下塘后能吃到充足的天燃饵料,以提高鱼种的生长速度。
施用蓄粪每亩可用200-300千克,可采用全池遍洒或泼洒粪汁;用人粪尿每亩100千克左右全池泼洒;混合堆肥每亩用200-250千克肥汁;全池泼洒,花肥最好当追肥使用。

施肥时间主要根据水温、天气和鱼的种类来决定,鱼种池施基肥的时间因饲养鱼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主养鲢鱼种,施肥后3-4天浮游植物达到高峰即可放鱼;主养草、青、鳙、鲤、鳊、鲂等鱼种则需5-7天时间,浮游动物达到高峰在放鱼。

(三)、夏花鱼种的放养
1、夏花鱼种的选择:放养夏花鱼种要健壮无病,头小背厚,鳞片不缺,色彩鲜明,行动敏捷,跳跃有力,规格整齐。
2、夏花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早放养,有利于培育大规格鱼种。
3‘放养方式分单养和混养。为了充分利用水利和水中各种天然饵料,一般多采用混养方式。混养种类一般以2-3种较好,这样可以避免相互争食人工饲料。混养种类一般以2-3种较好,这样可避免相互争食人工饲料。搭配混养时,主养鱼要先放,两天后再放配养鱼。尤其是以青草、草鱼为主的池塘,青、草鱼应先下塘,依靠青、草鱼的残饵,粪便培肥水质,然后再放配养的鲢、鳙、鲤、鳊等,这样可使青、草鱼逐步适应肥水环境,也为鲢、鳙等准备了天然饵料。
4、混养与搭配比例:根据各种鱼类的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而搭配混养。混养种类要选择彼此争食少,相互有利,并有主有次。这样可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饵料、肥料的利用率。
鲢、鳙是滤食性鱼类,食性基本一致,但鲢性情活泼、动作敏捷、争食力强;鳙行动缓慢,食量大,常因得不到足够的饵料使生长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中很少鲢、鳙同池混养成,即使混养也要拉开比例。例如:以鲢为主的池塘,鲢占60%-70%,搭配20%-25%的草鱼或鲁只搭配5%-10%的鳙。以鳙为主的池塘,搭配20%的草鱼,则不搭配鲢。
草鱼和青鱼均喜食精饲料。草争食力很强、且贪食,而青鱼摄食能力差,故一般青草鱼不能同池混养。例如,以草鱼为主的池塘,可达配30%的鳙和鲢;以青鱼为主的鱼塘,搭配30%的鳙。
鲤是杂食性鱼类,常因在池底掘泥觅食把水搞混浊,影响浮游生物繁殖,所以鱼种池池中一般不搭配鲤,如搭配,也不超过10%,如果进行鲤鱼单打养,可搭配少量的鳙。
综上所述,在鱼种培育阶段,多采用青、草、鲤、等中下层鱼类,分别与鲢、鳙等上层鱼类进行混养,这样可利用底生物和中下层饵料生物,提高鱼池生产力。搭配混养比例参观见表10-1,表10-2


表10-1主养鱼和配养比例
主养鱼比例

鱼名
%
青鱼
草鱼





青鱼
70
-
-
-
25
-
5
-
草鱼
50
-
-
30
-
10
-
10

65
-
20
-
5
10
-
-

65
-
20
-
-
10
-
5

70
-
10
-
20
-
-
-

70
-
-
20
-
10
-
-

表10-2北方地区主养鱼和配养鱼比例
主养鱼
配养鱼(%)
鱼名
%





60
5
30
5
-

60
10
-
10
20
草鱼
60
-
30
5
5

60
20
-
-
20
5、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计划养成鱼种的规格的大小,放养时间的早晚,培育技术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池塘环境和培育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放养密度决定于出塘规格,出塘规格又决定生产需要。

一般每亩放养夏花鱼种6000-12000尾,出塘规格10-17厘米。例如每亩放养夏花欲种一万尾左右,可养成10-13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6000-8000尾,可养成13-17厘米的鱼种;每亩放养夏花鱼种4000-6000尾,则可养成17厘米以上的规格的鱼种。详见表10-3至10-6

表10-3主养鲢、鳙夏花放养量和出塘规格
主养鱼


鱼名
放养量(尾/亩)
出塘规格
鱼名
放养量(尾/亩)
出塘规格
放养总数(尾/亩)

5000
16.7
草鱼
1500
17
6500

6000
16.7
青鱼
1500
17
7500

以上为二级培育法,是鱼苗养成夏花鱼种(一级),分塘后养成冬片鱼种(二级),着种方式由于夏花鱼种前期鱼小水大,水体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如放养太密,后期因鱼多水小而抑制鱼的生长。因此,有些地区采取三级培育法,即从夏花鱼种养到5-6。6厘米再分塘稀疏一次。还有细些地区在夏花分塘后,每半个月拉网一次,不断提大留小,大小归队,调整密度,进行多级培育,达到充分发挥鱼池生产潜力和提高鱼种产量的目的。

(四)、夏花鱼种的饲养
夏花鱼种已能主动觅食,食量也日夜增大,需要投喂饲料,并适当施肥。
1 、主要草鱼的饲养:草鱼喜生活在较清新的水环境。以投喂青饲料为主,在夏花鱼种下塘后,最好投喂芜萍,每天每万尾投20-25千克,以后逐渐增至40千克。20天后幼鱼长至6-7厘米时,可改喂小浮萍,每天每万尾投50-60千克,体长8厘米以上可投喂紫背浮萍,水草和嫩的绿草。日常投喂量增减,主要根据鱼类食欲和水温等灵活掌握,以当天吃完为度。小草鱼容易暴食患病,成活很不稳定。提高成活的关键是投喂新鲜的饵料,吃食均匀,一般吃八成饱即可。
一般每10天施肥一次,每亩施混合肥200千克。精饲料是池塘养鱼种的工同饲料,自夏花鱼种放养后,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每万尾1。5千克,以后增至每万尾2。5千克,先投喂青饲料,让草鱼先吃饱,后投精饲料,以免草鱼与其它鱼争食,保证鲢鳙的生长。
2、主养青鱼的饲养:夏花鱼种的放养后,先用少量豆渣、每次每万尾投喂豆糊2-3千克或新鲜豆渣10-15千克,亦可少量辅助投喂芜萍。青鱼长至10厘米以上时,就可投喂轧碎的螺蚬,每年每万尾20-30千克,以后逐步增加。
3、主养鲢鳙的饲料:以施肥为主,培养足够的天然的饵料。除湿基肥外,夏花鱼种放养后,每7天湿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腐烂的堆肥或肥料1000千克,另外,还需每天投喂精饲料2次,每次每万尾投喂豆饼浆1。5-2千克,逐步增加2。5-4千克,以鳙为主的塘比鲢要多些,搭养的草鱼每天要在投喂精料之前投喂青饲料。
4、主养鲤、鲫在饲养初期,食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为主。但天然饵料满足需求,还需投喂人工料,开始投喂一次豆渣和其它饲料,每万尾10-15千克,以后还逐渐增加投喂量。
5、主养鳊、鲂的饲养:鱼种下塘前,先施基肥,每亩施腐熟的堆肥200千克,培养天然的饵料生物。鱼种下塘后,每天投喂豆饼浆2次,每万尾用豆饼1。5-2千克,以后早期该喂芜萍和小浮萍,后期可喂紫背浮萍和嫩草或水草。
(五)、管理方法
1、四定投饵:四定投喂法可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是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鱼产量和防止鱼病的重要措施。
(1)、定位: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使鱼在一定的地点(食台或食场),次食。一般每5000-8000尾鱼设两个食台。投喂螺将食台沉在水中,草料食场用竹竿扎成三角形或四方形浮框,放在向阳离池塘米处。
(2)、定时:投饵时间应相对固定。首先考虑季节,实行按温投喂,既在水温高于30℃时,鱼白天摄食不旺,夜间可适当投饵。即使在摄食旺季,增加夜间投饵量,也是增产的有效方法,常规投饵,,一般每次2-3次,上午9-10时,下午3-4时为宜,投青饲料以下午为主,即上午投精料之前只投少量青饲料,下午再多投,供下午和夜间摄食。
(3)定质:投喂的饵料首先要保证质量,要求饵料鲜、净、适口。青饲料要采用现喂,保持鲜嫩。
(4)、定量:根据鱼类需求量和摄食强度,投饵要适量,避免过多过少或忽多忽少。投喂量量应依据不同的鱼类、不同规格、不同季节和天气、水温、水质以及鱼类吃食情况灵活掌握。7-9月份水温一般为25℃,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摄食力强,是生长的盛期,投量要多;发病季节投饵量要少,天气闷热,气压低、蕾雨前后投饵量要减少或停喂。
每天下午4-5时检查吃食情况,如投喂饲料全部食光,第二天可适当增加或或保持原投喂量,如果不吃完第二天要酌情减少。
2日常管理:鱼种池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巡塘观察,每日早晨和下午各巡察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情况,以决定是否注水和翌日投饵或施肥。若发现浮头时间过长,应立即加注新水;如不浮头说明水质不肥,需追肥。如发现病情,应采取措施治疗。
(2)、适时注水,改善水质量,鱼种池因投饵量过大,又值天气炎热季节、水质量容易变肥,恶化水质量,春、秋季节每15-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水质量过肥或天热时可多加水,必要时可排出一部分老水,再加新水,使水质量保持透明度25-30厘米为宜,草鱼池在八月份至九月份初,需要加入更多水调节水质量。
(3)经常清扫食场和食台。要经常清扫或消毒,一般每隔10天清扫食台一次,并经日光暴晒或消毒后再使用,经常清扫食台底下的残饵等物,随时清除塘边杂草,捞出塘中杂草,污物等,保持周围环境卫生。
(4)搞好防病,防敌害、防洪、防逃措施。
二、快速培育鱼种法
(一)逐步稀养培育法:鱼种放养后,随着鱼体长大,采取逐步稀疏的方法,使鱼种有足够的空间,丰富的饵料,促使鱼类迅速生长。这种培育方法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
1、单养方式:单养草鱼,每亩放养夏花鱼种7000尾,待鱼长至8——9厘米时,稀疏到每亩200尾;长到10-13厘米时,再减为1000尾;年出塘规格体重50克左右。单养鲢每亩放养7000尾;待鱼长至6-7厘米时,稀疏到每亩2000尾,年底出塘规格可达14-17厘米。单养鳙每亩放养7000尾,养至8厘米时,减为2000尾;长至10厘米时,再减为1000尾,年底出塘规格16-17厘米。
2、混养方式:主养鲢,每亩放养7500尾,配养草鱼2000尾,鳙鱼500尾,主养鳙,每亩放养鳙9000尾,配养草鱼500尾,青鱼500尾;主养草鱼,每亩放养6500尾,配养鲢3000尾,鳙500尾。当鱼体长至6-7厘米时,减少到每亩6000尾;鱼体长至10厘米时,再减到3000尾,年底规格可达16厘米。
逐步分塘稀养,还可同时进行提大留小。稀疏的时间和密度,可依据鱼体生长情况决定。逐步疏养培育法,一般亩产量可达200千克。
(二)鱼苗直接育成大规格鱼种:从鱼苗直接养成大规格鱼种,实质上是稀养促进生长。因此,鱼苗放养密度要稀,每亩放养1.4-1.5万尾,鱼苗下塘前,施基肥,培肥水质,肥水下塘。鱼苗下塘粗略过数,可以进行混养,但同一塘中,同种鱼苗要一次性放足,不同种鱼苗在5天内放齐,以免鱼苗生长差别过大。混养的比例如下:主养草鱼、草鱼70%,鲢或鳙20%、鲤10%;主养链70%、草鱼20%、鲤鱼10%、主养鳙,鳙70%、草鱼20%鲤10%、主养鲤,鲤70%、草鱼10%鲢10%或鳙10%。
采用这种方法,因鱼苗放养密度太稀,鱼苗下塘后半个月内,施肥培育的天然饵料生物可以满足鱼苗的需要,以后随着鱼苗的生长,要加强饲喂,并及时施肥。这种从鱼苗直接培育成大规格的育种产量最高亩产达100-150千克。但养到6厘米时,若密度过大,应在稀疏一次为好。

表10-4 主养草鱼、青鱼夏花放养量和出塘规格
主养鱼
配养鱼
鱼名
放养量(尾/亩)
出塘规格(厘米)
鱼名
放养量(尾/亩)
出塘规格(厘米)
放养总数(尾/亩)
草鱼
4000-5000
16.7
鲢或鳙
3000-4000
16.7
7000-9000
青鱼
3000-4000
16.7
3000-4000
16.7
6000-8000

表 10-5
一般地区夏花放养量和出塘规格

主养鱼
配养鱼
鱼名
放养量(尾/亩)
出塘规格(厘米)
鱼名
放养量(尾/亩)
出塘规格(厘米)
放养总数(尾/亩)
草鱼
2000
16-20
1000
1000
20-23
12-13
4000
5000
10-12
2000
1000
17.6
12-13
8000
8000
8-10
3000
13-17
11000
10000
8-10
5000
12-13
15000
青鱼
3000
16-20
2500
13-15
5500
6000
13
800
125克-150克
6800
10000
10-12
4000
12-13
14000
5000
13-15
草鱼
1500
500
16-20
15-17
7000
10000
12-13
团头鲂
2000
10-12
12000
15000
10-12
草鱼
5000
10-11
20000
4000
13-15
草鱼
2000
16-20
6000
8000
12-13
草鱼
2000
13-17
10000
12000
10-12
草鱼
2000
12-13
14000
5000
10-12
草鱼
4000
1000
12-13
16-20
10000
团头鲂
5000
10-12
4000
12-13
9000
9000
10
100
13-15
10000
25000
7
100
500
25100

表 10-6 北方地区夏花放养量和出塘规格
主养鱼
配养鱼
鱼名
放养量(尾/亩)
鱼名
放养量(尾/亩)
放养总数(尾/亩)
出塘规格(厘米)
6000
草鱼
500
3000
500
10000
10-13
4500
草鱼
380
2240
380
7500
13-17
3000
草鱼
250
1500
250
5000
17以上
草鱼
6600
550
8300
8500
11000
10-13
4800
400
2400
400
8000
13-17
3600
300
1800
300
6000
17以上
鲢鱼
7200
草鱼
1200
2400
1200
12000
10-13
5400
草鱼
900
1800
900
9000
13-17
4200
草鱼
700
1400
700
7000
17以上
鳙鱼
6900
草鱼
2300
2300
11500
10-13
5100
草鱼
1700
1700
8500
13-17
3900
草鱼
1300
1300
6500
17以上


三、高产培育法
为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鱼种产量和规格,适应成鱼养殖对大规格鱼种的需要,很多地区采用类似成鱼养殖的高产技术措施,进行大规格鱼种高产培育法,使鱼种亩产量达300-450千克,规格达到13厘米以上,这种培育方法适用于鱼种面积较少,大规格鱼种需要量较多的地方。
(一)鱼种放养:夏花鱼种放养情况见表10-7――10-10。


鱼名





亩尾数
体长(cm)
尾重(克)
比例(%)
体长(cm)
均尾重(克)
亩产量(千克)
亩净产(千克)
成活率(%)

10949
2-2.7
0.16
50.8
14
23.7
226.3
224.4
87.2

1095
2-2.7
0.1
5.1
18
66.7
61.4
61
84.1
草鱼
8759
2-2.7
0.14
40.7
15.3
42.3
310.9
309
83.9

730
2-2.7
0.13
3.4
14
63.3
38.3
38.2
83.8
合计
21533





635.8
630.6

表 10-8 以鲢为主配养团头鲂的放养与收获(面积11.34亩)
鱼名




体长(cm)
总尾数
亩尾数
体长(cm)
总重量(千克)
总尾数
亩尾数
亩产量(千克
成活率(%)

2.66
116000
10229
13.7
5331
106621
9402
235.5
92
团头鲂
2
74100
6534
11
1598
70300
6190
70.5
95


190100
16763

6929
176921
15592
306.0

表 10-9 以草鱼为主的放养与收获
鱼名




亩尾数
体长(cm)
亩放养量(千克)
亩尾数
均尾重(千克)
亩产量(千克)
亩净产(千克)
成活率(%)
草鱼
6628
435
5.15
1505
0.08
120
119
23
青鱼
2674
3.4
0.85
1193
0.17
203
202
45

1744
3.3
0.45
1167
0.06
70
69.5
67

2535
3.1
0.6
2074
0.1
207.5
207
82

1172
5.2
1.4
1101
0.07
77.5
76
94
合计
14753

8.45
7048

678
673.5

表 10-10 以鳙为主配养银鲫的放养与收获(面积4亩)
鱼名




体长(cm)
总尾数
亩尾数
体长(cm)
总尾数
亩尾数
总重量(千克)
亩产量(千克)
成活率(%)

2.66
34000
8500
15
32200
8050
1075
268.8
94.7
银鲫
2.0
55000
13750
8.3
46600
11650
335
83.7
84.5
合计

89000
22250

78800
19700
1410
352.5


(二)施肥与投饵:施肥可采用粪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法。粪肥肥水慢,但肥效持久,且稳定;化肥肥水快,但肥效时间短。所以,两种肥料配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偿。施肥主要用于鱼种培育前期。施化肥要根据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而定,每次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每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

饲料以青饲料为主,精料为辅。精料主要用于体长6.2厘米以前的阶段,其次用于青饲料不足时给以辅助。投喂量可根据鱼体大小、摄食情况和天气的变化而定。阴雨闷热天气要少喂,晴朗天要多喂;鱼体小,水温低少喂,鱼体大,水温高多喂。投饵过多,残饵发酵分解,污染水质,容易发生鱼病;投饵过少,不能满足鱼体生长发育需要。
(三)调节水质
1、勤加水:下塘初期,为在短时间内培育出丰富的天然饵料,池水深度可控制在1密左右。随着鱼体长大,水温升高,应逐渐提高水位,7月份达到最高水位。
2、泼洒生石灰:由于肥料残渣等有机质的分解及鱼类排泄物的积累,水质渐老化,表现为酸碱度,透明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单靠注少量新水是难以改变水质的,而泼生石灰则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它不仅能提高水的硬度,增加水的溶氧,而且能改善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生石灰用量每亩每次20千克左右.
3.提高水位,增大水体:这主要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利空间,使鱼类活动场所相对宽些,有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当水深2米以上时,水中生物和理化因子变化较慢,水质较好且稳定.此外,当阴雨天池水溶氧下降到3毫克/升以下时,应及时开增氧机增氧;高温天气,也可在午后开机1—2小时.

(
四)鱼病防治: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注意调节水质,使鱼类处于适宜的生活环境中,减少染病机会;
3精心饲养,饵料要新鲜食口,使鱼体质健壮,增加抗病力;
4.在鱼病流行季节,每隔5—10天泼洒一次漂白粉;
5.专人管理,早晚巡时鱼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四.池底种草淹青培鱼种

利用鱼种池在夏花放养之前的空闲时间,池底种植草.水稻.黑麦草或小米草,既能改善池底淤泥过多的底质条件,又能增加草的产量,充作鱼种的肥料和饵料.所以,池底种草淹青培育鱼种是一种花工少,成本低,以池养池,充分挖掘池塘生产潜力,解决肥料来源的好办法.

鱼池要求及组合:鱼池要求彻底平坦且略向排水处倾斜,水源充足能排能灌.鱼池组合以三口鱼池为一组,一养两种.这样在淹水后,肥水可以从种草池通过”鱼道”灌道囤养池,囤养池中的鱼种可以通过”鱼道”进入种草池,三池连通,可较好地解决肥水集中在种草池而引起地缺氧.
(二)夏花鱼种放养:夏花分塘后,将全部鱼种都放养在囤养池中,等待淹青.放养量根据三池一组的面积和产草量决定,一般每亩水面放养夏花鱼种8000尾左右.

搭配混养,若以养鳙为主,则鳙占60%-70%,鲢占15%,草鱼占10%-20%,团头鲂占5%,以养鲢为主,则鳙占70%-80%/鳙占10%-15%,草鱼占10%,团头鲂占5%.
(三)青草种植
1.草鱼选择:可因地制宜选种.
(1)宿根黑麦草:在10月底至11月初在干塘整平池底播种.每亩用种子1.5-2千克,直接播撒在池底,保持湿润,使其快速发芽.生长,翌年5月就可淹青放鱼.
(2)小米草:在3月下旬干塘后进行播种,每亩按1-1.25千克种子播撒在池底活泥上,6月初可淹水放鱼.
(3)稗或水稻:在4月初干塘播种,每亩播种4-5千克或稻谷种子12-15千克.6月中旬可淹水放鱼.

池底种草一般施1-2次化肥,每次每亩用尿素2.5-3千克,以提高青草产量.
2.淹青时间和方法:一般清饲料在抽穗期产量最高,营养丰富,肥效最长,此时是最佳淹青时期.淹青后,青禾腐烂分解,水质逐渐变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此期间鱼种摄食旺盛,生长迅速,鱼种生长高峰期,可平均生长0.3厘米.高峰期一般可维持30-40天,以后水色逐渐转淡.为了延长肥效高峰期,可采用分期淹青方法,即先将一口种草池淹青,水肥后两池贯通,鱼种获得丰富的饵料,待到高峰下落时,再将第二口种草池淹青,三池贯通,使其继续保持肥水高峰,促进鱼种连续不断地迅速生长.这种淹青方法,既缓和了1次淹青引起水质过肥而造成的缺氧泛池死鱼现象,又符合鱼种生长规律,达到生长、肥长、水长的目的,较好地促进鱼类生长。为此,在种青草时应选择不同地曹众,错开种植和淹清时间,有目的安排茬口。
(四)管理工作:主要防止池水缺氧,泛塘死鱼。淹青要求一次把水灌足,水位保持在1.5-2m,使青禾迅速腐烂分解。由于淹青时间集中,有机物耗氧量大大增加,容易造成池水缺氧,引起鱼类浮头,严重时泛池死鱼。所以要特别注意池水中溶氧量地变化,必要时加注新水禾采取其它增氧措施。灌水时要有过滤设备,严防有害生物进入池内。

实践证明:不投饵,不施肥。种草淹青培育鱼种,在放养密度适当,管理条件较好地情况下,一般经过两个多月地培育,鱼种长到14-16cm,如果此时鱼类尚未达到要求地规格,则应适当辅以精饲料,继续饲养。
五。鱼种出塘和鱼种质量鉴别
(一)鱼种出塘:鱼种出塘是指已养成的大规格鱼种转塘养成鱼,分塘稀养和并塘越冬。凡要出塘的鱼种,都要进行1-2次的拉网锻炼,否则极易造成死亡,远距离运输,还应停箱暂养一夜再起运。
鱼种的计数一般采用计数法。首先随机取少量鱼种,量出规格,称其质量,然后计算出每千克的尾数,再计算出总尾数。
(二)鱼种质量的鉴别,根据时间经验,优质鱼种标准如下。
1、同池同鱼种的规格整齐,大小均匀。
2、体质健壮,背部肌肉丰厚,尾柄肌肉肥满,争食力强。
3、体表光滑,体色鲜明有光泽,无病无伤,全体鳞片和鳍条完整无损。
4、游泳活泼,集群活动,溯水性强,受惊时迅速潜入水中,在密集情况下,头向下,尾不断煽动,倒入鱼盆中活蹦乱跳,鳃盖紧闭。



第十讲
池塘成鱼饲养


池塘成鱼饲养的特点时既要求鱼种快速生长达到食用鱼,池塘单位面积鱼产量又较高。因此,在技术上必须实行混养、密养、施肥投喂和轮捕轮放等措施,才能达到上述要求。
一、池塘成鱼饲养概述

(
一)饵料系数:每增重公斤鱼所需投喂的饲料量即投喂的饲料量/鱼的净增重
(二)池塘鱼产力和池塘鱼产量:池塘鱼产力是指在某一个时期中生产鱼的能力。它的衡量是该池塘在一定经营措施下饲养某种鱼所能提供的的最大鱼产量。在粗放养殖中,鱼产力决定于该水体的供饵力和鱼类生活的环境条件;而在投饵养鱼中,则主要取决于饵料的质和量以及鱼类生活环境的优劣。

池塘鱼产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多指一年)内,池塘单位面积和体积中,某种鱼或某些鱼所增长的重量。其计算方法是从单位面积(或体积)收获鱼产品的重量减去单位面积(或体积)鱼种放养量。鱼产量是由多钟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具有较大变动,它是各年度养鱼生产成绩的指标,并不是池塘的故有属性。
(三)影响池塘鱼产量的因素:影响池塘鱼产量的因素主要与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池塘条件、饵肥料供应情况、所养鱼的生产性能和养鱼的方式与技术有关。
1、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鱼类摄食较强能够增长重量的时间叫鱼类的生长期。一般温水性鱼类在10℃以上即可开始增加重量,但在生产上有实际意义的较显著的增长则在15℃以上,就一般情况而言,生长期较长的地区,池塘鱼产力较高。

气象是由许多自然因素(包括温度、太阳辐射、日照时间、湿度、大气压、雨水、风等)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气象状况对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直接影响,而且其间接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池塘中,对鱼产量的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生长期的长短和生长期中日照时数的多少。
2、池塘条件:池塘条件中,水质、水量、底质和形态等几项对鱼产力有重要影响(见第二讲)
3、饲料和肥料时养鱼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所有的鱼产量都是饵肥料换来的。池塘鱼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饵料的数量和质量,而饲料的种类、加工方法及投饵技术,又决定着养鱼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精养高产池塘、饲料的费用可占养鱼成本的50%-70%。

施肥则是提高池塘天然饵料数量的主要手段,又是调节池塘水质的重要措施。因此肥料是养鱼的间接饲料,所以饵料和肥料的供应情况严重影响到鱼的生长和最终的鱼产量。
4、所养鱼的生长性能,鱼的生长性能是指它的生长速度、是否耐密养,能否混养、食性以及饵料的转化率等性状。生长速度快的鱼,生长性能高,但池塘养鱼的产量是由群体的产量构成,耐密养的鱼在其他鱼类混养时能够相互得益而不致发生抢食、咬伤、竞争饵料和空间等不良影响,这样在生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越是耐密养和适于混养的种类,群体生产量或单位水体生产量也可能越高。食物链越短的鱼生产性能越高,在食物相同的情况下,饵料转化率不同又使养殖鱼类具有不同的生产性能,饵料转化越高,则养鱼成本下降,使用同样的投资,可以提高产量。

5
、养鱼的方式和技术:同一池塘,养殖同种鱼类,如果养殖不同,鱼产量相差很大。

同属一种经营方式,采取的措施和技术水平不同,鱼产量有巨大的差别。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鱼产量。


(四)成鱼饲养的综合技术措施:成鱼饲养的综合技术措施,总结为“八字精养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水”――养鱼的池塘环境条件,包括水源、水质、池塘面积和水深、土质、周围环境等,必须适合鱼类生活或生长的要求。
“种”――要有数量充足、规格合适、体质健壮符合养殖要求的优良鱼种。
“饵”――供应饲养鱼类充足的营养成分完全的饲料,包括施肥培养池塘中的天然食料生物。
“混”――实行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与规格鱼类的混养。
“密”――合理密养,鱼种放养密度既较高又合理。
“轮”轮捕轮放,在饲养过程中,始终保持鱼类较合理的密度。
“防”――做好鱼类疾病的防治工作。
“管”――实行精细的科学的池塘管理工作。
“八字养鱼法”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养鱼高产技术经验,是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创造性的总结,对指导群众科学养鱼,推动渔业生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要真正掌握这八个方面的经验,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生产实践中综合运用,合理安排才能进一步提高养鱼生产技术水平,夺得高产高效益。“八字养鱼法”的各个方面,密切联系,构成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第一层次——水、种、饵。是池塘养鱼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养鱼生产要求具有较好的水体环境,数量足、规格适、体质健的鱼种以及足够的价格低廉、营养全面的饲料。一切养鱼技术都是根据“水、种、饵”这三大要素确定的。
第二层次——混、密、轮。这是养鱼高产的三大技术措施。混养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鱼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地利用有利的方面,尽可能缩小或限制其矛盾或不利地方面,而逐级积累起来的宝贵的养鱼经营混养能充分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密养以合理混养为基础,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饲料,发挥鱼类群体的增产潜力。轮养是在混养密放的基础上,延长和扩大池塘养鱼地时间和空间,不仅使混养品种。规格进一步增加,而且使池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保持合理的密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同时做到均衡上市,确保常年有鱼供应。
第三层次——防、管。这是实现池塘养鱼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仅有“水、种、饵”物质基础和运用“混、密、轮”技术措施。,还不能保证高产稳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防、管”来综合运用这些物质基础和技术措施,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池塘养鱼夺高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水质和饲料这对矛盾的过程。合理搭配密养,是高产的先决条件;密养后必须大量投饵施肥才能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饲料。而投饵施肥多容易败坏水质,发生鱼类浮头。这是池塘养鱼创高产的一对主要矛盾,也是具备物质条件情况下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所在。在养鱼生产实践中解决这对矛盾的经验是:水质保持“肥、爽、活”,投饲做到“匀、好、足”。
保持水质“肥、爽、活”,,不仅使鲢鳙鱼有丰富的浮游生物作饲料,而且草鱼、鳊、鲂、鲤、青鱼等在密养条件下也能最大限度地生长,不易得病。投饲做到“匀、好、足”既能保证投喂地饲料满足吃食性鱼类摄食需要,又能充分利用饲料,减少鱼类排泄物和饲料的残留量,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在生产实践中,一是采用“四定”投喂,做到“匀、好、足”,并以控制水质;二是合理利用增氧机,及时注换新水等措施改良水质,是水质保持“肥、爽、活” 。
二、鱼种放养前的准备
(一)池塘清整“为了恢复鱼池的肥力,改善底质状况,减少泛池危险,提高鱼产量,凡养过鱼的池塘和蓄水多年的池塘,在放养鱼种前都要进行一次性修整和清理。具体方法见鱼苗。鱼种培育。
(二)施基肥与注水:池塘养鱼一般均采用多种鱼类混养的方式,其中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饵料的鲢、鳙鱼往往占很大比例。因此在鱼种放养前,需要在池塘中施基肥,繁殖浮游生物以供鱼摄食。同时为保持一定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以便光合作用增氧。,故养殖其它鱼类也要施一定数量的肥料。
一般鱼池应在清洗5-6天后,鱼种放养7-10天以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好,也可施用化肥。在注水后或注水时施入为好,肥分可以减少挥发损失。粪肥如未腐熟,则宜在注水前2-3天施入。
池塘注水时间一般也是在清塘5-6天后,鱼种放养7-10天前进行。春季放养的池塘,如果水源可靠,可以按要求调整水深,那么在清池后初次向鱼池灌水时,不宜灌的太深,有50-80厘米即可。这样水温容易升高,有利于水质转肥和鱼群的摄食生长。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鱼体的增大逐步加水,水温达24℃以上直到6月底,加到最大深度。秋季放养的池塘,池水应一次性加到最大深度,以使池鱼在深水中越冬。
为了避免野杂鱼类混入池中,在注水时需要做好过滤工作。
三、混放密养
(一)混放密养的方法:

混是根据养殖鱼类的相互为关系,去开发利用水、种、饵的潜在力;密是运用这种混养生物学的基础,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发挥鱼群的生产力,在动态中人为地去调节生态系统,使养鱼的全过程保持合理的密度,从而延长和扩大池塘利用时间和水域空间,达到高产稳产的预期要求。
(二)混放密养的要求
主要用下列四项指标来具体考核混放密养的技术经济水平。(1)鱼类增肉倍数:要求3.8-4倍。(2)成鱼商品率与鱼种自给率,即要求25-30%为鱼种,70-75%为成鱼。(3)种类之间的比例关系。(4)投饵系数。
(三)混养类型和混养比例
1、混养类型:池塘养鱼一般都混养7-8种鱼类,高产池塘多数是10种以上,其中以1-2种与为主,称“主体鱼”,在数量和重量上占很大比例,而且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余数量和重量较少的搭配鱼类称“配养鱼”,在饲养中不做或较少专门管理,依靠取食部分投喂给主体鱼的饲料或池中的有机碎屑和天然食料生物而成长。主体鱼固然是饲养的主要对象,对提高产量起着主要作用,但配养鱼也是池塘高产不可缺少的种类,一般讲,配养鱼种类多,增产效果也较大,而且所花成本低,收益较高。
主要鱼的选定主要根据鱼种来源、饲料供应和池塘条件等情况而定,配养鱼的选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受这些条件的限制,但主要还视主体鱼的种类而定。如以养草鱼为主的池塘一般多配养鳊、鲂、以青鱼为主的池塘多配养鲤鱼。除鲢、鳙为主的池塘外,其它类型的池塘一般都混养鲢、鳙鱼,鲢、鳙是混养池中的必备鱼类,这主要是由于它们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而生长的原因。此外,鲫、鲴、罗非鱼……等都可作为食用鱼池塘混养搭配的种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混养比例:各种鱼类的混养比例,因混养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即使同一混养类型,因肥料饲料供应情况、池塘条件、鱼种规格及养鱼措施等不同,变动幅度也较大。如鲢、鳙与草鱼等混养的池塘,若肥料来源充裕,施肥量多,可多养鲢、鳙,如果草类饲料多,则可多养草鱼,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以草鱼或青鱼为主,或草、青鱼并重的池塘,如不施肥或减少施肥,鲢、鳙主要靠草、青、鲤、鳊鱼等吃食人工饲料后排出的粪便肥水而生长,则鲢、鳙和草、青、鲤、鳊鱼之间须有适当的比例。否则,鲢、鳙放养过多,会因天然饵料不足而生长不良,鲢、鳙过少则不能充分利用浮游生物而影响鱼产量的提高。根据某些地区的生产经营,这样的池塘,鲢、鳙约可占草、青、鲤、鳊鱼的二分之一左右,再多则仅凭草、青、鲤、鳊鱼等的粪便肥水作用就不能使鲢、鳙较正常的生长。
鲢、鳙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为3-5:1,鲢多于鳙。珠江三角洲以鲮鱼为主的池塘,鲢、鳙比例大致为1:1左右,鳙鱼放养量增大是由于当地水温高,鳙鱼生长快,轮捕次数多达4-6次,产量也高。而鲢鱼的生长就不如鳙鱼。由此可见,混养比例是根据多种因素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混养比例可参照表12-1中所列数据决定,然后在实践工作中加以调整。



表12-1
池塘鱼类混养比例参考表

养殖方式与池塘条件
各种鱼类的搭配比数(%)
上层主养鱼
底层主养鱼
底层配养鱼
投饵与施肥的精养池
鲢、鳙鱼
40-50
青、草、鲤鱼
30-40
鲂或鳊。鲮或鲴、鲫
20
施肥不投饵的池塘
鲢、鳙鱼
75-85
鲤、鲫、鲴或鲮鱼
10-15
青、草、鲂或鳊
5-10
水质较肥粗放池
鲢、鳙鱼
60-70
鲤、鲫、鲴或鲮鱼
20-30
青、草、鲂或鳊
5-10
水质中等粗放池
鲢、鳙鱼
40-50
鲤、草、青鱼
40-50
鲂或鳊、鲴或鲮、鲫
10
水交换快或有微流水、水质清瘦的投饵池
鲢、鳙鱼
10-15
青、草、鲤鱼
70-80
鲂或鳊、鲴或鲮、鲫
10-15
水质清瘦的粗放池
鲢、鳙鱼
5-10
青、草、鲤鱼
65-70
鲂或鳊、鲴或鲮、鲫
20-25

3、几种常见混养类型及其放养比例
(1)主养草鱼和团头鲂:投喂颗粒饵料的养殖类型,由于配合颗粒饵料养鱼,水质清新,鱼类生长快。放养规格不必过大,草鱼175克左右,团头鲂33克左右,鲢、鳙鱼种125克左右,放养量在100-150千克/亩左右即可达到高产的目的,放养比例一般草鱼30%,鲢、鳙鱼45%,团头鲂15%,鲤、鲫、鲴、青鱼等10%,鱼种可由套养解决,轮捕对象主要是鲢、鳙鱼。在长江中下游此类型有代表性。
(2)主要草鱼和鲢鱼:投青草养殖类型,青饲料养草鱼,水质肥,可多养鲢鱼,为控制草鱼病,一般还配养罗非鱼,草鱼种规格宜大,才能达到高产。亩放养量一般125-150千克,放养比例。草鱼35%,鲢、鳙鱼50%,罗非鱼5%,鲤、鲫、团头鲂等10%。大规格鱼种由套养解决一部分。这种类型在冬暖多雾、日照少、伏旱多的地方具有代表性,在农村草源多的地方易于推广,经济效益较高。此外还可利用投饵。施肥方法主养草、鲢鱼。
(3)主养鲢、鳙鱼:以施肥养殖的类型,这种类型适合于肥源丰富、日照充足的地区,它的成本较低,效益较好,因此在我国比较普遍地采用。参见表12-2,湖南衡阳西湖大队养殖实绩。

技术要点:鲢、鳙鱼种重量占各种鱼种总重量的80%左右,规格也较大(鲢、鳙之比为3:1),饲养期间还轮放,规格分别为0.07千克和0.04千克的鲢、鳙300尾。池塘主要靠引用生活污水和施放一部分有机肥以配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鳙的天然饵料。草鱼放养量不多,少量搭配鲤、鲫、罗非鱼、鲴等鱼类,以充分利用残剩饲料、有机碎屑和天然食料生物等。从5月份开始轮捕体重达0.5千克的鲢、鳙,随后补放鱼种,轮放数大致于轮捕数相同,使池中鲢、鳙始终保持较合理的密度,以充分利用池中浮游生物,提高鱼产量。
(4)主养草鱼和青鱼:投喂天然饵料的养殖类型,以草、青鱼为主体鱼,二者放养量相近且鱼总重量占各种总重量的45%-50%,鲢、鳙鱼种重量占总鱼种的40%左右,另混养少量团头鲂、鲤、鲫、罗非鱼等。草、青鱼放养1-3龄三种不同规格的鱼种,鲢。鳙5月底-9月底

表12-2
湖南衡阳西湖大队养殖实绩

鱼类
放养
收获
增重(倍)
占净产量(%)
规格
尾数
重量
毛产量
净产量
0.203
0.125
301
197
61.15
14.75
310.5
234.6
3.09
52.5
0.23
0.04
96
91
22.7
3.9
92.3
65.7
2.47
15.6
草鱼
0.12
87
10.15
55.4
45.25
4.46
9.4
0.09
49
4.20
21.3
17.1
4.07
3.6
银鲴
0.005
1500
8.0
68.5
60.5
7.56
11.6
0.45
10.7
10.25
22.78
1.8
非鲫
500
0.25
25
24.75
99
4.2
团头鲂
30
0.15
7.6
7.35
49
1.3
合计
125.7
591.2
465.5
轮捕3-4次,7月底轮放(鲢)和套养(鳙夏花)一次,鲢与鳙的放养比例(不计轮数和套养数)为3-4:1。6月份放养规格5-7厘米的罗非鱼300-400尾/亩。各种鱼的出塘规格草鱼1.25千克以上,青鱼2.5千克以上,鲢、鳙0.5千克以上。江苏无锡地区较为流行此种类型的混养方式。
(5)主养罗非鱼:罗非鱼能耐肥水,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强,能密养高产,生长迅速,又可摄食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碎屑,净化水质。在人口稠密、生活污水较多的城镇近郊的肥水塘,适应主养罗非鱼,配养鳙、鲢、鲮、鲫、鲤、草鱼、乌鳢等。但主养罗非鱼时要注意:因为鲮鱼、银鲫与罗非鱼食性相近,多养罗非鱼就要少养鲮、银鲫、以免相互竞争,影响主养鱼产量的提高。

池塘主养银鲫的高产技术,可参照主养罗非鱼的形式进行。
此外,在珠江三角洲还盛行主养鲮;东北地区常以主养鲤为主要混养方式,效果亦较好。
(四)混养种间关系

由于池塘中繁生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因此,以滤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鲢、鳙鱼是池塘混养的主要对象。水质较肥的池塘主养鲢鳙鱼。而主养其它鱼类如草鱼、鲮、罗非鱼等的池塘,鲢、鳙则是重要的配养鱼类,一般应占全池鱼产量的25%以上;单养水平低的池塘,鲢鳙鱼所占产量比例还要相应提高,应占30%-40%。所以在池塘混养中,要注意处理好鲢、鳙鱼之间及其他鱼类的关系。

1
、吃食性鱼类与滤食性鱼类的关系:吃食性鱼类是指摄食人工饲料、青草和底栖动物的草鱼、鲤、鲂、青鱼等;滤食性鱼类是指滤食水中浮游生物的鲢、鳙等。池塘混养滤食性鱼类,主要依靠吃食性鱼类排出的粪便肥沃水质,培育浮游生物,解决饲料来源。在既不施肥又很少投饵的情况下,每生产1千克吃食性鱼类,其肥水作用加上池塘的天然生产力,可生产滤食性鱼类1千克,两者之间的产量比例大体为1:1。而在大量投喂精饲料和施肥的情况下,生产前者 1千克,仅能生产后者0.3-0.6千克。实践证明,一般高产养鱼池塘,每亩净产500千克,前者与后者比例大致为5.3:4.7,净产1000千克则两者比例为6.3:3.7,产量越高,鲢、鳙(滤食性鱼类)所占的产量比例越小。这是因为池塘大量投饲施肥,浮游生物不可能也按比例大量增长,部分肥料和残饵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也是为什么池塘单产水平越高,生产成本比例越大的原因。
2、鲢、鳙鱼之间的关系:鲢和鳙的天然饵料只是相对的不同,而鲢抢食能力远比鳙鱼强,且池塘的浮游动物数量远比浮游植物少,渔谚有“一鲢夺三鳙”说法。在生产上鲢与鳙的比例一般为3-5:1,单位面积产量越高,密度越大,鳙鱼比例越小,否则,达不到出池规格,但在两广地区,鳙鱼生长快,主养鳙鱼,采取鳙鱼,采取轮捕轮放,鳙鱼的比例远大于鲢鱼,因此鲢放养多就会影响鳙鱼的生长。
3、罗非鱼与鲢、鳙鱼之间的关系: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其幼鱼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成鱼则以摄食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高等植物茎叶为主,也摄食浮游生物。因此,罗非鱼与鲢、鳙鱼混养就存在着争食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
(1)罗非鱼与鲢、鳙鱼交叉放养:上半年年罗非鱼个体小,尚未大量繁殖,密度稀,对鲢、鳙鱼影响小,此时抓好鲢、用于的饲养,争取大部分在6-8月达到上市规格。下半年罗非鱼个体增大,加上一部分繁殖鱼苗,密度增加,此时集中力量抓好罗非鱼的饲养管理,降低鲢、鳙鱼的放养密度,到年底捕起罗非鱼,又增加鲢鳙的放养量。
(2)控制罗非鱼的放养密度:放养鱼种时,要考虑池塘中各种饲养鱼类放养数量,适当降低罗非鱼的放养密度,并在饲养过程中,将达到上市规模的罗非鱼及时捕捞上市,以减少存塘量,缓和罗非鱼与鲢、鳙鱼混养的争食矛盾。
(3)控制罗非鱼的繁殖:可采用放养凶猛鱼类的方法,让凶猛鱼类吃掉过度繁殖的罗非鱼小鱼苗;或者单养雄性罗非鱼,不让罗非鱼繁殖;也可以捕起罗非鱼自繁的小规模鱼苗作为补救措施。
(4)增加投饲、施肥量:根据池中存塘鱼的养殖密度和摄食情况,适当增加投饲施肥,以保持水质肥沃,加速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缓和食物短缺的矛盾。
四、轮捕轮放
(一)轮捕轮放的作用
1、有利于鱼类生长,随着鱼类生长,采用轮捕轮放的方法及时得到稀疏,使鱼类在繁殖过程中始终保持合适的密度,使池塘载鱼量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延长了时间和扩大空间,促使鱼类生长。
2、有利于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利用轮捕控制鱼类生长期的密度,以缓和鱼类之间(包括同种异龄)在食性和生活习性上的矛盾,使混养的种类、规格和数量进一步增加。时间上控制鱼类之间生长期饵料竞争。
3、有利于培育量多、质好的大规格鱼种。
4、有利于均衡上市。
5、有利于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捕鱼操作方法
1、捕捞时间:夏秋季节捕捞。要求在水温较低,池水溶氧较高的时间进行。一般应在清晨或下半夜拉网,但要选择晴天,天气晴朗时进行,当发现浮头预兆或正在浮头时,严禁拉网捕鱼,傍晚不能拉网,以免引起上下水层提早对流,增加夜间池水的耗氧因子,造成池鱼浮头死亡。
2、操作步骤:①拨船。②选择网基,最好能使网逆风前进。③放网④拉网。⑤收网。⑥集中在箱内,待售。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30 收起 理由
李建明 + 3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7-19 16: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想干什么?我晕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16: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上这么多的东西不容易呀,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2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辛苦楼住了。这么多。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0 21: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楼主是怎么论上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1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自zhangzhaohui96 发表于 2009-7-19 23:36的内容
好东西不要论坛币下载,谢谢了!
不用客气,希望对大家有点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3 2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6 15: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4 08: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呢,都不要币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9 01:3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