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体成为主体关系的重心,人们对自然界只能盲目崇拜与屈从。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的价值选择,像今天这样关心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又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它又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还体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要在今后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就必须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抓住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法。全面、协调是空间上的结构优化,可持续是时间上的动态均衡。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还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乃至政治、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只有不断地塑造我国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大力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步伐.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指路明灯,各行各业发展迅猛异常,我县畜牧业也不例外,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战略部署,四川省委.省政府今年又提出了加快灾后重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大决策,我县也正积极探索加快建成畜牧业强县,打造精品畜牧业的发展思路,这对我们畜牧人俱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努力为打造三台精品畜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继续巩固和完善生猪产业项目;二.努力做大做强节粮型大中动物(牛.羊)生产项目的发展;三大力发展禽,兔产业项目。四.加大龙头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合技术改造,生产适销对路和确保安全的肉制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利于养殖户.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