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62|回复: 1

2009年白羽肉鸡形势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 16: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白羽肉鸡形势报告近年来,我国白羽肉鸡产业长足发展,生产总量显著增长,成为我国畜牧业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也越来越成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我国养禽业正在稳步发展,生产总量也明显增加。我国肉鸡产业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1白羽肉鸡的基本状况
  祖代种鸡年更换量增加了36%,2009年的父母代种鸡产量同步增加,商品代鸡产量也将增加。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和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10年白羽肉鸡父母代将达到3674万套,商品代40亿只,2015年父母代将达到4379万吨,商品代48亿只,白羽肉鸡饲养量和鸡肉产量都将稳步增加。
  1.1白羽肉鸡父母代和商品代肉鸡产量保持增长
  由于祖代种鸡年更换量增加了36%,2009年的父母代种鸡产量将同步增加,2009年的商品代鸡产量也将增加。2009年的白羽肉鸡供应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通过统计和测算,2008年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的产量将达到3000万套,商品代鸡产量将达到30亿只,鸡肉产量将达到483万吨,比 增长3.9%。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和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10年白羽肉鸡父母代将达到3674万套,商品代40亿只,2015年父母代将达到4379万吨,商品代48亿只,白羽肉鸡饲养量和鸡肉产量都将稳步增加。
  1.2鸡肉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以目前世界主要地区来说,美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43.67千克,加拿大人均鸡肉消费量32.14千克,欧盟人均消费量15.6千克;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人均消费量也达到33.3千克;台湾地区人均消费量也有28千克,这些都远远高于我国人均近8千克的水平。尽管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正在呈不 断上升的趋势,但要达到世界平均的10.1千克/人的消费水平,每年还需要增长300万吨以上的鸡肉产量。2009年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将达到9千克,鸡肉总需求量达到1215万吨。2010年我国的人均鸡肉消费量将达到9.5千克,鸡肉总需求量将预计可达到1301.5万吨。
根据农业部的统 计,离开户籍半年以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数达到9300万人,同时在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工人数达到1.3亿,合计2.23亿人。加上5.62亿城镇人口,合计有7.85亿人依靠商品化鸡肉供应进行消费。城市化进程将不但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而且将进一步促进肉类,尤其是鸡肉的消费。
  1.3恩格尔系数,收入的增长将促进鸡肉的消费
  我国目前的收入水平尚处于5000美元以下的档次,随着收入的增加,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将快速同步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对6个档次的收入水平家庭食品消费量统计,可以看到随着收入增加,鸡肉、奶类和水产品的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粮食消费量随着收入增长而下降,从1996年到 2005年的10年间,我国富裕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虽然居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不断增加,但是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却不断下降。2006年中国GDP总值超过2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按照我国人均7.98千克鸡肉消费量计算,平均每公斤鸡肉价格约为14元,则我国消费者用 于鸡肉消费的支出为111.72元,分别占城镇和乡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总额的2.9%和7.5%。
  1.4产业的优势和劣势
  与白羽肉鸡生产直接相关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饲料资源、资金投入和劳动力资源。其中劳动力资源看上去很丰富,但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或在乡镇企业 务工,养殖企业越来越难招聘到懂技术、能够忍受长期在养殖场工作和相应工资水平的劳动力。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随着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不断深入,关于畜牧养殖用地的限制更加严格,虽然最近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但是,总体紧张的局面将越发明显。由于受到种植面积减少和越来越严重的灾害的影响,饲料的 国内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国外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因此,饲料资源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羽肉鸡业发展。
  肉类消费市场的影响
  据统计, 肉类的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成正比, 而中国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也使肉类的消费逐年增长幅度很大。众所周知,中国目前肉类消费的主要品种为猪肉,猪肉的价格的起伏, 从而会引起禽肉的消费量和价格。禽流感对国内的禽类养殖业特别是白羽肉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政府、企业的不懈努力,加上禽流感疫苗的普遍免疫, 现在可以说禽流感基本上不会大面积地发生了, 但是除了禽流感之外, 其他像新城疫、传支、法氏囊炎、鸡痘等一些过去我们一直在关注的疾病由于没有足够重视而对养禽业影响很大损失很大,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禽肉的产量没有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原料的影响
  由于国内的大豆加工企业大部分原料都来自国外, 石油的涨价等因素导致大豆的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 从而导致饲料的主要原料豆粕价格居高不下,最近价格有点回落, 但是依然处于高位; 玉米的价格再不断创下了新高; 石油涨价又引起的运费涨价等众多因素引起饲料的价格很高, 增加了养殖成本, 加大了养殖风险,打击了养殖积极性。
  人力资源的影响
  这几年民工荒也慢慢地在养殖企业显现出来了, 由于养殖企业的防疫需要,大部分的工作场所比较偏僻加上封闭,导致企业招工难,从而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待遇来应对, 这也增加了企业成本。
  白羽肉鸡行业除了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肉鸡的生产效率、提高其生产效率外,更应该走肉鸡产品的深加工道路,走品牌化之路。“促进加工业发展,是形成肉鸡内部结构合理化和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并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鸡肉产品转化增值力度”,肉鸡上屠宰线之前,美国由于饲料价格及规模效应因 素,生产成本低于我国,而上屠宰线以后,由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肉鸡成本反而低于美国,这是我国鸡肉精细加工品和熟制品夺取肉鸡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
  1.5区域划分
  优势区域:山东、辽宁、吉林、河南、河北
  新兴区域:西北五省,随着西部的开发,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在发展肉鸡产业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白羽肉鸡业发展趋势
  2.1产业升级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我国肉鸡业的发展应该借鉴世界的先进经验,依靠设备自动化养鸡,在整个肉鸡产业中,实现“人管理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理念。
  多年来,我国肉鸡产业长期处于“低成本扩张→鸡舍条件差→鸡容易得病→生产性能低→产量不够→再低成本扩张”的恶性循环。我国肉鸡业到了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时期,应该把改善鸡舍条件提到议事日程,通过对现有鸡舍的改造,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增加饲养密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净化我国 养鸡的大环境,推动我国肉鸡业的结构优化和总体素质提高。
  2.2重视商品肉鸡生产,提高肉鸡生产性能
  整个肉鸡产业链上,商品肉鸡饲养是现代肉鸡生产体系的主体和基石,所创造的产值最多。肉鸡育种所取得的进展,通过曾祖代、祖代、父母代传递到上百万倍数目的肉鸡上得以体现,商品肉鸡的性能反映着整个肉鸡生产体系的效率。
  我国肉鸡性能无论增重速度、成活率,还是饲料转化效率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能达到欧、美国家的生产水平,在现有的规模上,我国产肉量将至少增加15%,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
  2.3走深加工和品牌化之路
  促进加工业发展,是形成肉鸡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并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鸡肉产品转化增值的力度。欧美国家80%的 鸡肉为加工产品,30%以上是深加工产品。据估计,肉鸡深加工每进一步产品价值就增加约20%~40%,而我国肉鸡深加工只占5.8%,大有发展潜力。肉鸡上屠宰加工线之前,美国由于饲料价格及规模效应的因素,生产成本低于中国,但上屠宰线后,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肉鸡成本反而低于美国。尤其是那些 劳动密集型的深/精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是我国鸡肉精细加工品和熟制品夺取肉鸡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以肉鸡企业集团化为基础,大力发展肉鸡深加工,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鸡肉消费增长。品牌经营是我国肉鸡行业取得突破的必经之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者在购 买和消费鸡肉产品时更加看重品牌。
  2.4实现行业内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纵向整合
  目前,我国肉鸡产业极为分散,行业集中度比较低,抗风险能力也较弱。例如,我国肉类行业有3万多家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其中大规模企业2531家,在数量上仅占10%不到。而美国前10家特大型肉鸡公司,其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72%。因此我国肉鸡行业整合高峰期还没有来到,龙头企业在行业整合过 程中发展空间巨大。
  肉鸡饲养是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产业链中最薄弱的一环,肉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大起大落,在产业发展的低谷期,经营者就会纷纷将养鸡场卖掉,这为收购、兼并带来机会。与此同时,由于饲料价格上涨,相对较小的养殖企业很可能无法消化原料涨价压力而经营趋于恶化,也为龙头企业下一步通过收 购兼并等手段整合行业资源埋下伏笔。
  在我国,单独的养殖风险很大,需要有相关的产业链作为依托。由于最近两年国际资本和国内游资不断涉足我国肉鸡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必将加剧行业内的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的纵向整合。尤其是具备终端控制力的企业进军鸡肉市场。 
  3建议
  3.1生物安全  
  企业要充分重视生物安全的问题,建议从事家禽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经过环境评估,对技术与管理能力达到相应要求的才能领证从事家禽生产。
  3.2节支降本增效  
  在肉鸡业各种风险面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能改变整个外部环境,但能改变企业本身。在市场疲软、禽流感冲击等各种不利条件下,不能随波逐流、
任其自然、被动适应,而应坚定必胜信念,做好应急工作,从机制、体制着手,从降本节支等做起,冷静分析周期长短,积极筹措资金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凭借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北方牧业报)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川牧人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10-2-3 12: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没有人顶呢?我顶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29 05:4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