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13 00: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微量、 常量凯氏定氮法) 1 、 原理: 蛋白质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 分解的氨与硫酸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分离。 用硼酸吸收后, 再用标准硫酸或盐酸滴定, 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 即为蛋白质含量。 2 、 过程: 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 ( 1 ) 消化: 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经浓H 2 SO 4 加热消化, SO 2 使N 还原为 NH 3 气, NH 3 与硫酸结合成( NH 3 ) 2 SO 4 。 硫酸使有机物脱水, 有机物炭化生成碳, C 将 H 2 SO 4 还原为 SO 2 , C 变为 CO 2 。 SO 2 使N 还原为 NH 3 , SO 2 氧化为 SO 3 , NH 3 +H 2 SO 4———— ( NH 4 ) 2 SO 4  ( 2 ) 蒸馏: ( NH 3 ) 2 SO 4 在碱性条件下, 释放出氨。 ( 3 ) 吸收与滴定: 蒸馏时放出的氨, 可用一定量的标准硫酸溶液吸收, 用标准NaOH 反滴定过量的 H 2 SO 4 , (或用硼酸溶液吸收, 再用标准HCL 或 H 2 SO 4 溶液直接滴定。) 则计算出总氮量, 推算pro 含量。 反应如下: 2CH 3 CHNH 2 COOH+1 3H 2 SO 4 ——  ( NH 4 ) 2 SO 4 +6CO 2 +1 2SO 2 +1 6H 2 O ( pro 为氨基丙酸) ( NH 4 ) 2 SO 4 +2NaOH——2 NH 3 +2H 2 O+Na 2 SO 4  NH 4 HB 4 O 7 +HCL+5H 2 O——NH 4 CL+4H 3 BO 3  3 、 样品的分解条件: 在消化过程中, 为了加速分解过程, 常加入下列物质: ( 1 ) K 2 SO 4 或 Na 2 SO 4 作用: 是提高溶液的沸点, 加速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Na 2 SO 4 不及 K 2 SO 4 效果好。( 2 ) 催化剂: 而且Hgo. Hg 是剧毒物质。 注意通风污染环境价格贵。 a. CuSO 4 作催化剂呈蓝色, 还可作下一步蒸馏时作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b. 氧化汞和汞: HgO 是效能较高的催化剂, 可得氮的最佳回收率。 注意: 容易生成硫化汞沉淀可使反应液引起暴沸, 防止暴沸的措施是添加锌粒。 而且Hgo. Hg 是剧毒物质。注意通风污染环境价格贵。  c. 硒粉: 催化效能较强, 可大大缩短消化 时间, 但用量不宜过多, 消化时间不可过久, 并小心控制温度, 否则将引起氮素损失。 (3) 氧化剂: 添加氧化剂是帮助有机物消化, 但要防止NH 3 进一步氧化为 N 。 a. 次氯酸钾和高锰酸钾: 强氧化剂会使氨氧化为氮而损失, 一般不易使用, 但含C 高时, 可用 KmnO 4 。 b. 过氧化氢: 消化速度高, 操作简便, 须冷却后加入过氧化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