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02|回复: 1

谷实类饲料的加工与保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1 14: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谷实类饲料的加工
1.粉碎  谷实是最主要的一种能量饲料。若将谷粒完整投喂动物,则其消化率一般较低。其原因是种皮和其内淀粉粒具有抗裂解性。将谷粒粉碎,可增大谷料与消化酶接触面,从而提高其消化率和利用率。但将谷粒磨得过细,一方面降低其适口性,另一方面在消化道内易形成小团,因而也不易被消化。对鱼类来说,谷粒粉碎的适宜程度为:粉料98%通过0.425mm (40)筛孔,80%通过0.250mm60目)筛孔(李爱杰,1996)。对用作猪、禽的谷粒料,可磨碎。玉米、高梁等谷实类饲料粉碎的粒度在700微米左右时,猪对其消化率最高(李德发,1994。对用于喂牛、羊、马的谷粒料,可破碎。谷粒粉碎后,与空气接触面增大,易吸潮、氧化和霉变等,不易保存。因此,应在配料前才给谷粒粉碎或破碎。
2.焙炒  籽实饲料,特别是禾谷类籽实饲料,经过130150短时间焙炒后,部分淀粉转化成糊精,从而提高了淀粉的利用率。焙炒还可消灭有害细菌和虫卵,使饲料香甜可口,因而饲料的卫生性、诱引性和适口性增强。
3.微波热处理  近年来,欧美发明了饲料微波热处理技术。谷物经过微波处理后饲喂动物,其消化能值、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有显著提高。这种方法是将谷类经过波长4~6μm红外线照射,使其中淀粉粒膨胀,易被酶消化,因而其消化率提高。经此法处理后,玉米消化能值提高4.5%,大麦消化能值提高6.5%90s的微波热处理,可使大豆中抑制蛋氨酸、半胱氨酸的酶失去活性,从而提高其蛋白质的利用率。
4.糖化  糖化是利用谷实和麦芽中淀粉酶作用,将饲料中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的过程。例如,玉米、大麦、高梁等都含70%左右的淀粉,而低分子的糖分仅为0.5%~0.2%。经糖化后,其中低分子糖含量可提高到8%12%,并能产生少量的乳酸,从而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了消化率。
糖化饲料的方法是:将粉碎的谷料装入木桶内,按1:2~2.5的比例加入8085水,充分搅拌成糊状,使木桶内的温度保持在60℃左右。在谷料表层撒上一层厚约5cm的干料面,盖上木板即可。糖化时间约需34 h。为加快糖化,可加入适量(约占干料重的2%)麦芽曲(大麦或燕麦经过34d发芽后干制磨粉而成,其中富含糖化酶)。
糖化饲料储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14h,存放过久或用具不洁,易引起饲料酸败变质。
5.发芽  籽实的发芽是一种复杂的质变过程。籽实萌发过程中,部分糖类物质被消耗,储存的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许多代谢酶以及维生素大量增加。例如,1kg大麦在发芽前几乎不含胡萝卜素,发芽后(芽长8.5cm左右)可产生7393mg胡萝卜素,核黄素含量由1.1mg增加到8.7mg,蛋氨酸含量增加2倍,赖氨酸含量增加3倍,但无氮浸出物减少。
谷实发芽的方法如下:将谷粒清洗去杂后放入缸内,用3040℃温水浸泡一昼夜,必要时可换水12次。等谷粒充分膨胀后即捞出,摊在能滤水的容器内,厚度不超过5cm,温度一般保持在1525℃,过高易烧坏,过低则发芽缓慢。在催芽过程中,每天早、晚用15℃清水冲洗一次,这样经过35d即可发芽。在开始发芽但尚未盘根期间,最好将其翻转12次。一般经过67d,芽长36cm时即可饲用。
(二)谷实类饲料的保存  谷实类等饲料在储存期间,主要受霉菌侵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其保存技术主要是防霉技术。
植物为霉菌的良好宿主,霉菌通过水和空气传播,与田间作物或储藏的饲料接触。影响饲料感染霉菌及其程度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氧气、昆虫、谷物饲料的完整性和饲料作物对霉菌的易感性等。
每种霉菌都需有一个理想的环境条件,在该条件下霉菌生长和繁殖。虽然一些霉菌可在极高或极低温度下生长,但多数霉菌在中等温度下才能增殖,若氧气含量少于1%~2%时,则多数霉菌不能生长。一般认为,在料仓内,环境条件维持在以下范围,霉菌生长可被抑制: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饲料水分含量低于14%;温度低于-2.2℃;氧气含量少于0.5%
1.冷藏  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温度。例如曲霉菌和青霉菌生长时所需的最适温度为2033;镰刀菌在515时增殖活动旺盛,产生的毒素也多。正是这个原因,在南方,饲料易感染曲霉菌;而在北方,镰刀菌对饲料污染较严重。虽然少数霉菌在很低的温度下生长,但大多数霉菌均是喜温的。因此,冷藏是有效保存饲料的一种方法。
1〉冷藏饲料的原理与方法  由于谷粒(如玉米籽实)和颗粒料导热性差,故一旦经冷藏处理,其内部的冷凉环境就能保持较长时间。堆垛可使谷粒或颗粒料冷藏效果更好。在相同的冷环境(10℃)下,饲料含水量越少,安全储藏的时间越长。
储料塔或仓内饲料冷处理,则在夜间气温降到10℃以下时,靠近塔或仓壁的谷粒或颗粒料温度也下降,达到露点,于是塔或仓壁内出现冷凝水,因此,该处饲料潮湿,易霉变和受虫害。相反,若将存料冷却到1012℃,则可避免这种情况,因为塔或仓壁的内外两侧温差小,故不会出现冷凝水。
冷藏饲料的方法如下:冷却系统吸收外界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冷却和睦干燥,以形成干冷气体(相对湿度低于65%,温度在1012℃)。而后,该气体由风扇扇入储料塔或仓的底部,于是气体就穿过谷粒或颗粒料堆而缓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吸收料堆内热量和水分,最后变成较湿热气体,通过塔或仓顶部气孔逸散。
冷却系统内的湿度控制装置能很好地调节空气湿度。因此,冷藏饲料时无需考虑外界气候条件。由于冷却可使饲料中水分含量进一步降低,故饲料在加工期间,其含水量一般可比正常情况下稍高1%2%,而后将之冷藏,可减少干燥对饲料成分的破坏作用。
2〉冷藏饲料的能耗  冷藏饲料的能耗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待储料水含量和环境温度。温带和热带两种地区冷藏饲料能耗有很大差异。科学家对储存料一次冷处理所需的能量作了以下粗略的估计:温带地区每吨谷粒或颗粒料约需3.06.0kwh热带地区每吨谷粒或颗料约需8.012.0kwh
3〉饲料冷藏法的优点  饲料冷藏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而实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避免了在储藏饲料中使用防腐杀虫剂,因而饲料无药物污染;能耗少,成本低,设备简单,易推广使用;在潮热地区,一般难以储藏饲料,但用冷藏法,能使饲料安全储藏。
2.减少饲料中“有效水”  饲料中霉菌活动需要易利用的水,可将这种水称为“有效水”。饲料中“有效水”可通过饲料中相对水活性控制。相对水活性是指饲料中气态水压与液态水压之比。不同种类饲料,其水相对活性不一样。不同种类的霉菌,适应饲料中水相对活性的能力也不同。
饲料中水相对活性的概念强调了将外来自由水加入谷粒的危险性,因为这种自由水对霉菌生长十分有效。饲料中“有效水”或自由水的另一来源是:饲料与环境温差造成饲料表面出现冷凝水,而该冷凝水可由局部扩散到饲料堆各处。
减少饲料中“有效水”的措施是尽可能使饲料干燥和减少饲料与外界环境界面的温差,从而杜绝冷凝水的出现。
3.保持饲料颗粒的完整
霉菌在生长活动过程中需要营养源,包括能源和氮源。籽粒料能以由粗纤维或聚酯组成的表皮保护着内部的养分,从而能较有效地阻断霉菌营养源。只要这种表皮完整,则霉菌仅能很慢地生长。谷粒脱壳,很大程度上撤除了这种物理屏障;若加以磨碎,则完全破坏了这种屏障结构,这给霉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因此,对于待储籽实料,不能破碎,并且尽可能推迟饲料的粉碎时间,直至饲用前。

上述3种防霉法均是通过撤除霉菌生命要素而设计的,是一种物理性方法。对饲料无污染,因而这些方法越来越受重视。
4.饲料的化学防霉技术
饲料的化学防霉就是在饲料中加一些化学制剂,以期达到防霉目的。常用的化学制剂有有机酸、有机酸盐或酯和复合防霉剂。


5.饲料的综合防霉技术  采取单一的防霉措施,可能有时难以达到饲料的根本防霉目的,因此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饲料不染霉菌。在饲料作物生产时,须用无病虫害种子、轮作和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在饲料作物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并尽早脱水干燥;在饲料储藏时,要保证料仓低温、通风、干燥和无鼠、虫害等,必要时,可适当地用些化学防霉剂;对于谷粒饲料,在收获和储藏时,要尽可能保证其完整性,在饲用前才将其粉碎或磨碎;要尽可能地缩短饲料的储藏期。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20 收起 理由
川牧人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6-11 15: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 保存环节 一般容易被忽视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16:5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