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25|回复: 4

规模化猪场常出现的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0 1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猪生产中,中小型猪场由于技术不过关、缺乏资金、观念落后等原因,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这些错误做法长此以往,不但使猪的生产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加了养猪成本,减少了养猪应有的利润,而且如果带来大的疫病,常常会招致倾家荡产。
                      一、猪场建设上的误区
                      1.猪场选址错误,防疫条件差
                     
                  许多猪场是建在居民区或道路附近,人员出入管理不严,有的虽然要求进场消毒,但只是在消毒室离地2米多高的屋顶上安装了—一根早该退役的布满灰尘的紫外线灯管,几乎起不到消毒作用。一旦周围有疫情,很难控制。
                      2.猪舍过于简陋
                     
                  要想使猪的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为猪提供舒适的环境,如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但相当一部分猪场,错误地认为设备设施差、生产条件差也能养好猪。由于资金不充足,建设猪舍时一味地降低成本。如有的猪舍屋顶使用的是石棉瓦,结果冬天舍内不容易升温,若封严门窗,又造成舍内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在长期通风不良的猪舍中,有害气体浓度高、微生物来源多。据测定,通风不良的猪舍中微生物含量比大气中微生物含量高50~100倍,有害气体能达到使猪中毒或慢性中毒的程度,使猪的体质变差,抵抗力下降,增重缓慢,发病率上升;夏季炎热时舍内比舍外还热。这样造成猪的生产性能和对疫病的抵抗力低下。有人说过,看猪舍屋顶的好坏,就知道猪养得好坏。这话虽然太片面,但也不无道理。
                      3.猪舍布局不合理
                     
                  有的猪场在设置生产流程时,将“空怀—怀孕—分娩—断奶—保育”整个环节或几个环节设置在一栋猪舍内完成。这种设置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由于没有考虑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年龄的猪对所需外界环境条件不一致,并且彼此的生活习性的差异,不仅给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带来诸多弊病,而且不利于疫病控制和卫生消毒。
                      4.不能全进全出
                     
                  为了提高猪舍的利用率,中小型猪场往往是上一批猪刚转走,下一批猪就赶了进来。现在的猪病日益复杂多变,如果猪舍连续不断地利用生产,会使某一批猪带有的一些疫病连续不断地传播下去。而如果实行全进全出,对空舍进行彻底的大清洗、大消毒,再使猪舍空置几大,疫病的传染链被切断,就会减少疫病的危胁。
                      二、引种存在的误区
                      1.选择价格低廉的种猪,忽略种猪质量
                     
                  特别是刚步入养猪行业的专业尸,往往是只讲价钱不讲质量,而一旦发现购买的种猪质量比较差,繁育的后代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出栏时间长时已经晚了一年了,给自己的猪场带来了损失。
                      2.购买体重较大的种猪
                     
                  多数养殖户都喜欢体重大的猪,觉得引进体重大的猪划算。其实,这样容易给今后的生产带来隐患,这是因为:①体重大的种猪多数是猪场销售时选择剩下的猪,挑选余地比较小,可能在繁殖方面有问题或生长性能不理想。②达到60千克以上的后备母猪应该更换后备母猪饲料,因为此时的母猪需要大量的维生素和钙磷来促进生殖器官和四肢的发育,而种猪场往往是用育肥猪料饲喂后备母猪,而育肥猪料中存在许多的促生长剂,会损害生殖系统的发育,降低后备母猪的发情率以及配种受胎率,造成很大的损失。⑧后备母猪60千克以后要限量饲喂,以防过肥,体重大的猪显然比较肥,不具备种用体况。④引进的种猪在配种前,还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免疫注射和驱虫。适宜选择的体重是50~70千克。
                      3.过分追求种猪体型
                     
                  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喜欢按商品猪的要求和标准选择后躯发育比较丰满的种猪。后臀特别发育的种猪,多是氟烷基因阳性猪,应激性强,不易发情,配种困难,容易发生难产,往往背部下凹,变形,淘汰率高。背膘薄的母猪通常泌乳力差,仔猪的成活率低(背膘厚和泌乳力是呈正相关的)。很多客户在购买种猪时,总是希望选择到“双肌臀”或“双肌背”体型的种猪,这种做法是不太明智的。“双肌臀”和“双肌背”只是猪的一种体型特征,很多瘦肉型纯种猪或杂交猪均这样的体型,双肌猪的泌乳力要比正常体型猪的泌乳力差10%,直接影响仔猪的断奶重。同时这一表现型也不是固定的,父母表现双肌性状其后代不一定表现出双肌性状,随着猪场的生产,这一基因肯定会发生漂移,更多地是杂种优势表现。
                     
                  很多种猪场为了抓住客户的心理,把母猪的后臀发育大小作为猪场的选育目标,通过饲养技术过分发育,购买这些种猪的客户回到白己猪场饲养后,饲料条件发生变化,猪的后臀变小了,刁;能正常发情配种,淘汰率在40%~50%左右,很多养猪户在这方面都有很深的教训。购买母猪就要侧重于母性特征,特别关心与繁殖性能有关的体型外貌,如四肢粗壮结实,第二:性征,如奶头、外阴部、体躯结构的匀称等,仅仅后躯发育特别优秀的母猪不适宜作为种用。如果挑选种公猪,应该侧重瘦肉率、胴体品质、四肢粗壮、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性状和体型外貌,这是提高后代瘦肉率和体型的最好措施。
                      4.盲目引进新品种,不注重猪的经济价值
                     
                  养猪生产的口的是为了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的品种比较多,比如: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皮特兰猪、斯格猪、PIC配套系猪等,比较理想的杂交模式是杜长大三元杂交。这是因为二元杂文充分地利用了杂种优势(二元母猪繁殖方面的优势,终端父本的瘦肉率、生长速度方面的优势):三元杂交比较易刁:操作,有较大的制种机动性,有利于降低成本:比如:洛克猪、K白猪、大白猪一直是生产瘦肉型猪的三个首选品种,它们本身的生产性能也在不断选育中得到提高,养猪生产应该选择理想的品种和杂交模式。实际生产中,任何一个品种同时具备瘦肉率最高、产仔数最多、生长速度特别快、适应性又很强基本是不可能,任何一个品种都有优点和缺点,在生产中只是充分利用它的优点,通过杂交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养殖户引种时,注意不要盲目购买和饲养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所谓新品种,这样的猪种对饲养条伺:要求的比较高,不容易饲养成功,还是尽可能购买大众品种,在有了经济和技术实力后,再考虑引进那些特别的专门化的猪种,尽可能少走弯路,减少经济损失。
                      三、消毒存在的误区
                      1.认为接种疫苗不能消毒
                     
                  许多养殖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接种疫苗时消毒能把疫苗杀死,这是不对的。通过注射免疫油苗或活苗时,不影响消毒:通过饮水免疫时,水中不能含有消毒药,应该用脱脂奶粉中和水中的残余的消毒药和无机盐离子,可以进行各种消毒。
                      2.用干燥的石灰消毒
                     
                  许多养猪场在门口或猪舍入口池中,堆放厚厚的干石灰,这起不到有效的消毒作用。使用石灰消毒最好的方法是加水配成10%~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畜禽舍墙壁l~2次,既可消毒灭菌,又有涂白美观的作用。
                      3.认为场外人员经过紫外线灯照射就已安全
                     
                  紫外线灯的消毒作用是很有限的,人员用紫外线消毒受时间的限制效果并不好。刚紫外线灯消毒,必须是有效距离小于1.5米,有效面积,紫外线灯还必须在有效期内。
                      4.认为消毒药的刺激性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这个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刺激性是物质的一种感官性状,比如催汨瓦斯刺激极大,但没有消毒作用。相反,如果消毒药的刺激味大,反而易使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
                      5.认为猪舍空栏后应彻底消毒,但在生长生产过程中无法消毒
                  实际上正是在猪的生长和生产过程中,病原体才大量积累起来。并导致病的发生,所以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带畜消毒。对出栏后猪舍的消毒不能代替对生长和生产过程中的消毒。
                  四、断奶误区
                  1.认为仔猪断奶体重越大越好
                  相当一部分猪场在28天以上断奶,认为猪吃奶时间越长,小猪越好养。其实这是不划算的。这是因为:①母猪哺乳期长,母猪年产仔数减少,使母猪的繁殖效率降低:②仔猪
                  哺乳期越长,其母亲带有的病原体传播给仔猪的机会越多。有资料报道,如在2l天以前断奶,仔猪被传染的病原体有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而大于21天断奶,则除这两种病原体外,还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肺疫等。所以,21天以前断奶较好。⑧哺乳期长,产仔舍的利用率变低,需要增加较多的产仔舍,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④有的猪场本来产仔舍就不允足,哺乳期长,则没有时间使待产母猪提前进入产仔栏,有的母猪产在了怀孕舍,更没有时间对产仔栏进行清洗消毒,使传播疫病的风险更大。
                      2.断奶与接种疫苗同时进行
                     
                  断奶对仔猪是一个较大的应激,仔猪刚断奶后,由于营养供给不足,易产生断奶应激,这时,猪血清:I,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及胆固醇浓度降低,免疫器心,发育受阻,胸腺、脾发生萎缩性变化,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受到抑制,免疫应答能为低下,这时接续种疫苗效果不理想,而且极易诱发一系列传染病。所以断奶期间要尽可能减少应激。
                      五、管理上的误区
                      1.人员管理误区
                     
                  诚意待人、善意待猪,是很多养猪者的成功经验。工作人员对猪的态度和行为,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及疾病的防控程度。猪只本性怕人,工作人员应经常保持友好的态度对待猪
                  只,避免粗鲁行为。但部分猪场只重视猪只生产:管理,淡化人文管理。员工的吃住条件非常恶劣,更谈不上娱乐。人员流动频繁,优秀员工留不住,结果在生产第—线上的主要劳动者出现了老、少两极分化、低能力生产者,猪场新手多,业务不熟悉,技术不熟练,特别是员工工资低而又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猪场,员工情绪低落,生产效率低下,甚至于员工与老板产生抵触情绪,发现病猪不管不报,浪费饲料药品,粗鲁对待猪群,这样的猪场举步维艰,艰难生产,更淡不上利润。所以说企业理念决定企业命运,企业管理赢在细节。
                      2.不善于总结本场生产群的各种指标
                     
                  许多猪场只注重猪群的生产,而不注意统计生产数据,如母猪产仔数、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配种受胎率、仔猪初生重、仔猪断奶日龄与体重、仔猪断奶成活率、个程成活率、各阶段料肉比、各阶段用药、消毒、免疫接种情况等。通过总结这些数据,与正常的生产指标相比,就能找出本场哪些环节还有漏洞,需要努力。他们认为猪场是自己的:干好干坏自己心里有数。结果干了几年,连用自已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改正都不知道,糊糊涂涂。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hxchang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9-6-10 1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模化猪场常出现的误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3: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个回复系统自动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20: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模化猪场常出现的误区

学习一下。谢谢。

绿环猪场 于 2009-6-10 20:47 补充以下内容

学习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3: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模化猪场常出现的误区

“将“空怀—怀孕—分娩—断奶—保育”整个环节或几个环节设置在一栋猪舍内完成。”不会吧,规模猪场还这样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5 16: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