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3 17: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副粘病毒病是由I型副粘病毒引起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1、 各种日龄的鹅均可感染发病,日龄越小,临床症状越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2、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季节转换时最易发生。
3、 各种品种的鹅均可发病,同群的鹅也可感染发病,但鸭子发病较少。
4、 本病主要同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病鹅的唾液、鼻液及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和孵化器等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病鹅的肉尸、内脏和下脚及羽毛处理不当,也是重要的传染源。鹅副粘病毒病也能通过鹅蛋传染;流行地区的鲜蛋、鹅毛,野生飞禽都是传播副粘病毒的重要媒介。
5、 本病易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当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时死亡率升高。
二、临床症状
1、 患鹅病初拉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暗红色、黄色、绿色或墨绿色。
2、 患鹅精神萎顿和衰弱,眼有分泌物,眼睑周围湿润,常蹲地,有的但脚事实提起,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但饮水增加。
3、 部分患鹅后期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
4、 病鹅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耐过的病鹅,发病后6~7天开始好转;产蛋鹅发病后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病情恢复后,产蛋率难以回升到原来水平。
三、病理变化
1、 肠道溃疡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坏死灶和溃疡灶,溃疡灶表面覆盖淡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性结痂。
2、 腺胃与肌胃粘膜充出血;脾脏肿大有坏死点;胰脏肿大出血或坏死斑;胆囊肿大充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